全文字數:3200 字
預計閱讀時間:8 分鐘
為官從政經常會碰到很多選擇題要去做,孰輕孰重、往東還是往西,選擇對了則蹄疾步穩、行穩致遠,選擇偏了、歪了或錯了則會走到岔道、斜路上去。以下這十道選擇題得細思量、常念叨,作出正確選擇。
01
公與私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曾幾何時,在一些人眼裡,公與私是模糊的,甚至是混淆和錯位的,有的公私不分,有的假公濟私、以公謀私和損公肥私,等等,結果在公與私處理把握上滑倒摔跤。
公則公,私則私,其間的界限務必真正拎得清、掰得開,佔公家便宜、撈公家油水的事不能幹、幹不得。「公款姓公,一分一釐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韓非子說過:「私義行則亂,公義行則治,故公私有分。」
為官從政就是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有時還得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做到「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
02
義與利
義與利是從政路上躲不過、繞不開的問題,正所謂「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學無深淺,首在辨義利」。古往今來,人們推崇重義輕利、先義後利的義利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利以養其體,義以養其心」。
為官從政,就得鐵肩擔道義,秉持公平、公正和公道,這既是格局、境界和情懷,也是責任、使命和操守。
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只追求合理、合法、合規的利益,而且不與民爭利,只為民掙利,「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計利當計天下利」,這才是應有的胸懷。
03
是與非
對與錯、好與壞、合理與不合理,是每個人都得分得清、辨得明的,都得有正確的立場、態度和選擇,來不得半點含糊,也容不得任何「騎牆」和搖擺。
現實中,有的人不論對錯好壞,總喜歡做老好人,當和事佬,經常和稀泥,對錯誤的東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不良傾向和歪風邪氣妥協退讓,不願、不敢也不善於鬥爭,這是一種投機;有的人是非不分,甚至把錯誤的當成正確的來奉行和推崇,無形中或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地為錯誤的東西「背書」「站臺」;等等。
在是與非尤其是大是大非問題上,要既做明眼人,又做明白人。要做好人但不可以做老好人,那種遇見矛盾繞道走、看到困難躲著走,一味地「不說話、說好話、好說話」的人不可能有市場。不講是非的人,遲早會惹上是非。
04
正與邪
為官從政特別講究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然而,一些人似乎不這麼想、這麼看和這麼做。有的認為,不搞點歪門邪道、旁門左道的東西,就吃不開、上不來,於是可以不幹事,但得會來事;有的主張可以壞到「剛剛好」,這樣可以不吃虧、不受欺負;更有甚者覺得無毒不丈夫,不撒謊幹不了大事,不心狠做不了大官。
俗話說:自古正邪不兩立。有邪氣的人,或許會得利於一事、得逞於一時,但終歸邪不壓正。
正,守一而止,意味著守一不犯錯、不偏斜,無邪念、無雜念,說話辦事有道德標準。正乃陽光大道,當今天下是秉持正知、正念和正行者的天下。
05
苦與樂
人從本能上來講都希望自己苦少樂多,甚至最好不吃苦、不受累,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梅花香自苦寒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快樂是耕耘出來的。這種奮鬥和耕耘就得吃苦受累,就得流汗,有時甚至流血流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唯愛拼,才會贏。
特別是,有時吃苦還要能吃虧、受累還要能受氣,古人尚且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境界和胸懷,作為黨員幹部,應當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度自覺。
有副對聯寫得好:「若不撇開終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撇」開一些名利糾結就不苦了,按捺得住內心的欲望才得以快樂。
06
舍與得
人生如棋,有舍才有得,有得便有舍,應當學會先舍後得、有舍有得、能舍能得,倘若一粒棋子都不願意失去,勢必會落個滿盤皆輸的結局。天底下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隻得不舍的事情,即便是經商辦企業,真正的大商人既能聚財,又能散財,而且有時散財比聚財還來得更重要。
同樣的道理,為官從政應該熟諳舍與得的辯證法,說白了就是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給予與獲得的關係。按理說,為官從政既然是做「公僕」「勤務員」,為人民服務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是圖享受、講特權,就顛倒了「主與僕」的關係,就是一種異化。當然,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難,也正因為難更值得去做到。魚和熊掌豈可兼得,世上哪有既要得好處,又要享清福的好事美事。
「得」是一種本能,「舍」是一種本事,把本能的東西儘量抑制住,把本事的方面多提高一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能幹大事的人。
07
真與假
說真話、辦真事、做真人,活出真實的樣子,這本來是毋庸置疑的事。然而,有的人似乎不這樣想也不這樣做,這其中有的是主動自覺為之,有的是被動不自覺為之。比如,有的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臺上一套、臺下一套;有的對人一套、對己一套,說的一套、做的一套;有的領導在一套,領導不在一套,此時此事一套、彼時彼事一套;等等。
有人說,人生如戲,全在演技。大凡假全在於演,全在於裝,演得很逼真,裝得很像,其共同特點是說假話、辦假事、戴假面具。不過,假的就是假的,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演技再好終歸都會露餡,就好比戴假髮總會被風揭穿。
墨子說過:「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貧富生死既是試金石又是磨刀石,既是X光機又是透析機,它能檢驗並考驗出一個人的真與假。為官從政就得老老實實、真真切切,不來虛的,不搞假的,經得起真假「照妖鏡」的透視。
08
善與惡
人之大德,莫過擇善而行,這是最美的底色,也是最好的本色。那麼,擇什麼善,怎麼「擇善」?
首先,要擇善人而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交「益友」,不交「損友」,遠離「不三不四」的人,讓自己的朋友圈清清爽爽。
其次,要擇善書而讀。既讀「善書」,又善讀書,讓自己心明眼亮。
再次,要擇善言而聽。「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聽得進那些諍言、諫言和諤言,讓自己多一份清醒和冷靜、理性和自覺。
此外,要擇善事而為。對人有利、有益的事多多益善,不在於物力之「舍」,而在內心幸福愉悅之「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惡便是壞人壞事,切不可以為惡「小」,就為之、縱之,否則,只要沾上了邊,日積月累,就沒有回頭路。
09
進與退
進退留轉是為官從政中經常遇到的現實問題。從身邊的人與事來看,往往「進」者得意,「退」者失意,「留」者愜意,「轉」者在意。面對人生的進退留轉,各種心態千變萬化,各種角色粉墨登場,心浮氣躁者有之,急功近利者有之,不擇手段者有之,隨遇而安者亦有之。
這是一個「大考場」,正確的態度是,面對進,始終保持一顆責任心和進取心,不驕不躁,謙虛謹慎;面對退,始終抱有平常心,泰然處之;面對留,懂得知足和珍惜;面對轉,得有一種緊迫和危機。
在「進」中求穩,在「退」中求進;在「留」中守成創新,在「轉」中精彩轉型、華麗轉身。
10
寵與辱
從政路上既有春暖花開的時節,又有風雪交加的時日,有順境,也有逆境,這是考驗人的關口和門檻。
「寵」是得意之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面對好事上門,心花怒放、洋洋自得是人的一種本能,但能否得意不忘形、得志不變形,不迷失、不膨脹,則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清醒和自覺。
春秋鄭國大夫正考父幾朝元老,卻「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寵」時更應把位置放低一些、身段放軟一點、口氣放小一點。
「辱」是失意之時。面對各種各樣的下坡路,或者低谷與瓶頸、挫折與打擊,該怎麼辦?躲在人生的牆角邊看破紅塵、自怨自艾,只會消沉下去、自暴自棄,變得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
真正的強者,既能從成功中走出來,又能在失敗中站起來,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為官從政,實際上意味著一種付出、捨棄和奉獻,這是從一開始就該有的思想和心理準備,否則就會時時糾結、處處為難,左右不是、忐忑不安。所以,應當想清楚、弄明白,而且咬緊牙關、狠下心來,作出正確合理的選擇,交上合格滿意的答卷。
來源:法律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