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嘹亮的哭聲,寶寶呱呱落地,一個小生命就這樣來到了人世間。寶媽寶爸在享受初為人父人母的喜悅的同時也充滿了未知的挑戰。
就拿最基礎的餵奶來說,經常會遇到寶寶突發吐奶的情況,讓他們緊張不已。其實,寶爸寶媽不用過於擔心,知道這幾點讓你輕鬆應對!
新生兒和小嬰兒的胃是呈一個水平狀態,基本上像躺著一樣斜著的,而且胃的容量特別小,只有5-10毫升。另外小嬰兒的食道也相對會短一些,幽門括約肌比較緊,而上面的賁門括約肌比較鬆弛。
所以小嬰兒的胃就像一個橫放著倒下了的口袋,而且上面的口沒有紮緊。所以胃裡的東西就特別容易向上反流。
當孩子吃的太飽了,吃進空氣或者是腹部受到壓力的時候,都容易吐奶!餵完奶後馬上換尿不溼,或者哭得比較急的時候馬上餵奶,也容易發生吐奶。另外,媽媽的奶比較衝,也是造成吐奶的原因之一。
隨著月齡的增長,孩子年齡逐漸增大,胃的位置也逐漸豎起來,上面賁門的收縮力也逐漸增強,那麼吐奶的現象就會逐漸的減少。孩子在3~8個月左右(大部分在4~6個月左右),就逐漸停止吐奶的現象。
1. 保持安靜
為避免寶寶吐奶,家長每次餵奶的時候要儘量讓寶寶保持安靜,避免分散寶寶注意力。
2. 選擇合適的奶瓶
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的寶寶,選擇奶瓶時一定要注意:給寶寶選擇的奶瓶孔要大小合適。如果奶瓶孔太大,奶流的太快,孩子來不及吞咽就容易吐奶或者是嗆奶。
如果奶瓶孔太小,吸起來很費力也很容易吸進更多的空氣,把更多的空氣吸進肚子裡也是會容易引起吐奶的。
3. 正確的餵奶姿勢
餵奶時儘量斜抱著寶寶來餵奶,頭高腳低,讓孩子的身體傾斜有50度左右,這樣的餵奶姿勢可以減少吐奶的頻率。等到5~6個月以後,孩子可以單獨坐的時候就可以坐著餵奶。
4. 減慢餵奶速度
減慢吃奶的速度可以防止孩子吐奶,寶媽可以採用按壓乳頭,以達到調節奶水流速的目的,奶水流速變慢了,孩子吃奶的速度就會減慢。另外,不要在寶寶極度飢餓的狀態下餵奶,這樣會使寶寶吃奶量增加、吃奶速度過快。
5. 規律哺乳
不要在寶寶劇烈哭鬧時餵奶,會導致腹脹及嘔吐。同時也要注意,換尿布、按摩、撫觸、洗澡等都應該安排在餵奶前,以防餵奶後過多翻動引起寶寶吐奶。
6. 吃完奶後拍嗝
當寶寶出現反覆吐奶時,家長可以試著在餵完奶後給寶寶拍嗝。常見的拍嗝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是將寶寶豎直抱在胸前,頭靠在家長肩上,一手扶著寶寶的頭和背,另一隻手在寶寶的背部輕輕拍打。
第二種是扶著寶寶坐在家長膝蓋上,一手支撐著他的胸部和頭部,另一隻手輕拍他的背;
最後一種是讓寶寶趴在家長腿上,扶著他的頭,讓頭部略高於胸部,然後輕拍他的背或者輕輕畫圈撫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