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門下十大弟子

2020-12-09 麟開祥趾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本章記敘孔子門下十位分別在四個方面突出的弟子,所謂孔門四科,分別是:德行科、言語科、政事科、文學科。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孔子第一是重德行,德行是根本。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四位,是德行最突出的。德行,在心為德,施之為行。論語中記載顏淵德行的地方很多,說他能「三月不違仁」,「不遷怒,不貳過」,「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些都是常人不可企及的聖人德行。顏回是孔子最喜愛的弟子,死後是四位在孔廟配享的聖賢之一,與曾參、子思、孟子並列,稱為「四配」。閔子騫的德行,一是他的孝敬,二是他很有管理才幹,季恆子請他做費(bi)邑宰,他治理費邑很有成績,但他看不慣季恆子的作為,毅然辭職,這也是他剛正不阿的品德。冉伯牛去世很早,他的事跡不清楚。仲弓,就是冉雍。孔子說:「雍也可使南面。」說他的德行之純,可以南面為王!這是孔子從來沒有給過任何弟子的最高評價。

「言語:宰我、子貢。」言語科是第二,主要是口才好,言語表達能力強。宰我、子貢是言語科,善於言辭外交,經常為孔子出使各方。不過宰我口舌太利,有時言行不一,所以孔子也說過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又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以前我聽人說什麼,就認為他是什麼人,見識過宰我之後,我改了,聽其言,還要觀其行,再判斷他是什麼人!

子貢就沒有宰我那些毛病了,他是孔門最能幹的弟子之一,或者說,就是最能幹的,沒有之一。子貢學業、政績都優秀,更有突出的外交成就,他的外交,可抵百萬雄兵,後世蘇秦張儀,也不過如此。子貢聲名鵲起,以至於魯國的大夫孫武就公開在朝廷說:「子貢賢於仲尼。」覺得老師光有理論,子貢才有真本事。不過,不管別人怎麼說,子貢始終把老師高高地尊奉在上,別人說他比老師強。他說,這就好比我家的牆,只有肩膀那麼高,你一看,看見我家院子裡很漂亮;老師家的牆呢,好幾丈高,裡面宗廟雄偉,但是你看不見!子貢的本事,不僅在政治外交上,更在商業上,他是儒商始祖,累積了巨大的財富。

「政事:冉有、季路。」政事就是從政,古代讀書人「學而優則仕」,多是為了出來做官,政事以冉有、季路為代表。冉有,政治軍事都厲害,有戰功,尤其善於理財,擔任季氏家宰,搞田賦改革,為季氏聚斂財富,遭到孔子嚴厲批評。季路,就是子路,跟隨孔子時間最長的,有武功,實際也擔任孔子侍衛。後來在衛國做官,可惜遭遇衛亂,父子爭位,為救其主孔悝,被叛臣殺死,砍成肉泥。

文學方面以子遊、子夏為代表。文學是通曉文獻知識的才能,熟悉歷代的典籍資料文獻,並且有深入的研究。相傳《論語》很多篇章都是子遊、子夏所記錄的,文學水平非常高。子遊、子夏,列文學科。子遊以熟悉禮儀著稱,當時公卿大夫士人庶人,只要在禮儀上搞不清楚的,都去問子遊,以他的意見為準。子夏呢,苦學入仕,做過魯國太宰,後來移居魏國西河講學設教,開魏國風氣之先,有巨大的教學成就。魏文侯尊他為師,授徒三百,學生中群星燦爛,李克、吳起、田子方、李悝、段幹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學生。李克是魏文侯的幕僚。田子方也是魏文侯以師事之的人,太子見他都要下車行禮,他還不回禮,不搭理。吳起更是一代名將。

目前曲阜孔廟大成殿主祀孔子,以四配、十二哲配享從祀。最早孔廟祀典中,把顏淵等十人稱為十哲,侍立孔子兩側。後來漢高祖劉邦祭祀孔子,顏淵升為配享,補曾參為十哲;唐總章元年(668年),曾參又升配享,補子張為十哲;至元延祐三年(1316年)曲阜孔廟正式有四配之設,四配即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清代又補上朱熹為十哲,再後又加有若為十哲,目前共十二哲。

試想如果沒有一批有巨大成就和德行的超級徒弟,並且始終人前人後尊崇老師,逢人便說:「我比老師差遠了。」孔子就不能被世人尊為至聖先師。

相關焦點

  • 孔子門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為何只有他最得孔子喜愛
    對於孔子,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孔子是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仍然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孔子主張有教無類,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學習。所以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位最為有名,又稱為七十二賢人。那孔子的那麼多弟子中又有哪些人比較出名,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呢?比較出名的有顏回、子路、冉求、曾參等人,那麼孔子最欣賞的人是誰呢,毫無疑問是顏回。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孔子稱讚顏回的話中就可以略知一二。
  • 孔子為人師表,門下弟子三千,為何卻被人稱為喪家之犬
    孔子摟住顏回痛心地說:「回呀!老師還以為你死了呢?」顏回跪拜孔子說:「老師您還健在,弟子我可不敢死呀!」被困匡城孔子一行路過衛國匡城,孔子帶著弟子們登高參觀一座烽火臺時,突然山下湧來成百上千匡人,他們把孔子一行團團圍住,搶走了他們停在山下的車馬。
  • 孔子門下官位最高的學生如何毀掉了孔子的「墮三都」計劃?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培養了不少的優秀學生去當官,這也是儒家影響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但鮮為人知的是,孔子門下官位最高的學生卻毀掉了孔子的「墮三都」計劃。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孔子大約在而立之年時開私學,正式成為教育家。
  •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是中國的第一個教育家,他的存在真正讓中國人有教無類,感受到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儒學教育貫穿始終,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一直影響著中國人
  • 孔子最慘的弟子,直接被剁成肉醬,他死後孔子傷心過度而死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座下弟子三千人,而真正身懷絕技,能夠登上檯面的弟子,則有72人,他們被稱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的72位最得意的弟子裡面,有1位顯得非常另類,此人便是仲由。仲由,字子路,他比孔子小9歲而已,卻心甘情願的拜在孔子門下,跟著孔子學習。子路的出身比較低微,小時候家裡很貧窮,經常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挖野菜充飢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為了爭奪食物,不惜和他人打架鬥毆。根據《史記》記載,子路性格粗獷,逞強好勝,性格豪爽,平日裡喜歡戴一頂雞冠帽,腰上還要佩戴一把破劍或是砍刀,儼然一副二流子的形象。
  • 孔子的弟子 子路有四大奇 現代人看來就是個奇葩
    孔子有3000多個弟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而在這,眾多弟子當中,子路算是一個特殊的一位,也可以說是一個很奇特的人,那麼他究竟奇特在什麼地方呢?一,子路的穿戴,服裝很奇特。二,子路拜師的奇特因為子路是一個愛好勇力,任性使氣的粗野之人,與孔子的禮樂教化差距很大,再加上子路僅僅比孔子小九歲,所以在最初的時候,子路對禮樂教化十分的不以為然,對孔子也十分不客氣,甚至還侮辱過孔子。
  • 作為孔子的學生,此人也成為聖人,其弟子有戰神和宰相,還有國君
    提到儒學,自然會想到「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孔子他學識淵博、思想高深,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受到廣泛尊敬。為了興復周禮,孔子不辭辛苦、遊走列國。而在儒學的傳播上,他的弟子也是爭先恐後,各顯神通。師傅手藝不高、弟子就會擰腰。老師成就的大小,就要看弟子的成就怎麼樣。
  • 看看弟子們是如何問孔子的?
    孔子門下弟子賢能者眾多,除了因孔子能諄諄教誨外,更在於弟子們好問、善問。這些好問的弟子,他們問道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或直接,或委婉,或細緻,或深刻。精彩紛呈,十分有趣,又能給人有益啟示,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二。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在孔子眾多弟子中,哪個弟子對孔子的貢獻最大?子路?子貢?
    孔子是最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弟子很多,在中國歷史上留下輝煌的名字的就有七十二賢人,總人數據說超過三千多人,這些弟子,是中國文化的種子,是儒家學說的薪火,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孔子成就了他的弟子們,他的弟子們也反過來成就了孔子。
  • 孔子弟子三千最欣賞的弟子為什麼是他?
    孔子有弟子三千人,但經過考證其實孔子的弟子大概是72個,也就是孔子72賢者。其中有一名弟子叫顏淵(又叫顏回),孔子是最為欣賞的,認為他好學而不違仁,最有可能繼承自己的理想。孔子經常說:「顏淵這個人,他能夠保持三個月不違背仁之道,其餘的弟子能保持幾天乃至一月,也就到頭了。」「顏淵真是個賢人啊!哪怕只有一小盆飯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簡陋的巷子裡,若是別人發愁還顧不過來,顏淵卻依然能保持快樂的心態。顏淵真是個賢人啊!」顏淵體弱多病,二十九歲頭髮就白了,三十二歲就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大聲嘆道:「啊!老天要讓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老天要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啊!」
  • 2500年前,孔子課上罵了弟子一句髒話,現在成了中國老師的口頭禪
    中國古代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在教書育人這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也針對自己的這種思想方法自成一派,也就是儒家學派。孔子倡導仁義禮智信,有3000個學生,他的大部分學生都成了那個時代的功臣,大大推進了中國古代的歷史進程,孔子作為他們的老師也是居功至偉。
  • 「盍各言爾志」——走近孔子
    孔子為什麼不說:「大家都來說說自己的志向吧。」而是說:「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呢?」簡簡單單一個「盍」字,其實透露出了孔子對天地,對人生,對萬物的理解,以及他最終所選擇的如何面對的態度。 事實上在問這句話之前,孔子是知道這兩個弟子的志向的。雖然門下弟子有三千之眾,可顏回跟子路卻是他最親近的弟子,怎麼可能不了解他們呢?但是任何兩個人的志趣都不一樣。孔子心裡,很清楚這一點。
  • 孔子最喜歡哪個弟子?
    推薦語:9月28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誕辰紀念日。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被譽為「萬世師表」。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那麼,楊絳又是如何評價孔子與弟子的關係的呢?我很羨慕上過私塾的人,「四書五經」讀得爛熟。
  • 君子不行陌路,孔子的弟子子路,並非不得好死
    而文縐縐的孔子,與他剛好是相反的一個人,孔子愛讀書,對禮儀穿著有著不可描述地偏執。所謂正反相吸,很快子路就喜歡上了欺凌孔子。孔子也不甘示弱,在孔子的舌燦蓮花下,子路竟然拜孔子為師了。成為了孔子的弟子後,子路經常被孔子當成反面教材來教育弟子。
  • 孔子的弟子中,此人是最魯莽的,卻是孔子最喜愛的
    孔子的弟子中,此人是最魯莽的,卻是孔子最喜愛的孔子名孔丘,因為出生時頭骨凹陷,像丘陵一般,所以其父為他取名為孔丘,是春秋戰國魯國人,孔子在我國古代地位頗高,不僅在教育、道德、政治、經濟上有所造詣,甚至在美學、旅遊上也有自己的看法,這是源於孔子一生的漂泊時光。
  • 孔子和弟子們「陳蔡絕糧」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孟子的記錄是在說,孔子和他的弟子們都是君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遭遇困境,是因為與這兩個國家自上而下的臣民沒有交往的緣故。孟子在這裡明確給了我們一個信息,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是初次來到陳國和蔡國,沒有熟悉的人。荀子所在時代,距離陳蔡絕糧大約一百多年。《荀子·宥坐篇》記載,孔子向南到楚國去,困在陳國、蔡國之間,七天沒吃熟食,野菜羹中不攙一點米,學生們都有挨餓的臉色。
  •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
    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對象的範圍,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孔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至今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和學習。
  • 為何說孔子的弟子子路到死也不忘踐行孔子的「仁」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但在孔子的弟子中,他最喜歡的可能是顏回,為什麼說最喜歡的可能是顏回?因為他還有一個弟子---子路。這可能也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我們可以通過顏回與子路死的時候孔子的極度哀傷中看出一些端倪。
  • 孔子的兩個弟子:最不像孔子學生的子路與最像孔子學生的顏回
    孔子為萬世師表,座下七十二賢中,子路是年紀最大的,而且在這些弟子中最像孔子的是顏回,而最不像孔子的就是子路。子路在論語中也是出現次數最多,經常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所以這師徒之間也最有故事。,而且子路並不是孔子的教育百依百順,有時候甚至會反駁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