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本章記敘孔子門下十位分別在四個方面突出的弟子,所謂孔門四科,分別是:德行科、言語科、政事科、文學科。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孔子第一是重德行,德行是根本。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四位,是德行最突出的。德行,在心為德,施之為行。論語中記載顏淵德行的地方很多,說他能「三月不違仁」,「不遷怒,不貳過」,「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些都是常人不可企及的聖人德行。顏回是孔子最喜愛的弟子,死後是四位在孔廟配享的聖賢之一,與曾參、子思、孟子並列,稱為「四配」。閔子騫的德行,一是他的孝敬,二是他很有管理才幹,季恆子請他做費(bi)邑宰,他治理費邑很有成績,但他看不慣季恆子的作為,毅然辭職,這也是他剛正不阿的品德。冉伯牛去世很早,他的事跡不清楚。仲弓,就是冉雍。孔子說:「雍也可使南面。」說他的德行之純,可以南面為王!這是孔子從來沒有給過任何弟子的最高評價。
「言語:宰我、子貢。」言語科是第二,主要是口才好,言語表達能力強。宰我、子貢是言語科,善於言辭外交,經常為孔子出使各方。不過宰我口舌太利,有時言行不一,所以孔子也說過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又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以前我聽人說什麼,就認為他是什麼人,見識過宰我之後,我改了,聽其言,還要觀其行,再判斷他是什麼人!
子貢就沒有宰我那些毛病了,他是孔門最能幹的弟子之一,或者說,就是最能幹的,沒有之一。子貢學業、政績都優秀,更有突出的外交成就,他的外交,可抵百萬雄兵,後世蘇秦張儀,也不過如此。子貢聲名鵲起,以至於魯國的大夫孫武就公開在朝廷說:「子貢賢於仲尼。」覺得老師光有理論,子貢才有真本事。不過,不管別人怎麼說,子貢始終把老師高高地尊奉在上,別人說他比老師強。他說,這就好比我家的牆,只有肩膀那麼高,你一看,看見我家院子裡很漂亮;老師家的牆呢,好幾丈高,裡面宗廟雄偉,但是你看不見!子貢的本事,不僅在政治外交上,更在商業上,他是儒商始祖,累積了巨大的財富。
「政事:冉有、季路。」政事就是從政,古代讀書人「學而優則仕」,多是為了出來做官,政事以冉有、季路為代表。冉有,政治軍事都厲害,有戰功,尤其善於理財,擔任季氏家宰,搞田賦改革,為季氏聚斂財富,遭到孔子嚴厲批評。季路,就是子路,跟隨孔子時間最長的,有武功,實際也擔任孔子侍衛。後來在衛國做官,可惜遭遇衛亂,父子爭位,為救其主孔悝,被叛臣殺死,砍成肉泥。
文學方面以子遊、子夏為代表。文學是通曉文獻知識的才能,熟悉歷代的典籍資料文獻,並且有深入的研究。相傳《論語》很多篇章都是子遊、子夏所記錄的,文學水平非常高。子遊、子夏,列文學科。子遊以熟悉禮儀著稱,當時公卿大夫士人庶人,只要在禮儀上搞不清楚的,都去問子遊,以他的意見為準。子夏呢,苦學入仕,做過魯國太宰,後來移居魏國西河講學設教,開魏國風氣之先,有巨大的教學成就。魏文侯尊他為師,授徒三百,學生中群星燦爛,李克、吳起、田子方、李悝、段幹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學生。李克是魏文侯的幕僚。田子方也是魏文侯以師事之的人,太子見他都要下車行禮,他還不回禮,不搭理。吳起更是一代名將。
目前曲阜孔廟大成殿主祀孔子,以四配、十二哲配享從祀。最早孔廟祀典中,把顏淵等十人稱為十哲,侍立孔子兩側。後來漢高祖劉邦祭祀孔子,顏淵升為配享,補曾參為十哲;唐總章元年(668年),曾參又升配享,補子張為十哲;至元延祐三年(1316年)曲阜孔廟正式有四配之設,四配即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清代又補上朱熹為十哲,再後又加有若為十哲,目前共十二哲。
試想如果沒有一批有巨大成就和德行的超級徒弟,並且始終人前人後尊崇老師,逢人便說:「我比老師差遠了。」孔子就不能被世人尊為至聖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