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喜歡哪個弟子?

2021-02-07 人民出版社讀書會

公眾號所有文章在(www.dushuhui423.com)讀書會社交平臺同步更新,請點擊頁面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註冊有積分,精彩內容值得關注。

推薦語:9月28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誕辰紀念日。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被譽為「萬世師表」。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那麼,楊絳又是如何評價孔子與弟子的關係的呢?我很羨慕上過私塾的人,「四書五經」讀得爛熟。

我生在舊時代的末端,雖然小學、中學、大學的課程裡都有國文課,國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數學、理科和英文。我自知欠讀的經典太多了,只能在課餘自己補讀些。

「四書」我最喜歡《論語》,因為最有趣。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裡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孔子最愛重顏淵,卻偏寵子路。錢鍾書曾問過我:「你覺得嗎?孔子最喜歡子路!」我也有同感。子路很聰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許多弟子裡,他最真率,對孔子最忠誠,經常跟在夫子身邊。孔子一聲聲稱讚「賢哉回也」,可是和他講話,他從不違拗(不違如愚)。他的行為,不但表明他對夫子的教誨全都領悟,而且深有修養。孔子不由得說,「回也非助我者也」,因為他沒有反應。孔子只嘆恨「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子路呢,夫子也常常不由自主地稱讚,例如「由也兼人」,「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歟」「子路無宿諾」等。子路聽到夫子的稱讚就喜形於色,於是立即討得一頓訓斥。例如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桴於海,從我者,其由歇?」「子路聞之喜」。孔子接下就說:「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孔子曾稱讚他假如穿了破棉袍兒,和穿狐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能沒有自卑感,引用《詩經·邶風》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子路終身誦之。孔子就說,這是做人的道理,有什麼自以為美的。又如孔子和顏回說心裡話:「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就想挨上去討夫子的稱讚,賣弄說「子行三軍。則誰與?」夫子對子路最不客氣。馬上給幾句訓斥:「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遊、子夏,孔子也喜歡。「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指的可能就是以文學見長的子遊、子夏。子遊很認真要好,子夏很虛心自謙。夫子和子遊愛開開玩笑,對子夏多鼓勵。

子貢最自負。夫子和他談話很有禮,但是很看透他。孔子明明說「君子不器」。子貢聽夫子稱讚旁人,就問「賜也如何?」孔子說:「汝器也」,不過不是一般的「器」,是很珍貴的「器」,「湖矽也」。子貢自負說:「我不欲人之加之我也,我亦欲無加諸人。」夫子斷然說:「賜也,非爾所能也。」孔子曾故意問他:「子與回也孰愈?」子貢卻知道分寸,說他怎敢和顏回比呢,回也問一知十,他問一知二。孔子老實說:「弗如也」,還客氣地陪上一句:「我與汝,弗如也。」子貢愛批評別人的短處。孔子訓他說:「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子貢會打算盤。有算計,能做買賣,總是賺錢的。孔子稱他「善貨殖,億則屢中」。孔子最不喜歡的弟子是宰予。宰予不懂裝懂,大膽胡說。孔子聽他說錯了話,因為他已經說了,不再責怪。宰予言行不符,說得好聽,並不力行。而且很懶,吃完飯就睡午覺。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也」。又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說他是看到宰予言行不一而改變的。宰予嫌三年之喪太長,認為該減短些。夫子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父母死了沒滿三年,你吃得好,穿得好,心上安嗎?宰予說「安」。孔子說:你心安,就不守三年之喪吧。宰予出,夫子慨嘆說:「予之不仁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宰予有口才,他和子貢一樣。都會一套一套發議論,所以孔子推許他們兩個擅長「語言」。

《論語》裡只有一個人從未向夫子問過一句話。他就是陳亢,字子禽,他只是背後打聽孔子。他曾問子貢:孔子每到一個國,「必聞其政」,是他求的,還是人家請教他呀?又一次私下問孔子的兒子伯魚,「子亦有異聞乎?」伯魚很乖覺,說沒有異聞,只叫他學《詩》學《禮》。陳亢得意說,「問一得三,問詩,聞禮,又聞君子遠其子也。」孔子只這麼一個寶貝兒子,伯魚在家裡聽到什麼,不會告訴陳亢。孔子會遠其子嗎?君子易子而教,是該打該罵的小孩,伯魚已不是小孩子了。也就是這個陳亢,對子貢說你是太謙虛吧?「仲尼豈賢於子乎?」他以為孔子不如子貢。真有好些人說子貢賢於孔子。子貢雖然自負,卻是有分寸的。他一再說:「仲尼不可毀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陳亢可說是最無聊的弟子了。

最傲的是子張。門弟子間唯他最難相處。子遊說:「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來仁。」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於並為仁矣。」
我們看到孔門弟子一人一個樣兒,而孔子對待他們也各各不同,我們對孔子也增多幾分認識。孔子誨人不倦,循循善誘,他從來沒有一句教條,也全無道學氣。他愛音樂,也喜歡唱歌,聽人家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大概是要學唱吧!他如果哪天弔喪傷心哭了,就不唱歌了。

孔子是一位可敬可愛的人,《論語》是一本有趣的書 。本文摘自《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原題為《〈論語〉趣》



主持丨崔培      設計 | 李灝

執行主編 | 張皓俞      值班總編 | 高寅



轉載請註明來自人民出版社讀書會。投稿與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稿件一經採用,將支付相應稿酬。

相關焦點

  • 在孔子眾多弟子中,哪個弟子對孔子的貢獻最大?子路?子貢?
    孔子是最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弟子很多,在中國歷史上留下輝煌的名字的就有七十二賢人,總人數據說超過三千多人,這些弟子,是中國文化的種子,是儒家學說的薪火,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孔子成就了他的弟子們,他的弟子們也反過來成就了孔子。
  • 孔子門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為何只有他最得孔子喜愛
    對於孔子,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孔子是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仍然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孔子主張有教無類,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學習。所以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位最為有名,又稱為七十二賢人。那孔子的那麼多弟子中又有哪些人比較出名,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呢?比較出名的有顏回、子路、冉求、曾參等人,那麼孔子最欣賞的人是誰呢,毫無疑問是顏回。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孔子稱讚顏回的話中就可以略知一二。
  • 孔子的弟子中,此人是最魯莽的,卻是孔子最喜愛的
    孔子的弟子中,此人是最魯莽的,卻是孔子最喜愛的孔子名孔丘,因為出生時頭骨凹陷,像丘陵一般,所以其父為他取名為孔丘,是春秋戰國魯國人,孔子在我國古代地位頗高,不僅在教育、道德、政治、經濟上有所造詣,甚至在美學、旅遊上也有自己的看法,這是源於孔子一生的漂泊時光。
  • 孔子弟子三千最欣賞的弟子為什麼是他?
    孔子有弟子三千人,但經過考證其實孔子的弟子大概是72個,也就是孔子72賢者。其中有一名弟子叫顏淵(又叫顏回),孔子是最為欣賞的,認為他好學而不違仁,最有可能繼承自己的理想。孔子經常說:「顏淵這個人,他能夠保持三個月不違背仁之道,其餘的弟子能保持幾天乃至一月,也就到頭了。」「顏淵真是個賢人啊!哪怕只有一小盆飯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簡陋的巷子裡,若是別人發愁還顧不過來,顏淵卻依然能保持快樂的心態。顏淵真是個賢人啊!」顏淵體弱多病,二十九歲頭髮就白了,三十二歲就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大聲嘆道:「啊!老天要讓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老天要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啊!」
  • 孔子的兩個弟子:最不像孔子學生的子路與最像孔子學生的顏回
    孔子為萬世師表,座下七十二賢中,子路是年紀最大的,而且在這些弟子中最像孔子的是顏回,而最不像孔子的就是子路。子路在論語中也是出現次數最多,經常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所以這師徒之間也最有故事。最不像孔子的子路與最像孔子的顏回子路相說子路最不像孔子是因為子路看起來是一個莽夫
  • 孔子最喜歡的學生是誰?
    據《史記》記載,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人,其中精通六藝的有七十二人,被稱為「七十二賢」。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的,就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顏回,字子淵,所以也稱顏淵。顏回大約生於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三十歲,魯國人。
  • 孔子最慘的弟子,直接被剁成肉醬,他死後孔子傷心過度而死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座下弟子三千人,而真正身懷絕技,能夠登上檯面的弟子,則有72人,他們被稱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的72位最得意的弟子裡面,有1位顯得非常另類,此人便是仲由。仲由,字子路,他比孔子小9歲而已,卻心甘情願的拜在孔子門下,跟著孔子學習。子路的出身比較低微,小時候家裡很貧窮,經常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挖野菜充飢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為了爭奪食物,不惜和他人打架鬥毆。根據《史記》記載,子路性格粗獷,逞強好勝,性格豪爽,平日裡喜歡戴一頂雞冠帽,腰上還要佩戴一把破劍或是砍刀,儼然一副二流子的形象。
  • 為何說孔子的弟子子路到死也不忘踐行孔子的「仁」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但在孔子的弟子中,他最喜歡的可能是顏回,為什麼說最喜歡的可能是顏回?因為他還有一個弟子---子路。這可能也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我們可以通過顏回與子路死的時候孔子的極度哀傷中看出一些端倪。
  • 顏回最沒出息,孔子為何最喜歡?為何老師都喜歡顏回似的學生
    要講孔子學生中最沒出息的人,莫過於顏回了。但是顏回卻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一個最沒出息的學生,卻深得老師的喜愛,這是一件非常讓人不理解的事情。而且,孔子對顏回的喜愛,影響了後世的幾千年。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也就是為了謀一個一官半職,以此通過當官,來改造社會。但顏回不這樣做,實際上他也就沒有實現儒家的目標。其二,在經濟上,顏回沒有從事過經濟活動。顏回從來沒有研究過經濟,也沒有從事過經濟活動。顏回是孔子弟子中最窮的,整天就是「一簞食一瓢飲」。且不說贍養父母,幫助別人,連他自己的老婆孩子他也養不活,日子過得相當慘。
  •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是中國的第一個教育家,他的存在真正讓中國人有教無類,感受到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儒學教育貫穿始終,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一直影響著中國人
  • 孔子門下十大弟子
    本章記敘孔子門下十位分別在四個方面突出的弟子,所謂孔門四科,分別是:德行科、言語科、政事科、文學科。「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孔子第一是重德行,德行是根本。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四位,是德行最突出的。德行,在心為德,施之為行。
  • 一弟子向孔子請教問題,為何走後被孔子大罵小人?
    即使是被稱為孔聖人的孔子也有其缺點。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他的治學有哪些不嚴謹的地方?孔子因材施教卻看不起一位弟子孔子講究因材施教。在他教授的3000多位弟子中,又有72位弟子最傑出,最優秀。而這72位弟子包含了孔子的畢生心血。可是他對其中一位最傑出的弟子,卻一直看不起,那就是樊遲!樊遲曾向孔子請教過種莊稼的問題,被孔子斥責,樊遲走後,孔子給其他弟子說,樊遲,小人也!
  • 看看弟子們是如何問孔子的?
    孔子門下弟子賢能者眾多,除了因孔子能諄諄教誨外,更在於弟子們好問、善問。這些好問的弟子,他們問道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或直接,或委婉,或細緻,或深刻。精彩紛呈,十分有趣,又能給人有益啟示,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二。
  • 教師節,讀《仲尼弟子列傳》看孔子是怎麼「罵」學生的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有三千門徒七十二賢人,被後世尊稱為聖人。聖人也是人,對於個別不爭氣的弟子或者他不喜歡的弟子,罵起來也是毫不留情的。《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了這麼三個被孔子責罵過的弟子。
  • 君子不行陌路,孔子的弟子子路,並非不得好死
    最近由貓膩大大的書《慶餘年》改編的電視劇可謂是十分火爆,相比《慶餘年》這部作品,我更喜歡貓膩的《將夜》。不知道大家在看《將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二師兄君陌的原形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君陌這個名字源於「君子不行陌路」,其意為:君子選擇了要走的路,就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 孔子與弟子的故事:文質彬彬
    ——《雍也》原文釋義:       孔子說:「人內在樸實的質性,勝過外表的文採,就會顯得粗率鄙陋,像是鄉野的村夫。如果外表的文採,勝過內在的質樸,就像掌理文史的書吏,只求措辭的精美,而易浮誇不切實際。
  • 孔子為人師表,門下弟子三千,為何卻被人稱為喪家之犬
    孔子摟住顏回痛心地說:「回呀!老師還以為你死了呢?」顏回跪拜孔子說:「老師您還健在,弟子我可不敢死呀!」被困匡城孔子一行路過衛國匡城,孔子帶著弟子們登高參觀一座烽火臺時,突然山下湧來成百上千匡人,他們把孔子一行團團圍住,搶走了他們停在山下的車馬。
  • 孔子:我為什麼喜歡顏回
    「四配」另外兩人,一是孔子的孫子孔伋,一是被後世儒家尊為「亞聖」的孔伋弟子的弟子孟軻(孟子)。《論語》二十篇共五百一十二章,由孔子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記錄了孔子和部分弟子的言行事跡。看到人家課堂裡人頭攢動,自己課堂裡寥寥數人,孔子的心裡定然是五味雜陳,別有一般滋味。顏回沒走,說明他認可和接受孔子的學說。對孔子而言,這不僅僅是喜歡聽他講課的問題,而是在維護他的學說尊嚴。單憑這一點,孔子就不可能不喜歡顏回。至於少正卯,他的結局很悲慘。
  • 孔子及弟子們的理想:新冠疫情下,中國文化煥發生命力
    這主要在於,這段文字,歷來被視為最能體現孔子政治思想和理想的一段對話,又可以算是《論語》中最富詩意、最具生活氣息的一段文字了。《論語》記錄的多是孔子關於仁義禮智信的至理名言,而記錄孔子表情、神情、神色的文字,原本不多,更何況,這段文字還涉及到孔子的四大得意弟子。孔子的這四大弟子,不僅是他的得意門生,還是他的好朋友。
  • 孔子為什麼經常罵這個弟子?
    孔夫子之所以被封為「萬世師表」,除了是因為其創立的儒家學說影響歷代之外,還因為他的確作為老師,培養了一大批弟子。所謂「孔門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人」。孔子在教授弟子過程中會罵人嗎?當然會!孔子真的罵人在一般人心目中,孔子應該是儒家文質彬彬、和藹可親的老人,似乎不會生氣罵人,但其實並不然。孔子還真的罵過人,罵人最嚴重的是詛咒別人斷子絕孫。他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