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這篇文章徵文主題後,我的腦海中藏在記憶深處的第一篇課文就是我在讀初中九年義務教育四年制初級中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教科書裡的一篇文章《麥琪的禮物》。為了留住青春記憶的印象;回家努力翻找留下的語文課本,那是本封面有些退色的紫色帶著銅牛【課文形象】封面的語文書。我的中學時代有著太多的記憶過往,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深處;承載了我兒時的夢想與對人生成長路上的希冀。
作者以簡單的故事情節表達了兩位主人公之間純潔的愛情,它代表了美國下層人物的悲喜,也包含了作者要表達的「人性美」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愛的無私奉獻」。
在《麥琪的禮物》中,歐·亨利以廣大下層人民群眾困苦生活中的美好愛情為主題。對當時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尖銳和辛辣的諷刺,對廣大人民群眾悲苦人生掙扎中的互相關心和自我犧牲精神以及患難之中見真情的美好愛情加以了讚頌。它生生不息的藝術魅力就在於作者把人物的性格特徵放在情節中展示,注重故事中人物的行動,從而揭示出主人公勇於奉獻的性格特徵和他們之間可歌可泣的純樸愛情。
吉姆和德拉,即使只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卻擁有著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對方的深愛,在這些溫暖的感情面前,貧困可以變得微不足道。雖然最終彼此的禮物對於對方而言已失去使用價值,但是德拉和吉姆卻得到了人世間比禮物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無價的愛。
我的語文班組任與英文任課老師對這篇文章都有講解。但講課方式卻有著本專業講課方式的不同,更加深了我對這篇文章的記憶。語文老師讓我們班同學按座位順序分別朗讀文章段落;加深理解。輪到我朗讀時則感情飽滿的讀著文章,生怕錯過每一個字。英文老師則按照英文閱讀原著的方式講解課文,講述她心中《麥琪的禮物》帶個世人「愛的價值」深刻內涵。
那時的我對喜歡的學科認真、勤奮的學習著。厭煩的學科就像那打心眼裡討厭的老師一樣,彼此心理排斥,【雖然後悔當初做法毀了自己】教人聽不出任何希望。老天的安排是公平的,你的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那段我自認為刻骨銘心的學生時代;是我心中永恆且無法遺忘的記憶烙印。時光的沉澱也賦予了這篇文章的精神層次。再次讀來細細品味,沒有了學生時代個人思維的稚氣青澀,卻多了成人世界的世故與沉著。教人不禁感慨時光無痕;唯有此情可待成追憶。
其他同學早已忘了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但在我心中這篇文章見證了我那一時期學習認真,拼搏向上的努力勁頭;也是我熱愛學習見證成長的一種榮耀。與同學間情誼也是在那時才有的互幫互助,感恩遇見的一種情感上的共鳴。「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人生在世就是變動不居;帶著世間的不圓滿、不確定;為了相遇時的心之美好。環境再怎樣的差強人意我們都不能放棄努力;因為只有全力以赴只爭朝夕,才能不負韶華的走在我們人生的追夢路上。就像課文主題愛的偉大,是這人世最好的禮物。我也要用這學生時期最單純的赤子之心來回報我所珍藏的心靈棲息之處---愛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