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
1),形成原因。
通過類比車流、水流等得出電流的形成。
2),電流方向。
知道電流方向的規定:物理學中把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根據這一規定,可以推導負電荷定向移動時所形成的電流方向以及電路中的電流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出,並流回負極。
2,單位。
了解為紀念法國物理學家安培對物理學(尤其是電學)的貢獻而將其名字命名為電流的國際單位。可以適當介紹安培的其他生平事跡,並讓學生了解電流的其他單位及相互間的進位率與換算,知道一些常見的電流值。
3,測量。
1),電流表的作用。
知道實驗室中常用的測量電流大小的工具是電流表。
2),電流表的(外部)結構。(會認)
從外觀上來看,可以將電流表的外部結構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一個符號「A」。
根據這個符號可以知道此表用於測量電流並且測量的電流單位是安培。
(2)兩個量程。
實驗室常用的電流表有0~0.6A和0~3A兩個量程,所對應的分度值分別為0.02A和0.1A。提醒學生注意讀數時應注意觀察使用的是哪個量程(可以通過觀察所接的接線柱來判斷)及其分度值大小。對於成績基礎較好的學生還可以讓其分析如果選擇了不同量程而指針指在同一個位置時兩者的讀數的大小關係(5倍)。
(3),三個接線柱。
一個負接線柱(通常標為黑色),連接時應與電源負極出發的導線相連接。
兩個正接線柱(通常標為紅色),連接時應與電源正極出發的導線相連接。
對於接線柱的連接選擇,可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了解以下幾個問題:每次連接只需接入2個接線柱(其中負接線柱必須要接入);正負接線柱不可接反(可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如果不接反及接反後指針的偏轉方向);電流大小不能估計時如何選擇接線柱(採用快速試觸法:快速試觸「3A」接線柱,若指針向右偏轉單位較小則選擇小量程,反之則選擇大量程)。
3),連接。
對於電流表在實際測量接入電路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連接方面的問題:
(1),不可直接接在電源的兩極;
(2),正負接線柱不可接反;
(3),要與被測的導體串聯。(這一點極為重要,在後面的學習中,嘗嘗需要根據這一點來判斷電流表在對應電路中的作用)
4,電流規律。
1),練習電流表的使用。
可通過實驗,讓學生連接一個基本電路並使用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大小。
2),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中的電流規律。
可以由問題引入:電流從電源的正極流出,最終流回負極,這個過程中要經過一些用電器,電流的大小會不會發生變化?你怎樣設計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
學生依據所設計的實驗完成探究。
在讓學生分析實驗數據時應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分析實驗數據?
(2),如何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別描述由數據得出的結論?
(3),會利用畫函數圖像進行分析實驗數據 嗎?
(4),怎樣做可以使結論更具有可信性?
得出實驗結論後,要求學生要嚴格按照教材的內容背誦,並且會用公式表示,從而為後續的計算打下基礎。
3),相關習題的練習。
在探究了串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以後,還應該讓學生做一些有關的習題,從而鞏固所掌握的知識和鍛鍊解題的格式、方法與思路:要求學生在做題前先審題,確定電路的種類(將電壓表視而不見,將電流表當成導線,再看用電器時間的連接方式是串聯還是並聯),再分析各電錶的位置與作用,最後利用題給數據結合電流規律進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