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已末,跌宕起伏的一年臨終,2020年新造車勢力又一次經歷大洗牌。
「讓我們一起,為夢想窒息」——謊言多姿,風頭無兩,新造車勢力的「PPT」,場景歷歷在目。曾經出盡風頭的上百家新造車勢力,如今細數之下,活下來的也就十家不過,其餘者幾乎盡為「樂視」的縮影。
有人因為「錢」,別了!
2020年6月28日晚9點多,博郡汽車老闆黃希鳴,在公司內部群發布一則聲明。
這份1109個字聲明中,字字直擊員工心底:博郡公司從去年下半年,就遇到了資金問題,一直在最大限度讓利後仍未能解決,導致工資福利的拖欠。後來,失去了外部資金注入和政府支持,只有技術專長和無形資產的黃本人,無力負擔目前的欠薪停工局面,要破產了。
要知道,有些事情,從一開始就已經有定局。對於習慣了PPT造車、將融資掛在嘴邊的「造車新勢力」圈子而言,且不論神話一般的樂視汽車、法拉第未來這樣的「話題性」新勢力品牌,即便面對蔚來、理想等一眾已經交付量產車的品牌而言,上來先甩三個自主研發純電平臺、大談技術報國的博郡汽車絕對是個異類。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博郡宣布投資100億元在南京建一製造基地,2017年投資50億在淮安成立思迅新能源公司,2018年宣布投資35億在上海臨港建造博郡新生產基地。2019年9月,博郡又宣布出資20.34億與一汽夏利成立合資公司,以獲得造車資質,同時得承擔一汽夏利約4.1億元的債務。僅看公開信息,車型尚未研發完成,就已鋪張出去205億元。這種揮金如土的手筆,在當下除了恆大汽車恐怕沒人敢這麼做吧?
當然,跑到美國後的黃希鳴,之後反省了自己的問題:「沒有很好地把握中國投資風向變化的脈絡,沒有做好資金的整體規劃和安排,更缺乏應急預案和及時止損的舉措」(話說白了就是,不是自己的錢,不心疼)。只不過,後來的黃希鳴就沒有出現「下周回國」的消息了。
事實上,博郡的「陷落」,代表了大多數造車新勢力的結局。一個新的品牌,一切都要從新開始,必然會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新品牌又不比傳統車企的資金和技術積累,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資金鍊受限,必然會被淘汰,前途、遊俠、奇點等新勢力何嘗不是如此。
有人因為「錢」,富了!
「月兒彎彎照九州,有人歡喜有人憂。」
相比於末端新勢力的至暗時刻,萬萬沒想到,被調侃為「2019年最慘的人」的蔚來掌門人李斌,2020年卻成為了「最幸運的人」。
自今年2月份,一度瀕臨破產的蔚來,喜提安徽國資的70億元投資,救下命來,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蔚來營收37.2億元,毛利率轉正,現金流轉正;第三季度,蔚來連續兩個月交付破萬,營收增長147%,股價暴漲20倍。不僅如此,一系列向好信息更是讓蔚來在下半年的三輪增發募資獲310億元。
如果說,李斌和蔚來的運氣在於合肥政府的馳援,那麼李想和理想的運氣或許在於,網際網路巨頭、美團創始人王興的鼎力扶持。
據了解,理想汽車C輪融資王興個人出資2.85億美元領投,D輪融資美團又領投5億美元。兩次投資加起來,超過合人民幣55億元。而C、D輪融資落地的底氣,直接讓理想選擇在7月份IPO,發行當天最高漲幅就超過了50%,還曾一度超越蔚來汽車的市值。
就此,理想股東們賺了兩倍有餘,而王興作為領投成為最大贏家。與此同時,充足資金的運轉也讓理想迅速開啟高數額交付模式,直到三季度財報發布,以實現扭虧為盈...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何小鵬身上。作為曾經新勢力老二的小鵬汽車,眼看被理想汽車超越,自然不會甘心。2020年8月,小鵬在理想IPO一周後,選擇赴美募資。8月27日小鵬順利完成美股IPO獲得融資。雖說目前營收毛利還未轉正,但至少近期的口袋裡不至於沒錢...
有人因為「錢」,活了!
無獨有偶,理想、小鵬的故事模板,同樣在威馬身上得以複製...
今年以來,新造車企業經歷的高管離職,網傳資金緊張等橋段,可以說在威馬汽車輪番上演了一遍。今年年初的2月與4月,威馬汽車出行和零售事業部負責人相繼離職。到8月5日,曾與沈暉在吉利汽車共事的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陸斌也宣布離職。並且有消息傳出,因2019年KPI不達標,取消了年終獎,同時員工第十三薪也延期到今年6月份發放。不少業內人士都將以上消息,指向一個矛頭「威馬沒錢了」。好在,9月份威馬公布消息,D輪融資順利完成。這意味著威馬拿到了「救命錢」。
事後,威馬CEO沈暉表示:「幸運的是,威馬已兵甲齊備、取得重要據點,為之後的競爭創造了有利條件。」這句話更是映襯出完成D輪融資後,沈暉心中對威馬明年上市的底氣。
然而,時不知蒼天弄人,沉浸在D輪融資喜悅中的威馬,尚未緩過神來。一輛威馬EX5在北京海澱區北四環西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內發生發生爆炸。而此前還未吐完融資利好消息口舌,反口把威馬推向輿論的雲端。對此,威馬方面則與電池供應商打起了「太極拳」。
先不予誰對誰錯多做評論。據了解,威馬的電池供應商多達7家,其中包括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以及浙江穀神、蘇州塔菲爾、中興高能等。從中不難確定的是,威馬供應商層次的不同必然也會導致產品品質的參差不齊。對此,不少業內媒體也曾曝文:寧德時代雖為一級供應商,但目前威馬體量不大,對於寧德時代這種大供應商來說,無法達到優先級,也就導致了威馬不得不尋找更多的供應商來備不時之需。
另一方面,雖說威馬最新公布的11月份的銷量利好(銷售3018臺),實現大幅上漲。實際根據牛車網調查發現,取得此成績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威馬用低價換取的市場規模。以威馬EX5-Z為例,補貼後售價僅為11萬多,與之前欲要爭鋒的小鵬G3產品,一下便宜了好幾萬元!
要知道,曾經的威馬汽車,可是被視為與蔚來,理想,小鵬一樣,處在造車新勢力公司第一梯隊的企業。如今卻靠下沉市場,來避鋒芒,求「苟活」,不免讓人有些心疼。
有人因為「錢」,再來!
在今年6月28日,拜騰迎來品牌有史以來最高光時刻,央視的一則新聞通報——「燒光84億元造不出量產車,拜騰被爆欠薪」。
要知道,實際上拜騰汽車是最早一批新造車公司之一,其自建的南京工廠去年9月就建設完工了,四大工藝+電池車間也都完成了設備安裝,已處在量產前的調試階段。只不過受今年疫情影響資金鍊斷裂,才讓拜騰陷入「錢荒」的局面。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兩個月後的八月份。「休克」了兩月的拜騰卻驟然「甦醒」,名字由之前的「拜騰」改為「盛騰」重啟造車業務。
不過,據牛車網了解,重新啟動的盛騰的未來仍舊是撲朔迷離。一是,目前盛騰的人員組織架構依舊是拜騰汽車的老班底,重組之後只是將一部分老員工召回。二是,從資本結構看,重組後的盛騰,控股佔比是:一汽股權投資佔股23.3%,南京興智佔股23.3%,廈門道合佔股26.6%,成都蓉璞佔股20%,段連祥(拜騰汽車中國研發副總裁,現盛騰法人)佔股6.6%。
毫無疑問,段連祥代表的是老拜騰人,而一汽股權投資自然代表一汽,那南京興智、廈門道合及成都蓉璞又代表誰呢?
據牛車網調查,南京興智背後是南京政府,而廈門道合與成都蓉璞背後則是一家名為盛屯礦業的上市公司。不由讓人產生疑慮,三個大股東能否統一戰線幫助拜騰重啟造車?原拜騰意志段連祥等人又能左右什麼呢?都是個大大的問號。
根據一汽6月底主導的重組方案,之後拜騰首款車型M-Byte或將於紅旗純電動車採用共線生產的模式進行投產。如此說來,在管理、融資、生產等很多業務上都已經繞不開一汽的接觸。按照這種狀態發展下去,一汽「年老古板」的思維模式,一定會束縛這個「年輕人」發展。
另一方面,雖說當時拜騰首款車型M-Byte剛推出時,的確很有競爭力。但今年看來,國內外知名品牌已經開始大批註入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出的產品更是標新立異,尤其是在拜騰主打的人機互動領域,一些車企已經率先推出量產車型。而目拜騰目前仍處於緊張重組的狀態,不得引人深思,之後拜騰M-Byte在量產版問世時,還能否打動消費者的心?而先前拜騰所拿到的5萬輛訂單又還能存留多少?
寫在最後
現在看來,2020年實際上更像是一場新造車勢力的末端淘汰賽。當下新勢力企業階梯化分級已經十分明顯,第一梯隊為已經順利完成IPO的蔚來、理想、小鵬,第二梯隊為剛融資成功不久定且欲要上市的威馬、哪吒,而其餘者似乎仍在新冠中「苟延殘喘」。
2020年即逝,未來新造車勢力究竟能走多遠,我們尚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手裡有糧、兜裡有錢」的競賽者在接下來的軍備競賽中,將會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