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張昱/攝
新聞發布會現場。張昱/攝
12月11日,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並舉辦新聞發布會。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位法蘭西藝術院院士163件作品中精選118件作品,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
本次展覽既是中國美術館近年來國際美術收藏、中法文化交流重要成果的集中展示,又是典藏活化系列展的重要項目之一,展覽全面展示了法蘭西藝術院院士植根於法蘭西豐饒藝術沃土之上的創新與拓展,凸顯了藝術家個性化的語言和風格特色。
火的女兒 阿爾諾·多德裡夫(布面油彩油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美術館多次舉辦法國美術作品展,反響熱烈。如19世紀法國農村風景畫展、羅丹雕塑展、法國印象派繪畫展。2016年,「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邀請展」「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雕塑院士作品展」,使中國觀眾進一步了解底蘊深厚、一脈相承的法蘭西藝術。
不久前,法蘭西藝術院痛失兩位傑出的藝術家——讓·卡爾多與布魯諾·巴貝。中國美術館藏有讓·卡爾多11件雕塑作品、布魯諾·巴貝101件攝影作品。這兩位院士對中國有著共同的熱愛,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的離去,為本次展覽增添了一重懷思的意味。中國美術館8號展廳展出讓·卡爾多和布魯諾·巴貝作品,以紀念中法文化橋梁的建造者。
看展覽的觀眾。張昱/攝
法蘭西藝術院是法國最高藝術研究殿堂,此次展覽,特別加入了吳冠中、吳為山兩位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的作品,使觀眾感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對話與共鳴。
近年來,中國美術館致力於促進中法兩國的學術與藝術交流。2019年3月,在中法建交55周年之際,中國美術館以「意在巴黎」為題,「紀念留法勤工儉學100周年」為線索,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展出館藏徐悲鴻、林風眠、龐薰琹、顏文樑、劉海粟、劉開渠等近20位與法國有密切關聯的藝術家36件繪畫和雕塑作品,並舉辦中法藝術學術研討會,反響熱烈。2019年5月4日,吳為山創作的大型雕塑《百年豐碑》永久矗立於蒙達爾紀火車站前的鄧小平廣場,該作品塑造了周恩來、鄧小平等一批100年前便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而赴法國勤工儉學追求真理的中國熱血青年的群像,印證了文明互鑑所取得的歷史性成果,更建立了一座中法友誼的豐碑。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表示,人文與藝術的交流在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人民與人民之間十分重要。他認為,文化傳播有三個「一」:一張臉、一顆心、一個魂。一張臉,是指民族、國家的文化特徵。一顆心,是彼此坦誠、真摯、溫厚之心。一個魂,是共同珍愛、維護世界和平之魂。
責編: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