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端兩會 多端融匯 中國新聞網積極做好全國兩會宣傳報導
中國新聞網各平臺埠發布推送兩會圖文、視頻、微博、微信等各形態報導3800餘篇,由中國新聞網官方微博主持的話題標籤#微觀兩會# #兩會30秒#等累計閱讀量超過16億,中國新聞網各形態兩會新聞產品全網閱讀量近30億。
-
V話兩會 兩會報導一周「聲量」出爐,「民營企業」進入詞雲
兩會報導一周聲量:3月5日當天最高自3月3日以來,關於全國兩會的大數據也有了一周「報導聲量」匯總。其中,3月5日當天的「聲量」最大,其中網站報導數量最高,達79277條,其次是APP報導,達28453條。兩會熱門微信top10 :壯哉!
-
地方媒體全國兩會報導:講好地方故事 感受國家脈動
不少地方媒體派出陣容強大的團隊赴京採訪報導,前方記者和後方編輯團隊的通力配合,讓具有地方特色的全國兩會報導呈現在讀者面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發現,充分的前期策劃、更接近讀者需求的新聞報導內容以及靈活精緻的融媒體作品,讓今年地方媒體的全國兩會報導異彩紛呈。
-
兩會報導英文版宣傳片
兩會報導英文版宣傳片 2017-03-03 21:44:09 來源: 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舉報
-
兩會女翻譯「吐舌搶鏡」
兩會女翻譯「吐舌搶鏡」
-
耿爽送別的「中國通」:大學念漢語言文學,多次報導中國兩會
2003年1月,白賓進入路透社任職,負責汽車和航空領域的報導,當時的工作地點就在上海。2005年10月,白賓來到北京,開始從事時政和外交領域的報導,2012年升任高級記者。△白賓在2007年中國"兩會"上採訪 圖/中國網記者注意到,白賓不僅是外交部的常客,也曾多次報導中國"兩會"。中國臺灣網2008年3月的一篇報導這樣描述道:路透社記者白賓是個"中國通",他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已經是第五次採訪中國"兩會"。
-
全國兩會開幕,芒果TV全端、多維融媒報導,壯大主流聲量
芒果TV作為湖南廣電旗下唯一網際網路視頻平臺,提前籌備精心策劃了豐富多樣的全國兩會系列內容,在平臺推出了專題、專欄、主旋律大片等主流內容,以及豎版微視頻、動畫小視頻、創意H5等互動產品,充分發揮融合傳播、視頻傳播、矩陣傳播優勢,展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全國兩會報導。
-
第一次參加兩會報導,怎麼穿才正式又得體?丨兩會Vlog
第一次參加兩會報導,該怎麼穿才顯得既正式又得體呢? 幾天前,中國日報記者彭譯萱收到了報社的兩會報導手冊,卻沒有看到任何關於著裝的信息。 海歸小彭有些糾結。 不過,她還是有些擔心,畢竟是第一次參加兩會,她該做些什麼準備呢? 她找到了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孫尚武求助。
-
兩會「風向標」,我們如何報導產業新基建?
此前的政協主席會議就強調:要提高建言資政質量,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深入協商議政,在重大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編制「十四五」規劃等方面建真言、謀良策。 所以,在兩會逐漸臨近的當下,我們有必要做好準備,關注兩會傳達出的種種信號,尤其是對當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新動能。
-
「兩會」資訊外媒爭相報導 用搜狗英文搜索一覽盛況
2018年3月1日,我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兩會已經成為全世界聚焦的大事件,是海外觀察中國治國理政、經濟外交、社會民生的重要窗口。據悉,在今年兩會註冊的3000多位記者中,就有1000多位國外媒體。會場內外,也隨處可見他們「拼命」報導的身影。那麼外媒到底是如何報導兩會盛況的?他們更關注政府報告中的哪些內容?
-
書寫有溫度的民生答卷---湖南日報數字報刊
湖南日報記者 蘇莉 何金燕 就業創業成效顯著,全省城鎮累計新增就業383.8萬人,全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努力實現應保盡保,企業養老保險參保1421.55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274.52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3459.71萬人;
-
兩會美女翻譯:美貌與智慧並重 揭秘養成記(圖)
每年召開兩會時,美女翻譯就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一道風景線。2016年兩會剛剛開始,擔任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翻譯的姚夢瑤便迅速走紅網絡,成為大家搜索的熱點。外練形象氣質內練「16字決」作為一名翻譯,首先在形象的塑造上就要尤其用心:既要大方利落,又不能喧賓奪主。特別是在兩會發布會這樣莊嚴的外交場合上,形象更是不能太過於犀利。最好是既能樸素低調,又不失大方幹練。總理身邊不時出現的女翻譯都是會成為全場的焦點。
-
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老外眼中的兩會》視角新
原標題:《老外眼中的兩會》視角新(融兩會) 圍繞國際合作、創新創業、扶貧、反腐倡廉等話題,採訪部分外國專家,分享他們對中國及兩會的認識和看法。 截至目前,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共推出兩會相關報導267篇,其中原創66篇,包括視頻、圖解、文字等多種形式。
-
淺析「四全媒體」如何為兩會報導賦能
探究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在兩會報導中的發展軌跡和作用機制,不僅對做好兩會報導,而且對媒體在常態報導中運用融合發展成果增強「四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5年,《人民日報》最早在兩會報導中搭建「中央廚房」,通過統籌推廣、內容定製、可視化3個團隊,形成了全新的內容生產流程和機制。同一年,中央電視臺兩會直播視頻通過多終端、多平臺、多語種同步直播,央視新聞微博、微信、客戶端合力推出「議政2015」新媒體報導;《光明日報》打造了融媒體平臺《炫融特刊》,用文字、圖片、音頻等多種方式報導兩會。
-
【全國兩會地方談】「三個直達」提升民生「含金量」
政策資金要直達地方、直達基層、直達民生。 為什麼要強調「政策資金要直達地方、直達基層、直達民生」?因為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係國運,做好落實「三個直達」,是提升民生政策「含金量」必要且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始終堅持把民生放在發展首位、貫穿改革始終,以「民生之暖」保穩定、促發展,又要盡最大努力搶時間、搶進度,分秒必爭讓政策和資金做到「三個直達」。 「三個直達」靶向發力,讓政策和資金「好鋼用在刀刃上」。
-
湖南新聞媒體十九大報導出新出彩出精品
湖南省直新聞媒體樹牢「四個意識」,用融媒體的形式及時報導和傳遞大會精神,展現湖南代表在大會上的履職風採,做到了有聲有色有氣勢、出新出彩出精品,受到黨代表和讀者好評。中宣部表揚湖南日報社的十九大報導:「版面很豐富,內容很翔實」。 為了報導好此次盛會,湖南日報社派出了湖南日報、新湖南、三湘都市報、瀟湘晨報、華聲在線、法制周報等6家媒體組成的36人報導團隊,赴北京採訪。
-
兩會「平年」見真章
參考消息網3月11日報導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8日刊登《平淡兩會見新意》一文,作者韓詠紅在文章中稱,從新聞報導與觀察中國的角度來說,兩會呈現的多重面向,理想與現實在中國的矛盾,都是值得觀察的內容。文章稱,今年採訪兩會到底要關注什麼,成了好些外媒的煩惱。
-
「兩會」流行順口溜的民生拷問
他建議,要警惕新農村重複規劃、浪費建設的苗頭。這是一位人大代表在兩會上念出的順口溜。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金志國說,「像雞蛋裡查出了蘇丹紅,多寶魚裡有致癌物質,蔬菜有過多的農藥殘留物,這一切現象都引發了人們對消費的迷茫,在選購上的迷茫和消費恐慌,形成了一種危機。」 「種田不繳稅,上學不繳費,盤古開天地,這是頭一回。」這是江西奉新縣二中教師、全國人大代表周麗珍轉述的來自當地民間的順口溜。
-
為了對抗祖國強大的向心力,臺灣當局準備不要臉了…
話說就在今年兩會前夕,祖國大陸為了讓臺灣同胞進一步分享大陸改革和發展的紅利,又繼續推出了總共31條「惠臺」措施,不僅開放了大量大陸的產業領域給了臺灣同胞來創業和學習就業,更給了他們等同於大陸同胞的各種福利。
-
媒體盤點兩會美女翻譯:「魔鬼訓練」煉成高翻
在張蕾之前,全國兩會也不乏「名翻譯」。尤其是兩會重頭戲的總理記者會,人們除了關注媒體會問哪些問題、總理回答又能透露出哪些信息,也總對總理身邊的翻譯津津樂道。從最早的朱鎔基總理髮布會翻譯朱彤,到後來的溫家寶總理髮布會翻譯張璐,全國兩會上反應機智、顏值又高的美女翻譯們成為一道獨特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