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車上的 「擔擔軍」:廉江市河唇鎮果農跨省販賣營生

2020-12-20 騰訊網

果農們挑著沉重的擔子進站乘車。趙明 攝

這是一個快速的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溝通世界,高速鐵路連通城市,人們生活工作節拍越來越緊湊。

然而,在廉江市河唇鎮,20多年來一直有群負重的農民將生活希望寄托在慢行的火車上。他們摘下悉心培育的果實,挑起幾十上百斤擔子,坐上綠皮火車走南闖北擺攤販賣,走上一條養家、脫貧、致富之路。「擔擔軍」的名號,也隨之逐漸在人群中傳開。他們用辛勤勞作,挑起家庭的重任,擔當生活的主人。

「擔擔軍」裡女人是主力

儘管才上午8時剛過,南方6月的太陽已經有點「火辣」了。粵西小鎮河唇火車站前,四五位果農坐在樹陰下,等待開往南寧的K9314列車進站。

離發車還有半小時,吳乃遠騎著陪伴他多年的老摩託趕到站。兩筐荔枝被結結實實捆在後座腳踏板上,擠得妻子只能翹起兩隻腳懸在空中。

坐落在廉江市區北邊10多公裡的河唇火車站,曾是河唇鎮數千戶果農出外謀生的始發站。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們挑著擔子從這裡出發,上南寧、赴玉林、走貴港、下湛江,把筐裡的荔枝、番石榴、黃皮、楊桃換成錢,支撐一家開銷,供孩子上學,甚至湊起建樓房、買新車的資金。

「擔擔軍」裡女人是主力。男人們把妻子送進站,又立馬回村。採摘水果、收拾家務、聯絡收購商,這些更重的活需要他們去幹。品相好的水果挑出去賣,是額外增加的收入。

綠皮火車緩緩進站,停靠幾分鐘,拉上挑擔的人們,又緩緩開動。果農彭芳帶了張小凳子,坐在12號車廂和另一節車廂的連接處。十來個籮筐擺在地上,把能佔的空間幾乎都佔用了。

天剛蒙蒙亮就起床摘果,幾位同伴去找空座休息會兒。彭芳幫忙看水果,有賣貨小推車路過時,就搬動籮筐挪出位置。

「換點錢,買菜。」彭芳已經60多歲,習慣了好奇旅客的詢問,隨口一答,笑笑不再多說。她當天的目的地是廣西玉林,票價18.5元。如果不晚點,1小時36分後能到達,正是大部分家庭主婦外出買菜的時間。

車務段有意識地儘量在後三節車廂多留空位,方便「擔擔軍」上、下車。票價雖不到20元,果農們能省還是想盡辦法省。起初有逃票現象發生,後在河唇鎮政府協調、規範之下,如今逃票行為幾乎絕跡。

一筐黃皮、一筐荔枝,各35斤,彭芳用布料裹得嚴嚴實實。一個筐上蓋著頂褪成灰黃色的草帽。扁擔架在兩筐之間,長年累月挑重物,已經定型出了一點弧度,磨得油光發亮。

為避開競爭,一些人選擇錯位售賣。到達玉林前,火車經停文地、陸川兩個站,零零散散有果農挑擔下車。一天的辛勞,從下車的一刻正式開始。

2020年6月3日,果農大姐乘坐K9314列車,從河唇出發前往玉林售賣。 趙明 攝

不甘被賺差價「自己幹」

玉林是K9314離開河唇後停靠的第一個大城市,搭乘這趟綠皮火車的「擔擔軍」多選擇在此下車。各人都有熟悉的擺攤地段,結伴而來的果農們出站後四散離開,奔向縱橫交錯的街巷。

彭芳的夥伴譚秋玉常到江南路,當天也不例外。出站到目的地有3公裡遠,幾十斤的擔子,挑過去吃力又費時。她花10元打了輛摩的,到達路邊卸下籮筐,麻利揀出一部分荔枝擺在筐外。

兩筐荔枝品種不同,一筐「黑葉」賣5元一斤,另一筐「妃子笑」賣7元一斤,都是譚秋玉所在的楊梧陂村特產。如果在廉江本地賣,這些荔枝每斤要便宜兩三元。靠挑擔進城賣水果,譚秋玉和丈夫撐起一家人的生活,供孩子們讀書。

水果是河唇鎮大部分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既是悠久傳統,又跟當地的特殊定位有關。向湛江全市供水的鶴地水庫坐落在河唇,保護生態環境是重中之重,農業、旅遊成為當地主要產業。來自鎮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至2019年末,河唇全鎮水果種植面積已經達到43352畝,總產量超過4萬噸。

挑擔去其他城市賣水果,是緣於不甘被果商賺差價。20多年前,循著果商的足跡,一些村民跟車到了廣西北海、欽州等地,發現在那裡水果更好賣,價格幾乎翻倍。「就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果農吳勇說,此後借著交通便利,大家紛紛開始「自己幹」。

到城市擺攤並不容易。舟車勞頓、風餐露宿是常事,忍飢挨餓、雨淋日曬也尋常。到城市裡,得守城市裡的規矩。近幾年,果農們常去的幾個城市,城管執法更溫和也更人性化,這讓他們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說是不怎麼擔心,見有城管走近,譚秋玉還是下意識地盯著籮筐,暫停向路人招攬叫賣。擺攤到中午12時,她賣出去四五單。

午飯是兒媳婦給準備的,飯盒裡裝著兩塊豬肉、一份油麥菜和一些米飯,譚秋玉一直放在筐裡。在外吃苦,後方的家人掛念在心,能照顧到的儘量體貼細緻。譚秋玉覺得,再辛勞也值得,都是為了共同撐起這個家。

吃過飯,繼續營業到下午6時左右,譚秋玉的荔枝基本賣完,收入接近300元。她留了一點在返程火車上賣,價格能再高點。

回到家已是燈火闌珊。萬幸這一天沒有碰上大雨瓢潑,還好太陽不算太大,天氣不太熱。她盼望,明天還是這樣的好天氣。

挑擔賣果甩掉貧困帽

2000年左右,是「擔擔軍」最高光的一段日子,七成果農靠挑擔賣果掙錢。當時離橫窩村兩公裡遠的龍田面火車站還對外開放,停靠河唇站的列車班次也多,果農們「遠徵」湛江、茂名、玉林、貴港、南寧等城市。

果農吳勇年輕時,也曾挑擔坐綠皮火車去外地賣水果。上世紀80年代,吳勇的父母開始種植番石榴,是村裡較早嘗試新品種的農戶。那時候一斤挑出去能賣到1元以上,他家的產量高,嘗到了甜頭。

「大米那時才賣3毛錢一斤。」吳勇說,見到利好,很多村民也改種番石榴,「擔擔軍」隊伍逐漸壯大。

橫窩村600多戶近3000人,基本都靠種售水果維生,人均種植面積近一畝。原來以種橙子為主,前些年黃龍病泛濫,村民們改種番石榴、楊桃。

老果農們種植經驗豐富,培育出的番石榴遠近聞名。今年5月末,廉江番石榴登上「2020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吳乃遠說,自己能精準掌控番石榴成熟的時間節點,在旺季增加產量,淡季減少產量。他自信「比很多農科院的技術員技術都好」。

憑藉挑擔賣水果,吳乃遠一年能掙8萬到10萬元。也因此甩掉貧困帽,蓋起三層小樓房。

橫窩村大量種植的番石榴並非本地品種,而是產量更高、一年四季皆可掛果的臺灣品種。吳勇種了300多棵番石榴、幾十棵黃皮樹,光番石榴一年就能收入5萬多元。

如今龍田面火車站只負責貨運列車會車調度,不再承擔客、貨運接出功能。加上近些年高鐵迅猛發展,停靠河唇站的列車趟數減少,橫窩村「擔擔軍」人數銳減,只有一兩成果農仍在堅持。

新的售賣方式悄然興起。一些掙到錢的村民買了載重一兩噸的小貨車,拉著摘下的果子到湛江、茂名或更遠的玉林、北海,批髮式售賣。一些有生意頭腦的村民,學外面來的收購商,建立起銷售網絡,自產自銷的同時,也收購水果運出去賣。

技術掌控加上多樣化銷售方式,水果滯銷的情景,近年在河唇鎮已極少見到。「畢竟擔貨辛苦。」吳勇年輕時吃過挑擔的苦。因為經營有方、培育技術老到、為人熱心,他當上了橫窩村黨支部書記,如今已退出「擔擔軍」行列,把更多精力放在琢磨如何帶領村民共同致富上。

有人轉型當起批發商

番石榴近期價格不高,一來受疫情影響,二來與荔枝、黃皮上市擠壓市場空間也有關係。

但果子熟了,不賣可不行。清晨7時,橫窩村村民吳紹發和老伴挑著兩個空籮筐,提著兩個白色塑料桶,早早進果園摘番石榴。

通往果園的田埂小路上,雜草沒過腳踝。頭天夜裡下過一場雨,露珠掛在草葉上,打溼了吳紹發的長褲。孩子們在外打工,打算等到老兩口乾不動了再回來接班。吳紹發說,這是他和孩子們約定好的。

果樹基本都是兩米高。少的掛十來個果,多的幾十個,全部用一個個發泡塑膠袋套緊,防止野蜂啃食。吳紹發已經65歲,長年幹農活,身軀有些佝僂,高一點的果子要掰下樹枝才能摘到。他怕弄壞了樹枝,只輕輕一拉,揀熟的果子摘,再緩緩放手,熟練又溫柔。

一桶番石榴大概20斤,摘滿需半小時左右。吳紹發把籮筐放在離老伴近點的空地上,儘量讓她輕鬆點。儘管筐裡墊著厚厚一層編織袋布料,兩人從桶裡騰果子到筐裡時,還是挨個輕輕放進去。傷了品相,賣不出好價錢。

忙碌兩個多小時,吳紹發和老伴摘了100多斤番石榴,用摩託車拉到一裡地外的收購站。當天均價1.5元一斤,收購者是同村的吳培君。

做收購生意前,吳培君當了3年「擔擔軍」。2015年,他放下陶瓷用品店的生意,從鎮裡回到橫窩村種番石榴。新手入門,吳培君試種了50來棵,接近一畝。收穫時,他也學著挑水果去外地售賣。

「別人挑100多斤,我挑七八十斤都覺得累。」吳培君笑說,自己吃不了那個苦,從2018年開始摸索著做收購。

試了大半年,吳培君找到了門道。兒子在廣西柳州開了一個水果批發站,他在村裡專門收購送貨。有村民嫌他定價比外來商販低,吳培君大方承認,解釋說自己在村裡穩定收購不會斷檔,避免果農遭遇滯銷,有時掙錢有時要賠錢,所以定價稍低。村民認可,仍選擇賣給他,還選舉他當了村長。

等待工人選果定價時,果農們坐在吳培君安置的桌椅旁喝茶、抽水煙。最近番石榴產量不多,每天只有四五千斤。吳培君要在下午3時前裝車,次日凌晨7時前趕到柳州卸貨。

貨車運費1200元一趟。對收購商而言,單趟運得越少就越虧。「以前沒有人穩定收購,碰到水果滯銷或者賣不出價格,大家的種植積極性容易受挫。」吳培君認為,平本也好虧點也罷,反正收購不能空檔,鄉裡鄉親,一村之長,這點擔當一定要有。

欲搭上「網際網路+」快車

留在農村裡的果農,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多選擇外出務工。少了學習網際網路知識效率最高的群體,河唇鎮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緩慢。

「目前還是以零星的電商用戶為主。」河唇鎮黨委書記徐騫說,雖然缺乏規模化的電商物流,但通過引導幫扶類似吳尚何合作社的果農組織,與其他平臺合作,也能解決部分水果銷路問題。近4年時間,河唇鎮投入近1500萬元,組織實施產業類扶貧項目35個,其中水果種植類的幫扶項目投入資金佔了近三分之一,多數已實現村民分紅。

位於河唇鎮良塘村委會低村的吳尚何合作社有40多名員工。與大型超市籤訂採購協議後,負責定期提供本地水果到粵西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在果農較集中的低村和龍田面村,合作社設置了水果收購點。收集、分級、包裝、檢測後,社裡用自購的保鮮車把水果運往合作超市。有了這層保障,疫情來襲期間,吳尚何合作社輻射的上村仔、蓮塘口等4個村,沒有水果滯銷。

「擔擔軍」的存在,實際上是農產品現代物流銷售渠道不完善的表現。廉江市已關注到這一問題,並在近年主動作為,確立了打造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目標。2018年,廉江市成立創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商議電子商務推進工作及協調相關問題。廉江市市長龐曉冬、副市長江維峰分別出任該領導小組的正副組長,財政、農業、工貿局等10多個相關單位主要領導擔任成員。

阿里巴巴已於2019年5月進駐廉江。根據合作協議,廉江市為阿里巴巴免費提供辦公室,並落實倉儲場地。當年廉江市就與阿里巴巴聯合舉辦了兩場天貓服務網點招商會,400多人慕名參加。

與大電商平臺合作的同時,廉江市推動建立電子商務培訓基地,與湛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對12個鎮超過1500人次開展電商人才培訓。

建立完善農村電商物流,對精準扶貧的作用明顯。廉江市科工貿和信息化局統計,目前廉江已開設兩家本土電商服務平臺,培育起多家銷售額300萬元級的農村電商企業,1500多人受益於電商精準扶貧而脫貧。

廉江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計,2019年廉江市脫貧人口16412戶39157人,脫貧率98.30%,57條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今年上半年,通過搭載電商平臺銷售扶貧產品的模式,廉江市引導多家電商平臺線上銷售廉江的扶貧明星產品,京東體驗館、橙鄉味道、「良垌給荔」的荔枝品鑑推廣會等反響不俗。

如果電商物流發展情況良好,也許再過幾年,河唇的「擔擔軍」就能告別慢火車,搭上「網際網路+」快車。他們的水果也許不只賣到廣西、珠三角,而是鋪到更廣泛的全國市場。

■人物

90後「擔擔軍」:

壓力給了拼搏的動力

身高1.7米、體重110斤,27歲瘦黑小夥郭如能,在中老年婦女居多的「擔擔軍」裡,顯得有些另類。

今年5月,郭如能處理好在深圳租的檔口,回到老家加入「擔擔軍」。之前他在外面賣燒烤,不太懂做生意,虧了點錢。年初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考慮再三,他打消了外出務工的念頭。

摸索幾趟,郭如能找準了門道。在擺攤點上,他與大多數「擔擔軍」錯位,時間點上也與他們錯開。

眼見黃皮頗受夜宵人群歡迎,郭如能決定到南寧市美食街挑擔售賣,因為那裡的夜市很熱鬧。到凌晨賣完貨,他趕夜車到達貴港,稍作休息後在第二天中午12時回到廉江市區,再到河唇火車站取走存放的摩託車,趕回家吃午飯。

風梢村特產「貴妃」黃皮,在當地小有名氣。河唇鎮本地出售每斤價格10元,到了南寧能賣到十五六元一斤,緊俏時20元一斤也常見。郭如能是風梢村白水塘人,每次挑100來斤黃皮過去,扣除成本一趟能掙1000多元。

除了種黃皮、番石榴,風梢村人還育果苗售賣。「我們育苗的技術好,有傳統,歷史久。」郭如能拍拍胸口,語露豪氣。

貴港到廉江的列車較多,而且小旅館更便宜。住一晚花費30元,和3個人擠一間屋,但沒條件洗澡。匆匆扒拉兩碗飯,郭如能抓緊時間衝個涼,把父母、妻子採摘好的兩筐黃皮捆在摩託車後。

姐姐在外,想吃老家的荔枝,郭如能去隔壁村買了些。要趕在上火車前寄走,出發時間比平日早了半個小時。下午3時,載著滿滿兩筐水果,郭如能離開家。母親站在門口小陽臺前,目送他遠去。

郭如能是兄弟姐妹中唯一在老家的孩子,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靠挑擔賣水果,家裡建起三層樓房。紅磚、水泥勾縫裸露在外,尚未裝修。兒子已經6歲,妻子正備孕二胎。重重壓力,也給了郭如能奮力拼搏的動力。

這次出門的目的地,是廣西來賓市,車程約4小時。下午4時,寄完荔枝,郭如能騎著摩託車趕到河唇站火車站,去到一家小賣鋪買包煙,坐了會兒。這是他當天最後一段休閒時光,真正的辛苦將在4個多小時後到來。

在外賣水果時間雖不長,郭如能還是碰見了一些好心人。夜市裡有排檔老闆見他挑擔辛苦,炒碟粉、開瓶啤酒給他,不收錢。郭如能想送些水果給對方,對方不收,收也按市場價給錢。

6月5日晚,來賓夜市。售賣黃皮的間隙,郭如能拍了個短視頻,發在朋友圈,寫道:「生活百般滋味,人生淡然面對」。

【撰文】李廷睿

【作者】 李廷睿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廉江市河唇鎮:強黨建鋪開新農村畫卷
    原標題:強黨建河唇鎮鋪開新農村畫卷 (記者 李忠 攝) 初冬時節,行走在廉江市河唇鎮鄉間,放眼望去,但見山青水秀,村落秩序井然;而在村民們身上散發出來的,也是一種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氣息。
  • 廉江市河唇鎮東村劉姓始祖廷金公源流的聲明
    關於廉江市河唇鎮東村劉姓始祖廷金公源流的聲明衣綿還鄉我們東村劉氏始祖劉廷金,從明朝中葉從福建進入廉江東村開基創業以來,至今約有五百年左右的時間,後裔約有萬人之眾,主要分布在現在廉江市河唇鎮,禾寮鎮,石角鎮,塘蓬鎮,石嶺鎮,石城鎮
  • 廣東省廉江市廖氏
    廉江市廖氏都是由閩遷粵而來,主要有4支:河唇鎮廖氏來自福建汀州府上杭縣;新民鎮大垌廖氏來自福建福州府古田縣;長山鎮彩門山廖氏來自福建汀州府上杭縣;石角鎮大旺垌廖氏來自福建蒲田縣,共8萬餘人,主要分布在河唇、吉水、新民、石城、石嶺、橫山、塘蓬、和寮、長山、石頸、青平、車板、高橋、石角等鎮和紅湖、紅江、黎明等農場。
  • 廉江市全面拆圍還庫行動啟動
    4月21日上午9時,隨著一輛挖掘機開進廉江武陵水庫邊,對一處魚塘的圍堤進行拆除,標誌著廉江市全面拆圍還庫行動啟動。廉江市多山多水,江河湖庫密布,由於管理不到位,一些村民在河汊庫邊築堤圍魚塘,非法侵佔庫區進行養魚,導致庫區面積不斷縮小,單是武陵水庫就有10多處這樣的魚塘,佔用水面面積數百畝,嚴重地侵蝕了庫區、汙染了水質。河長制工作推行後,廉江市全面整治江河湖庫。
  • 臨沂警方破獲跨省販賣毒品案
    近日,蘭陵警方成功破獲一起販賣毒品案,摧毀一個長期盤踞在魯蘇兩省的毒品販銷團夥,斬斷了一條跨省販毒通道,抓獲涉毒犯罪嫌疑人3名,繳獲冰毒50餘克。今年9月份,蘭陵縣公安局禁毒大隊民警在工作中發現一條重要線索,江蘇籍沙某在臨沂市蘭山區、蘭陵縣、江蘇泰州市販賣毒品且數量大,涉及「客戶」眾多,社會影響惡劣。為徹底打掉這一橫跨魯蘇兩省的毒品販銷團夥,斬斷跨省販毒通道,蘭陵縣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抽調精幹力量成立工作專班,全力開展案件偵破工作。
  • 廣東廉江市寶樹助學促進會會長謝廷文一行探望「廣東好人″謝永強
    廉江市寶樹助學促進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廣州白雲警方偵破一宗跨省運輸販賣毒品網絡案
    央廣網廣州9月25日消息(記者鄭澍)近日,廣州白雲警方在深入開展「颶風2020」、禁毒「兩打兩控」專項行動中,破獲一宗特大跨省運輸販賣毒品案。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白雲警方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繳獲毒品「搖頭丸」12.74公斤、「飛仔」737克(共約5萬粒)以及毒資人民幣20餘萬元,成功摧毀了這一跨省運輸販賣毒品網絡。
  • 跨省販賣「非瘟」病豬被判刑罰26萬
    跨省運輸、販賣「非洲豬瘟」病豬到四川,判了!2020年是 「二師兄」身價飆升的一年。一些利慾薰心的「黑商」動起了歪念頭,出售帶病「二師兄」,甚至還跨省非法運輸和銷售。下場當然是遭法院判了!11月4日,記者從樂山市五通橋法院獲悉,11月3日,該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宣判一起跨省販賣「非洲豬瘟」病豬案,四名被告人張某三、曹某洋、高某中、尤某偉犯妨害動植物防疫、檢疫罪,分別被判處一年八個月至一年四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人民幣七萬五千元至四萬元不等的罰金。
  • 跨省運輸、販賣「非洲豬瘟」病豬到四川,判了
    一些利慾薰心的「黑商」動起了歪念頭,出售帶病「二師兄」,甚至還跨省非法運輸和銷售。下場當然是遭法院判了!來源:樂山市五通橋區法院11月4日,記者從樂山市五通橋法院獲悉,11月3日,該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宣判一起跨省販賣「
  • 販賣運輸海洛因超33公斤,一跨省特大販毒團夥受審
    庭審現場2020年8月19日,河池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河池市宜州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特大跨省販毒案,被告人韋某軍、普某前等10人分別被控涉嫌運輸、販賣毒品。二人出獄後於 2018年底,共同商謀販賣毒品牟利,由普某前從雲南邊境購買毒品運至廣西,韋某軍以每塊毒品海洛因(每塊重約350克)7萬元人民幣購進,並在販賣獲得錢款後再將毒資支付給普某前。
  • 販賣運輸海洛因超33公斤,廣西一跨省特大販毒團夥受審
    2020年8月19日,河池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河池市宜州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特大跨省販毒案,被告人韋某軍、普某前等10人分別被控涉嫌運輸、販賣毒品罪。同年底,二人出獄後,便共同商謀販賣毒品牟利,由普某前從雲南邊境購買毒品運至廣西,韋某軍以每塊毒品海洛因(每塊重約350克)7萬元人民幣購進,並在販賣獲得錢款後再將毒資支付給普某前。
  • 瀋陽警方破獲部督特大跨省販賣毒品案件
    中新網瀋陽9月16日電 (王景巍)瀋陽市公安局9月16日發布消息,近日,瀋陽警方破獲一起特大跨省販賣毒品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等21人,繳獲冰毒5019克、毒資6.2萬元人民幣以及涉案車輛一臺。警方繳獲冰毒。
  • 跨省運輸、販賣「非洲豬瘟」病豬到四川 4名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
    央廣網成都11月5日消息(記者劉濤)記者從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法院獲悉,11月3日,該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宣判一起跨省販賣「非洲豬瘟」病豬案,四名被告人張某三、曹某洋、高某中、尤某偉犯妨害動植物防疫、檢疫罪,分別被判處一年八個月至一年四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人民幣七萬五千元至四萬元不等的罰金
  • 寧夏海原:偵破一起跨省販賣、運輸毒品案
    6月5日,偵破一起跨省販賣、運輸毒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查獲吸毒人員5名,繳獲毒品海洛因51.85克,扣押運毒車輛1輛。排查篩選,上下聯動今年4月底,緝毒民警在梳理涉毒人員李惠如(案件中人物均為化名,下同)的信息時,關聯發現甘肅籍重點涉毒人員陳爽與寧夏同心籍毒販拜玉山聯繫頻繁,在獲取線索後,及時向上級報告。
  • 平湖破獲一起跨省運輸販賣毒品案,繳獲4800多粒…
    近期平湖市警方破獲一起跨省運輸販賣毒品案件不久前,獨山港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販賣一種叫曲馬多的中樞性鎮痛藥。因為涉嫌非法買賣,民警立即對該案展開調查,最後,在嘉興一租房內將販賣曲馬多的男子抓獲。
  • 白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成功破獲「7.25」跨省重大團夥販賣毒品案
    每日甘肅網訊 日前,白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在甘肅省公安廳禁毒總隊、白銀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及分局黨委的統一指揮下,多警聯動,成功破獲「7.25」跨省重大團夥販賣毒品案。截止10月1日,6名犯罪嫌疑人悉數到案,共繳獲毒品冰毒228.36克,剷除省公安廳確立的釘子1名,抓獲吸毒人員5人,成功斬斷了一條由成都輻射甘肅流向白銀的販運毒品通道。
  • 封開警方破獲一起跨省販賣毒品案 抓獲2名犯罪嫌疑人
    10月12日,封開縣公安局多警種聯動,發揮連續作戰精神,經過縝密偵查,抓獲2名涉嫌跨省販賣毒品犯罪嫌疑人,當場繳獲疑似毒資局禁毒專項工作組在案件偵辦和信息分析工作中發現,販毒人員龍某經常從廣西「帶貨」到封開販賣
  • 慢火車上年輕的希望:連接著年輕人與外面的世界
    慢火車上年輕的希望  1月11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紅峰站,列車上的兩個年輕人正在和站臺上的朋友打招呼。  1月10日,慢火車上的乘客們。他們中有放假回家的孩子,有走親訪友的老人,也有外出打工的年輕人。
  • 泉州晉江:破獲跨省跨國販賣銀行卡案
    閩南網10月22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通訊員 劉哲 洪榮宗 莊凌龍)跨省跨國境販賣個人帳戶四件套45293套、對公帳戶七件套6721套,涉案金額高達2億8千多萬元。今日上午,晉江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這起公安部督辦案件,目前,涉案的18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晉江市檢察院提起公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