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幼兒園老師的要求,我家小老虎錄了一首童謠。
看著裡面小老虎蹦蹦跳跳的樣子,我開心極了。
因為,我家小老虎(曾經)是個害羞寶寶。
1
我家小老虎是個女生。聽起來,是不是以為是個女漢子?
對,她很多時候看起來都是風風火火的,然而,事實上,她卻是個害羞的小姑娘。
明明在家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的,只要出了門,就會一聲不吭。
走在街上看到有人送氣球,明明很喜歡,卻沒有勇氣去要,躲在我的身後讓我去要。
帶她去參加巧虎活動,連三歲小朋友都能回答自己的名字,到了她,只低頭笑。
陪她去上美術課,別的孩子都能回答問題,她卻一直看著別的地方,不敢看老師。
上幼兒園以後,每個學期結束老師都會給一張的本學期評語的單子,都無一例外有一句「害羞的小姑娘」。
我很著急。雖然育兒專家說害羞是正常的,家長不要過於擔心。但是你自己不展示,別人怎麼能知道你會呢?
我特意送她去學跳舞,學校有演出的時候,不論報名費多高,我都毫不猶豫給她報了名。舞臺上的表演活潑可愛,可惜下了舞臺,並沒有太大改觀。
我想她可能不自信,於是我抓住一切機會給她打氣。然而,在我一聲聲的「寶貝你可以的」「寶貝做錯了也沒關係」鼓勵中,小老虎越來越不愛說話。
而我無意間流露出來的失望、無奈或者生氣,都被她敏感地捕捉到,於是,有時候她會崩潰般地大哭著說「我不會,我永遠都學不會!」
我只能選擇放棄。
但是我心裡越更加焦慮。她這個樣子,以後社交了怎麼辦?如果會不會變得孤僻內向?
2.
接下來的日子裡,小老虎一如既往地是個在家活潑,在外害羞的孩子。
所不同的是,我不再打了雞血鼓勵她了。
為什麼呢?
我那時候因為工作原因,要和一些大學生打交道。然後我發現,他們中的很多人,包括一些碩士研究生,說起話來,會滿臉通紅。
於是我平心靜氣地想了一下我自己,捫心自問,我在她的年齡,我就做的比她好嗎?
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是不是帶著太多的想當然?
我們沒有人願意孩子成為成年人手中的扯線木偶,而我也一直希望孩子能有自己的想法,既然這樣,我何必要強迫她要「落落大方」呢?
但是,我們也不能任憑孩子這樣害羞下去。怎麼辦呢?
剛好,幼兒園又一次開學的時候,老師在群裡詢問,哪位家長願意在開學當天裝扮成小豬佩奇。
我看了一下時間不影響我上班,於是報了名。
開學那天,臨出門前,我悄悄對她說,一會兒和奶奶去學校,多看看小豬佩奇哦。
在學校裡,我裝扮好了以後站在門口,好多小朋友過來拍照。小老虎進來的時候,很意外很好奇。我跑過去又蹦又跳,然後悄悄地說,寶貝,聽出來我是誰了嗎?
她反應過來以後,大聲笑了起來,說:「媽媽,你好搞笑啊。」
我點點頭,說,媽媽覺得參與活動,很有趣,很開心。
那個紅衣服的佩奇是我
她看著我,眼裡仿佛有了亮光。
接下來的日子裡,小老虎對參加活動雖然仍不積極,但是不那麼牴觸了。
學期末,我去參加他們英語結課儀式。雖然,聲音仍然小,不過看起來已經好多。
而她自己,也覺得很多原來害怕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
3
小老虎現在仍然不屬於「落落大方」的孩子,但是,我覺得這樣也挺好。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標籤效應。是指當一個人被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
如果你反覆對孩子說,你太害羞了,你猜結果會怎麼樣?
他的心裡,會覺得「害羞」是不好的,而他對自己的沮喪,則會讓他變得越來越害羞。
所以,我們一定要放平心態。不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孩子的成長,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現成的套路。
龍應臺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說的多好啊。
作為父母,你給他足夠的時間是體會、去觀察,讓他能夠放心地在你面前釋放自己的不安和懵懂。如果他就是不願意主動說話,就是要躲在你的身後,那麼,請蹲下來安撫他,讓他感受你支持的力量。
我們,接納外向開朗的孩子,也願意接納一個會害羞的孩子。
因為,害羞,是一種性格,一種特質,不是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