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廣東省教育廳發布《普通高中課程實施方案(2020年修訂)》(下稱《方案》),全省普通高中從2020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年級起全面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 版2020年修訂)和各學科課程標準,使用新教材。高中學生完成相應課程規定課時的學習並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相應學分,總學分達到144分方可畢業。
普通高中設置三類課程
鼓勵學校開設第二外語
《方案》透露,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其中,選擇性必修課程是由國家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 選修課程是由學校根據學生的多樣化需求,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學科課程標準的建議以及學校辦學特色等開發設置,學生自主選擇修習。
根據國家課程方案要求,普通高中開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等國家課程,以及校本課程。外語包括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學校自主選擇第一外語語種,鼓勵學校創造條件開設第二外語。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提醒,學校均要開齊國家規定的各類課程,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等課程;開足規定的課時,如果確有需要,可適當調整課堂教學時長,但應保證科目教學時間總量不變。
學分達144分方可畢業
學生修習學分由學校認定
《方案》提出,高中學生三年中獲得88個必修學分,在選擇性必修課程中獲得不少於42學分(其中參加高考的學生,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以及選擇作為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的科目應修滿上限學分;對於不選考的科目,鼓勵學生結合興趣愛好選修部分模塊),在選修課程(含各科目選修模塊和專題教育)中獲得不少於14學分,總學分達到144分方可畢業。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修習的學分由學校認定。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學校學分認定的指導與管理。學校應制定學分認定的具體辦法,學分認定應綜合考慮學生實際修習的課時、學習表現,並達到課程標準或相關文件的要求。
體育與健康在高中三年全程安排必修學分
高中各科課程學分完成時間如何設置?《方案》明確,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和農忙假)11周。每周35課時,每課時按45分鐘計,18課時為1學分。
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化學、生物學在高一學年完成必修學分(其中,外語在四分之三學年內完成必修學分)思想政治、物理學科到高二上學期完成必修學分。
值得注意的是,體育與健康在高中三年全程安排必修學分。《方案》提出,要充分考慮我省不同地域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和教育教學水平的差異,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創新教育教學和教研方式,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廣東高一新生用新教材:設三類課程 144學分方可畢業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鄒婷婷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