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姆效應:你還做那些「 超準!」的坊間心理測試嗎?

2020-08-21 心王裡學

關鍵詞指引:

1.我為什麼不推薦你做坊間心理測試?

2.到底有哪些專業靠譜的心理測試?

3.下文提供情緒,性格,情感,生活,職業和創傷6類有代表性的測試,請自取。(如果你有想測但不包括在內的,歡迎評論留言,小編漫山幫你找專業的心理測試。)


有一天,朋友轉給我一張圖:碩大的紅金色字體寫著「9道題測一測你的左右腦年齡」。我掃了眼,剛想吐槽。她連發三個感嘆號「超級準!!!」「你一定要測一下!!!」「果然,我是一個右腦更發達的人!!!」


「...」

「作為一個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裝逼的本能讓我忍不住想潑她幾桶冷水。直到我看到朋友圈一溜轉二維碼心理測試的廣告。」

扛不住同伴壓力,不想當一個孤獨的殉道者。我掃碼認認真真做完之後。結果是,真香!

「太準了吧。真的很準!我確實像分析裡說的,更擅長用右腦,思維方式活潑又不失嚴謹,相比較身邊的人,我更能用淡然的心態去理解身邊的食物,欣賞藝術的層次也更高。這樣的你真的很棒!」

緊接著我迅速把截圖發到了朋友圈,並配文:真的神準!!!安利!!!

整個過程,我仿佛中毒了一般。

直到我在課本上,看到了巴納姆效應這個詞。這個詭異又有趣的現象得到了解釋。


來看測試結果的分析:「思維方式活潑又不失嚴謹。。。」

給我誇了一波。我開心的不行。然而事實卻是,這句話,放在張三身上沒毛病,放在李四身上好像也說得過去。總之就是放之四海皆準啊喂。

「相比身邊的人,我更能balabala」

又給我吹了一波彩虹屁。我開心的不行,誇我有品位。沒錯啊!雖然我有時候選的衣服被批審美不行,但我好像真的喜歡梵谷誒,這是不是代表我的藝術欣賞層次很高呢?有人誇我,我當然傾向於認同。難道我還傻乎乎地批評人家不應該表揚我嗎?

其次,當我參與了朋友們的狂歡,無論是何種形式,我都獲得了一種歸屬感和參與感。我沒有被群體排除在外,我是他們中的一員。

坊間心理測試,「幻想一種動物測出你的潛在性格」「你是戀愛高手嗎?」「你這輩子會有幾個孩子?」.....利用著人類天生對自己的好奇,利用人際傳播,利用巧妙的話術,徹底將我們攻陷。

也許你會說,「測著玩玩而已嘛。」「沒有人真信的。」

真的是這樣嗎?

人有時候真的是很容易受暗示的。「算命的說,你二十五歲之前不可能結婚。」於是你記住了,抱著這樣的想法,你遇到了一個理想型,但是這個預言深深地困擾著你(或許是無意識的),你遲遲不敢下決定邁進婚姻大門,總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哪裡不對。

一拖再拖。最後終於驗證了算命先生的話。「啊,那個算命先生算得好準啊」(這同樣是心理學上的一種效應,羅森塔爾效應——預言自證。


更有甚者,沉迷心理測試不可自拔,在那些大而化之的偽心理分析中尋找自我認同,這將會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某問答平臺上就有一個提問是「20歲還很沉迷心理測試究竟是心理障礙還是自卑情結?比如「測試你在別人眼中什麼樣子」什麼的。這些明明就是毫無意義、浪費時間的低俗愛好,久了使人思想脫離現實。為什麼好像上癮似的?」

很明顯,這些心理測試,實質上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困擾。

我們想要通過心理測試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解自己的智商性格,了解自己在情感關係裡的角色,了解自己的情緒。這是天然而普遍存在的動機,也有助於整合對自我的認識。

可是,如果說心理測試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我們自身。偽心理測試就如同一面哈哈鏡,他扭曲了你最真實的樣子。

其實,了解自己有很多方法。在書籍音樂中尋找共鳴,在明星演員中尋找偶像,在他人的反饋中收集線索,又或者,藉助專業的靠譜心理測試。

下面是普遍為心理學精神病學科研人員廣泛認同且使用的心理量表。全都經過科學嚴謹的信度(測試的可靠性)和效度(測試的有效性)檢驗,有量化的評分標準。

分為情緒,性格,情感,生活,職業和創傷6類,請自取。(如果你有想測但不包括在內的,歡迎轉發及評論留言,小編漫山幫你找專業的心理測試。)

情緒

受疫情影響,心情不太好,時常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不想與別人交流,不開心,注意力集中不了,忘這忘那的,有時還失眠?

  • 抑鬱症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中文版,20題。
  • 失眠嚴重指數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中文版,7題
  • 情緒調節問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可以幫助你測量自己常用的情緒調節策略,看看你到底是使用何種類型的策略更多,例如情緒抑制或改變自己的認知。

總是坐臥不安,覺得有可怕的事情要發生,心跳比別的時候快,心裡煩亂無比?

  •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Stress Scale,SAS)中文版,20題。

害怕與人交往?

  • 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這個量表集可以測量你的社交焦慮程度,也能夠測行為抑制水平。

渴望社會交往但卻與自己理想中的狀態存在差距,體驗到了深深地孤獨感?

  • UCLA量表(UCLA Loniness Scale)可以測量你的孤獨程度。

性格

  • 大五人格測試
  • 艾森克人格問卷
  • 卡特爾16PF測試

(這三個人格測試分別基於不同的人格理論,選一個測即可。)

  • 自我和諧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幫助你了解自己你對自己的接納程度,也就是自尊水平。

情感

想了解自己在親密關係(戀愛關係,家庭關係,朋友關係)中的依戀特徵?

  • 親密關係經歷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 Inventory,ECR)可以幫助你測量出自己的依戀迴避與依戀焦慮程度。所謂依戀迴避就是你「想與一個人建立深切的聯繫,卻又害怕這種聯繫,就像一個小孩,希望母親陪在自己身邊,可當母親出現在面前,卻又躲得遠遠的,表現出冷漠迴避。一旦聯繫建立起來了,你就會感到難受,害怕,因而想盡辦法逃離,終結關係。所謂依戀焦慮,在關係之中無法獲取穩定感和信任感,總是認為自己不配得到他人的愛,擔心被拋棄。」
  • 領悟社會支持評定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SPSSS)測量你感知到的來自父母,愛人,朋友同事給你的支持度。
  • Olson 婚姻質量問卷幫助你了解你的婚姻狀態。
  • 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幫助你了解自己在婚姻之中的行為模式
  • 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幫助你了解父母對自己的影響。
  • Conner 兒童行為問卷父母版,幫助你看清孩子的行為問題。

生活

你對自己的生活滿意嗎?

  • 生活滿意度評定量表(Life Satisfaction Rating Scale,LSR)
  • 幸福感指數(Index of Well-Being)可以測量你目前體驗到的幸福感程度
  • 症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全方位的測量你在思維,情感,行為,人際關係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狀況。

職業

  • 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

創傷

遲遲無法從疫情的影響中走出來。失眠,情緒暴躁,易發脾氣,失眠,坐臥不安,心慌易出汗。可能是應激反應?

  • 創傷後應激障礙檢查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PCL)
  • 埃森創傷問卷(Essen Trauma Inventory ,ETI)

想測測自己的抗壓能力?

  • 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時常有自殺自傷自毀的念頭?

  • 自殺意念量表(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

智商

最靠譜的是韋氏智力測驗(有成人版和兒童版),但是這個測驗不是自評問卷,需要去醫院測。


【頭條發文無法插入外部連結,所以無法把大家直接傳送到測驗界面。但是沒關係,複製你想測的量表名,在百度中搜索,挑幾個界面沒有廣告,看起來不像盜版網站的測試點進去,便可以完成測量。】

值得注意的是:

心理測試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只是一個心理狀況的快速篩查,不能代表專業意見。它的填寫時常會受到情境的影響,例如你在填寫的時候剛好心情不好,想法都很消極和極端。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分數不是重點,重點是得到評估結果之後,你的改變行為。

所謂「萬物皆可測量」,如果有想測的,歡迎評論留言,小編漫山幫你找專業靠譜的心理測試。

相關焦點

  • 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巴納姆效應、霍桑效應、期待效應
    積極的3大心理暗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巴納姆效應、霍桑效應、積極的心理暗示,能為你帶來積極的人生。法國的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測試,他們先後將臭名昭著的殺人狂魔馬塞爾.貝迪德,以及二戰的發起者希特勒的出生日期(星座測試公司並不知道)等資料,寄給了一家自稱能藉助高科技軟體得出精準星座報告的公司,並支付了一筆測試費用。結果,星座公司對兩個人的性格測試一點不準。
  • 巴納姆效應:說的不是你
    其實還有很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並沒有發揮出來,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都知道並多數可以克服它們,有時候你也會懷疑自己做的決定是否正確。有時表現外向,親切,而有時內向,謹慎、防備心重。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儘管外邊顯得從容,但內心焦慮不安。
  • 巴納姆效應 | 談談這條看不見的鎖鏈
    突然講大腦有點懵嗎?小編舉個通俗的例子。 你 做過心理測試嗎? 近年來各種不同類型的互動型心理測試大受追捧,以可以達到「猜透受試者心思」的魔術效果來抓住觀眾眼球,嘗試與觀眾產生共鳴。相信大家也和小編一樣曾經做過心理測試並神奇的覺得測試結果確實和本人十分吻合。但其實,這是一頂誰都戴得上的帽子。 由大腦最初接收到的信息通常會影響對事件後續的客觀估計,從而產生認知偏差。在心理學上,我們稱這種為,巴納姆效應。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很多人都喜歡做一些性格小測試的題目,或者是看一些星座的分析,並且覺得這些描述真的非常的符合自己。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就全靠它了!
    註:如果懶得看文字就看我的同名視頻講解在講解何為巴納姆效應之前,您先做跟我做一個小實驗:請您先閉上眼睛聽我講,我感覺到在我面前的你是一個很需要別人喜歡的並尊重你的人,同時你有自我的判斷,但你又有很多優勢沒有被發揮出來?
  • 普勒公關解析網易雲音樂的「巴納姆效應」
    普勒小編也做了測試,在簡單地答完6道題之後,我收到了一份外在人格「愛人者」,內在人格「反叛者」的結果,其評論是「外在熱情、一諾千金,內在勇敢、嚮往自由」,我下意識地認為,這就是在說自己呀!其實這是陷入了「巴納姆效應」。
  • 社會心理學之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暗示效應)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開始問自己,然而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然而,即便如此,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正因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從眾心理便是典型的證明。
  • 教師招聘:社會心理學之巴納姆效應
    教師招聘:社會心理學之巴納姆效應 http://www.hteacher.net 2017-01-19 11:36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星座、屬相、新年籤為何引共鳴,這是「巴納姆效應」在起作用
    每到新年來臨時,網絡上都會掀起關於佔星、生肖運程又或者「新年籤」的熱潮,我們往往會感覺這些「運程」都是為自己量身定做,這與有名的心理學現象「巴納姆效應」不謀而合。心理學家很負責地告訴你,恰當的「心理暗示」確實能令自己變得更加樂觀積極。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都給靠它!每晚學點必知的心理學
    於是巴納姆效應也通常被叫成《弗拉效應》與此同時還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又做了一個更加深入的實驗,就是他們真的給那些學生認真的做了一次人格測試,但最後交到他們手裡的報告有兩份,一份是真實測試報告,一份是統一版本的測試報告,結果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那份統一發的測試報告最貼近自己的人格。這是為什麼呢?那又是一份什麼報告呢?
  • ——不客觀認知自己背後隱藏的巴納姆效應
    其實就是心理潛意識搞的鬼,就是俗稱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來源自一個巴納姆的雜技表演者,會使自己節目裡包含每個人的喜好,使得節目大受歡迎。這個效應指的是,大家往往很認可非常籠統的評價和敘述,認為描述的就是自己。
  • 心理學揭秘:為什麼人們熱衷於心理測試和算命?你看透了嗎
    阿唐說,算命是歪門邪道之事,你給別人算命,那你怎麼不算算自己,你還要在我這裡上班,算命如果能解決問題的話,你來做我這個老闆來。要麼去算命,要麼好好上班。雖然我並不認同歪門邪道之說,但我想著阿唐說的為什麼我不能算算自己,到現在還在公司上班的話讓我無地自容。突然間我意識到,當年學校裡看到的那些算卦的手抄本和後來的卦象書,說什麼自己的一生是大富大貴,享盡榮華,全不可信。
  • 巴納姆效應|心理學告訴你,別再相信「星座說」
    你是否也被鋪天蓋地的「星座說」轟炸過,是否也感到困惑,要信星座嗎?關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告訴你答案:不要相信「星座說」。《生活大爆炸》中角色謝爾頓巴納姆效應揭示「星座說」為什麼看上去「很準」在了解巴納姆效應之前,先來看一段對人格的描述:
  • 超準心理測試:四個風景選一處,測你的婚姻幸福嗎!超準!
    超準心理測試:四個風景選一處,測你的婚姻幸福嗎!超準!不管是誰,都希望自己的婚姻幸福又美滿。有的人心地善良,人很好,可是不見得婚姻好喲。不知道你的情況是什麼樣子的?會不會遇到合適的人,會不會組建一個美滿的家庭,從此過得很幸福呢?
  • 巴納姆效應——輕信,被算計的開始
    巴納姆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 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是隱藏在佔卜算卦背後的重要事實
    在對星象佔卜、性格分析等人格測試近乎痴迷的背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忽視的事實——巴納姆效應。你祈求受到他人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雖然人格有些缺陷,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尚未就你的長處發揮。看似強硬、嚴格自律的外在掩蓋著不安與憂慮的內心。許多時候,你嚴重的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動並在受限時感到不滿。
  • 3個方法教你避開巴納姆效應陷阱|職場新人如何給自己準確的定位
    一、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人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的心理傾向。
  • 出生時間決定了你的性格嗎?看巴納姆效應怎樣測試
    這樣的一種表現我們就稱為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它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一系列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下面我們通過一則關於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更加理解巴納姆效應:愛因斯坦小時候很調皮,他的母親非常頭大,管不住他。
  • 「我比他優秀的多」,孩子過分自信,很可能是「巴納姆效應」所致
    何為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他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自己,認為這種描述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 巴納姆效應:星座、佔卜和算命為什麼感覺準?有可能是被騙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巴納姆效應。(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試驗證明後所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不過當時還不叫巴納姆效應。這個名字是1956年,心理學家保羅·梅爾在他的論文《通緝—好的食譜》中所提出的。為什麼會以這個名字來命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