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作為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程教學站,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委黨校獲得了清華贈送的衛星接收天線、多媒體接收器等設備,同時獲得了免費接收清華大學培訓資源的直接通道。
「設備是清華免費贈送的,安裝調試等工作也是清華派人指導的,沒有花我們一分錢。」遵義市紅花崗區委黨校總務科科長鄧加慶介紹,依託清華提供的資源,學校每個月都能組織2—3次培訓,培訓內容涵蓋了幹部管理、中小學師生培訓、心理疏導等方面,機關和鎮(街道)幹部和中小學師生都能參加,而且建站十年來學校已經通過清華公益平臺選送了370多名幹部和教師到清華進修,「這在過去幾乎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傳播知識,消除貧困,提高貧困地區人群的自我發展能力是教育扶貧的出發點。通過清華大學智力財富的輸送,為紅花崗區搭建了一條知識傳播的高速路——遠程教學站,提高了革命老區人民自我發展的能力,為革命老區的脫貧攻堅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清華大學的優勢在於教育、科研和人才,傳播知識、消除貧困是教育扶貧工作的宗旨,也是我們服務國家戰略、以教育服務社會的初心。」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文雪說。
建站十餘載,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紅花崗教學站共舉辦各級各類培訓活動178期(次),培訓受益幹部群眾9.17萬餘人次,圓紅花崗區成千上萬學員之清華夢,為強化全區的幹部培訓和各方面人才的教育奠定了基礎,有力的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使遠程教育培訓成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高效助力脫貧攻堅智力幫扶工作。
用好清華培訓課程,不斷擴大受益面
紅花崗區委黨校教學站成立至今,廣大學員對清華的課程設置,對師資配備這兩項核心要素充分認可,深感清華大學所擁有的雄厚的教育培訓資源,從基礎教育到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醫療衛生到文化建設等領域設置課程,均能提供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培訓內容,並遵循「地方出題、清華解題」的原則,實現多元化,多領域,多受益的「三多」效益。在黨政幹部培訓方面,針對基層幹部,開展縣域經濟、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公共危機管理等專題培訓,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按照每期培訓主題組織和抽調各單位、部門領導、幹部參加學習培訓。在中小學培訓方面,培訓針對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各科目教師等展開,尤其在全國高考實行全國命卷改革後,高考輔導,深受關注,區教育局領導高度重視,具體由教培中心下發培訓通知,組織校長和各學科骨幹教師參與培訓。
黨政幹部、中小學學校校長和師生通過聆聽國內外知名教授、專家的講課,從中了解最前沿、最尖端的新理論、新觀念、新知識、新方法、新趨勢,不斷提高參與人員自我發展的能力,真正感受到「扶貧先扶智」的深遠意義。
定期「引進來」「送出去」,遠程和面授相結合
2010年以來,區委黨校教學站面向全區幹部、中小學師生和企業管理人員成功舉辦了區域競爭力提升、鄉村振興、新聞發言人、縣域人才發展戰略與人才儲備、縣域政法幹部卓越領導力提升、醫療衛生幹部、企業管理、卓越女性領導力提升和社會管理創新專題培訓班等各類幹部能力建設培訓班共38個班次;三次舉辦了「清華大學·紅花崗教育扶貧領導力論壇」。開展了各類中小學師資培訓、小學數學教師巡講、鄉村英語教師英語學習大賽等活動共63期次。教師巡講、鄉村英語教師英語學習大賽等活動共63期次。連續十年開展了高考輔導,連續九年舉辦中外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承辦了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育扶貧辦聯合舉辦的2014年第四期衛生計生宣傳幹部能力建設培訓班1期。三次承辦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經驗交流會。
除了「引進來」開展遠程教育培訓外,還定期「送出去」,通過清華大學教育扶貧辦和香港偉新教育基金集團提供的學習培訓平臺,積極選派黨政幹部、校長、教師參加清華組織的面授學習與駐名校跟崗學習,零距離領略專家、學者的風採,感受清華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圍。十年來,區委黨校至今在區委組織部、區教育局和各單位部門的通力合作下組織和選送了全區257名領導幹部和中小學(職校)校長、優秀骨幹教師到清華大學接受優質教育的免費和補償性收費面授培訓(其中有20名中小學教師免費到香港遊學,6名中小學校長參加清華附小駐校培訓)。此外,教學站通過組織各單位部門領導幹部和中小學校長、骨幹教師到清華參加面授,他們學習在清華,收穫在清華,回味在清華。返回後,還組織分享在紅花崗,進行二次培訓,讓更多人受益,把清華的「扶智種子」播灑在紅花崗教育的熱土上。
輻射優質資源,開展智力支持扶助活動
藉助清華優質資源,開展智力支持扶助活動是區委黨校教學站工作的拓展和創新。2011年以來,區委黨校除充分利用清華大學提供的優質遠教資源開展幹部和中小學師生培訓外,還在清華大學教育扶貧辦的牽線搭橋下,主動與海內外慈善機構聯繫,引薦各類慈善機構和組織到遵義市(區)開展智力支持扶助活動。十年來,區委黨校共引進各類慈善機構和愛心人士到紅花崗區捐資助學獻愛心累計資金達179.61萬元,助力脫貧攻堅,為轄區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其中清華大學教育扶貧顧問、香港慈恩基金會義工周李苑蓮女士等愛心人士捐資助學47.83萬元;澳門馮志強先生捐助30萬元;愛佑慈善基金會為23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資助60.7萬元;其他國內愛心人士捐款41.08萬元。
2012年,區委黨校通過清華大學教育扶貧辦牽線中央音樂學院師生來遵開展教學實習活動,在區委黨校的積極運作下,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目前已在遵義市選拔22名教師(其中紅花崗區7人)到北京參加了中央音樂學院「國培計劃」——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骨幹教師免費培訓。同時中央音樂學院從2012年起每年還安排一名碩士研究生來紅花崗區開展愛心接力支教。
2013年,通過清華大學教育扶貧辦牽線搭橋,創新引進了清華大學第一附醫院對紅花崗區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和對紅花崗區先心病兒童愛心救治活動,使區人民醫院成為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對口幫扶醫院。同時在市、區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初查後選送23名患兒前往清華大學第一附院接受免費治療。
隨著清華教育扶貧項目在紅花崗區的健康開展,使清華教育扶貧工作在紅花崗區內涵上不斷深化,外延上不斷拓展,方式上不斷創新,內容上不斷豐富,形成具有新時代特徵和紅花崗特色的教育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新格局,為紅花崗區在「建設黔川渝結合部中心城市中當先鋒走前列」作出貢獻,在建設在「貴州有較大影響、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西部一流縣級黨校、行政學校的徵程中邁出更加堅實的步子,讓黨的旗幟在黨校上空高高飄揚。
立足清華平臺,助力教育扶貧事業
目前,隨著區委黨校教學站的健康穩步發展,清華大學遠程教育項目已經在紅花崗區乃至遵義市和更大範圍內產生了重大社會影響。在區委黨校的影響和帶動下,清華大學教育扶貧辦已經在遵義市黨校系統了建立11個教學站(其中包括市委黨校),同時先後分五批在紅花崗區的朝陽小學、一中初中部等25所中小學校(包括教育局教培中心)和金鼎山鎮黨校、深溪鎮黨校建立了27家二級教學站(其中2016年自籌資金新建二級站五個)。目前全市共建立了一、二級遠程教學站38個,使遵義市的清華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遵義市及紅花崗區的廣大幹部群眾和中小學師生提供了一個全新、高質的學習平臺,充分發揮出了黨校、行政學校幹部培訓的主渠道作用。
由於勤奮工作,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紅花崗教學站向清華大學和全區幹部、人民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從建站之年2010年起已連續十年獲得全國優秀教學站的殊榮,2019年又因在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中成績突出,被授予「優秀教學站」特等獎稱號,2020年10月,經清華大學教育扶貧辦公室推薦相繼被評為「2019年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優秀校外學習中心」和「2020年度中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優秀校外學習中心」。2011年、2016年、2019年三次在紅花崗區舉辦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全國教學站總結表彰和工作經驗交流會,使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紅花崗教學站的遠程教育培訓工作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上。(鄒季芳 鄧加慶)
責編: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