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第一臺實用的銀版照相機起,照相就成為了世人記錄自己生活的重要手段。位於太原市迎澤區鐘樓街東口的開明照相館開業於1921年並一直經營至今,可以說百年的照相館記錄了太原百年的城市歷史。
1921年,山西汾陽人任德華在鐘樓街上開辦了一家只有三間門面的照相館,他為自己的照相館起名為「光明」。這個名字可以讓人們想到照相機閃光燈剎那的光明可以永恆記錄歷史瞬間,同時也可看出他在期待自己的照相生意可以前途光明。
由於攝影技術單一,光明照相館只能拍攝證件照片、家庭合影等幾種簡單的照片,而當時太原城中還有美麗興、野春、華昌、華美、博芳、同春、真光等7家照相館,到1927年又增加了北大、亞東、美光3家照相館。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任德華慘澹經營了9年之後,終於撐不下去了,被迫關店歇業。雄心勃勃的他沒有等到照相館的光明。
1930年,平定人劉啟亭、汾陽人蘆石青以2000塊銀元的價格接手了光明照相館。他們為照相館起了一個新的名字「開明」。開明二字不僅意味著「開始光明」,也包含著二人要以開明的態度學習新式企業管理、新式拍攝技術的深意。
劉啟亭和蘆石青認真研究後,聘請了曹潤庭擔任經理,由其全權經營照相館,招聘了劉玉珍、許林秀等人擔任攝影技師,此外還招收了會計、站櫃檯、開票、學徒工等總共十四、五名員工。為了改善經營狀況,新的開明照相館決定先從攝影器材上革新,以8000塊銀元的價格從上海購買了一臺進口照相轉機。這臺照相機可以說是當時太原城內最先進的照相機。
為了使這臺相機更好地發揮作用,開明還從北平請來了石法慶、陶茂成等四名高級技師來店傳授技術,講解相機原理。
為了打開市場,開明在經營上實行了低價搶佔市場的戰略。照相半價收費,如照一次五寸像,普通定價是一元,而他們卻只收費五角。同時還要求所有店員必須對顧客熱情接待,不管客人照相與否,只要進入店裡,必須是笑臉相迎,有問必答,積極介紹業務。在產品質量上,開明延續了任德華當年定下的「不合格產品堅決不出門」的規矩,把質量作為企業生存的關鍵。要求照相必須用正、副底版各一套。在照、洗、放大、修飾等各道工序上,必須做到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未洗像前,認為合格時,再為衝洗,如發現稍有不適,立即將底版作廢,再讓顧客重照。照出的像要達到「身態自如,美觀大方」的標準,否則也要將底版作廢,給顧客重照。最終,開明照相館憑藉上述措施在太原照相業中開始了它的風雲之路,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市場壟斷。
1934年到1935年是開明照相館的第一個輝煌期。每天顧客盈門,生意興隆。更值得稱道的是當時的官方及民間的團體照相都被開明照相館獨家壟斷。閻錫山時期的太原綏靖公署、山西省政府照普通團體像或特種像,都是專門指定開明照相館的技師劉玉珍去照。隨著開明的知名度不斷擴大,生意還擴展到了全省範圍。省內大同、陽泉、榆次、汾陽、運城、長治等地也常有人慕名而來專請開明照相館的技師前去照相。此時的開明照相館每年的純利潤可達八、九千甚至上萬銀元。
1937年日寇佔領太原後,開明照相館被一個朝鮮商人霸佔,從此生意日漸蕭條,難以維繫。面對困境,當時開明的負責人劉福興前往偽省市公署、日寇特務機關等單位多次交涉,才迫使朝鮮商人退出開明。然而在日偽的殘酷統治下,開明照相館的生意依然難以好轉。根據記載,當時照相行業屬於被嚴格限制之列。每照成一幅像,務必先經日寇憲兵隊檢查,認為無誤,加蓋憲兵隊的檢查章後,才算合格,準予出門。否則一經查獲,即科以重罰和嚴刑。一次由日寇憲兵隊查出有數份像片未加蓋檢驗章,即以通八路嫌疑為由查封,使之停業一個多月。生意實在做不下去了,蘆東興、劉啟亭二人先後退股撤出,開明照相館由曹潤庭一人經營。隨後,開明照相館改名為寶興像館。
1949年太原解放後,開明照相館終於迎來了新生。1956年在社會主義改造的大潮中,開明照相館也走上了公私合營的道路。1958年開明照相館正式劃歸國營,由此開明照相館進入了歷史上的第二個輝煌期。轉制後的開明照相館由原先的3間門面擴大到了9間,營業面積也擴大為近500平方米,攝影棚由原先的1個增加至3個,營業額穩步上升。當時開明的1寸照每張價格為0.38元,2寸照為每張0.57元,4寸照為每張1.09元。就是在這樣的價格指導下,開明照相館創下了年收入4萬多元的記錄。
這一時期開明照相館還留下了中國戲劇史上一段值得稱道的佳話。1958年5月12日晚,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乘火車到達太原進行演出。第二天,太原市文化局舉行了一場歡迎會,丁果仙和牛桂英二人搭檔為梅先生演出了晉劇《走雪山》。6月3日前後,丁果仙和牛桂英分別與梅先生在開明照相館合影留念。京劇大師與晉劇大師的合影,成為了無數戲迷心目中的傳奇。
1970年後,開明照相館引入了用顏料給黑白照片上色,加工成「彩色」照片的技術。一時間,這種「彩色」照片很受社會的歡迎。之後,開明又在全省率先引進了彩照技術,每天拍攝的照片需要100多個膠捲。到了1978年,開明又引進了婚紗攝影,引起了省城社會的巨大轟動。那一時期,開明照相館購入了多套最新款的白色婚紗裙。拍出來的婚紗照上,男士穿著不打領帶的西裝,女士手持捧花穿著白色紗裙,別具時代感。
到了20世紀九十年代,開明照相館進入了歷史上的第三個輝煌期。此時開明的婚紗攝影幾乎壟斷了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的婚紗攝影市場。太原每一對結婚的夫妻都會在開明留下合影。開明照相館也創下每天拍攝180對新婚夫婦的全國紀錄。1996年之後兩年多的時間裡,開明照相館登上了開業以來的最高峰,躋身於全國十大照相企業,年收入超過千萬元,創造利潤320萬元,人均利潤在全國照相館中名列榜首,經濟效益位列全國同行業第二,與上海王開、北京東風共同佔據著全國影樓前三甲的席位。
開明照相館最為興盛的時候,港颱風格的影樓也開始慢慢進入太原的攝影市場。它們的店面裝修更為華麗浪漫,設備技術更為先進新穎。從婚紗禮服到造型設計,從首飾道具到外景拍攝,都給太原的新婚夫婦們帶來了嶄新的商業體驗。新的影樓追求時尚,尊重個性,浪漫唯美,越來越受到太原年輕人們的歡迎。
2020年,鐘樓街迎來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造。新的街區風貌必將帶來新的商業機遇。祝願開明照相館能夠抓住這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延續歷史傳承,再塑品牌形象。
—特別說明—
文字:楊瑞國
編輯:迎澤區融媒體中心
上期精彩:
■「我的迎澤我的家」向您約稿
■太原老城 小巷深深知幾許
■ 穿越時空的晉商書房——「書業誠」
■ 蘇氏琉璃:「孔雀藍」 「宮廷黃」的絕世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