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明照相館:時光快門下的太原記憶

2020-12-27 迎澤發布

/ /

從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第一臺實用的銀版照相機起,照相就成為了世人記錄自己生活的重要手段。位於太原市迎澤區鐘樓街東口的開明照相館開業於1921年並一直經營至今,可以說百年的照相館記錄了太原百年的城市歷史。

1921年,山西汾陽人任德華在鐘樓街上開辦了一家只有三間門面的照相館,他為自己的照相館起名為「光明」。這個名字可以讓人們想到照相機閃光燈剎那的光明可以永恆記錄歷史瞬間,同時也可看出他在期待自己的照相生意可以前途光明。

由於攝影技術單一,光明照相館只能拍攝證件照片、家庭合影等幾種簡單的照片,而當時太原城中還有美麗興、野春、華昌、華美、博芳、同春、真光等7家照相館,到1927年又增加了北大、亞東、美光3家照相館。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任德華慘澹經營了9年之後,終於撐不下去了,被迫關店歇業。雄心勃勃的他沒有等到照相館的光明。

1930年,平定人劉啟亭、汾陽人蘆石青以2000塊銀元的價格接手了光明照相館。他們為照相館起了一個新的名字「開明」。開明二字不僅意味著「開始光明」,也包含著二人要以開明的態度學習新式企業管理、新式拍攝技術的深意。

劉啟亭和蘆石青認真研究後,聘請了曹潤庭擔任經理,由其全權經營照相館,招聘了劉玉珍、許林秀等人擔任攝影技師,此外還招收了會計、站櫃檯、開票、學徒工等總共十四、五名員工。為了改善經營狀況,新的開明照相館決定先從攝影器材上革新,以8000塊銀元的價格從上海購買了一臺進口照相轉機。這臺照相機可以說是當時太原城內最先進的照相機。

為了使這臺相機更好地發揮作用,開明還從北平請來了石法慶、陶茂成等四名高級技師來店傳授技術,講解相機原理。

為了打開市場,開明在經營上實行了低價搶佔市場的戰略。照相半價收費,如照一次五寸像,普通定價是一元,而他們卻只收費五角。同時還要求所有店員必須對顧客熱情接待,不管客人照相與否,只要進入店裡,必須是笑臉相迎,有問必答,積極介紹業務。在產品質量上,開明延續了任德華當年定下的「不合格產品堅決不出門」的規矩,把質量作為企業生存的關鍵。要求照相必須用正、副底版各一套。在照、洗、放大、修飾等各道工序上,必須做到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未洗像前,認為合格時,再為衝洗,如發現稍有不適,立即將底版作廢,再讓顧客重照。照出的像要達到「身態自如,美觀大方」的標準,否則也要將底版作廢,給顧客重照。最終,開明照相館憑藉上述措施在太原照相業中開始了它的風雲之路,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市場壟斷。

1934年到1935年是開明照相館的第一個輝煌期。每天顧客盈門,生意興隆。更值得稱道的是當時的官方及民間的團體照相都被開明照相館獨家壟斷。錫山時期的太原綏靖公署、山西省政府照普通團體像或特種像,都是專門指定開明照相館的技師劉玉珍去照。隨著開明的知名度不斷擴大,生意還擴展到了全省範圍。省內大同、陽泉、榆次、汾陽、運城、長治等地也常有人慕名而來專請開明照相館的技師前去照相。此時的開明照相館每年的純利潤可達八、九千甚至上萬銀元。

1937年日寇佔領太原後,開明照相館被一個朝鮮商人霸佔,從此生意日漸蕭條,難以維繫。面對困境,當時開明的負責人劉福興前往偽省市公署、日寇特務機關等單位多次交涉,才迫使朝鮮商人退出開明。然而在日偽的殘酷統治下,開明照相館的生意依然難以好轉。根據記載,當時照相行業屬於被嚴格限制之列。每照成一幅像,務必先經日寇憲兵隊檢查,認為無誤,加蓋憲兵隊的檢查章後,才算合格,準予出門。否則一經查獲,即科以重罰和嚴刑。一次由日寇憲兵隊查出有數份像片未加蓋檢驗章,即以通八路嫌疑為由查封,使之停業一個多月。生意實在做不下去了,蘆東興、劉啟亭二人先後退股撤出,開明照相館由曹潤庭一人經營。隨後,開明照相館改名為寶興像館。

1949年太原解放後,開明照相館終於迎來了新生。1956年在社會主義改造的大潮中,開明照相館也走上了公私合營的道路。1958年開明照相館正式劃歸國營,由此開明照相館進入了歷史上的第二個輝煌期。轉制後的開明照相館由原先的3間門面擴大到了9間,營業面積也擴大為近500平方米,攝影棚由原先的1個增加至3個,營業額穩步上升。當時開明的1寸照每張價格為0.38元,2寸照為每張0.57元,4寸照為每張1.09元。就是在這樣的價格指導下,開明照相館創下了年收入4萬多元的記錄。

這一時期開明照相館還留下了中國戲劇史上一段值得稱道的佳話。1958年5月12日晚,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乘火車到達太原進行演出。第二天,太原市文化局舉行了一場歡迎會,丁果仙和牛桂英二人搭檔為梅先生演出了晉劇《走雪山》。6月3日前後,丁果仙和牛桂英分別與梅先生在開明照相館合影留念。京劇大師與晉劇大師的合影,成為了無數戲迷心目中的傳奇。

1970年後,開明照相館引入了用顏料給黑白照片上色,加工成「彩色」照片的技術。一時間,這種「彩色」照片很受社會的歡迎。之後,開明又在全省率先引進了彩照技術,每天拍攝的照片需要100多個膠捲。到了1978年,開明又引進了婚紗攝影,引起了省城社會的巨大轟動。那一時期,開明照相館購入了多套最新款的白色婚紗裙。拍出來的婚紗照上,男士穿著不打領帶的西裝,女士手持捧花穿著白色紗裙,別具時代感。

到了20世紀九十年代,開明照相館進入了歷史上的第三個輝煌期。此時開明的婚紗攝影幾乎壟斷了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的婚紗攝影市場。太原每一對結婚的夫妻都會在開明留下合影。開明照相館也創下每天拍攝180對新婚夫婦的全國紀錄。1996年之後兩年多的時間裡,開明照相館登上了開業以來的最高峰,躋身於全國十大照相企業,年收入超過千萬元,創造利潤320萬元,人均利潤在全國照相館中名列榜首,經濟效益位列全國同行業第二,與上海王開、北京東風共同佔據著全國影樓前三甲的席位。

開明照相館最為興盛的時候,港颱風格的影樓也開始慢慢進入太原的攝影市場。它們的店面裝修更為華麗浪漫,設備技術更為先進新穎。從婚紗禮服到造型設計,從首飾道具到外景拍攝,都給太原的新婚夫婦們帶來了嶄新的商業體驗。新的影樓追求時尚,尊重個性,浪漫唯美,越來越受到太原年輕人們的歡迎。

圖片丨開明照相館改造規劃圖

2020年,鐘樓街迎來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造。新的街區風貌必將帶來新的商業機遇。祝願開明照相館能夠抓住這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延續歷史傳承,再塑品牌形象。

特別說明

文字:楊瑞國

編輯:迎澤區融媒體中心

上期精彩:

■「我的迎澤我的家」向您約稿

■太原老城 小巷深深知幾許

■ 穿越時空的晉商書房——「書業誠」

■ 蘇氏琉璃:「孔雀藍」 「宮廷黃」的絕世傳奇

相關焦點

  • 「時光照相館」:尋找光陰的故事
    新華社太原5月7日電(記者王菲菲)推門進去,兩個套著藍色布套的單人沙發安靜對立,牆上貼著的「光榮之家」四個大字赫然醒目,整面牆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獎狀,老式立柜上擺滿了老照片。這裡是「時光照相館」,帶著人們溯遊時光之河,尋找光陰的故事。
  • 時光照相館 | 中國有故事
    一次次快門和閃光燈下,定格的是面孔,是回憶,是多彩的人生。一間小小的影棚,見證了中國社會的變遷。中國老百姓愛美的時代從這裡開始,無數人在這裡留下了珍貴的記憶。敬請收看《中國有故事》第17集:時光照相館今天,你自拍了嗎?
  • 珍檔記憶,錦繡太原!光影留芳老開明
    珍檔記憶,錦繡太原!開明照相館的生存發展史,成為山西攝影史的一個縮影,無數張照片,記錄了太原乃至全省歷史的變遷、時代的發展和百姓生活的點滴。「開明」原名為「光明」 1921年,山西汾陽人任德華在太原創立了一家照相館,名為「光明」,這便是開明照相館的前身。開辦之初,光明照相館攝影技術單一,主要以拍攝人像為主。
  • 「時光照相館」定格大時代裡的小幸福
    1月22日,旅客在南昌西站的「春運照相館」拍攝照片。春運期間,南昌西站的「愛在南昌西溫暖回家路」志願服務主題活動推出了「春運照相館」專區,為過往的旅客免費拍攝照片,留下旅途的美好回憶。雖然形色匆匆,但旅客們也不忘定格下難忘的春運之旅——「春運照相館」拍下的是新時代的大風貌,是回家的小幸福,縱使一路風塵僕僕,人們還是把笑臉留在了照片中。過去,我們對春運抱有許多負面印象,比如混亂、擁擠、麻煩等,這些評價很真實但也很刻板,隨著時代的變化,春運也變了。在強調春運消極一面的同時,我們也忽略了其美好的地方。
  • 瀋陽來了一個時光照相館,帶你穿越舊時光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人民網遼寧頻道 「向祖國表白·你好舊時光」快閃店活動已於10月1日亮相瀋陽嘉裡城!「最不能錯過的打卡地」的時光照相館就在這等你!未來的我,在這間「時光照相館」與你的過往相遇Part .1外部照相館概念 記錄時光快閃店以照相館為概念,用一臺照相機為入口造型,走進照相機大門,一場舊時光即將與你相遇。
  •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誰都知道中國照相館有名,是個老字號,但它位於王府井大街,如果要想有張中國照相館的照片必須到王府井去一趟才行,這對於居住較遠的居民和出門不便的大爺大媽們真成了難題。但現在不一樣了,老字號也放下了架子,中國照相館向小區開出了"社區攝影直通車",將照相館搬進了小區,您就在家裡等著就能照相,就能享受到中國照相館的高檔服務。
  • 西安94歲老字號照相館停業 曾為蔣經國拍結婚照
    、結婚照、孩子周歲照首選拍攝地都是西安照相館,雖承載百年記憶,但這家店在市場經濟洪流中也未能倖免停業的悲劇,10月底,94歲的西安照相館正式宣布停業,照相館這一見證百年中國風雲變遷的行業在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 「老街裡記憶」徵集活動走進天真照相館
    青島市檔案館、市南區檔案館與《半島都市報》聯合舉辦的「老街裡記憶」徵集活動正在進行中 ,5月8日,工作人員來到天真照相館開展口述和史料採集活動,創辦於1927年的天真照相館曾定格過無數的歷史瞬間,從大軍閥韓復榘到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等眾多名流都曾在這裡拍過照片,從不同時期的青島人在這裡拍攝的婚紗照、全家福中也可以感受到鮮明的歷史烙印
  • 中國照相館的變與不變
    去過王府井大街的人都知道,中國照相館的店外櫥窗是王府井的一景,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駐足。不久前,中國照相館迎來了82歲生日。82年來,中國照相館用鏡頭記錄著人們最真實的時光、收藏著人們的歡笑與感動。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來到中國照相館,共同譜寫著一本時光相冊,譜寫著時光裡永恆不變的愛。
  •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商業核心區老字號集聚區——鐘樓街
    鐘樓街柴市巷口古建鐘樓街,是太原人記憶深處的一條老街,那時候,人們把逛鐘樓街柳巷,叫進城。東臨橋頭街,西接解放路,這條不足600米的街道曾是老一輩人口口稱道的繁華商業街。在太原人心目中的位置不可比擬。鐘樓街久負盛名,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裡曾經聚集了一批太原「名牌」。從東到西,老香村、義元生、開明照像館、亨得利、華泰厚、恆義誠、開化寺……所以,它也成了外地人來太原後必去的地方。只是今天,如果你來鐘樓街,會發現這裡大型商場林立、大大小小店鋪鱗次櫛比。
  • 柳翠開辦自拍照相館,創意滿滿月入4萬元
    不想再承受金融證券行業的壓力,於是轉行開起了自拍照相館。傻瓜式的設備、新奇的服裝、自由的拍攝環境受到畢業學生的爭相「追捧」。據統計,武漢目前自拍照相館數量已達十幾家,多分布於學生密布的地段。自拍是90後的鐘愛,金融女突發其想,將「自拍神器」變成了「賺錢神器」。
  • 90後青年棄10萬年薪追夢 創建自拍照相館
    原標題:90後青年棄10萬年薪追夢 創建自拍照相館今年3月,一家「玩自拍」的照相館登陸長沙,挑服裝、擺pose、調燈光、按快門,全都是自己搞掂。    「時間、服裝、化妝室、攝影棚都是顧客的,想怎麼拍就怎麼拍。」昨日,特拍自拍照相館長沙店的創建人曾俊向記者介紹,顧客服裝不限、人數不限,所有照片拷回家,按小時計費,一小時只要99元。
  • 老照相館喚起太原人懷舊情懷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太原2月2日專電 題:老照相館喚起太原人懷舊情懷&nbsp&nbsp&nbsp&nbsp霍瑤&nbsp&nbsp&nbsp&nbsp「我要跟我的回憶合一張影
  • 圖文:自拍照相館悄然火起來
    從當年風靡一時的大頭貼,到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的自拍時代,眼下,提供專業設備和個性道具、按時計費的自拍照相館,悄然在江城火起來了。    自拍按時計費    最低只需58元    去年以來,武漢開始出現各類新奇照相館。記者近日走訪江漢路、街道口、光谷步行街多家自拍館發現,不同於傳統影樓的以次計費,自拍館均以小時收費,每小時價格為158-188元不等。
  • 重慶主城首家自拍照相館「我拍我」 可自導自演自拍
    道具:不限,可運用掃帚、氣球等,或者不用  表情:不限,可驚訝、大笑、無情緒  動作:一起跳就按下快門,頭髮不會飛起來;雙腿彎著,輕輕一跳,效果就很好現在,主城首家自拍照相館來了。這裡沒有攝影師,你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國慶期間,重慶推出了主城首家自拍照相館「我拍我」,受到不少市民追捧。  「我拍我」在重慶南坪西路27號25樓3號,共90多平方米,用粉綠色的牆面搭配白色的家居裝飾,到處都是洋溢這喜悅的自拍相片,混合著藏香。店裡只有老闆張曉榮和店員王瑩,沒有攝影師,沒有化妝師。
  • 重慶又增婚紗照寶藏打卡地 11.11必選京東超體「時光照相館」
    因為客觀條件,劉阿姨和張爺爺結婚時沒有拍紀念照片,但今年知道有了這個「時光照相館」,特意帶著張爺爺和孩子們,在過去的記憶裡拍點照片。年輕的小張夫婦,對屋子的記憶卻是更加模糊,「這裡面並不記得全部,可能只有電腦和電話有印象,對比現在,只能感慨科技太有魔力了。」小張來這裡本來是為幫助父母實現心願,但是看到裡面的設置,也覺得非常有意思。
  • 大學生創業開自拍照相館 無攝影師引大批粉絲(圖)
    而今,在下沙,又流行起被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大頭貼升級版自拍照相館。這家自拍照相館的老闆是三名大學生,均來自中國計量學院。  自拍照相館為顧客提供多樣的服裝配飾供選擇,配上單眼相機和大型電子顯示屏,任顧客自由發揮地拍照,然後像KTV一樣按鐘點計費,開業不到一個月,就立馬招來大批鐵桿粉絲。
  • 菲林守護者——探訪香港最後的膠片照相館
    本文轉自【中新網】; 在香港油麻地的繁華街巷裡,隱藏著一間誕生於1937年的傳統照相館。雖幾經起伏,仍維持經營80餘載。在數碼攝影興起前,香港的傳統影樓一度風光無限,生意興隆。這間原先叫「尖尖照相」的舊式影樓於1996年易主,一位叫林國盛的影樓夥計從第二代老闆手中接過了這間傳統照相館,店名也從「尖尖照相」換成了「善美影室」。影室新老闆林國盛希望這間影樓能夠善始善終、留存美好瞬間。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林國盛從暗房學徒學起,老闆負責影相(拍攝)、執相(加工照片)。閒時在一旁「偷師」。多年後,終於可以像老闆一樣影相了。
  • 蕩蕩淮海路8:人民照相館
    同紅星相比,人民照相館是有點講頭的。它開業於1940年,老闆是俄商。店先在環龍路(今南昌路),名喬奇照相館,1947年,也搬到了茂名南路131號。翌年,產權易為中國人,更名喬士照相館。1959年再搬到淮海中路581號人民坊門口,改名人民照相館。
  • 他開了間"青梅竹馬照相館" 為150對戀人拍下童年合影
    見到藝術家馬良時,他正在「青梅竹馬照相館」中向參觀者演示「觀展」的正確方式。照相館牆壁上,頗有時代感的相框裡裝著不少老照片,泛黃的相紙上是戀人們的童年合影。  注視著老照片上的合影,仿佛能透過時光看到一段青梅竹馬的佳話。而實際上,這是馬良為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所創造的「時光機」。由他發起的「青梅竹馬照相館」公共藝術展即日起在徐匯美羅城「藝space」空間展出,展出的50多張合影都是他用電腦技術合成的,讓來自天南地北,小時候未曾謀面的戀人有了一張天衣無縫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