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94歲老字號照相館停業 曾為蔣經國拍結婚照

2020-12-22 搜狐網

曾經的西安照相館 嚴建設攝
梅蘭芳拍攝於西安照相館

  碑林區東大街442號6樓,創建於1918年的西安照相館留下了無數西安人的回憶,近百年來,很多西安人的全家福、結婚照、孩子周歲照首選拍攝地都是西安照相館,雖承載百年記憶,但這家店在市場經濟洪流中也未能倖免停業的悲劇,10月底,94歲的西安照相館正式宣布停業,照相館這一見證百年中國風雲變遷的行業在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人去樓空「老字號」照相館停業

  周末下午的西安市騾馬市北口人聲鼎沸,任一零星大小的鋪面似乎都蘊含商機無限,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各婚紗影樓的銷售人員借一包廉價的紙巾便可將客人拉入婚紗影樓的廣告棚,騾馬市步行街十米之內必有影樓廣告,婚紗寫真生意可謂「爆棚」。騾馬市北口的金地大廈外立牆面上,西安照相館的招牌也夠顯眼,其右下角的「1918」字樣猶在,待記者乘電梯走上6樓時,映入眼帘的卻是空蕩蕩幾間屋子,以前擺滿相框的西安照相館只剩下不多的幾張兒童寫真掛在牆上,地上還有幾張散落的海報。

  記者下樓時留意到電梯口貼有一張告示,上書西安照相館因裝修停業,並留下了一位聯繫電話,方便取照片的客人。

  一位保安稱:「搬走了,搬到哪也不清楚。」保安稱6樓應該不會再開張。從該商場物業處了解到,西安照相館所在的6樓已經租給一家珠寶店,裝修後用以經營珠寶。

  曾經輝煌 英豪百姓皆留影

  很多去過西安照相館的讀者猶記得,每走進西安照相館,就能看到店堂裡陳列的當年為梅蘭芳、胡宗南、蔣緯國等拍攝的黑白照片,這些照片記錄照相館久遠的歷史和歲月的滄桑。過年去西安照相館拍全家福也是很多西安市民的習慣,西安照相館攝影師的精湛攝影技術和人像藝術造詣被大家稱道。

  據西安攝影師嚴建設介紹,西安照相館曾名英華照相館、西京照相館,老闆是北京人,叫高亞夫,有個叫李茂清的攝影師亦很出名,民國期間,曾給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中央委員蔣經國、陝西省主席董釗、西安市長王友直以及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等一些軍界政要和文化名人拍過照。1940年,蔣緯國時任國民革命軍裝甲兵第1團團副,與大華紗廠老闆石鳳翔之女石靜宜結婚,在神禾原的常寧宮度過蜜月。那時使用附帶氣球式快門線的木製座機、21度的12×16全色膠片。新中國成立前後,西安照相館曾給彭德懷、劉瀾濤、賀龍、習仲勳、賈拓夫等人拍過照片。

  1966年,西京照相館更名為東方紅照相館,1972年更名西安照相館,沿用到今。

相關焦點

  •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老字號——中國照相館 誰都知道中國照相館有名,是個老字號,但它位於王府井大街,如果要想有張中國照相館的照片必須到王府井去一趟才行,這對於居住較遠的居民和出門不便的大爺大媽們真成了難題。但現在不一樣了,老字號也放下了架子,中國照相館向小區開出了"社區攝影直通車",將照相館搬進了小區,您就在家裡等著就能照相,就能享受到中國照相館的高檔服務。
  • 西安隱秘萬能照相館!吃火鍋、拍日落、逛天台,能玩一整天!
    北方,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安妹子,在老城區租了一間50㎡的水泥地老房子,這裡是北方照相館,一處可以體驗食宿影像的神奇空間,踏入此地,就如同翻開了一頁童年時的老舊相冊。在北方照相館,你可以在灑滿晚霞的12㎡小廚房裡吃飯、在爬滿絲瓜藤蔓的天台上吹風、在50㎡的水泥地上聽著音樂轉圈圈,拍寶麗來和膠片照…從陳舊的老小區進入,穿過在黃色柵欄中瘋長的綠植,在雨天昏暗的光線中摸索爬上七樓,推開這扇充滿魔力的老鐵門,你會瞬間被拉回從前。
  • ...拍照去杭州照相館!」說出你和杭州照相館的回憶,我們請你拍全家福
    它就是浙江老字號——杭州照相館,7月29日,91歲的她搬到了這裡。曾經,它是很多杭州家庭拍攝全家福的不二選擇,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愛。老店新開之際,它攜手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為大家送上福利(看此前報導請戳這裡)。
  • 道滘「老字號」照相館 見證時代滄桑巨變
    新中國成立後,道滘最早的一批專業照相館開業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隨著社會的發展,它歷經轉型創新,從黑白膠片走向彩色數碼,南方照相館、東方照相館等「老字號」在道滘百花齊放。黃成和兒子黃慶東 記者 陳棟 攝照相曾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說起道滘的南方照相館與東方照相館,老一輩的道滘人並不陌生。很多道滘人人生中的第一張「大頭照」就在這裡拍攝。鮮為人知的是,它的前身其實是「道滘供銷社照相館」。
  • 滬上老字號照相館瞄準市場空白 掀起"全家福"熱
    東方網1月14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過年舉家到照相館拍張全家福,這一老傳統如今又盛行。記者了解到,老字號照相館最近訂單火爆。業內人士表示,滬上影樓、工作室已成飽和之勢,而傳統懷舊的全家福則瞄準了攝影市場的新空白。
  • 中國照相館館員:2014年人大代表不愛照相
    等待了6天後,老字號「中國照相館」設在廣東代表團駐地的兩會照相點終於迎來了今年的第一位客人。  每天從上午9時到晚間19時,5位員工在這裡恭候。早在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報到的那天,他們就戴著人大總務組頒發的藍色胸卡,進駐了警衛森嚴的駐地。
  • 你還記得 最後一次去照相館洗照片嗎?
    如今照相館的營收主要依靠衝洗數碼相片和拍證件照,同時還接一些單位會議、活動的攝影活。趙大姐說,現在生意不好做,平時也就是偶爾有老年人來洗照片,幾乎沒有年輕人來。付了房租,賺的錢能吃過用過就滿足了。麗都照相館的落寞並非偶然。曾經風光無限的寧海照相館作為國營老字號承載著一代人的回憶。有人曾告訴記者,過年去寧海照相館拍一張全家福,說出來都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
  • 你還記得最後一次去照相館洗照片嗎?
    如今照相館的營收主要依靠衝洗數碼相片和拍證件照,同時還接一些單位會議、活動的攝影活。趙大姐說,現在生意不好做,平時也就是偶爾有老年人來洗照片,幾乎沒有年輕人來。付了房租,賺的錢能吃過用過就滿足了。  麗都照相館的落寞並非偶然。曾經風光無限的寧海照相館作為國營老字號承載著一代人的回憶。有人曾告訴記者,過年去寧海照相館拍一張全家福,說出來都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
  • 「老街裡記憶」徵集活動走進天真照相館
    青島市檔案館、市南區檔案館與《半島都市報》聯合舉辦的「老街裡記憶」徵集活動正在進行中 ,5月8日,工作人員來到天真照相館開展口述和史料採集活動,創辦於1927年的天真照相館曾定格過無數的歷史瞬間,從大軍閥韓復榘到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等眾多名流都曾在這裡拍過照片,從不同時期的青島人在這裡拍攝的婚紗照、全家福中也可以感受到鮮明的歷史烙印
  • 老字號照相館裡的中國情人
    中國照相館工會主席高裡奇回憶,在民國時期,結婚證上是沒有照片的,到後來,結婚證上是兩個人單獨的證件照,到了80年代,民政部才要求結婚證件照需要兩人合影。  「當時的人拍結婚證件照首選中國照相館,所以當中國照相館率先確定兩人合影的背景是紅色後,這個不成文的規矩就被沿襲了下來。」高裡奇說。  他還提到,中國照相館的「紅色傳統」不止體現在結婚照的背景上。
  • 時光照相館 | 中國有故事
    導讀你知道上世紀50年代最有名的「網紅照相館」在哪嗎?「打卡地」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總理本人也曾親自來到這裡排隊體驗。為什麼會有無數當時的名流選擇走進去,而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選擇來這裡?來到這裡,就像是走進一臺「時光機」,照片從黑白到彩色,女同志告別褲裝,穿上裙裝,婚紗照開始流行。
  • 他開了間"青梅竹馬照相館" 為150對戀人拍下童年合影
    由他發起的「青梅竹馬照相館」公共藝術展即日起在徐匯美羅城「藝space」空間展出,展出的50多張合影都是他用電腦技術合成的,讓來自天南地北,小時候未曾謀面的戀人有了一張天衣無縫的合影。展覽海報  「青梅竹馬照相館」項目源自一張照片。去年,馬良剛升級為父親,有一天想給網友看看孩子像他還是像太太,就分別找出了兩人的童年照,用PS合成一張兩小無猜的照片,發到了網上。
  • 蕩蕩淮海路8:人民照相館
    全市四家特級照相館,一半是在南京路上;東路有王開,西路有中國。另外兩家就是淮海中路上的人民,還有福州路西藏南路口的愛好者攝影室。 上海有照相館的歷史已過百年。有一說,上海為西方照相術首先傳入我國的地方;又說,「內地照相之人,亦大半學自上海。」說來,北京出現照相館與上海時間差不多,開在隆福寺和琉璃廠。
  • "時間都去哪了"帶火全家福 老字號照相館生意爆棚
    "時間都去哪了"帶火全家福 老字號照相館生意爆棚 Photo shops get busy amid nostalgia boom老照片展示讓大家重新審視了親情和家庭,去照相館拍張全家福,或是把老照片翻新成了都市新風尚。  昨日,記者走訪蘭州部分照相館和衝洗店後了解到,春節期間蘭州拍全家福的家庭增長了一成多,而老照片翻新業務同比更是增長了一倍以上。  沒想到拍個全家福還得要排隊  「我從來都沒想過,這年頭到照相館拍個全家福居然還要排隊。」
  • 中國照相館的變與不變
    去過王府井大街的人都知道,中國照相館的店外櫥窗是王府井的一景,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駐足。不久前,中國照相館迎來了82歲生日。82年來,中國照相館用鏡頭記錄著人們最真實的時光、收藏著人們的歡笑與感動。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來到中國照相館,共同譜寫著一本時光相冊,譜寫著時光裡永恆不變的愛。
  • 北京春節照相館忙碌:拍張全家福 排隊三小時
    北京春節照相館忙碌:拍張全家福 排隊三小時 2017-01-31在春節假期期間,不少家庭選擇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到照相館裡和和美美地拍上一張全家福,將團聚的瞬間永遠的定格下來。  今天早上10點,記者來到位於前門大街的大北照相館二樓,館內的座椅被等待拍照的市民佔據。有不少帶著孩子在節日前來照相的父母,也有提著行李箱自帶衣服前來照相的。這幾天還有30多口子一家人全來照相館的,全家老少匯聚一堂,滿屋子都是濃濃的親情。
  • 91歲的杭州照相館搬家啦!老店新開,老杭州人回憶滿滿
    它就是浙江老字號——杭州照相館,7月29日,91歲的她搬到了這裡。曾經,它是很多杭州家庭拍攝全家福的不二選擇,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愛。老父親給杭州照相館打來電話,想給這個30多個人的家族拍張全家福。這是他這輩子的一個心願。照相館有些犯難了,因為館內攝影棚比較小,容納不了這麼多人拍全家福,「要不我們上門來拍吧?」老父親很堅持,一定要全家人聚到杭州照相館拍攝。
  • 王開照相館:在歷史磨洗中永不退色
    王開照相館開設於1920年,它的老闆是廣東人王熾開。初創時主要業務是拍攝人像照、結婚照、合家歡等各類照片,但當時的生意比較清淡。在當時的上海,擁有私人照相機的家庭鳳毛麟角,而且大都是外國人和有錢的華人。對一般家庭而言,到照相館去照像是一件非常鄭重而奢華的事情。
  • 中國照相館的櫥窗:從慢照時代的士紳名媛到社會主義工農兵
    稍後,法國人李閣朗在外灘開設照相館,專門拍攝人物肖像,是為上海第一家照相館。中國女子肖像。1868年,香港約翰.湯姆遜照相館,仝冰雪收藏。旗人家庭合影。1920年前後,北京容光照相館,仝冰雪收藏。纏足女子和自行車合影。1905年前後,上海耀華照相館,仝冰雪收藏。
  • 百年「北京老字號」麗新照相館重張 老品牌如何闖市場
    老字號是中國的名牌標記,百年「北京老字號」承載著老北京人的記憶,延續京城的文化韻味。有104年歷史的麗新照相館將已經關店六年的萬壽宮胡同路北店重新選址在潞河附近,日前已正式開張營業。從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麗新用鏡頭這個獨特的方式,為北京人及社會各團體留下了歷史性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