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可能發生大洪水 要守住水旱災害防禦的底線

2020-12-20 央廣網

央視網消息:在3月2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司長田以堂說,今年有可能發生大洪水,要守住水旱災害防禦的底線,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由於特殊地理氣候的原因,我國是個水旱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水旱災害損失佔全部自然災害損失的70%左右。據預測,今年的氣候年景仍然偏差,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多發,再加上多年不來大水,今年有可能發生大洪水,或者一個流域或者幾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

對於水利部門來講,就是要守住水旱災害防禦的底線。為了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重點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做好超標準洪水的防禦工作

通過70年的建設,我國防洪工程體系已經能夠防禦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發生過的洪水。如果超過現有工程標準,洪水防禦就要採取超常規措施,所以水利部今年要求所有大江大河和重要支流、有防洪任務的縣級以上城市都要編制超標準洪水的防禦預案,重點是保人民生命安全。

二是保障水庫的度汛安全

我們國家有98000多座水庫,其中大中型水庫有4000多座。大中型水庫一方面是要保工程自身安全,同時另一方面還要發揮防洪的功能,提前預洩騰庫、攔洪錯峰,為下遊的防洪安全提供保障。另外還有94000多座小型水庫,大多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的,防禦標準不高、庫容較小,如果來了大洪水,可能有漫壩或者潰壩的風險,所以小型水庫主要是保障自身安全,同時對下遊影響範圍之內的人員要做好預警,要做好人員轉移預案,確保下遊人員的安全。

三是加強山洪災害防禦

我國受山洪災害影響的區域非常大,有386萬平方公裡,涉及到近3億人、2076個縣,洪澇災害人員傷亡中有70%都是由山洪災害造成的。山洪災害重點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做好山洪災害的預警,一旦來了強降雨,要及時發布預警。第二方面是做好網格化的群防群治責任體系,一個村也不能漏、一戶也不能漏、一個人也不能漏,網格化管理建立起來,來了山洪能夠把人及時轉移出去。

此外,今年水利部門還將加強與工信部合作,依託三大運營商向社會公眾、外來人員發送預警信息,努力實現監測預警信息全覆蓋。以前有過一些旅遊人員收不到這些信息,今年進一步改進。

相關焦點

  • 今年會有大洪水嗎?水利部上午回應了
    1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水旱災害防禦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我國全面進入汛期 148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 據了解,當前,我國已全面進入汛期,共有148條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均發生今年第1號洪水,局部地區發生了洪澇災害。
  • 國務院新聞辦就水旱災害防禦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中國網 宗超 攝水利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始終把防汛抗旱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強化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深刻反思疫情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啟示,高度重視水旱災害防禦領域面臨的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努力實現超過工程設防標準的洪水不打亂仗、發生工程設防標準內的洪水不出意外、水庫不因工作不到位造成垮壩失事、山洪災害不出現群死群傷
  • 蘭谿市水旱災害防禦中心揭牌成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水旱災害防禦、水文管理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加強蘭谿市水旱災害防禦、水文管理工作,在浙江省水利廳的關心下,在蘭谿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12月8日,蘭谿市水旱災害防禦中心揭牌成立
  • 「四密」法築牢水旱災害防禦牆
    「四密」法築牢水旱災害防禦牆 發布日期:2020-07-10 10:14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松花江發生2020年第2號洪水 今年共發生21次編號洪水 超過歷史記錄...
    會商分析,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61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3%,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全國共有8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較常年同期偏多80%,其中267條河流超保,77條河流超歷史。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松遼、太湖等六大流域共發生21次編號洪水,為1998年有統計以來最多,較常年偏多1.6倍。
  • ​最新丨湖北五大湖超汛限 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
    Ⅳ級應急響應受持續降雨影響,湖北省江河湖庫水位快速上漲,湖北28日11時正式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氣象部門預計,28日湖北部分地區仍有降水發生,鄂西南、江漢平原以及鄂東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湖北省水利廳28日11時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要求各地各單位進一步緊盯水雨情動態變化,及時發布預報預警,科學調度水利工程,細化各項防禦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 山洪災害傷亡人數佔洪澇災害的70%左右,如何防禦?水利部這樣說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廖丹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周程程 攝6月11日,國新辦就水旱災害防禦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表示,幾十年來,水利部門始終把防汛抗旱作為頭等大事,去年汛後水利部總結這兩年的防汛工作,深入做一些分析,結合今年的疫情情況進一步反思,覺得有幾個方面影響特別大,一是超標洪水,就是現有的水工程防不住的洪水;二是水庫,就是因為工作不到位造成失事;三是山洪災害。
  • 山東構建五位一體水文體系 不斷提高水旱災害預報精度
    全省有17處水環境監測中心,全部取得檢驗檢測機構國家級資質認定。在管理方面,全省16市水文機構全部實行省水利廳和地方政府雙重管理,全省按區域設立縣級水文中心75處,建立鄉鎮水文服務中心400多處,聘用農村水文管理員4600多名,構建起了「省、市、縣、鄉、村」五位一體的水文管理服務體系。
  • 湖北五大湖全部超汛限,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
    湖北五大湖全部超汛限,啟動水旱災害防禦
  • 洪水可能影響杭州主城區!白巖松這段採訪信息量很大
    來源:杭州發布抖音號據氣象預報未來三天仍有較強降雨,明日省防指可能開啟新安江9孔洩洪,並有可能與蘭江、分水江洪水疊加,防禦流域性洪水和山洪地質災害形勢非常嚴峻。根據《杭州市防汛防臺抗旱應急預案》,市防指決定自7月7日13時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I級。
  • 【淮河水利委員會將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提升至I級】7月20日7時...
    2020-07-20 12:09:44來源:FX168 【淮河水利委員會將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提升至鑑於當前淮河嚴峻的水旱災害防禦形勢,淮委決定自7月20日8時起提升淮委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至I級,要求流域各地按照職責分工和有關規定,切實做好各項防禦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
  • 長江委專家解讀汛情:目前長江中下遊的洪水小於1998年
    新華社武漢7月20日消息,「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正在演進發展。與「1號洪水」相比,這次上遊洪水來勢更猛,中下遊面臨的防汛形勢也更複雜。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20日召開新聞通氣會,就目前長江汛情和水旱災害防禦的焦點問題進行解析。
  • 洪水預報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洪水預報是怎麼實現準確率
    洪水預報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洪水預報是怎麼實現準確率  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暴雨洪水集中頻繁發生,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針對一場在途的洪水,儘早預判其過境的時間和峰值,對提早部署制定防禦方案無疑有著重要意義。
  • 當極端災害來臨時……
    原標題:當極端災害來臨時……今年5月12日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以「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在全市開展。近日,針對影響較大的地質災害、暴雨洪澇及雷電等極端災害,記者走訪了我市各相關單位,尋找應對辦法,提高基層群眾防災減災救災意識和能力。
  • 黃河中下遊水沙聯合調度全力應對5號洪水
    黃委統籌考慮,提前應對,結合上中下遊雨水汛情,於8月20日12時起,實施黃河中下遊水沙聯合調度,小浪底水庫按4000立方米每秒控洩,三門峽水庫繼續敞洩運行,並同步啟動黃河中下遊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受近期黃河中遊地區持續強降雨影響,8月20日8時,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華縣水文站流量為2750立方米每秒,將於20時前後達到3500立方米每秒。
  • 中國正由南向北進入主汛期 地質災害多發如何應對?
    汛期地質災害多發如何應對  防住要害點 控在未發時  6月14日5時許,重慶市石柱縣普降大雨,大歇鎮流水村村民周文發出門疏通自家屋後溝渠發現,屋後斜坡有變形跡象,結合此前在群測群防員地質災害培訓時學到的知識,初步判斷發生滑塌的可能性較大,隨即開始疏散周邊群眾8戶17人,同時將情況上報村委會。
  • 防禦形勢嚴峻、武警火速馳援!省委書記:厲兵秣馬、枕戈待旦
    6月1日以來,我國南方地區發生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等8省(自治區)52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洪水兇猛!9人死亡,5人失蹤今天,相信不少讀者都看到了有關洪水的文章。
  • 重慶近期降雨不斷,再遇洪水、山洪、地質災害風險極大
    重慶近期降雨不斷 再遇洪水、山洪、地質災害風險極大 專家提醒,當前,部分區縣土壤水分飽和、江河水位上漲、自然條件容災能力已接近上限,再遇強降雨誘發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風險極大,暴雨災害防範應對形勢十分嚴峻。 近期天氣預報 12日夜間到13日白天,中東部中雨到大雨,局地暴雨,其餘地區陣雨或分散陣雨。
  • 地科學子學以致用,在線科普地震災害知識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無時無地不在發生,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即構成自然災害。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其中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有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海洋災害、水旱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6大類。8月1日,來自「執燈人」社會實踐隊的李松珊隊員在線向中學生科普地震災害知識,旨在增強學生的災害防禦意識和自救互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