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林京 獵雲網
社交推薦,讓短視頻爆發更多可能。
文丨獵雲網 ID:ilieyun
作者丨林京
短視頻賽道愈加火熱。背靠月活12億流量池,自微信視頻號年初上線後,備受行業關注。作為微信生態當中一塊重要的拼圖,視頻號再次盤活微信生態當中的自有資產和流量,對創作者也是極大的「誘惑」。
微信講師Charlie表示,目前進入到熱門裡面的視頻,首先需要是原創的內容。同時,內容的展現形式、素材、清晰程度,包括對封面、文字的運用、合規性,整體的質量都非常重要,「能夠讓用戶願意去繼續看的,內容就會更有吸引力」。
如今,短視頻正在滲透到每個人生活之中。通過短視頻,每個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專屬場景,或分享日常娛樂生活,或展現一些小技能等。與此同時,更多創作者從圖文模式切換到短視頻模式,與受眾進行更加高效、近距離的互動,建立起一個信任度更高的關係。
據相關機構測算統計,我國短視頻市場規模已由2016年的19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006.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75.6%。隨著內容形式的豐富,變現方式的擴展以及用戶滲透率的增長,預計2021年短視頻市場規模將達到2110.3億元。
視頻號背靠微信這個龐大的社交平臺,賦予其更多神秘與可能。比如疊加效應,用戶可以看到朋友圈好友點讚過的視頻號內容,如果產生好奇點進去,便是對視頻進行的再次觀看,讓內容進行新一輪傳播。
而視頻號背後所積累的私域流量,也在創造更多生意。小小包麻麻CEO賈萬興是視頻號直播帶貨的先行者,他告訴獵雲網,首次直播三小時內帶貨近200萬,視頻號最打動他的是把微信、訂閱號、小程序和社群聯結起來,在創作者和用戶之間形成一個巨大的「胡同」,視頻又是跟客戶建立信任效率最高的方式,被尊重的賣貨和被服務好的買貨場景便實現了。
隨著平臺功能的完善,短視頻創作者正在探索、實踐更多可能。
以下是兩位短視頻創作者的自述,獵雲網編輯整理:
從小切口講述大話題
回歸人性是最根本的創作之「道」
講述人:東西堂主
標籤:人文行者
類型:個體創作者
之前我是在金融行業、能源行業做高管,差不多十年以前,我離開自己的行業走上一條新的道路,也幫助我的人生打開一種新的可能。
堂主兩個字起源於少年時代骨子裡的俠義情懷,曾經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真的走過了一百二十多個國家。
我最開始出發,走的是絲綢之路,沿著中國整個西域西行一直到中亞。過去的先秦時代古文字當中有一種說法,「東」就是綁著的袋子,或者代指方向,還有一種更形象的解釋,可以看到是一個樹杈上的太陽,所謂的日出東方。「西」就更形象了,相當於一個鳥在巢穴當中,所謂的倦鳥歸巢,這就是東西。
我是早期的微信公眾號原創作者,最開始記錄一些行走的感悟,包括對於人生的一些思考,經過近十年以後,我現在又變成一位視頻號的創作者。
從公眾號轉到視頻號,我覺得其實就是把鏡頭當作朋友。
打造精品內容,我總結了三個關鍵詞:定位、選題和講述。在定位方面,我的秘籍是細化身份標籤,提高細分度。比如我的每一期視頻,無論我在講什麼,講中國、講西方、講整個世界文化,我都會在結尾的時候把這段視頻一分鐘左右取一段,然後壓縮到三秒鐘左右,用最短的時間把我自己的樣子展現出來,而且我在最後每一期都會有一句話:我是東西堂主,走過全球一百二十多個國家的人文行者。
我會把人文的含義強調出來,以區分於單純的旅遊博主。
在選題方面,我建議從小切口進入來講一個大的話題,不是直接用大的話題堆過來,因為受眾者的認知結構是不一樣的,我自己非常注重降低認知門檻,儘量減少一些專業化術語。
在講述方面,比如講土耳其歷史,我會從一杯紅茶開始講起,因為大家即便沒有去過土耳其,有的人知道土耳其人愛喝紅茶,中國自己本身也有茶文化,所以我們聽到紅茶這件事情的時候首先就會有一個生活上的切入點和連接點。
微信本身是基於社交的,社交的本質是在於人,回歸到人性的最根本才是做好視頻號的終極之道。
具體而言,分為三點:人性本身有社交展示的訴求,可以切換到觀者的視角,如果是你的話,你會給什麼樣的視頻點讚?視頻號本身是基於社交屬性,點讚以後你的身邊領導、親戚朋友全部都會看到,你會點讚什麼內容?一定會點讚能夠彰顯認知水平、身份或者閱歷,所有的這些東西,這些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精品內容的底層邏輯,要是不做精品內容就寧可不做。
其次,所以我覺得做視頻號本質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要把自己的身份、身段放低,站在觀者中間,能夠深入淺出地把一個複雜的問題講清楚。
最後,因為人的記憶本身有遺忘屬性,大家刷過很多視頻號以後,最終完全沒有印象,這就是剛剛說的定位問題。我做視頻號的時候為什麼要聯繫「東西」做我自己的身份標籤?不光是東西堂主的名字,同時也包括我的內部講述方式、方法、角度和切入點,都是強化定位,讓人有這個記憶屬性,能夠記住你。
一場直播帶貨近200萬
產品文案背後的情感聯結
講述人:賈萬興
標籤:小小包麻麻CEO
類型:母嬰領域創業公司
我們從今年3月份開始做視頻號,主要內容是分享育兒知識,以及植入一些產品介紹。
小小包麻麻是微信生態圈當中相對比較熟悉的玩家,2014年開始到2020年,最新的視頻號和小程序我們都在參與。視頻號出現之後,最打動我的就是把公眾號、小程序等有機地聯繫在了一起。
不管是做內容還是做電商,和用戶之間建立信任是我們都在追求的,而視頻正是相互之間建立信任效率最高的一種方式。
最近一次,我們的視頻號直播不到三百分鐘,場觀的人數是兩萬多,互動的人數更多。因為視頻號現在可以直播,可以搞特別有意思的活動,比如點讚和抽獎,大家互動性很高,新增觀眾也比較多,銷售額達到一百七十多萬。
主播售賣產品,底層邏輯之一是基於信任,那麼信任是如何產生的?非常簡單,A和B之間的公開象限越大,信任程度越高。
視頻本身是打開公開象限當中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另外一種方式要比視頻效率更高,就是直播。
如果從人帶貨的角度看的話,主播和用戶、粉絲之間積累了非常多的信任後,然後通過信任主播可以賣一切東西,不管是餐飲、服裝、保險、旅遊,所以就是真正意義的KOL。
在選品上,我們選擇的是那些決策成本比較低的產品:比如居家生活的肥皂、洗髮水這些日用品,再就是服裝服飾,買個衣服大不了退回去,包括化妝品和口紅,這些都是決策成本比較低的。
再說文案,介紹一個產品的時候,這個產品的優勢到底是什麼?不能說它價格便宜,價格便宜和產品有關係嗎?那是一種銷售的策略,文案本身歸納以後就是先拉起一個情緒,然後用一個產品再把這個情緒撫平,可能有這麼常見的幾類:恐懼、好奇、對權威的臣服,這些都是我們常用的情緒。
一個好的文案,比如清華北大這些孩子小時候都讀什麼書?你看到之後,可能會好奇,點擊直播間去看一看,然後主播給他介紹一個很好的書,他如果覺得主播說的有道理,就直接把這個書買走。買書或者購買服務的過程就是撫平情緒的過程。
回到視頻號的帳號定位上,我特別建議創作者在做垂直標籤之前先想一想有沒有更大的標籤,就是人格類的標籤。
我們在做小小包麻麻這個標籤的時候就是一個創業者,現在是持續創業者,生孩子之後就開始分享一些母嬰的內容。因為是持續創業者,相對來說比較成功,所以生活圈子的品質還可以,經常到全國各地、世界各地都去看一看,可能介紹一些好物、好書分享給大家,隔三差五還會邀請協和、同仁的醫生和大家分享。
小小包麻麻整體IP就會比較豐滿,不光是母嬰類、生活類也是可以的。此外,我們接觸的人也有很多大學的,所以會去帶一些其它的產品,比如做教育、做旅遊甚至做時尚,粉絲的反饋都不錯。
總而言之,做視頻號內容,一定要做有用的內容,要讓受眾有得到感,不止是有幾秒鐘小的震撼之外,還要讓他覺得這個東西有用。
原標題:《視頻號創作者自述:內容要建立信任感,一場直播帶貨近200萬》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