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千萬別做這3件事,老祖宗留下的「禁忌」,許多人沒注意
今年4月5日就是清明節了,可能現在的清明節對很多人來說只是一個假期。但大家也不要忘了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一個重大的春祭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掃墓祭祀,緬懷祖先,這也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優良傳統,能夠提高家族凝聚力。不過大家在回老家掃墓和祭祀祖先的時候也要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清明節原本是一個莊重肅穆的節日,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的人們對於清明節也賦予了全新的含義,比如在清明節假期的時候,人們會踏青遊玩,感受春天的氣息,似乎遊玩大過了祭祖,所以很多人對於掃墓祭祖已經非常陌生了,對於老一輩人囑咐的話也慢慢忘記了,比如:在掃墓的時候千萬別做這三件事,老祖宗留下的「禁忌」,許多人沒注意。我們接下來就給大家說一下究竟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事: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
在掃墓祭祖的時候,應該是沉重的心情來緬懷自己的祖先,這個時候一定不要穿靚麗的衣服,而是應該以黑色為主,這樣才是對祖先的一種尊重,也是表達自己孝道的方式。如果穿得太過光鮮亮麗,那麼就會被認為不尊重先祖,還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第二件事: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在祭祖的時候,不要做出一些擾亂祖宗清淨的行為,尤其是小孩子,不要嬉戲打鬧,更不要破口大罵,這一點許多人都認為沒什麼,但其實這也是對祖先的一種不尊重。要明白逝者安息的道理,所以不要在他們面前嬉戲,也不要說一些髒話,要說一些感恩的話表達對祖先的謝意。
如果不能保證自己的孩子聽話,那麼就不要太早的讓他們跟著一起祭祖。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你在掃墓的時候也無心去照看孩子,並且他們也不懂得磕頭燒紙的意義。所以在這樣的場合下還是不要帶著自己的小孩了。
第三件事:祭祀的貢品
雖說中國的清明節是傳統節日,但是對於地大物博的中國來說,不同的民族和省份也會有不同的清明習俗。有的地方認為貢品是不能夠吃的,這樣做是對祖先的不尊重,有可能祖先還沒有「吃完」,如果貿然拿走會引來禍端。而有的地方會將這些用完的貢品帶回家食用,他們認為祖先在吃完貢品以後,還會將「祝福」寄托在貢品上,所以在祭祀結束後,這些貢品的意義也都不一樣了。
筆者認為,清明節最主要的意義還是表達對祖先的尊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就算大家外出踏青,也不要忘了去掃墓和祭祀祖先,這兩個活動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一種傳承,身為中華兒女,我們也要弘揚中華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表達對祖先最大的尊重。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