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川
無論是城市裡還是鄉村,無論是小區旁還是市中心,我們總能看到一種店鋪,鄉下叫做小賣部,城市裡叫做超市,還有的叫做便利店。但是歸根結底都是零售實體店,而這些小城市簡直是遍布我國大江南北,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它。
網購出現之後,對實體店鋪造成了衝擊,很多小店都經營不下去倒閉了。而超市也成為了比較荒蕪的地方,夏天人最多,但是都是老年人帶著小孩來享受空調了。現在的快遞行業這麼發達,只要不是偏遠地區,基本上3天之內就能收到貨,質量又好,價格也比超市裡的便宜的多。
而在我國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很多國外的零售巨頭紛紛進駐我國搶奪我國的市場。在我國經濟發展,本土企業誕生之後,再加上網購的衝擊,很多零售巨頭都宣布退出中國市場。本來看這些大佬紛紛退出還以為我國的零售市場真的被網購壓榨了,但是沒想到現在各大集團又爭相開起了便利店。
來自日本的連鎖便利店品牌羅森、7-11在全國各地都廣受歡迎,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阿里巴巴加盟了便利店的行業。如今的年輕人喜歡追求網紅效應,而7-11和盒馬鮮生儼然就成了這樣的網紅效應。
鄭州的第一家7-11開業的時候,首日就創造了60萬元的銷售額,而這不過只是一個小小的便利店而已。不僅如此,連續好幾周,7-11的大門都被人擠爆了,去個便利店買東西都要排起長隊,更有很多熱愛短視頻的年輕人在店外或者店裡自拍打卡,最終也不過是買個便當走人,就當是體驗7-11了。
現在的便利店已經和之前的超市有了巨大的差別,如今的便利店只有成為了網紅才能有生存空間。雖然感覺本質上也是個超市,但是瞄準的群體卻是上班族,他們主要盈利的項目其實是早餐飯糰或者關東煮等即食產品,其實比起超市更像個小吃店。
但是就因為這些優勢,這些便利店成功將周圍個人開的普通小超市擠得沒有了生存空間,畢竟對於上班族來說,在買飯等待的時候順便把超市也逛了,不僅節省了時間,也能一次將兩件事情都可以辦好。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從早上上班到晚上下班幾乎在外面奔波了整整12個小時,開火就變得尤為困難了。而便當相對便宜,並且加熱即食,是一個非常棒的選擇。這種新零售概念興起之後,24小時便利店的概念就迅速火了。
看重這個市場之後,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就出生了,有足夠大的集團作為背後支撐,盒馬鮮生在前期就開始了急速擴張的道路,在各大城市鋪設門店,迅速打響了知名度,而它的快速配送這一大特色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不過盒馬也暴露了一些問題,部分消費者覺得盒馬的定價太貴了,這顯然和盒馬的特色有關係,因為30分鐘必定配送成功的約束,盒馬對於騎手都有著高要求,而為了吸引更多騎手的入駐,那麼配送費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就相當於對於客戶來說又加收了一份騎手的配送費的費用。
就像外賣平臺的商品定價要比店裡面要貴一樣,不僅要支付平臺費還要給騎手提成,因此定價確實偏貴,也因此盒馬鮮生才發展了不久,就遇到閉店的問題了。像盒馬這樣的新零售平臺都在開始24小時的配送服務,足以說明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有多掙錢了。
不過當然不是所有的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都能掙到錢,即使是號稱24小時營業的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店也是要根據該人流量決定的,有些門店一晚上來不了兩三個顧客,連夜班員工的工資都無法覆蓋,像這種情況的門店就不再浪費時間,只營業白天。
而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大型辦公群、娛樂場所等旁邊大多都是24小時營業的。尤其是酒吧街附近,往往就有24小時營業店的設立。因為從酒吧出來的人往往想吃口熱的,並且有很多人喜歡酒後消費。
而24小時便利店有其他超市無法比擬的優勢,那就是凌晨的市場份額其實是被他們獨佔的,不要小看這幾個小時。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都是"夜貓子",尤其是一線城市,晚上仍然非常熱鬧,再加上如今加班文化的盛行,這些人就成為了目標消費者。
因此不要小瞧24小時便利店,阿里巴巴參與的行業也能看出來背後的盈利。雖然我們覺得24小時便利店到了晚上似乎就沒有生意了,但是仍有不小的人流量的,並且未來24小時的便利店可能才是市場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