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有人用一種貌似同情的腔調說:
你看看藝考生,學專業要花這麼多錢,將來連個工作都找不到……
老徐真不明白這論調都從哪裡來的……
你了解藝術生嗎?
你說這話之前,做過調查嗎?
也有人用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語氣說:
你看藝術生的就業率,不過30%%……
有多少人根本連工作都找不到……
說實話,聽到這話,老徐恨不得把手裡的資料甩他臉上……
只想說:
不要站在自己角度對你道聽途說的那些話當做真理,然後拿來對別人指指點點……
不要用一個普通文理科學生的思維,來看待藝術生就業……
你以為只有籤約才叫就業?
你以為學普通文理類專業就一定能找到工作?
……
無論是藝術類專業,還是普通文理類專業,不好好學習,整天沉迷網絡,考試成績倒數,找不到工作都是正常的。
十個指頭還有長短呢。
更何況,絕大多數藝術生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願意想普通文理類學生那樣按部就班,安分守己,一份工作幹一輩子而已……
你的,明白?
高校就業率統計是個坑。
見過無數藝術生,大學還沒畢業,就開始在外面代課,有的到大三就買上車了,你倒是安分守己了,你買車了?
人家學攝影的孩子,去做兒童攝影,都能賺個盆滿缽滿,大學剛畢業,房子車子都有了,動輒還去港澳臺轉一圈,你去過?
當然,的確也會有人找不到工作,但這在哪個專業都很正常,每個班都有那麼幾個,專業素質實在提不上去,不好找工作是再正常不過的……
不要以偏概全。
說到這裡,並不是想鼓勵大家去學藝術,而只是希望大家對藝術生能夠有個正確評價。
如今,我自認比很多人更了解藝術生,只希望把我所了解到的一面告訴大家。
★藝術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
調查結果裡有這樣一個點值得大家關注:
大量藝考生並沒有像普通文理類畢業生那樣四處求職,謀得一份穩定工作,而是利用自己的藝術專長辦起了培訓班,去賺藝術生的錢。
用一個線路圖表述,就是已經形成「參加藝考培訓——考入大學藝術類專業——畢業後辦藝考培訓班再培訓別人」的圈子。
一起來看看:
★美術類專業:
有學校一個班1/3畢業生在辦培訓班
眾所周知,美術生向來是藝考大軍中的「大頭」。以今年藝考報名人數為例,佔「半壁江山」的依然是美術類考生。數據顯示,2016年我省報考藝術類專業的104642名考生中,美術類考生就佔了46576人。
與劉芳取得聯繫時,她正在為第二天的兩個少兒美術班備課。
劉芳是2006年考入山東工藝美院的,2010年畢業。今年已經是她參加工作的第6個年頭。前4年裡,她都在家鄉日照一家美術培訓機構擔任少兒美術老師,每個月拿著固定的工資,朝九晚五上下班。2014年底,劉芳著手開辦自己的畫室。
最早動辦畫室的心思,是在2013年。「當時懷孕7個月了,還要按照單位的上下班靠點,即便沒課也要打卡,管理相對嚴格些,跟幾個回老家開畫室的同學吐槽時,他們都建議我自己幹。」考慮到寶寶出生後需要照顧,劉芳就開始琢磨自己辦畫室,好讓將來的時間靈活些。
2014年底女兒年滿1周歲後,劉芳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開辦畫室。第一年,劉芳僅招到了20個孩子,但一年後,陸陸續續就有100多個孩子來接受培訓。「按現在看,扣完成本,年底應該能收入小10萬。」劉芳說,當年同班的大學同學中,像辦畫室、工作室這樣單幹的,能在1/3左右。「現在想想,找工作比自己幹壓力小,但是整體上收入和自由度都相對高。」
和新生代不同,王先生是90年代大學生,1997年畢業於山東輕工業學院工業造型專業,當年畢業時絕大多數人更傾向於找個穩定工作,但前一陣子同學聚會,他發現全年級近百個同學中,已經有20人在做美術類培訓。
「最初很多同學是從藝考培訓做起的,經歷了藝考培訓黃金季,就是2002年到2007年那幾年,當時山東藝考熱不斷升溫,都賺了個盆滿缽滿。不過後來美術生人數逐漸減少,不好做了,有的開始轉型做少兒美術培訓,也做的不錯。」
★器樂類專業:
有畢業生幹7年家教就買下一房一車
上次做「藝考燒錢榜」調查的時候,記者就發現,聲樂、器樂類專業,是藝術類專業中最「燒錢」的專業。17日在山師音樂學院給女兒陪考的魏先生就透露說,他朋友給孩子找名校教授輔導,一小時友情價就得2000元。魏先生表示,他女兒從小到大學藝術的花費,10萬元肯定擋不住,花的錢「肯定夠買輛好車了」。
那麼,最燒錢的聲樂、器樂類專業藝術生,畢業後又去做什麼了呢?
張言,音樂類專業畢業生,2009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至今已當7年鋼琴老師。憑藉鋼琴的一技之長,如今的她是個有房有車的「小富婆」。
和許多獨立辦培訓創業的音樂生不同,張言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正規培訓機構專職教師。但她戲稱,這是一份給自己「兜底」的活兒,因為這裡交五險一金,有固定工資,不像自己創業那樣飄搖。
張言坦言,入職時,她就跟老闆達成了協議:工資比其他老師少一些,但允許她在機構沒課時「接私活」。
所以她除了在培訓班代課,私下還有自己的學生。因為學鋼琴是個「長線」活兒,到現在為止,她已經積累了不少學生。
「鋼琴和聲樂都是200元/小時,如果給中高考孩子做提高訓練,價格更高。」儘管還是「孤家寡人」,張言憑藉教鋼琴的收入已經給自己買下了房子和車子。「算起來,學的時候高投入,現在也算是高回報了。」
和張言一邊工作一邊接「私活」不同,鋼琴科班出身的王娟辭職在家。
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媽媽的她,每天在家裡等學生上門。大兒子4歲,小兒子不到1歲,為了騰出時間照顧兩個孩子,王娟只收了5個同小區的孩子。
5個孩子排好班,,每人每周一次課,200元/小時,一天教一個。「跟上班族差不多,正好4000元/月。」
等孩子長大上學了,是否還會出去找工作?「不一定,可能會多收幾個孩子,因為教課不比上班掙得少,還能顧上家。」
★編導專業:
有學生大二開始辦培訓班,到大三就買了一輛車
與音樂類專業的「最燒錢」,和美術類專業把板凳「坐穿」的枯燥相比,廣播電視編導算是最容易速成的藝術類專業之一了。因為不需要功底,又容易「速成」,此類專業常常被文化課成績一般、又沒有藝術功底的學生當做上大學的「捷徑」。報名人數幾乎是逐年上漲。
以2016年為例,今年我省編導類專業報名人數高達18069人,比去年又增加了209人。
和編導類專業一樣容易「速成」的「第三類」專業還有戲劇影視文學和播音主持。
相對而言,此類專業容易短期「速成」,儘管培訓期較短,但人數較多,只要抓住時機,每年也能賺個盆滿缽滿。
小馮,山東藝術學院編導專業2010屆畢業生,畢業當年他並沒有打算找工作。因為從大二開始,他就已經開始自辦編導專業輔導班,早早嘗到了「甜頭」。「學費、生活費都解決了,大三還買了一輛車。」
畢業後,小馮回到濰坊老家,租了場地,開始全力招生。「創業有壓力,但幹得也起勁,頭一年我們就招了80人。」小馮說,當年的學費還是3500元/人。為了節約成本,小馮把大學時教過的優秀學生請回來當助教,「既能節約些成本,助教們又對專業比較了解,也能隨時給學生指點。」
算上大學時期的辦學經歷,今年是小馮辦培訓的第8個年頭。8年的時間,助教隊伍裡足夠遞補上好幾批畢業生,成績優秀的學生,還能漸漸幫小馮代課。曾給小馮的輔導班代課的王宇,在大學本科畢業前也有了自己的學生。
「因為有過上課經驗,去培訓機構應聘兼職老師沒什麼問題,一個暑假,大學學費和生活費差不多能賺出來。」如今的王宇已經在攻讀研究生,課時費較當年也漲了不少。他表示,有了兼職上課的收入做參照,將來找工作時會「挑剔」些。「但是從師哥師姐的就業情況看,超越現在收入水平的工作實在不多。」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有點震驚?
你還會擔心人家學藝術花費高,畢業以後回不了本嗎?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藝術類專業畢業生都有這種便利。
有的專業,比如表演類專業,因為這類考生本來人數就比較少,培訓市場也相對成熟,單個人很難介入,不少人選擇了當老師、開服裝店或改行,倒也是不錯的出路。
所以,把心放到肚子裡,不要杞人憂天。
藝術生經過藝考的錘鍊,再經過四年大學的薰陶,只要不是專業學的特別爛,將來找份工作養家餬口還是沒問題的。
人家想當老師,就去考教師資格證當老師。
不願意受那份約束的,去培訓班當個老師,自己賺點外快,也能活的瀟灑自在。
你看現在家長從小對孩子綜合素質的重視,誰家有條件不送自家小孩子去學點藝術特長?
也有的改行去做了銷售之類的,但說實話,藝術生做銷售也是有優勢的,老徐聽說過一個藝術生,學服裝表演的,大學畢業後在外闖蕩一年,現在回家賣魚去了,因為家裡有產業啊……
你說一個學服裝表演的藝術生去賣魚是不是屈才?
人家利用自己在大學裡學的相關知識,對他家的銷售系統進行了更新,現在把魚都賣到網上了,去談個事兒,往那兒一坐,那談吐,你說會不會給自己加分?
所以,都散了吧,別等著看藝考生笑話了……
沒那麼多笑話可看。
過好你自己的生活就好。
別人自會成為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