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就能找到工作,大學生就業率99%,這個數字你信嗎?

2020-08-26 LD講故事

經歷了又一年高考,千萬考生即將步入大學殿堂。有多少人考入大學,就有多少人畢業。

874萬大學生,走完了四年的大學生涯,即將步入社會。青春終究要散場,前途既是光明,又充滿未知。

很多院校都掛上了畢業率99%的旗號,但不少大學生吐槽,這個事情,真的跟我沒關係。就業率99%,你信嗎?



就業率99%?

99%就業率對今年的多數高校來說,可能很難能拿得出手。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截至5月25日,該院本科就業率為35.17%、研究生就業率為48.53%。不得已,學院對外官宣,希望發揮廣大校友優勢,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資源。

向外求助的不僅這一個學院,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國內有不少高校,如重慶工商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已向自家校友打出就業求助。

874萬畢業生因為疫情影響,2020年的求職季的確比以往來得殘忍。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春招季活躍求職的應屆生較去年增加了56%,但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規模同比下降22%。山東科技大學交通學院畢業生近400人中,協議就業率23.57%,本科考研率49%;延安大學2020屆畢業生總體籤約率54%,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從年初開始,不僅是學校和學生,全社會都在發愁就業率。

最近,多個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網站公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通知》。其中,「自主創業」和「自由職業」方面的統計指標有所更新,開設網店、網際網路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則成為了自由職業的新選項。

乍一聽,好像這些暫時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只要花幾分鐘註冊個公眾號,立馬就能自主上崗。那問題就來了,這份自由職業,誰給工資?公號如果被封,是不是就意味著失業?



提高指標為什麼?

多了些公眾號博主,就業率就能提高一點,這樣想把這一數字抬升到90%以上並不難。

網易數讀曾梳理了國內100所高校在2017年的本科生就業率,並將這些大學分為「985」、「211」、普通本科、民辦本科和獨立學院五種類別,結果顯示,每一類高校的本科生就業率基本高於95%。

就業率不上90%的學校都不好意思對外招生,大家的目標可都是99%起步。

就業率最早寫入我國高校歷史是在1999年,當年教育部首次對各高校就業率進行排名,數據來源為就業協議書。



2004年,教育部發布《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其中提出「把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作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發展到後來,就業率持續低迷的專業將會被限制或停止招生,就業指標也漸漸與高校經費掛鈎。

2004年6月,教育部重新修訂《畢業生就業狀況統計辦法》,將待業率、靈活就業納入畢業生就業統計範疇。一邊是高校的發展需要好看的就業率,一邊是靈活的統計方式能生成亮眼的數據,這樣一來,學生們「被就業」方式就更眼花繚亂。

《中國青年報》曾於2003年報導了江西某高校給畢業生定「規矩」,必須要在指定日期前將勞動合同交到學校,否則就不給學生發畢業證。

新華網2004年報導了北京某高校30人的畢業班中,只有7人與用人單位正式籤約,但學校給出的「就業率」高達80%。因為那些僅提供了「就業意向」證明的學生,均被納入「已就業畢業生」範圍,而學生實際上並未找到工作。

直到今天,沒有勞動合同就不給畢業證、強制「被就業」的戲碼仍在上演。多少大學生從沒想過,自己還沒完全離開學校、踏入社會,就被母校上了「社會」的一課。

不久前,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各高校不準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並對「提升」就業率的各種貓膩操作提出了禁止。儘管畢業生們為這一規定叫好,但依舊有同學在大倒苦水。

和敢於積極向校友和社會求助,幫學生尋找出路的大學相比,這些一味刷高就業率的高校,或許並不在意學生是否真正落實了工作,他們實際上只想從中撈經費。



數字有意義嗎?

國內高校現行的就業率計算方式,基本是由各學校自行統計並逐層上報,最終由教育部匯總後公布。這更像是一場自己上報成績的比賽,少了外界的監督和問責,多了些靈活的空間。

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則被分成「協議和合同就業」、「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升學」、「暫不就業」、「待就業」六種類別。

不過,「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的可「操作」空間,從「開公眾號算就業」的標準就能看出。這樣的統計方式,一方面缺乏對學生長遠發展的追蹤,一方面也可能促使學校做出只顧眼前利益的行為。

參考國外高校的就業率統計,哈佛大學在範圍設置上,將升學和後續研究學習單獨列出,不列入就業率統計範圍。芝加哥大學商學院除了統計畢業生就業率外,還對畢業生的工作薪水、工作性質、工作區域、找工作的途徑等進行了調查。



為了克服統計就業信息時的局限性,美國各機構在統計畢業生就業信息時,一般將畢業後若干時間的就業狀況作為調查對象,由此儘量避免統計初次就業率產生的誤差,也能更具體地反映畢業生們的就業情況。

就業率不僅牽動著大學的招生規模、專業設置、教學評估甚至是經費撥款、領導政績等。如果頂層評價體系不做一些適當改變,就業數字帶來各種迷惑和壓力,都將繼續轉移到學生的身上。

相關焦點

  • 今年大學就業率99%?真的不必自欺欺人
    同一時間,874萬的年輕人走完了四年旅程,有人在2020這個特別的畢業季發出了感慨:「學士服是租的,畢業照是擺拍的,論文是抄的,實習報告是假的,三方合同是騙就業率的……只有時間是真的,它每天都在告訴我們,青春終究要散場。」這一點,求職屢屢無果的畢業生們大概最能體會——母校璀璨絢爛的99%就業率,跟我真的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 教育部:15個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你找到工作了嗎?
    畢業之後我們才會發現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在市場上面是不是特別的吃香,也有很多人在選擇自己的專業的時候,是經過了很多的盲區,受了很多的幹擾,所以才選擇了現在的這些專業,到了畢業之後,在社會上面沒有任何的用處,追悔莫及也是遲了,最近教育部發布了最近這兩年就業率比較低的幾個專業。
  • 沒錯,貴校99%的就業率是假的
    虎嗅註:還記得高考填志願時許多高校對外公布的招生簡章嗎?裡面可能會寫著這麼一句:「本校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當然,可能有些學校也會在招生簡章中用93%以上、96%以上。不管這些數據看著有多麼美好,我們還是經常能在新聞報導中聽到「史上最難就業年」這樣的描述。那麼,高校為什麼還要在就業率上做文章?就業率這一數字背後還折射出了哪些問題?
  • 全國的大學生,畢業了都想做自媒體
    如果你沒有找到工作,那學校就會無腦推薦你做自媒體。「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這是學校的原話,半月談記者在採訪時發現的。當時大學是在統計就業率的,而且絕對沒有水分,因為大學只負責統計。2002年,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跌到了80%。2003年,首批擴招的160萬學生畢業時,就業率跌到了75%。而到了2019年,中國大學每年的招生人數,已經達到了近800萬人的規模。但大學生的就業率奇蹟般的攀升到了90~99%之間,一般來說是95%。
  • 這3類大學生畢業後最沒出息,很難找到工作,名校畢業也沒用
    如果自己是名校畢業,或者是能力很強,那麼畢業之後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並不難。根據2018年985大學的就業報告,2018屆畢業生就業率都超過了90%,其中絕大多數還超過了95%。比如北京科技大學的就業率高達96.83%,北京師範大學的就業率高達98.11%。不過,仍然有不少畢業生畢業後選擇的是繼續深造,而不是直接就業。
  • 畢業等於失業?本科就業率低的幾大專業出爐,來看看你中招了嗎?
    一個公司的人力資源的大多數都不會選擇剛畢業的大學生,這個崗位一般來說就是要求經驗豐富的人,所以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是很難找到工作的,很多的學生都會轉行!2、市場營銷市場營銷是一個讓很多人後悔選擇的專業,這個專業的就業率很高,只要你不挑找到一份工作是很容易的,但是這個職業的流動性太大了!
  • 畢業就失業?這3個專業讓你提高就業率,找到好工作
    因為如果志願填的好,那麼對於未來畢業後尋找工作有很大的優勢。很多學生這些年來忙於學習,卻從來沒有關注過填報志願的事情。因此當高考分數出來以後,自己卻不知道該怎樣填報志願。畢業就失業?這3個專業讓你提高就業率,找到好工作!
  • 畢業大學生如何順利找到工作?
    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現在每年的大學生畢業人數在逐年遞增,所以畢業後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就越來越大了。有人羨慕身邊的人很快找到工作,但是他從來都不知道,別人在背後所經歷過的各種辛酸。大學,在很多人看來,是高中艱苦生活的終點,是幸福人生的起點。所以很多人進入大學後,就不再像高中時期一樣努力學習了。上大學後,遠離了父母家人,大學也沒有高中的班主任,有的只是很多年輕的輔導員,基本可以認為沒有人真正管著你。所以很多人開始沉迷網絡,沉迷於各種遊戲。
  • 對不起,貴校99%的就業率是假的
    每當到了畢業季,帶有「史上最難就業年」、「最難就業季」的新聞標題就會出現在大家眼前。周而復始都是這個標題,以致於人們都有點見怪不怪了。而與媒體年復一年報導「史上最難就業季」相照應的,是各個高校每年公布的就業率——基本穩定在90%以上,這好像說不上是「最難就業季」。
  • 畢業即就業,通信鐵飯碗,四所郵電大學平均就業率99.9999%
    作為專門培養通信人才的這四所郵電大學,其學生畢業等於就業,非常搶手。除了電信、移動、聯通三大央企急需,華為、阿里、騰訊等行業標杆企業也對郵電畢業生青睞有加。只要能考上,待遇好、福利多、獎金多的企業就等著你呢。第一名 北京郵電大學
  • 2018屆雙一流高校就業率排名,華南理工是第一,就業率可信嗎?
    就業率前三名是華南理工、西安交大和同濟,山大和蘭大被排在末位。根據各個高校公布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情況,按照統計數據,華南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就業率都超過了99%,幾乎是100%的就業率。
  • 2014大學生就業率分析 專業化大學就業率高—新聞—科學網
    就業率如何,交給市場檢驗。 哪些學校就業率更高?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大學?哪些專業熱鬧流行,更受市場青睞?而哪些專業更適合靜修苦讀,增長見識?數據給你答案。 熱門專業就業率一定高嗎 通過本科生就業率排行可以看出,就業率最好的幾所大學往往是專業化大學。如第一名的中國藥科大學和第二名的北京郵電大學,都以專業見長。
  • 應屆畢業大學生,如何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 | 獵雲網
    獵雲註:又是一年畢業季,應屆畢業大學生如何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秋葉大叔系統科普了一下。 文章轉自:(ID:qiuyedashu),原文如下:潘東升在微博問答向我提問:一個關於應屆大學生如何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
  • 畢業即就業,通信鐵飯碗,四所郵電大學平均就業率99.9999%
    作為專門培養通信人才的這四所郵電大學,其學生畢業等於就業,非常搶手。除了電信、移動、聯通三大央企急需,華為、阿里、騰訊等行業標杆企業也對郵電畢業生青睞有加。只要能考上,待遇好、福利多、獎金多的企業就等著你呢。
  • 在校大學生天天熬夜打遊戲,畢業後能找到好工作嗎?
    ,這種現象很普遍,那麼這些沉迷於網路遊戲中的大學生,畢業後能找到好工作嗎?關於這個話題,我們需要辯證的看待,大學生玩遊戲有利也有弊,如果同學們能夠把握好分寸,那麼對於學習和日後的就業並沒有大的影響,而且打遊戲已經不是以往的不務正業,它也有優點。
  • 財務管理專業畢業後做什麼工作?近幾年就業如何,大學生現身說法
    (青島農業大學)從事財務方面的工作吧,一般就是畢業都當實習會計了。想考研的繼續學習,不想的就參加工作唄,我自己感覺當會計的沒什麼出路,專業知識不如會計專業的,這個專業偏重管理方面,但是剛畢業不會有人讓你參與管理。同學中只有幾個當了會計,在青島周邊的一些小企業裡 ,有今天沒明天的。
  • 剛畢業的大學生如何找到工作
    上一期朕哥簡單說了兩點,關於還沒畢業的大學生如何找到工作,主要是為後續畢業找工作做準備。這一期我們講的是,剛剛踏出大學校園,如何找工作問題。很多同學剛剛畢業,拿到畢業證,一招工作發現找工作的人這麼多。如何找到工作呢?前期:這裡我推薦分析法來找工作。第一:首先分析自己,認清自己是最初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人自己都沒有認清,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優勢,哪些方面有劣勢。
  • 三大專業就業率堪憂,醫學法學生物學,你掉坑裡了嗎
    那或許就會有人說反正大學畢業出來也找不到工作,還上什麼大學?這種說法是及其錯誤的。大學往大了說他是一個幫助你從學生轉變為社會人的平臺,讓你思考你的未來走向的客棧。讓你見識世界的窗口。往小了說,大哥,本科生如果放低一下自己的標準,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還是可以的。
  • 大學生「爛大街」,本科畢業難就業——妖言惑眾,本科生永遠稀缺
    如果多留心一點自己生活的圈子,你一定會發現真正的大學生並不是隨處可見,本科畢業生更是稀少。很多人只是以片面之見就信口雌黃,認為大學生遍地都是,大學畢業等於面臨失業。那是因為你在工地看到本科生去工地只做了一天的兼職就認為大學生已經淪落到搬磚的地步;當你遇見很多本科生在電子廠聚集,你就認定大學畢業和高中畢業沒區別,你可知,那只是人家勤工儉學,打了一份自己非常不喜歡的假期工。
  • 應屆生就業率99%?2020屆畢業生們,你們真的都找著工作了嗎?
    很多高校都有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指標,相信上過大學的很多同學都能感同身受。也即是校方和一些管理者會為了明面上的數據去控制就業率。不求百分之百,但基本都在98%或99%。而保證各個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也是輔導員們的一項任務和考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