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以食為天,中華上下五千年,其中,最值得驕傲的一種便是飲食文化,這種感受與文化是國外那些炸雞漢堡所不能比擬的。說直白一點,一種飲食代表著就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傳宗接代的東西,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今天就和大家介紹一下世界客都,梅州的飲食文化,在你印象中,梅州是什麼味道的呢?
客家飲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客家菜餚,另一為客家小吃。首先,因為以往客家人耕山住山,勞動強度大而葷食少,肥膩一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飢;其次,客家人因長期糧食不足,即使比較富裕的大戶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數人家長年累月頓頓稀飯,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層浪,喝來一條巷」,故客家菜口味偏鹹,鹹既適合送粥,又增加體內鹽份;再次,山區草木多,養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習慣,且他們覺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
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江淮,江西到達贛南、閩西、粵北等閩粵贛邊區,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閩粵贛邊區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人在歷盡艱難險阻後,成片聚居於閩粵贛邊區。由於中原地區和閩粵贛邊區都屬內陸腹地,因此客家菜用以入饌的副食品都是家養禽畜和山間野味,海產品較少,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的說法,日積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在客都河源,常見的客家美食可分為客家菜餚和客家小吃兩大類,客家菜與潮菜、廣州菜並稱廣東三大菜系。客家菜餚風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開的,就像客家話保留著中州古韻一樣,客家菜也同樣保留著中州傳統的生活習俗特色。
社會在不斷變革,客家菜也在不斷創新,近年來逐漸形成了「原汁原味,可口可心」的幾個優點:一是選料講求野生家養粗種的食物,即沒有汙染的「綠色食品」;二是烹調方法採用煮、煲、蒸和燉等居多,不破壞食物的營養與纖維;三是極少添加甚至不加過重過濃的佐料,一般用生蔥熟蒜調味;四是膳食講究養生保健的效用,多用民間中草藥材入菜,用於調理陰陽,清降補瀉。
梅江區:梅州鹽焗系列(雞、雞翅、雞爪、鴨爪等);肉丸系列(豬肉丸、牛肉丸);炸芋絲、炸南瓜絲、仙人粄、釀豆腐、梅州醃面梅縣區:沙田柚(梅州金柚)及系列產品、菜乾、梅州客家娘酒、松源麥芽糖、丙村開鍋蒸丸長汀:汀州酒娘、冬瓜甑、白斬河田雞、芋子餃、泡豬腰、汀州珍丸、汀州炸肉丸、煎薯粄、長汀米粉平遠:柿餅、蘿蔔苗茶蕉嶺:綠茶、白渡思鄉牛肉乾大埔:香豆乾、腐竹、筍粄、老鼠版、撈麵豐順:薑糖、捆粄、浮油豆乾古竹:釀豆腐燜魚乾永定[3]:芋子包、下洋牛肉丸、泡鴨爪。
你印象中的梅州客家的味道是什麼樣的呢?歡迎留言和茯苓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