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最早起源,盤點中秋節各地美食以及風俗

2020-12-15 一更歷史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追溯下來,更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以及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尤其是春節和中秋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甚高。

如今中秋節將至,學長今天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中秋節的起源,以及中國各地關於中秋節的風俗習慣,還有美食。

中秋節的最早起源

中國古代皇權社會,皇家對神明有著至高的敬仰。春天祭日,秋天祭月,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亙古不變的禮制。早在兩漢時期,儒家經典《周禮》便提到了「中秋」一詞,《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詳細地描繪了中秋的飲食以及養生。

皇家更是對祭月活動相當重視,唐朝時,祭月儀式便已完善。

《新唐書·卷十五》中便有記載:「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

後來一直延續到明清,尤其明朝,明世宗在位時,還特意在北京建月壇專用於祭月活動。

《明嘉靖祭祀》中記載有:「夕月壇每三歲一祭,祭以醜、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則遣文臣,夕月則遣武臣。」

而隨著歷史不斷的發展以及推進,秋天祭月後來也變成了民間文人雅士的一個風俗,逐漸在民間興起,百姓為了祭祀先祖,同時也為了保佑土地豐收,家人團圓。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便自發形成了祭月的活動。

中秋賞月的習俗來源

這種祭月活動流傳至今,也變成了一種風俗。曾經有這麼一句話:月亮一步步地從天上走到了人間,下凡走上了與民同樂的幸福之路。月亮從被人祭祀,到被人觀賞,經歷了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我們都了解,古時候的祭祀活動是十分嚴肅地,開任何玩笑都不可以。但是在中秋節,隨著歷史的演變,祭月這一嚴肅性活動,逐漸演變成了賞月這種娛樂類型的活動。

根據歷史學家研究,賞月的習俗,最早是從宮中流傳出去的。在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中「仰頭望明月,寄情千裡光」,深切地描繪了文人賞月的情形。

在流傳至今的許多詩詞作品中,也非常頻繁的提到了賞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等等。中秋雖是團圓的日子,但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那種表達出若即若離的愁思,以及千古佳作,都是源自文人寫作的靈感。

中秋節各地的風俗習慣

中國地域博大,東西南北四方風俗迥異,關於中秋節各地的習俗,也是各有千秋。在福建浦城中秋節的這一天,女子務必要穿行南浦橋,這樣能夠為自己祈福,身體健康長壽。在建寧,中秋節這一天的夜晚,已經結婚的女子需要掛燈,向月宮求子。

而在廣東潮汕,中秋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需要拜月,夜幕將至,皓月當空,每家每戶的婦女需要設案當,在桌子上擺滿佳餚作為祭禮,誠懇的祈禱今後能夠平安喜樂。

河北省的人將中秋節稱為小元旦,我們從這裡能夠看到,這裡的人將中秋節看得分外重要。在中國歷史上,中秋節處於豐收時期,在古代,對於以農為本的百姓來說,中秋節更是分外重要,而河北省部分地區的人正是沿襲了這種習俗。他們認為,在中秋節下雨是十分不吉利的,因此在中秋節這一天,他們經常會祈禱,千萬不可下雨。

在江南地區,自古以來,風流雅士多出自於此。在中秋節這一天,人們喜歡結伴登樓賞月。在明朝初期,南京甚至建立了許多賞月的樓宇,比方說望月樓以及朝月樓,都用來供文人雅士或者平民百姓賞月。

中秋節除了月餅,還有其他各地美食

「民以食為天」,接下來我們來隆重介紹一下在中秋節的美食。難道你真的以為,中秋節的美食僅僅只有月餅麼?當然才不是。

中秋節恰值三秋之半,碩果纍纍,是一個豐收的好時辰。想必不用我說,大家也能夠猜測到,在中秋節這一天,餐桌上必定會琳琅滿目。

首先是月餅,月餅是中秋節的代表美食之一,宋朝著名的詞人以及美食家辛棄疾,曾經這樣評價月餅:「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到,古時候的月餅和現代的月餅形狀以及餡料十分接近。月餅這一名詞,首次便在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中出現,而到了明朝,月餅便成為了中秋節十分普及的美食。

其次是吃田螺。在清朝的鹹豐年間,《順德縣誌》就曾經記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關于田螺,在中秋節這一時期,田螺空懷,肉汁肥美,適宜食用。不但如此,田螺富含維生素A,能夠明目。現如今在廣東部分地區,中秋節這一天,仍然有許多人家在炒田螺。

第三,吃芋頭。乾隆年間的《潮州府志》曾經提到過:「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自古以來,芋頭便有闢邪消災的效果。在中秋節這一天吃芋頭,則是保佑人們一生平安。

在這裡,我們要提到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最後一個美食,那便是飲桂花酒。

桂花不僅僅是一種觀賞植物,它的花瓣也可以釀酒。在江南一帶,南京人在中秋節這一天雖然也吃芋頭,但是他們會在芋頭上澆以桂漿,桂漿這一詞彙源於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實質上是用桂花釀製成的酒。

「燈宵月夕,雪際花時,金翠耀目,羅琦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簫鼓喧空,幾家夜宴」。

時至今日,中秋節的習俗以及意義雖然都發生了眾多變化,然而我們心中對家人的眷戀是一樣的。這些傳統節日都是經受過歷史數千年的洗禮,代表著我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歷史雖然遠去,但是那些作品卻一直流傳下來,我們仍然能夠從那些關於中秋的文人作品中,感受到中秋節歡樂的氣氛。

參考資料:《禮記·月令》《順德縣誌》《潮州府志》《武林舊事.蒸作飲食》《明嘉靖祭祀》等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的起源和風俗
    中秋節又稱月節、月夕、仲秋節、端正月、團圓節,又因在8月15,還叫八月十五,八月半等名稱。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對月亮的崇拜以及在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在民間受到皇帝祭月的影響,人們也在月下祭拜,祈福保佑平安這是原因之一。
  • 中秋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各地風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起源: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
  • 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僅供參考,歡迎閱讀。中秋節的起源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 細數中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中秋節還有哪些來歷?
    中秋節是我們最熟悉的節日之一,每逢中秋佳節,祭月、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這一切都刻在我們的血液與基因當中,成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不過,每年都過的中秋節,你知道它的起源嗎?關於中秋節的起源,眾說紛紜,直到現在依舊沒有定論。
  • 知識分享:中秋節和端午節的起源
    關於端午的始源,大致有"屈原說"、"龍節說"、"惡日說"三種。  節日起源的研究學者劉德謙撰文指出,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應該是夏至,《風土記》有"俗重五月五日與夏至同"的記載。他認為端午的風俗,就是源自夏至的風俗。比如古代夏至有祭祀活動,端午節也有。他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可以用為佐證的材料,很具有說服力。
  • 中秋節的來歷、風俗和美食 中秋節的七大習俗,你知道幾個?
    中秋節的來歷、風俗和美食 中秋節的七大習俗,你知道幾個?時間:2020-09-30 23: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風俗和美食 明天就是國慶中秋節雙節了,啊任在這裡提前祝大家雙節快樂。下面我來說說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美食。
  • 漫談中秋節起源
    依據有二,一是唐宋以前的典籍中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有關中秋節的文字記錄,更沒有有關中秋節中的重要食物「月餅」的記載。中國現存最早的歲時節日典籍,如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沒有中秋節,其他重要的節日典籍,比如隋杜臺卿的《玉燭寶典》、唐韓鄂的《歲華紀麗》中,也沒有中秋節。而其他傳統節日,如元旦(春節)、清明、端午、乞巧、中元、重陽、臘八等,則頻頻見於各種典籍。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螃蟹? 關於中秋節吃螃蟹的風俗記載有哪些
    馬上就要到中秋節了,從古至今這個時候是吃螃蟹的最佳時期。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中秋節吃螃蟹的風俗來源吧。》》》推薦閱讀:關於中秋節的經典古詩詞有哪些 2018中秋節古詩詞大全中秋為什麼吃螃蟹中秋席上珍品自古以來蟹就是非常美味的食物,關於中秋節吃螃蟹的習俗由來已久。
  • 中秋節活動策劃文案
    一、實施背景: 通過本次活動策劃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各地各民族在中秋節這天的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 二、活動時間:2020年9月30日-2020年10月1日 三、活動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
  • 中秋節的傳統風俗_中秋節習俗
    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中秋節的傳統風俗,僅供參考,歡迎閱讀。中秋簡介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端午節、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 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盤點老一輩留下哪些習俗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一些自然習俗自然少不了,但是雖然代代相傳,也有很多習俗被忽視了,很多網友對中秋節的風俗也只停留在吃月餅這一項活動上,其實有關於中秋節的習俗還有很多。   吃月餅   據現有記載,吃月餅的習俗最早源於唐代,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其美味可想而知。
  • 中秋節風俗:中秋節來歷簡介
    中秋節風俗:中秋節來歷簡介 2015-09-11 09:40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中秋節有吃什麼的風俗 中秋節的風俗是吃什麼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陰曆的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中秋節這一天月亮很圓,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節,古人習慣稱圓月為團圓,所以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顧名思義就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那麼大家知道中秋節有吃什麼的風俗嗎?一起來看看吧。
  • 用英語介紹中秋節起源和習俗(附中秋節祝福語)
    中秋節的起源~   Mid-Autumn Festival has a history of over 3,000 years, dating back to moon worship in the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 中秋節,別稱、起源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居然與這位大菩薩淵源如此
    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中秋節呢?中秋節的起源是什麼時候呢?當前,已經沒有確切的記載了,關於中秋節的來歷,人們大致有這樣幾種看法: 另一種說法認為,中秋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係。中秋節的起源呢,可能與古代對月亮的原始信仰有聯繫,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捧月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的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地區,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01     關於中秋的起源,有諸多說法,但出於先秦時期,則沒有太大爭議。中秋節源自古代對月神的祭祀,它是漢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祭禮之一。早在周朝,天子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 【中秋快樂】用英文介紹中秋節的起源和習俗,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首先祝同學們節日快樂!中秋節是中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有關中秋節的起源,傳說和習俗,用英語應該如何介紹呢?
  • 中秋節的典故 讓中秋節更美
    中秋節的典故中秋節很美,中秋節的傳說亦美。但最美的還是源自中秋節,四個優美典故的傳說,全世界地球人都應該知道的,下面老朽就一一道來。起中秋佳節,在中國,人們便會自然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流傳幾個年了,至今仍為地球人所喜聞樂道,成為中秋由來起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