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山西太原中北大學的大二學生小陽,參加補考,但是拿手機作弊被監考老師發現,在考場內哭泣20分鐘後,微信上跟媽媽留言"對不起,我不配做您的兒子"後跳樓。他的媽媽看見微信留言後立馬開導小陽"考試沒關係的呀,隨便寫寫就可以了。"但是這時候的小陽已經墜樓身亡了。
每個人都為小陽的墜樓表示惋惜和心痛,但願逝者安息。
但是,近日這起大學生墜樓自殺事件卻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大家從大學生作弊、作弊取消學位證的規則是否合理、心理承受能力過弱、校方沒有進行合適的心理疏導等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討論。小編也是在校大學生,所以從學生的角度給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們的大學需不需要"Loser"教育呢?
小陽是在補考作弊的過程中被老師發現手機,然後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生命的。在父母長輩,甚至同齡人眼中,"補考""作弊"這些詞彙好像與"優秀""卓越"是站在對立面的。我們總是聽到人們說"你看誰家誰家孩子多優秀",但是卻很少聽到"雖然誰家的孩子考試掛科了,但是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孩子。"
在大學裡,學院是鼓勵同學們變優秀的。學院會召開就業經驗分享、考研保研經驗分享、出國經驗分享,會邀請各種優秀的學生向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希望大家越來越優秀,越來越上進。
但是,參加這些分享會的往往是學院裡面比較"上進"的孩子,他們可以在這些分享會上汲取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然後變成下一年站在臺上分享的人。優秀的他們能夠贏得更多的鮮花與掌聲,站在燈光下。追逐優秀,獎勵優秀,嚮往優秀,這本身並沒有錯誤,的確是優秀的人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可是優秀的孩子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比較普通的孩子,甚至最後10%比較平庸的孩子,他們怎麼辦呢?小編並沒有聽說學院邀請相對比較"失敗",比較"Loser"的學長學姐來分享他們如何面對自己的失敗,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的。
沒有人告訴小陽,補考作弊被抓了,取消學位證了,他應該怎麼去面對自己的這些失敗?失敗不是可怕的,未知的恐懼才是。小編非常希望學院開展面對相對比較平庸學生的"Loser"教育,或許他們只是心思不在學習和專業上,並不影響他們以後是積極上進的人。"Loser"教育可以讓他們知道面對自己的失敗,少一份慌亂和恐懼,多一份心安和勇敢。
心理素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實導致小陽悲劇的有一點原因是他把事情想的太嚴重了。剛剛進入高校的大學生生活環境相對比較簡單,受到了取消學位證的處罰,想法就很容易在一條路上跑下去,把問題想的越來越嚴重。
"我作弊被抓了,同學們怎麼看?""老師們會不會很討厭我這樣的學生?""爸爸媽媽培養我這麼多年,我現在大二了,沒有畢業證,我這個大學讀還是不讀?""我真的不想去高考,說不定還考不到這個學校。""我人生有這樣的汙點,以後還能找到好的工作嗎?""我是不是一輩子都要受到各種各樣的嘲笑?別人都知道我是那個作弊被取消學位證的人。"
如果有人幫助小陽化解恐懼情緒,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在無助的環境下,如果缺乏身邊人的陪伴和正確的開導,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學生的確會產生很多偏激的想法。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小陽作弊了,這件事情是錯的,但是如果有人幫助他正確的看待掛科,一次沒有過,接下來好好努力就好了。如果家長、親友或者學校可以對小楊的心理壓力進行耐心的疏導,是否避免慘劇的發生呢?
作弊要取消學位證,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許多學校認為中北大學制定的校規作弊要取消學位證太過嚴苛了,沒有給孩子們犯錯的空間,當著那麼多同學和老師的面取消孩子的學位證,太不近人情,太冷酷了。
但是小編作為在校大學生,並不是非常認同這個觀點。眾所周知大學裡面是有評優標準的,成績排名就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大學生的保研考研包括出國都與成績有很大的關係,取得好的成績可能要上課好好聽講,考試中努力複習,付出非常多的努力。但是如果作弊的話,付出的努力要小很多。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如果高校因為部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過弱,減小不誠信行為的處罰力度,是否會助長作弊和投機取巧的不良風氣呢,對努力學習想要獲得更高成績的學生是否公平呢?規則的制定是要保證大部分人的公平的,規則並不應該是冷冰冰的,規則要建立在人情之上。高校處罰的方式或許還有改進的空間,但是絕不應助長作弊行為。
違反規則要付出代價,作弊行為不可取。如果承受不了這個風險,就不要輕易觸碰紅線。
大學生跳樓幾時休?
近年來,大學生跳樓的事件並不少,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跳樓,跟之前中國傳媒大學跳樓自殺的女研究生問題很相似。中國傳媒大學女研究生和導師沒有有效的溝通,導師拒絕給她的畢業論文籤字,她很有可能畢不了業,於是也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質上,還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了。強大的內心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但是在直面困難和挫折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成長,心理承受能力也會越來越好。我們應當更加勇敢的面對困難,面對挫折的時候,積極的尋找解決辦法。如果實在解決不了問題,那大不了一走了之呀!"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我們可能嘗試很多次,也可能失敗很多次,但是生命只有一次,還是要勇敢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