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珍檔 | 周恩來怎樣做衛生戰線統戰工作

2020-12-23 上遊新聞

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堅持黨中央提出的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最大限度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文學藝術、新聞、教育、科技、衛生等多條戰線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統戰工作。南方局高度重視衛生戰線的統戰工作,不僅團結了大批中外醫學界人才,凝聚抗戰力量,還為戰時八路軍、新四軍傷員救護提供了人力、物力及技術支持,提高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水平,更為新中國衛生防疫事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1942年,周恩來(左三)和南方局外事組的王炳南、龔澎等與外國友人在重慶

情系戰地救護的生理學家林可勝 

林可勝

林可勝是一名愛國華僑,出生於新加坡,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科。他知識淵博,醫術精湛,有著強烈的報國熱情。1924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理學教授。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隨著上海、南京相繼淪陷,中國紅十字總會撤退到武漢。為配合戰事需要,紅十字會決定成立救護委員會,聘請林可勝為救護委員會總幹事。1938年春,救護總隊在漢口成立,林可勝兼任救護總隊總隊長。

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中共中央指示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公開出面與林可勝聯繫。林可勝十分重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的救護工作。1937年底,林可勝應周恩來的請求,首批派出第7、第23、第39三支醫療隊開赴西北,協助八路軍開展戰地醫療衛生救護工作。尤其是第23醫療隊貢獻突出,在陝北工作的800天中,完成各類大小手術3000餘例,無一死亡病例,得到了邊區政府的普遍讚揚。當該隊奉命調往第五戰區時,周恩來、朱德等中共領導人親自前往送行。1938年初,林可勝又派齊清心率兩個醫療隊、一個醫護隊和一個X光隊到延安,為八路軍開展戰地救護服務。 

1938年夏,為了加強對救護總隊的統戰工作,八路軍駐湘代表徐特立指示在救護總隊成立中國共產黨紅十字會支部,隸屬於中共長沙市委北區委員會。其主要任務是開展宣傳工作,公開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秘密發展黨員,壯大黨的力量,動員醫務人員積極投入抗戰救護工作,組織醫務人員及輸送醫藥物資到解放區。在林可勝的支持下,黨支部工作開展順利,發展黨員十餘人。

是年秋,中共紅會支部隨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撤至桂林,由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負責聯絡,在葉劍英、李濤、李克農領導下,繼續開展工作。1939年春, 救護總隊遷至貴陽圖雲關。此時的中共紅會支部已歸南方局領導,由八路軍貴陽交通站站長袁超俊負責聯繫。 

八路軍貴陽交通站舊址

八路軍貴陽交通站成立於1939年1月3日,受南方局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直接領導,不僅承載著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團結各階層抗日愛國人士的任務,還擔負著與貴州地下黨組織及全國紅十字總會、貴州企業公司等秘密支部和秘密黨員的聯繫。周恩來指示袁超俊:「中共紅十字會黨支部是有戰鬥力的黨支部,從南京到湖南一直歸長江局領導,現在由你直接負責聯繫,任務很重,要領導好。紅十字會知識分子多,愛國華僑多, 要做好統戰工作。」 

早在武漢時期,林可勝曾到辦事處找過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等人,希望雙方建立聯繫。1939年底,八路軍急需一批藥品和醫療器械,袁超俊求助於林可勝,林同意從紅十字會撥出一部分醫療物資給八路軍。為了躲避國民黨檢查站的搜查,林可勝派紅十字會的車隊把這批醫療物資護送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最終平安運到延安。

林可勝還積極援助新四軍的醫療衛生工作。1937年10月,新四軍籌備處成立,周恩來指示沈其震擔任新四軍軍醫處處長。因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缺少醫務人員,沈其震便想到了幾年前他在協和醫院工作時的導師林可勝。此時林可勝正在武漢組建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得知沈其震的來意,林可勝將自己手裡志願參加戰地救護工作的醫生名單交給他。沈其震從中挑選了一些有實踐經驗、會做手術的外科醫生。這些人是參加新四軍的第一批醫務人員。而後,林可勝、宋慶齡、史沫特萊等 人為新四軍募捐到大量的醫藥器材,沈其震以此為基礎,在新四軍軍部所在地安徽涇縣雲嶺創辦了小河口醫院、雲嶺醫院,為新四軍傷病員和當地百姓提供醫療服務。

1939年秋,已是新四軍衛生部長的沈其震再次到貴陽圖雲關請求醫藥支援,林可勝主動按申請單加倍發藥,尤其是奎寧片(抗瘧疾藥),還派遣了兩支醫療隊支援新四軍,這兩支醫療隊 的大部分成員參加了新四軍。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中很多人成為醫療衛生戰線的骨幹力量。

1946年,沈其震隨葉劍英赴北京參加由國民黨、共產黨、美國三方組成的「軍事調處執行部」工作,時逢擔任國民政府軍醫署署長的林可勝從重慶飛抵北京視察軍醫工作。沈其震向葉劍英請示,想去看望林可勝。葉劍英當即批准並表示,像林可勝這樣同情我軍的愛國將領,在國民黨軍隊裡比較少見,我也應當去拜訪他。雙方會面時,葉劍英鄭重而誠懇地對林可勝抗戰時期對八路軍、新四軍的大力支援表示感謝。

抗戰時期,在南方局和八路軍貴陽交通站的領導下,中共的抗日救國主張為紅會大多數專家、學者、醫務人員和職工接受。他們不同程度地對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給予同情和支持,先後組織和動員了一批醫務人員前往抗日根據地,包括魯中俊、解崇璋與李志中、沈元暉夫婦。紅十字會救護總隊下屬的醫療救護衛生組織發展壯大到60多個大隊,先後到延安和各敵後抗日根據地工作的達20多個,為戰地救護作出了貢獻。

「去」「返」延安的肺科醫學博士何穆 

何穆

為了爭取團結國統區的醫學界人士,南方局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就有何穆和陳學昭夫婦。何穆、陳學昭曾經留學法國,何穆是專攻肺科的醫學博士,陳學昭是文學博士。二人在重慶小有名氣,一個是著名的內科醫生,一個是頗有名氣的作家。

1939年的一天,周恩來從重慶給延安發去一份電報,說著名內科醫生何穆和他的妻子陳學昭要前往延安,請在延安的陳云為他們安排工作。陳雲對此非常重視,親自接待了何穆夫婦。隨後,何穆被安排在邊區醫院任肺科主任,並負責籌建邊區綜合性醫院;陳學昭去了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繼續從事寫作。

同年7月,周恩來從重慶回延安後,因墜馬而跌傷右臂。當時延安沒有骨科醫生,何穆作為內科醫生也參與診治,但最終沒有治好而深感內疚。後來,何穆因在參與籌建延安中央醫院的問題上與部分同志發生分歧,便提出要返回重慶。陳雲等同志與之談了三次均無果,於是希望他們在大後方招募一些願意到邊區工作的醫務人員,同時鄭重表示,若你們願意再來,我們一如既往地歡迎。

回到重慶後,何穆夫婦忙於找住房、躲空襲,為辦診所而四處奔波,備嘗艱辛。周恩來了解這一情況後,對何穆一家給予了極大的幫助。1940年秋,何穆生病,住進南岸一家私人醫院。那時日寇飛機正瘋狂轟炸重慶,周恩來想方設法派人打聽到他的住院地址,送禮物表示慰問。共產黨人的誠意和幫助,讓何穆夫婦倍感溫暖,從而產生了再回延安的念頭。

恰在此時,何穆接到了延安方面的來信,說中央醫院院長一職還留待他回去就任。於是何穆夫婦找到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向周恩來鄭重提出重返延安的要求。周恩來囑咐他們搬到辦事處暫住。到10月,何穆在重慶招募了小兒科大夫王慈吾、助產士鄒貞堅、公衛護士李新、化驗員姚冷子,以及有多年護理工作經驗的胡凌和在重慶醫院工作的四川護士楊先彬、王義一等人。周恩來同意何穆帶他們去延安,並與他們親切會見,表示歡迎和鼓勵。

受周恩來的委託,何穆利用自己的關係購買了一些醫療器材。就這樣,何穆夫婦一行乘坐八路軍辦事處的汽車,從重慶出發,奔向延安。為了途中安全,周恩來特命警衛人員劉久洲一路護送到陝北。快到陝甘寧邊區時,全車人員卻被國民黨武裝特務扣押,幸為中共中央獲悉,拍電報給在重慶的周恩來。經周交涉,始得放行,於12月20日到達延安。

回延安後,何穆被任命為中央醫院院長。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經何穆等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到1944年,中央醫院開設了內、肺、外、婦、產、小兒、傳染病和幹部療養科,擁有魏一齋、侯健存、金茂嶽等一流專家,先後給各根據地培養百餘名醫務骨幹。何穆為延安地區肺結核病防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後又擔任著名的白求恩醫院院長一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被任命為中央結核病研究所所長,為結核病防治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和才華。

到中國就是要上前線的國際援華醫療隊

1939年夏,在開往中國的海輪上,左起:甘揚道、貝爾、楊固、富華德

從1939年到1941年,在中國抗戰最艱難的時候,一支由波蘭、德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地利、英國、蘇聯等國家的志願者組成的國際援華醫療隊,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支援抗戰。在保衛中國同盟主席宋慶齡和有關工作人員的安排下,他們經香港到達廣西,最後抵達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駐地——貴陽圖雲關,作為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成員在華開展醫療救助工作。

 國際援華醫療隊一到國民黨統治區,便立即投入到戰場的救護工作。不久,他們卻發現:儘管國民黨地區缺乏大批懂技術、有醫德的醫務人員,但醫療隊並不受國民黨當局的歡迎。國民黨不撥給醫療隊必要的經費,而且還切斷了醫療隊與國外救濟組織的聯繫,不給他們行動自由。在這種情況下,國際援華醫療隊隊員便設法與中國共產黨聯繫,要求去解放區工作。

1941年,隨國際援華醫療總隊來華的羅馬尼亞共產黨員達維徳·楊固醫生和另外兩名醫生,專程赴重慶向周恩來匯報工作。他們強烈要求去延安,去敵後抗日根據地。

周恩來曾三次會見楊固,建議他們繼續留在國民黨軍隊中做救護醫療工作。他對楊固說,你們繼續留在國民黨軍隊中工作,這本身就可影響國民黨士兵的抗戰行動。楊固等人聽從周恩來的建議,返回貴陽。楊固後來回憶說,周恩來總理給我的指示是我終生難忘的,就是那些指示支撐我在國民黨地區默默工作達六年之久。

紅十字會第52隊在野外救護傷員

作為這支隊伍的負責人之一,波蘭醫生傅拉都聯繫貴陽交通站負責人袁超俊,表示希望能像他們的戰友——加拿大醫生白求恩那樣,去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和中國軍民一起與日本侵略者作鬥爭。他們又派代表前往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表達去解放區的願望。周恩來向他們解釋,只要在中國,和中國軍民在一起,在哪裡都一樣,都是幫助中國人民抗戰。周恩來的一番勸說,他們無不心悅誠服。

其間,傅拉都同重慶八辦的很多工作人員有過接觸,並為同志們看過病。當時,董必武在重慶主持南方局的工作,一次傅拉都治好他的病後,董必武稱他為 「華佗傅拉都」。自那以後,傅拉都經常高興地向中國人講,他和中國的神醫同名。

1943年,國民黨特務機關要逮捕一批在重慶活動的共產黨人,其中包括在南岸活動的王炳南。周恩來獲知消息後,決定請傅拉都出面相救。傅拉都以外籍醫生的特殊身份,利用救護總隊的汽車將王炳南安全送到了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周恩來立即寫了一個委任狀,任命王炳南為他的上校秘書。有了公開合法的身份,王炳南才躲過這次逮捕。

1945年抗戰勝利後,傅拉都返回波蘭,在衛生科研部門工作,在血清研究中取得成果。新中國成立後,傅拉都被任命為波蘭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為中波兩國友誼作出了新的貢獻。

另一位國際援華醫療隊的負責人是保加利亞醫生甘揚道。到達貴陽圖雲關後,他通過貴陽交通站與重慶辦事處取得聯繫,並與王炳南成為親密的朋友。經王炳南介紹,甘揚道和傅拉都在重慶見到了周恩來,周給他們講了世界形勢、史達林格勒戰役對中國和世界命運的影響。甘揚道再次提出想去解放區工作。他認為自己繞過大半個地球來到中國, 就是為了到前線參加反法西斯戰爭,為什麼要去後方? 

在周恩來的反覆勸說下,他最終留在救護總隊從事戰地救護工作。甘揚道後來被聘為救護總隊本部顧問、第三中隊隊長,負責領導一個醫療小組,先後在長沙、平江和雲南大理一帶前線工作。除戰地救護外,還負責訓練 中國醫務人員,為當地老百姓治病。直到抗戰勝利後,他才帶著妻兒回到保加利亞。

原標題:紅巖春秋 周恩來怎樣做衛生戰線統戰工作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周恩來怎樣做國際統戰工作
    經過幾次交往,周恩來發現卡爾很少受傳統觀念束縛,在國共關係中保持中立,是不抱偏見且開朗、有教養的人。當周恩來向卡爾說明共產黨人想在香港設立辦事處時,他表示極力支持。在卡爾的幫助下,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得到香港總督的批准並得以設立,成為聯繫海外華僑及香港等地黨組織的重要陣地。 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為了使國際社會了解事件真相,周恩來在重慶四處開展國際統戰工作。
  • 劉鼎:我黨隱蔽戰線的統戰功臣
    原標題:劉鼎:我黨隱蔽戰線的統戰功臣   劉鼎是我國軍工事業的奠基者,擔任過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陝甘寧軍工局副局長等職務。20世紀30年代,他曾在上海特科工作。後奉命到西安直接負責東北軍和中共中央的電訊聯繫工作。西安事變後成為中共代表團的「大管家」,是在隱蔽戰線立下了功勳的統戰功臣。
  • 重慶珍檔 | 70多年前,範長江在重慶走出新的人生路
    在當時國民黨特務機關嚴密監視下的曾家巖50號「周公館」,由周恩來作為介紹人,範長江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過,因為工作需要,他並未公開身份,而是以救國會愛國人士的身份活動。他由周恩來(在重慶)、李克農(在桂林)單線聯繫。龍偉說,回顧範長江的一生,在重慶的入黨非常關鍵。「自此,可以說他從一個民主主義的愛國主義者,進入了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行列。」
  • 致敬,隱蔽戰線上的英雄(下)
    那些隱蔽戰線上的英雄,必須在多重角色中保持平衡,在對黨絕對忠誠的前提下,認真領會黨交給自己的每一項任務的用意,找準時機採取適當的措施,如此才能不負黨的囑託。當然,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著實不容易,下面我們再向讀者介紹三位隱蔽戰線上的英雄。
  • 重慶珍檔丨上世紀70年代重慶社會生活老照片 重慶人真的很會享受生活
    {"title":"重慶珍檔丨上世紀70年代重慶社會生活老照片 重慶人真的很會享受生活", "url":"/hot/2018-11-28/1266781.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hot/2018-11-28/04b918b29dab921e53eb637d88a19ae1
  • 天貴酒業|劉勁老師飾演周恩來總理籤約貴州珍酒形象代言人
    6月12日,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在珍酒廠與影視表演藝術家、周恩來總理特型演員劉勁老師舉行了珍酒品牌形象代言人儀式。1958年,毛主席提出:「讓老百姓都喝得起像茅臺酒一樣品質的酒,搞他一萬噸」的偉大夙願。
  • 細節決定存亡 周恩來鮮為人知的秘戰藝術
    筆者長期探尋這個秘密,直接採訪重要當事人,撰寫了《協商建國》和《中國秘密戰》兩書,相對完整地記述了中共統戰、情報、保衛工作的真實歷史。眾所周知,周恩來是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但他還是鮮為人知的秘密活動家。周恩來是中共秘密工作的主要創建人,隱蔽戰線的領導人。
  • ...百年曆程畫說統戰——川渝統一戰線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為充分表達川渝統一戰線廣大成員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崇高敬意,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共四川省委統戰部、中共重慶市委統戰部、中共成都市委統戰部將聯合舉辦「百年曆程.畫說統戰——川渝統一戰線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相關事宜如下。
  • 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如何運用統一戰線開展工作?
    在抗日戰爭中,周恩來是我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傑出領導者和實踐者。從西安事變,到重慶談判,周恩來同志始終以「在堅持黨的立場和原則的基礎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一方針為指導,堅持求大同存小異,通過準確預判,周密協調,果敢決策,紮實開展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 重慶珍檔 | 75年前的這部話劇,「燃爆」了重慶國泰劇院
    編劇郭沫若、導演陳鯉庭與大家團結一致,戰勝重重困難,使《屈原》在重慶的演出每每獲得了完美的成功,並由此形成了一股長久不衰的「屈原熱」。1942年4、5月的《新華日報》、《新蜀報》、《大公報》等幾乎天天都要刊載關於《屈原》的唱和詩。董必武、張西曼、黃炎培、沈鈞儒、陳禪心、柯璜等都積極作詩應和。此後,郭沫若和夏衍等主創人員還應邀出席了周恩來為祝賀《屈原》演出成功舉行的宴會。
  • 七裡河區打造「統戰五線譜」工作新模式
    近年來,蘭州市七裡河區以黨的領導「中心線」、協商共進「合作線」、和諧穩定「引導線」、健康發展「服務線」、爭取人心「聯合線」為五條主線,構建新時代大統戰格局,打造「統戰五線譜」工作新模式,統戰各領域工作亮點突出、特色鮮明、成效顯著。
  • 俞正聲出席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並作總結講話
    他強調,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研究統戰工作面臨的形勢,扎紮實實做好統一戰線各方面工作,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廣泛力量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會議並作總結講話。
  • 重慶珍檔丨周恩來的重慶歲月
    2021年1月8日,是周恩來同志逝世45周年。「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周恩來同志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巨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面不朽旗幟。他半個多世紀奮鬥的人生歷程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一個生動縮影。」在周恩來的革命生涯中,重慶的8年歲月,是周恩來革命生涯中輝煌的歷史篇章。
  • 西藏拉薩市城關區召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暨統戰民族宗教工作會議
    4月29日,西藏拉薩市城關區2020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暨統戰民族宗教工作會議以電視電話形式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了2019年城關區宣傳思想文化和統戰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分析了面臨的新形勢,研究部署了今年工作。  市委副書記、市長、城關區委書記果果出席並講話。
  • 【統戰史話】統一戰線概念的由來
    1922年5月23日,陳獨秀在廣州參加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後,在《廣東群報》上發表《共產黨在目前勞動運動中應取的態度》一文,第一次使用聯合戰線概念,指出:中國共產黨「在勞動運動的工作上,應該互相提攜,結成一個聯合戰線(UNITEDFRONT),才免得互相衝突,才能夠指導勞動界作有力的戰鬥。」
  • 重慶珍檔 | 張自忠葬重慶北碚梅花山始末 張治中親寫唁電
    初入黃埔不久,在周恩來等人的影響下,張治中想參加中國共產黨並向周恩來提出了申請。不過由於國共合作有約,共產黨不吸收國民黨的高級幹部入黨,使張治中的政治願望落空。雖然做不成共產黨員,張治中一生堅守不對共產黨放一槍一彈的承諾。蔣介石十年"剿共",正是張治中十年黃埔執教,因此巧妙避開了這一歷史悲劇。
  • 2021年,統戰工作這麼幹!
    以學習宣傳貫徹《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為重點,就是通過宣傳解讀、細化舉措、督促檢查,推動各級黨委(黨組)切實增強統戰意識,全面準確學習領會黨的統一戰線理論方針政策,認真履行統戰工作主體責任,確保《條例》各項規定貫徹落實,推動新時代統戰工作創新發展。
  • 「十佳風採」羅陽:做有情懷的統戰工作者,講有溫度的統戰故事
    要站穩政治立場,堅持什麼,反對什麼,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要符合黨的要求,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要強化政治能力,不斷夯實統戰理論基礎,全面準確掌握黨的方針政策和相關法律知識,堅定不移宣傳統一戰線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引導廣大統戰對象始終與黨同心同向同行。
  • 鞏固拓展基層大統戰工作格局的四個維度
    要把這樣一個數量龐大、多元構成的群體團結凝聚起來,既要團結引導好民主黨派、黨外知識分子、民族宗教、港澳臺僑等傳統領域統戰成員,又要廣泛凝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新領域統戰成員,持續擴大工作對象覆蓋面。工作責任全覆蓋。統戰工作是全黨的工作,需要營造全黨重視、大家共同來做的良好氛圍,把黨政、群團、社會組織等方方面面的資源力量充分調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