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國際學校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聽這10個過來人現身說法

2021-02-20 國際學校家長圈

在大部分人眼裡,國際學校是神秘的。上國際學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來看看知乎網友怎麼說國際學校吧。

上國際學校真是個無底洞? 


國際學校的學費大多在10-25萬之間,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此之外,還有更多額外支出:比如為了保證成績,需要通過AP、託福、ACT、SAT等標化考試,為此參加補課和培訓班,全外教上課、私人家教(大約500/小時),一次課程至少需要40多個小時。

除此之外,各種興趣班,國際學校中大熱的項目比如:馬術、冰球、橄欖球等等,每個項目每年1萬都收不住。

就讀北京德威國際學校的王詩齡


再比如,參加一次學校的活動,夏季有夏令營、夏校(按學分計算)、平常有比賽活動等,冬天冬令營、寒假等,出國的一次花費可能2萬不止,國內稍微便宜點的可能也需要1萬。還有孩子申請國際學校的註冊費、申請海外院校的中介服務費用…

這還不算孩子個人的日常開銷,衣服、電子產品、旅行等等,新浪教育發布的《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顯示,旅行支出也是國際教育家庭的重要支出選項。


這一套下來,有網友算過,從小學到高中出國前,包含學費、培訓費等,大約花費800萬。大家就知道「碎鈔機」「無底洞」這些詞」是怎麼來的?

知乎劉XX:國際學校和雙語教育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要看家長對於中文和中國文化的態度。可以籠統地說,上純正的(需要身份要求,或者是能夠有資質接受外籍學生)國際學校,對於中國孩子來說是+英語,-中文,-數學的一個過程。

當然國際學校裡的教育經歷完全不同,例如北京ISB的體驗式學習,孩子們學習天文學,就能夠大巴車帶著孩子去天文觀測臺,夜晚進行實際觀測;孩子學習marketing的概念,就可以去北京的5星酒店marketing部門直接和marketing director交流(這個酒店director和CEO都是學生家長。)

個人體驗是國際學校裡家長的家庭條件都非常好,比中產要高,因為學費基本25個,summercamp有各種國家的都要去參加,練個體育(打網球)就要請私教,學個樂器就不用說了,教育的投資是巨大的。家長朋友們想要從公立基礎教育轉國際學校走出國道路的,資金情況如果不是特別優渥,需要好好考慮一下。這基本是個無底洞。

匿名用戶:之前被yb教育和其他的國際學校介紹機構坑過,現在馬後炮地想想,要真是好的國際學校孩子擠破頭都進不去,那還需要靠著機構來做宣傳。所以千萬不要看那些機構把學校胡吹得各種高大上就真心動了。大坑啊。

還有些在北京沒有戶口的國際學校家長們,孩子沒學籍,甚至沒中國國籍上了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突然遭遇家庭變故無法支付學費的。要說給孩子掏盡了心思和財力,但還是應該給家庭留一些應對變故的底氣。跟風實在要不得。早做準備為妙!

於大博:我自己就在一個國際學校念得高中,父母就是想把我送出去但是怕我走太早學壞,所以還沒經歷中考就被送去念初三。周圍人都覺得我父母有錢,孩子成績不好就送國際學校(我成績還不錯?)但是也有羨慕說這樣孩子課業壓力會小一點然後也被忽悠過去的。

晶鑫:公立學校能上當然好,問題不是國家讓上嗎?不上公立學校就只能去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了。兩者價格相差不是太多,但是你在私立學校學完了有膽子回家高考?還是要出去留學不是?既然橫豎都要出國上大學,為何不早做準備?


對於大部分北漂來說,戶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學區房不僅貴而且政策說變就變。所以對很多人來說,從孩子一生下來就沒打算在中國讀書就業。

懷孕的時候想方設法去美國,就為了給孩子一個美國國籍;然後幼兒園選擇雙語的,小學初中選擇國際學校,高中讀一半就出去了,然後在美國高考就業,等孩子結婚以後全家都搬到美國去。我見過因為在美國待產照顧不周母子雙亡的。

我見過父母因為疾病導致沒有錢維持孩子在國際學校的教育,但因為孩子的美國國籍又無法在中國學校接受教育從而輟學的。我見過孩子在美國讀了大學後在美國找不到工作也回不到中國的。大家權衡一下利弊,自己選擇吧。

上國際學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很多人都認為,國際學校很輕鬆,國際學校就等著用錢買出國就行,可是你不知道還有些學生永遠在奮戰:託福、SAT、AP課程、A-level課程…

上海某國際學校學生:高二開始SAT的備考,會有一本官方指南涵蓋考點,然後大家會狂刷歷年的真題以及專項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分數,詞彙量要求基本是近一萬,而且中國大陸沒有設置考點,所以每隔幾個月整個十一年級都會消失飛出去參加SAT考試,考試都是在周六。IB真的很苦,但咬牙讀完真的感覺大家都太酷了!三年裡幹了這麼多事,也是很有成就感。

知乎鰻魚很好吃:就高中最後兩年來說最後中文英文都會是母語,我中文選了文學,英文是語言文學。國際學校除了美國是AP,其他都是IB,非常有競爭力。大致是六門課,兩個語言,數學必修,三門難度大,三門普通難度可以自己搭配。另加哲學課,CAS社區活動和3000-4000字的畢業論文。累成狗。

選擇國際學校真是不能草率,前面的案例給我們敲響警鐘:你知道在國際學校幹什麼嗎?進入國際學校的孩子,人生路徑有什麼不一樣嗎?你期望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孩子是不是適合國際學校?選擇國際學校最重要的點是什麼呢?有人認為是硬體環境…

知乎匿名用戶:高中坐標深圳,現在在香港讀大學,從普高國際部轉去的國際學校,算是美國英國兩套體系都有所了解(主要還是讀的A-level),這裡面遠遠不像普高就高考一個體系那麼簡單…國際學校只是一個籠統的定義,可以理解為以上國外大學為目標的學校。建議有打算讀國際學校的各位先做好功課,再做決定,不然後悔真的來不及。

知乎jcup:我從國際學校出來的,跟你說一下最大的觀感:國際學校比較好的優點

  1.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靈活性

  2.學生的語言能力

  3.學生的全面發展/成長,有更多時間從事課外活動,有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當然以上是很簡短的概括。

我以前有同學託福裸考滿分,也有考60的。有同學進了哈佛,也有同學讀野雞大學。有同學進入了頂尖公司,也有同學什麼工作都找不到。國際學校並不是神丹,更不是什麼唯一的出路。家庭環境、父母的關愛同樣也重要。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更適合。選擇對的路才能夠走的更遠。

我的孩子適合國際學校嗎?

  1.他學習的自主性強嗎?

  2.他吸收能力好嗎?

  3.他能接收外界新鮮的事物嗎?

  4.我想讓他變成什麼樣的人?


知乎KontaTakeshi:我讀的就是國際學校,就憑學校衛生間有獨立隔間有坐式電動馬桶這一點也應該把孩子送去。當然,還有其他好處比如空調新風等等空氣調節設備和其它硬體。至於公立學校,你去衛生間瞅一眼!再說了,國際學校學費都交不起,那說明你其它方面購買力也很低啊。

如果您想選國際學校不知道怎麼選?這幾位家長/專家經驗或許對您有用。

公立兒子VS國際路線女兒 老母親在公立、國際學校、國際班間的擇校持久戰

孩子從「公立」轉到私立再回公立 折騰數次這位媽媽發現自己錯了

值得收藏!教齡30年校長獨家擇校經(上)

值得收藏!教齡30年校長獨家擇校經(下)

「國際學校家長圈」持續介紹

國內國際學校、國際班招生政策及師資

給家長提供詳細擇校建議

分享國際學校學生趣事,家長教子經驗

相關焦點

  • 高途課堂怎麼樣?聽聽過來人的上課體驗
    聽聽過來人的上課體驗 2020年08月19日 16:3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高途課堂怎麼樣家有萌娃的爸媽們就開始心動了,想知道高圖課堂的課程怎麼樣,想要報名給孩子輔導功課。 高途課堂怎麼樣,家長可以聽聽過來人的分享經驗。在分享我的經驗之前,這裡放一個我家孩子學英語的平臺的一節免費試聽課程,想要提高孩子英語口語的話,可以帶著孩子去試聽一下:https://www.acadsoc.com.cn/SEO/lp-LHY2SEM-new.htm?
  • 在頂尖英式寄宿學校就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頂尖英式寄宿學校就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在國際學校上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通過我的觀察和體驗,在這裡,一些常規的非英語課程的要求相對較低,只需要通過相應科目的會考,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勻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英語科目,也就是託福和SAT。可能你會認為我們的課業壓力相對於大部分的普高學生來說,會輕鬆不少。其實不然,那只是想考一般國外大學的學生的想法。我很多進入國際學校的學生,都是懷揣頂尖大學夢的。
  • 就讀國際本科2+2留學的學生怎麼樣?
    現在選擇就讀國際本科2+2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了,那麼就讀國際本科2+2留學的學生怎麼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大部分學生就讀國際本科2+2留學,肯定是奔著名校出發的。
  • 就讀 ICU 國際基督教大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所學校在日本排名與早慶上並肩,因往年不被中國教育部所承認,所以在國內的知名度比較小,國內對它的了解並不多,但從2020年開始,中國教育部也承認這所大學的畢業學歷了,也就是說,大家可選擇的學校又多了一所!
  • 在格拉斯哥魔法學校心理學碩士就讀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當年在決定讀第二個碩士之前就一直在搜集合適專業和學校的信息,掌握了幾所目標學校的申請條件和所在城市的相關信息。DIY申請聽起來很玄,但是熟悉了學校申請的玩兒法,也沒什麼做不好的。能得到有經驗的過來人指導會更有把握。
  • 乘坐廉價的「春秋航空」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過來人透露實情
    那麼,乘坐廉價的「春秋航空」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過來人透露實情。
  • 阿卡索英語怎麼樣?說說我的真實體驗!
    阿卡索英語怎麼樣?說說我的真實體驗! 2020年10月16日 13:1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阿卡索英語怎麼樣?
  • 在中國傳媒大學就讀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中國傳媒大學是一所非常包容、開放的大學,它為學生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只要學生有合理的要求,學校都會滿足,所以人們稱它為海底撈大學。在這裡,只要學生想展示才華,學校就會給你搭建舞臺;在這裡,只有學生想不到,但沒有學校做不到。
  • 英孚英語怎麼樣?過來人講述真實經歷!
    英孚英語怎麼樣?過來人講述真實經歷! 2020年10月14日 14:0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英孚英語怎麼樣?
  • 去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去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這是許多想去該校留學的同學們想知道的,下面跟我們一起來看看去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都有哪些體驗吧!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食堂體驗 說說學校裡的吃吃喝喝。
  • 甜馨的國際學校學費高達23萬一年,在國內上國際學校到底值不值?
    當然,對於明星來說,賺二三十萬的學費比普通人要簡單的多,那麼面對高昂的學費,對於一般中產家庭來說,讓孩子上國際學校到底值不值呢?目前中國國際學校的學費基本20萬一年起步,出於教學質量的擔憂,家長還要額外花費每年10萬—20萬的輔導費用,加起來至少近40萬/年。
  • 王詩齡英語為什麼這麼好 從小就讀國際學校與森碟是校友
    還有許多明天要考四級的同學聽了王詩齡的口語表示壓力很大。   那麼王詩齡英語為什麼這麼好呢?   其實媽媽李湘一直都對王詩齡的教育非常的上心,據悉王詩齡就讀國際學校,是一所國際語言學校,純英文教學,就連入學考試都是全英文,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一學年學費就高達十幾到二十幾萬人民幣。
  • 留學新加坡國際學校,就讀AP課程的體驗如何?
    2021-01-04 10:24:47 來源: 留學雲 舉報
  • 入讀學費超過20萬的國際學校是怎樣一種體驗?
    作為搭乘九年義務教育班車的我,怎麼也不能想像,入讀學費超過20萬的國際學校是怎樣一種體驗,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於是,經過多方走訪與調查,爾爾我今天就來為大家盤點下,上海那些學費超過20萬的國際學校,一起來體驗下貴族式教育的與眾不同!
  • 就讀的大學倒閉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總結得太精闢了
    我的心情應該先是悲傷,再是迷惘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比較喜歡我現在就讀的大學的。 雖然說,當時填報志願根本沒想過來這裡,但可能是命中注定吧!陰差陽錯劉來到了這裡。
  • 就讀國際學校後還能轉回私立學校或普通學校嗎?
    所以,多數有留學意向的家庭將目光放在國際學校上,打算讓孩子讀完高中,心理和學業上更加成熟後再出國留學,這樣不失為最保險的升學路。提前體驗國際教育固然是好,但是有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家長:「讀了國際學校還有退路嗎?」
  • 北京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國際部畢業生專訪 | 就讀史丹福大學的體驗
    今天國際部就請到了現就讀於史丹福大學的張潤琪來分享她的就讀體驗。校園環境方面Q: 請問斯坦福周邊自然環境和氣候如何?學校周圍10公裡以內差不多有三個電影院,學校經常會有折扣包場電影票,包場的都是當時比較出名的電影。學校裡面也有一個center裡面有starbucks和panda express etc。其他娛樂我就不太了解了。學校裡有一個藝術博物館叫cantor。Q: 請問斯坦福周邊交通情況如何?
  • 在曼哈頓公立學校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摘要曼哈頓6個學區400所學校註冊學生人數18萬亞裔學生表現優異入學申請流程與時間表紐約市擁有全美最大的公立教育系統,總共分為32個學區,提供從學前班到高中的義務教育提到紐約大家最了解的就是曼哈頓區(Manhattan),通過優投房的獨家大資料庫,我們今天就帶大家遊覽曼哈頓6個學區的近400所公立學校。
  • 在長沙四大名校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往屆學生的真實感受
    在長沙,能進四大名校讀書無疑是每一位學子和家長共同的渴望,畢竟長沙四大在全國中學排名中都名列前茅,那麼在長沙四大名校讀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給大家分享往屆學生的體驗。1、在長郡中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