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裝備部機關幹部蔡申平同志的《知味人生》,自2006年底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後,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印,這在當今中國圖書界是為數不多的;特別是談人生勵志、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方面的思想修養讀物,如此為讀者所青睞,更是少見。據說,作者和出版社在該書出版後,先後收到6000餘封讀者來信,稱讚該書是一部可讀性很強的人生教科書。有學者評價,《知味人生》是一部現代版的《增廣賢文》。以該書為講課底本,作者應邀在機關部隊和大專院校作了上百場報告。
據聽過報告的同志描述,每次報告,報告人與場上聽眾的互動,都讓人十分感動。
第 1 2 3頁
在當今人們看待人生、看待社會都更注重「實惠」的背景下,一部談人生修養的書,何以引起如此強烈的社會反響?這就不能不說說這本書的內容。談到人生觀、世界觀,人們常常把它與泛泛的大道理聯繫起來。因為長久以來,不論是課堂還是書本,談及這個話題,往往流於空泛的議論,缺乏的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心靈溝通和思想交流。蔡申平的《知味人生》卻力戒這種弊端,他把那些「大道理」揉碎掰開,以講故事、說格言、話人生的形式,與讀者作心靈交流,讓讀者在閱讀中慢慢品味,細細琢磨,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馬克思主義人生觀、世界觀。比如,在開篇的《摯言》中,作者在和讀者的交流中,談的都是關於自己的人生體驗,像是作者自己的內心獨白。即使是那些高深的人生哲理,在作者循循善誘、由表及裡的敘述中,也讓人覺得入耳入心。又如,在《真情》一章中,作者講述同志情、戰友情、兒女情、父母情,這些自從孩提識字就開始接觸的傳統美德,作者卻用最簡潔的語言和最生動的故事,講出一番讓人感動甚至為之落淚的新意來。少者對長者,兒女對父母的感恩和尊重,作者把這樣一些傳統美德與報效祖國、為祖國甘於犧牲奉獻的「大德」聯繫起來。認為做到這一點,是人生境界的一種升華。同樣,在《思緒》一章中,作者借用自然界的山山水水,透視社會人文環境,進而得出做人之道,使讀者在不經意間得到啟迪,從而對祖國對人民更堅定一種發自內心的忠誠。
在當今所謂「人生格言書」、「思想修養書」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出書熱點的情況下,作者獨闢蹊徑,把這樣一個並不新鮮的題材寫得讀者愛讀愛看,這得益於蔡申平同志長時間的生活積累和思考。作為一個從戎近四十年的軍人,他當過連長,帶過兵,還當過軍校教員、研究員。在多年的軍旅生涯中,他留心身邊的事,研究基層官兵特別是青年人的思想情況,思考不同時期部隊思想工作的新特點,並認真地和部隊青年官兵交朋友。這些年,利用下基層調研的機會,他每次都要找一些戰士談心交友,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有所思所想,便記錄整理下來,光這樣的筆記,他寫了足足50餘本,多達數百萬字。前些年,他把自己的這些思考寫成了《走在真情中》和《心靈的迴響》兩部著作,在基層官兵中反響很好。這次這部《知味人生》和前兩部一起,成為他研究官兵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讀物。作為一個總部機關的幹部,蔡申平同志關注基層、關注青年,認真研究新時期部隊思想工作新特點的做法,是很值得充分肯定的。蔡申平同志從事的並非專業政治工作,但是,對基層建設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時時感到應該積極主動地為基層做點什麼,這樣一種精神,特別值得提倡。
第 1 2 3頁
妙語摘抄
鐵飯碗的真正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
人生中最好的禮物是忠言。
在乎別人的感受是一種教養。
人比人,氣死人;人是在比較中產生不滿與自卑。心比心,一家親;人是在交流中感受情誼與幸福。
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增加人生的厚度。
人生生理的衰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生心理的衰退,是可以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要想事辦好,換位來思考。
失敗者往往是熱度只有5分鐘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堅持最後5分鐘的人。
做不到的事,不要去說;能做的事,做好再說;必須辦的事,想清楚說;將來的事,到時再說。
求人原諒是低人一頭,能原諒人是高人一頭。
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超過別人一點點,別人就會妒忌;超過別人一大截,別人就會羨慕。
世界上大多數的人總是向外尋找自己的幸福和快樂;世界上只有少數人會從自己身上去挖掘幸福和快樂。
第 1 2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