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之間的移動,地球才有五帶劃分和四季更替

2020-12-22 地理沙龍號

由於地球是一個接近正球體的三軸橢球體,由於地球距離太陽十分遙遠,所以太陽輻射我們又可以近似看成是一組平行光,因此任何時刻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上能夠照亮半個地球,而且只有一個地點是陽光直射的,我們就稱為「太陽直射點」,任何時刻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分布都以太陽直射點最多,然後往四周遞減。

地球的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

地球自轉的軌道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轉的軌道面「黃道平面」並不在一個平面上,如果這兩個面重合,太陽直射點將永遠直射在赤道上。不過,現在這兩個平面之間存在夾角,我們稱為「黃赤交角」,目前黃赤交角的度數大約為23.5°,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就使得太陽直射點會在地球公轉(保持地軸平移)的過程中移動,而且直射點遠離赤道移動的緯度度數範圍就是23.5°,也就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黃赤交角

每年春分節氣,太陽直射點直射於0°緯線,也就是赤道,時間大約為3月21日前後,接下來太陽直射點將會往北半球移動,大約到了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將會移動到北回歸線,也就是夏至節氣。過了夏至節氣後太陽直射點將會折返向南移動,大約在9月23日前後,又經過赤道,稱為秋分節氣。從春分節氣到秋分節氣這半年,太陽直射點都位於北半球,為北半球夏半年。

二分二至日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此後,太陽直射點移動到南半球,北半球進入到冬半年,到了大約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將會移動到南回歸線,也就是冬至節氣,此後太陽直射點將會繼續折返往北移動,到第二年3月21日前後再次直射於赤道。這樣太陽直射點就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了一次,也就是一年,我們稱為是一個「回歸年」,時間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

地區公轉示意圖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的現象,隨之就產生了一系列的地理意義,包括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以及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四季是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夏季是指一年中白晝較長、正午太陽高度較大的季節;冬季是一年中白晝較短、正午太陽高度較小的季節;春秋兩季是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

四季變化

就北半球而言,從月份來看,3月、4月、5月為春季;6月、7月、8月為夏季;9月、10月、11月為秋季;12月、1月、2月為冬季。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域,一年中有太陽直射現象,是一年中獲得太陽輻射能量最多的區域,劃分為「熱帶」;南北極圈(66.5°)以外的地區,一年中都有極晝極夜現象的發生,是地球上氣候最為寒冷的區域,劃分為「寒帶」(北寒帶、南寒帶);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的區域,劃分為「溫帶」(北溫帶和南溫帶),這就是五帶的劃分。

五帶的劃分

相關焦點

  • 問答 |為什麼太陽的直射點會在地球南北回歸線來回移動?
    由於地球是一個接近正球體的三軸橢球體,而太陽輻射我們又可以近似看成是一組平行光,所以任何時刻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上只有一個地點是陽光直射的,我們就稱為「太陽直射點」,任何時刻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分布都以太陽直射點最多,然後往四周遞減。
  • 如果「黃赤交角」的度數發生變化,地球上的五帶劃分會怎樣變化?
    不過,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一方面由於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所以近似平行光的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表面,太陽輻射能的分布會以太陽直射點最高往四周遞減。另一方面,由於地球自轉的軌道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轉的軌道面「黃道平面」並不在一個平面上,所以太陽直射點就會不斷的發生緯度移動。
  • 地球的春夏秋冬四季,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四季分明的地區並不多
    四季是指一年中交替出現的四個季節,也就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夏季是指一個地區氣溫較高,白晝較長的季節;而冬季是指一個地區氣溫較低,白晝較短的季節,春季和秋季則是夏季和冬季的過渡季節。一年總共有12個月份,劃分為四個季節,所以每個季節對應有三個月時間,也就是差不多有90天左右。
  • 冬至日明天到來,太陽將直射南回歸線
    不管是在北半球還是南半球,冬至那天都能看到最靠近南方的日出和日落,如果你日復一日地觀察,就會發現太陽在未來的幾個月裡漸漸往北移動。你可以時不時地記錄日出日落的時間,並在窗戶玻璃上貼上膠帶,用於標記太陽北移的路徑,或者看看下圖,這是彼得·洛溫斯坦用照片記錄周圍的環境作地標,對比日出相對的變化。
  • 地球一年四季的變化和地球公轉有何關係?
    明天就是12月22日今年的冬至日,這一天太陽直射點會達到南回歸線,那是太陽直射點距離我們最遠的地方。明天將會是北半球一年中夜最長晝最短的時刻,北極圈內出現極夜,南極圈內出現極晝,也是從明天開始數九寒天就要來臨了。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五帶的劃分、洋流、搬運、堆積)
    01知識點1、地球五帶的劃分(溫度帶)根據有無太陽直射、極晝極夜,將地球劃分為五個溫度帶:①熱帶:位於南回歸線~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全年高溫;②北溫帶:位於北回歸線~北極圈之間,無太陽直射,冬冷夏熱,四季分明;③南溫帶:位於南回歸線~南極圈之間,無太陽直射,冬冷夏熱,四季分明;④北寒帶:位於北極圈以北,無太陽直射,有極晝極夜,終年寒冷;⑤南寒帶:位於南極圈以南,無太陽直射,有極晝極夜
  • 趣味地理——正午太陽高度角、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①正午太陽高度角α=90°-|當地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②由題幹可知,當地緯度(地表點Q)與太陽直射點緯度的緯度差為A,因此α=90°-A;③由題幹可知,A=α,因此α=90°-α,可以求出正午太陽高度角=45°。(2)分析地表點Q的緯度。
  • 2019初中地理知識點:地球的運動
    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轉是均勻的。 晨昏線: 指地球上迎著太陽的晝半球與背著太陽的夜半球之間的分界線,也稱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過的緯線圈分成晝弧和夜弧,晝弧與夜弧的長短可表示該緯線圈晝夜長短的狀況。由於地球不停地以1個太陽日為周期的自轉,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斷地移動,其周期也為1個太陽日(24小時),從而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
  • 春分日春分點指的是什麼?春分太陽直射在哪裡?
    春分日指的是什麼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在時間周期上是指太陽位於黃經 0°和15°之間的位置,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但在實務上通常特指太陽真正位於黃經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 高一地理重點難點切割:地球的公轉知識這樣學就容易理解還透徹
    2)為什麼回歸線是南北緯23°26′呢,為什麼太陽直射點在這兩條線之間移動呢?3)為什麼南北極圈是66°34′呢?和黃赤交角是什麼關係呢?這就是黃赤交角問題。),太陽直射點就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一個周期就是一個回歸年,即365日5時48分46秒,這是以太陽為參照的。
  • 地球的自轉、公轉與四季成因和二十四節氣到底有什麼關係?
    地球繞自轉軸的旋轉稱為「地球自轉」。自轉軸比較穩定地指向北天極,自轉一周約23小時56分,稱為一個恆星日。由於潮汐摩擦,地球在100年內自轉大約減慢2毫秒。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旋轉的。天體的東升西落和地球的晝夜更替現象就是這種自轉產生的結果。
  • 地球上發生的這些事,其中真正原因你知道的又有幾個?
    1、太陽和月亮為什麼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下,月亮為什麼又會有陰晴圓缺?2、地球上為什麼會有日夜交替和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地球的自轉,導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這樣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在南北回歸線來回移動,這樣地球上南北半球就出現了一年四季變化的現象。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北半球是夏天,而南球則是冬天。反之,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南半球是夏天,北球則是冬天。有俄羅斯科學家曾建議將月球炸毀,這樣地球上就沒有四季的變化了。
  • 專題一 地球和地圖
    然後列表比較緯度和經度,也分點逐一進行比較 [U2]這裡只講了東西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也要加上。內容要全面。對照教材,要列全面課本的重點知識,不要落下。 [U3]注意標題的概況,我覺得概括成地球的運動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比較好吧,五帶劃分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怎麼能跟地球自轉和公轉並列到一起呢,下面表格中也是。
  • 冬至後太陽直射點向北半球移動,為什麼我們會越來越冷?
    我們先來理解太陽直射點地球在繞著太陽進行公轉,公轉一周就是一地球年。地球有一個假想出的軸,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還在繞著地軸自轉,地軸和赤道面垂直,但是和公轉軌道面有一定的夾角,就是因為這個夾角的存在,地球上才會出現一年四季的變化。
  • 四季的形成是太陽光照的角度不同決定的?實際上還有大氣層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有些地方則是寒季、暖季或乾季溼季的變化,從根本上來看,這些變化都是因為太陽光直射在地球上的不同緯度是造成的,因為太陽光直射的地方,地面吸收的熱量多,相對而言太陽光斜射的地方地面吸收的熱量就少,斜射的角度越厲害的地方,地面能吸收的熱量就越少,同時也越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