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3月18日訊(記者陳倩 通訊員 周寶文)「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武漢-吉林,我們是一家人……」這是吉林省第十二批援鄂醫療隊,寫給武漢楚民大酒店的感謝信。感謝信的結尾,公章部分卻是一個手繪的公章。3月17日,記者來到該酒店,了解到這封感謝信背後的故事。
一切還要從2月20日說起。那一天,楚民大酒店接到通知,2月21日,吉林省第十二批援鄂醫療隊到達武漢,部分隊員和工作人員將入駐酒店。而這時,酒店早已放假,只有10名員工留守,負責樓層消殺和管理。要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裡恢復接待能力,談何容易。
酒店上下立即行動起來。客房部7名在武漢的工作人員迅速趕回酒店,抓緊時間把97間空置近一個月的房間全部收拾一新。餐飲部的廚師大多在外地,酒店派出專車,赴黃石、孝感等地,將他們「點對點」接回武漢。廚師長楊繼成的妻子還在癌症治療的康復期,但他沒說什麼,立即趕回酒店。
從1月27日起就在酒店值班的工程總監陳衛東,仔細檢查了所有房間的供水、供電、設施設備及酒店消防設施的情況,保證全部處於正常狀態。在當時物資供應緊張的情況下,酒店還設法籌集了4000斤大米、一百多桶食用油、1500斤麵粉等物資。2月21日晚11點多,抵達酒店的醫療隊員們,吃到了他們到達武漢的第一餐熱飯。
為了讓這些遠離家鄉的「白衣勇士」們吃好,住好,酒店想了各種辦法。了解到吉林人喜歡吃蒸得較軟的米飯,酒店專門買了幾個大電飯煲為他們做米飯。考慮到隊員們的口味,廚師為他們安排了亂燉、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等東北菜,每一層樓都放置了大蔥、大蒜等調味品,儘量讓隊員在武漢也能吃到家鄉味,還設法買到了活魚,讓隊員們吃好。
酒店安裝4臺洗衣機,每層樓儲物間裡還配備了拖鞋、礦泉水等物品,24小時開放,供隊員們取用。醫療隊一天排7次班,從早上6點20到次日凌晨3點都有隊員進餐、進出酒店。為了保證每個人都能吃到可口的熱飯,餐飲部經理潘春梅從早上5點多一直忙到晚上11點多,直到把最後一批返回隊員的盒飯放到保溫箱裡,才能休息。
酒店每天要消4次毒,確保每一個醫療隊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工作人員根據各自工作的區域,在酒店內部也有大致的「活動空間」,儘量減少不同區域之間的來往,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出於工作需要,從醫療隊入駐以來,35名工作人員都不能回家,酒店的客房有限,不少服務員只能在餐飲包房裡沙發、椅子上臨時休息,而總經理譚諾只能在辦公室裡搭了一張床。總經理助理王勇春,丈夫在鐵路上忙於防疫一線的物資運輸,兒子今年還要高考,但她也義無反顧地堅守在崗位上。
這封感謝信,是醫療隊全體隊員寫給酒店全體員工的。由於醫療隊沒有製作專門的公章,於是他們就用「手繪」公章的形式,表達對酒店員工們的敬意,也表達他們的決心:抗疫不勝,我們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