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選址位於深圳市光明新區公常路以北,用地面積321.15公頃,一期用地約150.82公頃,校園總建築面積約220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約120萬平方米,二期建設約100萬平方米。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又有新進展。據悉,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主體工程力爭2017年6月動工。該項目規劃全過程引入「公眾參與」,已採取「工作坊」形式對總體規劃和一期工程進行設計招標評審。此次,還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各界代表前往廣州中山大學南校區現場調研,獻計獻策。
為貫徹國家關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部署,推動深圳市實現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目標,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山大學在深圳合作新建校區,即中山大學深圳校區。
中大深圳校區作為深圳引進高等學府落戶的重要建設工程項目之一,將有利於加快深圳開放式、國際化高等教育體系建設,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並有利於中山大學儘早實現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戰略目標。
據悉,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選址位於深圳市光明新區公常路以北,用地面積321.15公頃,一期用地約150.82公頃,校園總建築面積約220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約120萬平方米,二期建設約100萬平方米。
此外,記者從光明新區新湖辦事處土地整備中心獲悉,中山大學深圳項目土地整備工作將全面開展,截至12月25日,在為期兩個月的攻堅工作階段中,將對紅線範圍內的16處地塊進行測繪和評估,涉及土地面積約4000畝。
根據新區相關文件要求,需要新湖辦事處對該項目土地整備工作全面推進。為此,辦事處土地整備中心專項工作組第一時間制定工作方案和計劃,倒排工期,50餘名工作人員分為三個大組,每組又由現場組、外業組、測繪組和測繪監理組、評估組和評估督導組組成,專人專項。相關工作按照「定人、定崗、定量、定時」和「劃片、劃區、劃塊」的要求開展,將16處測繪和評估點分為東森周邊片區、雅盛科技園片區、教育基地及新陂頭片區,同時由現場組牽頭,相關行動組同步進場,切實做好測繪和評估工作。
據了解,在前段時間工作中,已完成了新陂頭村、新美加油站等地評估和測繪工作,約1000畝。新湖辦事處土地整備中心中山大學深圳項目專項工作組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時間裡,將對地塊進行測繪和評估,以現場組為主導,以社區和服務機構為抓手,嚴格按照規定時間開展工作,確保按期完成任務,全面展開,重點突破,強力推進,助力整個項目的推進。
中大深圳校區的規劃設計方案不僅要充分尊重中山大學多年積累的校園設計理念,還將突出中國風格、中山精神、中大文化、現代技術、地域特色、辦學特點,同時也遵循「以人為本、功能優先、統籌兼顧、適度超前」的建設理念。
同時,校園規劃要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國傳統空間組織方式及意象,並具有嶺南建築特色,體現對孫中山先生的紀念、對中山先生精神的詮釋,並設置孫中山銅像,須繼承和發揚中山大學歷史校園(廣州康樂校園和石牌舊校園)的建設傳統,體現「形神兼備、和而不同」的原則。校園須有完整的空間序列,在滿足教學需求之外,既有儀式空間,又有休閒空間。
校園建設中要充分創新技術,建成低碳校園、生態校園、綠色建築;在規劃時要充分考慮校區所在區域的氣候、地理、本土文化、本土植物多樣性。單體建築尤其要注重遮陽、架空等細節;校園景觀規劃也須充分體現地域特色。
「在建設理念上,校園規劃須匹配校區的辦學定位和特色。以中山大學學生、教職工的使用需求為本,滿足師生的生活學習需求,讓每個建築空間真正好用。在建築設計方面,應有利於開展教學任務。設計要綜合考慮校區各功能設施的規模和布局,以滿足構建完備的高水平學科體系、人才培養體系、師資建設隊伍和科研平臺建設的需求。」工務署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區建設將遵循適度超前的理念,功能布局以學生教師使用為中心,以可持續發展等先進理念建設智慧校園。將校園建設成為「精品工程典範」,百年後的中大深圳校區仍是城市的名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