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2330天
9月10日,網傳湖北經濟學院強制要求男女混寢。校方發布聲明,由於新生招生需要,學校將部分女寢改造為男寢。這個舉措,猶如平地一聲雷,一時間,引發了學生們的紛紛抗議。但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校領導基於此舉措給予的回應。
校領導曾親口說,因為藝術生思想開放,她們肯定能接受。
且不說男女生在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中國的保守環境下,首先在性別差異上,同在屋簷下的生活必將帶來種種尷尬與不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可能引發安全隱患。
這無視倫理、邏輯和常識的表態,天雷滾滾,令人無語。而在今年的6月4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被人稱為宇宙最大的醫院,也是河南最賺錢的醫院,該校2019級179名研究生聯名投訴學校的住宿條件太惡劣,並按上手印。
這公然和校方叫囂的行徑,實屬罕見,可見學生們早已忍無可忍。但更令人扎心的是,在今年的9月開學季,艱難熬過疫情高峰期,迫不及待想要投入科研奮鬥的研究生們,依然在為住宿問題發愁不已。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也明文規定不再給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宿舍。一波又一波熱議的浪潮,從夏天到秋天,將高校愈越發尖銳的宿舍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宿舍和學生之間的問題由來已久,對於住宿資源緊張的問題,本質上是日益擴大的招生人數和宿舍數量不夠之間產生的矛盾。但除此之外,不少宿舍樓年久失修,破爛不堪,一應生活設施配給無法給予滿足也是眾多學生們深感頭痛的癥結所在。即使住進了宿舍,住宿環境和條件也並不好,其中有些甚至可以用「惡劣」來形容 。我們從知乎熱帖「國內哪所大學宿舍環境比較差?」中,選取了部分高校的宿舍照,給大家一個直觀的展示。
部分圖片也可能引起不適,另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男生宿舍,不會功夫的人絕對上不去!歡迎大家前來享受百年老校的百年老宿舍!絕對貨真價實的復古感!我要曝光學校!但是我慫我要匿名……不要吐槽我謝謝!住四年這樣的宿舍我真的對這個學校一點好感也沒有!!!門已經掉下來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廁所的「味道」。
哪個學校啊?我不能說,因為說了學校會不讓我畢業。:)
停水最高記錄四天零一晚。停水四天啊兄弟們!內個廁所的坑裡,你能想像嘛?米田共上邊是米田共,米田共旁邊還有大米田共、小米田共、中米田共,中間還夾雜著泛黃的衛生紙。
我們的北校區在某個鎮上,大山腳下,從一進校門就是全程爬坡。你們是山藏在學校裡,我們是學校藏在大山裡。南校區雖然地理位置還不錯,但是宿舍真的爛,水泥地面、八人間(男生)、十四人間(女生)、無空調、無風扇、無暖氣、一個小的木柜子、一張桌子佔據了整個宿舍的空間。宿舍樓的一體化衛生間嘛,大號、小號、洗臉刷牙、洗衣服一體化。
你沒看錯最裡面的那個是洗漱池,有人在大號,旁邊有人在洗臉刷牙;有人在小號,旁邊也有人在洗臉刷牙。看看那地面,看看那廁所圍牆(這還是乾淨的)那幾十種味道加在一起……我特麼想想就想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學弟學妹們志願都填得差不多了吧,有些事也該讓你們知道了…山東某醫學專科學校,竟然還有
令人嘆為觀止的24人大通鋪!知道的說咱們這兒訓練「特工」,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傳銷窩點……哈爾濱某雙一流大學,時刻體會著「命懸一線」的刺激感,畢竟睡著睡著,寢室天花板就塌了!濃厚的工業風設計,粗獷中透露著一絲儉樸,格調滿滿。
濟寧某醫學院的學生公寓,以懷舊的風格,保留著五六十年代應有的風貌,想必是提醒著學生們勿忘歷史。從以上圖文爆料來看,
有些高校宿舍的狀況真實得令人難過。無論從空間、基礎裝修和生活設施哪方面看,都無法滿足人類室內生存的基本需求。新時代的天之驕子們,就是在這樣條件簡陋、空間不足的住宿環境中搞科研,談學術。對於學生們而言,捱過了昏天暗地的苦讀,擠過了人頭湧動的獨木橋,戰戰兢兢選了導師,為了論文和順利結業忍辱負重,沒成想,到頭來苦難的宿舍生活還要加雪上加霜。想要和舍友們一起抱團取暖共進退,但殘酷的現實是,因為背景不同,性情各異,需求有別,想要實現天南地北一家親,團結友愛一家人的和諧場面更是難上加難。
逼仄的空間,沒有隱私的共生關係,雜亂惡劣的衛生環境,哪一樣不是取得真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知乎上還有一個熱帖,代表廣大學生群體發出了天問·:
集體宿舍是人間煉獄嗎?對此,網易浪潮工作室給出了一組數據:
早在1999年,中國就制訂了421目標,要求本科生最多4人共享一間,碩士生2人住一間,博士生獨佔一間。
但時至今日,研究生們共同擠在6人間甚至8人間的情況比比皆是。
而比空間問題更加棘手的,是室友們之間的相處問題。
山西大學的研究者曾總結出引發宿舍矛盾的56宗罪,包括:不尊重他人隱私、作息不統一、愛佔便宜、三觀不合…等等。而幾乎每條「罪」都背負著命案新聞。
強制讓幾個互看不順眼的人生活四年,是大學宿舍摧殘人性的根源,對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國家教委調查發現:20%-23%的大學生患有心理疾病;陳青萍教授進一步指出,
造成大學生心理疾病的原因中,35%與宿舍條件和舍友關係相關,且後者獨佔30%。也許有人認為生活在集體中熱鬧,心理疾病更少,但考慮到不融洽的舍友關係,擁擠的宿舍反而給人帶來了更多煩惱。西南交通大學調查發現:68%的學生認為室友間漠不關心,66%的學生認為宿舍中人際關係並不融洽,57%的學生表示宿舍中有個「一生之敵」。在宿舍呆的時間越長,心理問題越嚴重。在單因素方差分析中,在宿舍時間超過3小時的人抑鬱指數大於2小時以下者,心理健康水平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降低。
每天在宿舍內呆6個小時以上者,問題值達到了141,行走在崩潰的邊緣。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相較於擁擠的宿舍生存環境,由此而引發的心理問題似乎更加值得我們重視。所謂「寒窗苦讀」,也許沒有熱水器、獨立衛生間,沒有基礎的製冷和供暖設備,這都只算得上皮肉之苦,但身居群體中的社交困境,心思鬱結,才是真正難熬的「心苦」。對於大多數高校宿舍條件太差,遠離基礎生存的標準線這件事,大多數人包括校方一定都已心知肚明。
但為什麼,面對這樣一個世人皆知的癥結,高校宿舍的改良速度,依然慢得像蝸牛呢?這一問題,困惑了一批又一批在校園生活中掙扎著的學生。但大家也同樣知曉,或許有一天宿舍條件會改善,陽臺會有,空調會有,整潔的床鋪和乾淨的洗浴室都會有,但自己能不能等到那一天,卻是未知數。中國大學想提升宿舍質量,其實面臨著兩個共通的難題——學生多,與資金難。自2000年之後,全國高校擴招,學生數量驟然猛增,造成了學校資源的緊張。為了應對這突增猛漲的學生數量,各個高校在短短十幾年裡批量產出般,建造了大量簡易的學生宿舍。倉促之下,建造的學生宿舍沒有經過科學考量和設計,很多已經滿足不了日漸增長的生活需求,同時很難去修繕或重建,因為騰不出時間與空間。而不少高校又是建校於市區,近二十年內逐漸被高樓大廈團團圍住,擴地艱難。這就出現了兩個選擇,一是購買其他建築改造成校舍,二是在郊區選址建新的。前者考慮到宿舍規劃、消防安全與改造成本等問題,不少高校會選擇購買一些停辦學校的校舍。但問題是,廢棄校舍少有新建的,它可能誕生於上個世紀,角落裡塵土飛揚。而各高校在郊區建的新校舍,倒是大多設備齊全、裝修新穎,能提供較為舒適的宿舍環境。唯一的問題,就在於郊區。老校舍設備簡陋,但臨近鬧市;新校舍更為舒適,但地處偏遠。到底哪邊更好,或許學生們自己也說不清。而另一個問題「資金難」,或許要比大多數人以為的要複雜許多。
學生們對高校的印象,大都停留在學校有錢但不願花在學生宿舍上。但據審計署曾經公開發布的一組數據來看,卻是不盡如此。審計署披露全國1164所地方所屬高校的總負債達到2634.98億元。2000年前後,吉林大學因前後合併五所高校背負了日後達30億的債務,直到2015年末才全部清償。江蘇省高校在2005年共有100多億元的負債,13所高校通過置換土地換得24.7億元,江蘇省政府拿出30-40億元填補,最後高校通過一些資金運作、湊集30-40億元。浙江大學在合併其他學校時也曾陷入巨額負債,後選擇將靠近湖濱校區的地皮置換得24.6億元,省政府拿出40億元為浙江負債高校進行貼息。不僅是資金緊張,高校的資金運轉、管理問題也尤為複雜。
一方面,中國高校的財政制度嚴格執行專款專用,即便科研經費用不完,也不會被挪用去建學生宿舍。資金緊張的前提下,要申請擴建資金,也得是在現有宿舍趨於飽和或設施到了必須更換的程度。不少地方高校是多方共建,比如哈工大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龍江省共建。這就相當於幾個媽共養一個孩子,贍養費如何出、如何用,總是需要牽扯到多方的立場。更何況,教育部底下還不只一個「娃」。以宿舍空調這項備受關注的設施為例,全校的空調耗電不是小數目,得先向電力局申請擴容,對重建校內電力設備;各項費用也不是小數額,得申請專項經費。多方因素的合力影響之下,高校宿舍政策自然難以做到立竿見影。
面對宿舍改良問題的背後,如此盤根錯節的矛盾根源,我們實在很難單純指責於校方的不作為,只能對依然在宿舍煎熬著的學子們寄予深切的同情,並真心期盼,在不久的未來某一天,我們能真正迎來高校宿舍的春天。◆本文整合了知乎、升學資訊的核心參考資料,僅用於資訊分享,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