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讀十六年,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為何過上了低配的人生?
高等教育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經不稀奇了,每年的畢業季到來時,社會上都會湧現出一大批研究生和博士生,他們寒窗苦讀幾十年,在學業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妄想著高等教育能夠給自己帶來高收入,過上更好的人生。然而直到真正踏上社會的那一刻才明白,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其實真正過的不過是低配人生。
什麼叫做高配的人生呢?有人覺得高配的人生指的是住著豪宅、開著豪車,吃喝不愁兒孫滿堂。雖然聽起來像是每一個人的人生願望,但是這太膚淺了,真正的高配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只有精神上真的富足了那麼人生才會變得美滿。
很多人將高考作為改變人生命運的一個好機會,拼了命地考上了211、985,以為畢業之後能夠拿到一份稱心如意的面試通知書,既能夠養活自己還能夠回報父母,而現實往往不會如你想像中那般美好,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想擁有的一切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要自己憑本事交換。
幾年的大學生活上完後,非但沒有磨練一個人讓其變得成熟,反而給年輕人賦予了一種獨特的自信,他們總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能夠成功。寒窗苦讀十六年,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為何過上了低配的人生?其實大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與社會比起來實在是太渺小了,學業上的難題根本就不算什麼,社會上的難題才最讓人困擾。
殘酷的現實打擊著每一個年輕人,他們用四年建立起來的自信被慢慢消磨掉。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工作也做不好,那些驕傲和自滿全部都變成了泡影。一開始興奮地對工作充滿了興趣,隨後因為犯錯陷入迷茫,最終變得越來越無奈,與此同時他們的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差。
先是懷疑自己,再是不斷地否定自己,這成為了每一個在迷茫中前進的大學生,最喜歡做的事情。畢業的那一刻以為自己今後便會變成人上人,擁有一番成功的事業不說,家庭也是美滿的,然而如今看來寒窗苦讀幾十年最終換來的不是什麼高等生活,而是一個精神接近崩潰的自己。
很多家長總是在心裡以為他們那個年代條件不好,所以沒有機會讀書,最終混的高不成低不就。既然給了孩子好的生活條件,就應該好好讀書混個高學歷,只要學歷高了那麼未來自然一片光明。這種想法時刻籠罩在孩子身上,孩子們也作為了人生信條為之奮鬥。然而直到長大後才明白,這些話根本就沒有道理可言。
接受過高等學歷就會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嗎?只要上了大學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嗎?老一輩的人眼裡總是將這些看得特別容易,殊不知經過時代的變化之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學歷高的人更是比比皆是,那些博士和碩士還沒有混個出人頭地,普普通通的大學生就哪來的高成就呢?他們無一不是做著平凡的工作,有的甚至只能去送外賣送快遞的。
一張文憑並不能夠代表所有,她也不是束縛一個人的理由,年輕人腦海中想像的高等生活並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與其讓自己陷入糾結的心態中,不如放寬心好好的拼搏一番。學歷和教育並不能夠證明一切,沒有真才實學,再高的學歷也毫無作用。人這一生不是為了文憑活著的,積極的應對工作和生活,成功會慢慢來到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