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事實:90%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正在過著低配的人生

2020-12-11 騰訊網

如今的城市之間,差距日益明顯。

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往往是年輕人就業和創業的首選目標。但是他們的生活並不輕鬆,奮鬥在大城市,卻難以輕鬆生活。高昂的貸款及工作壓力讓他們壓力繁重。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人的最終需求,也是最高級需求其實是精神上的,而並非大多人想像中的「衣食無憂」。

相反,在馬斯洛看來,物質需求恰恰是最基礎的。

所以最終可以稱之為滿足的生活,其實是我們在精神上與內心層面的滿足,是找尋自己生命的真諦,是從心所欲。

儘管大多數年輕人在大城市、在異鄉打拼,但是他們也是有很高起點的。

如今想在大城市站穩腳跟,起碼要有一個不錯的本科院校文憑。很多人在出校園之前會天真的認為,有了文憑,之後的生活就會一帆風順。但殘酷的現實總是十分打擊,生活並非如此。

來自社會的「毒打」

當許多人走出校園進入社會,要面對的最大的也是最基礎是問題就是生存:吃什麼?穿什麼?住在哪裡?怎麼維繫自己的生存?

一個個最基本的問題擺在眼前,再加上工作並不穩定,對於許多人而言,這段日子是十分難熬的。

畢竟對於許多人而言,自己在校園裡的專業技能和特長,並不會得到大多數用工單位的賞識,他們在意的是你的工作能力,是為其創造效力的能力,社會是現實的。

強烈的衝擊迴蕩在幻想與現實之間,懵懂與無措交織在畢業生的心頭,彷徨、迷茫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此時此刻的心情,生活在此刻變得無比艱難,仿佛僅僅是「活下去」就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了。

在這種現實當中,往往他們會選擇一份專業契合程度與收入都十分平庸的工作,由於工作相關的事情自己並不了解,所以又要進入一個學習和適應新環境的階段。

最初的幻想很美好:走出校園終於可以經濟獨立,自己掙錢自己消費,不但不再依靠父母養活,甚至還可以給他們一些錢來進行「報答」。

但是事實再次將你從幻想當中拉回來。

僅僅是自己的衣食住行就要花費很大的一筆錢,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超出計劃的支出:在校園當中不用擔心的水電、物業費;各種交通費用;一些突發情況需要用的費用......

儲蓄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連顧得上自己都是一件難事。

這些經歷都是相同的,很多人都覺得走出象牙塔的我們就會有想像中的美好生活,但是生活是殘酷的,未來的生活總是出人意料的。

中國傳統文化中就十分強調知識與學歷的重要性,因為儒家思想對我們影響深遠。由杏壇到科舉、從鄉試到殿前高中,都包含了無數學子的最終夢想。

知識就是許多人一生追求的東西。

在今天,年輕人數量日益增加,想要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去更廣闊的天地生活,就要在學歷上領先別人。所以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也就是這個原因。

但是話說回來,所謂「學歷」某種意義上就是文憑,而文憑最終只是一張紙而已,它對我們的人生會起到多大的作用?

生活需要的是技能、是能力,是對於迎面而來的各種問題的綜合考量,最終合理解決,這些東西是在校園當中、在書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

在洪流之中堅守

早年間的「大學生」算是對一個學子的最高褒獎,在民間幾乎僅次於院士。

這是由於當時人口較少,大多數人口都提前投入到社會的建設當中,上大學的機會並不是十分普及,所以在之前上大學真的可以算是一種奢望。

但是隨著國家經濟和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水平也隨之急速提升。

眾多院校拔地而起,各種針對高校教育的計劃應運而生,接受大學教育逐漸變得不是那麼困難,「大學生」也從大家心中走入尋常百姓家了。

所以在今天,許多名牌大學生、研究生,也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雖然不會真的和普通人一樣平凡,但是他們的地位和幾十年之前相比依然是不可同日而語。

有的名牌大學學生由於找不到專業相關的工作,會選擇回家做小本買賣,還有的甚至會去做一些我們看來比較「底層」的工作:快遞、外賣等等。

這種情況令人感到扼腕嘆息。

我們不能說他們錯了,也許只是他們的想法有些脫離實際了而已。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Hill, C. E., & O'Brien, K. M. (2004). Helping Skills: Facilitating Exploration, Insight, and Action.

相關焦點

  • 寒窗苦讀十六年,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為何過上了低配的人生?
    寒窗苦讀十六年,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為何過上了低配的人生?高等教育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經不稀奇了,每年的畢業季到來時,社會上都會湧現出一大批研究生和博士生,他們寒窗苦讀幾十年,在學業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妄想著高等教育能夠給自己帶來高收入,過上更好的人生。然而直到真正踏上社會的那一刻才明白,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其實真正過的不過是低配人生。什麼叫做高配的人生呢?
  • 90%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早已習慣低配人生,甘願「平庸」度過餘生
    習慣了低配人生現代年輕人習慣在微信裡刷存在感,在虛擬的網絡中尋找真愛,沉迷於遊戲裡爭奪王者,日復一日的刷著視頻虛度人生,虛擬世界遍地花開,可現實中卻一地雞毛。他們常常焦慮現狀,但「懶得」改變,三分鐘的熱度還習慣隨波逐流,遇到問題總想到「我不行」,自我設限。
  • 看清一個殘酷的事實:學習的失敗者正在教人如何學習
    但是,對於教師,我們必須看清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學習的失敗者正在教人如何學習。那麼,問題來了,學習的失敗者,能夠很好地教人如何學習嗎?在一般人的看法中,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這個說法,也無大錯。但是,事實也是殘酷的,一般來說,教師是學習的失敗者。現在是這樣,其實,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我們先來看被譽之為「萬世師表」的孔子,孔子分明就是一個學習的失敗者。
  • 英語美文人生篇:幫你成長的10個殘酷事實(雙語)
    在人生遊戲中,總會感覺自己總在經歷失敗。你並不是一個人。人生就是一個巨大的謎題,充滿了起起伏伏。如果你覺得你經歷的失敗多餘成功,偶爾感受一點嚴厲之愛也許會有幫助。所以我們總結了會幫助你成長的10個殘酷事實。   1. Life isn’t fair.
  • 曾經受過傷害、遭遇過不幸的你,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了嗎?
    心理學上,把過去心靈上受過的傷害叫做心理創傷。你曾經受過傷害,遭遇過不幸嗎?別忘了,人是會思考、有情感的動物 。過去的經歷只是一個客觀的冷冰冰的事實,你之所以受其影響是因為你賦予了它情感。同一件事情被不同的人經歷,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人有自由意識,人可以被改變,而不是機器一樣的存在。過去的事實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 。
  • 曾經受過傷害,遭遇過不幸的你,如今還在被過去影響嗎?
    心理學上,把過去心靈上受過的傷害叫做心理創傷。你曾經受過傷害、遭遇過不幸嗎?但是,別忘了,人是會思考、有情感的動物 。過去的經歷只是一個客觀的冷冰冰的事實,你之所以受其影響是因為你賦予了它情感。同一件事情被不同的人經歷,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人有自由意識,是可以被改變的,而不是機器一樣的存在。過去的事實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 。
  • 孕婦擠公交遭羞辱:別瞧不起低配生活,那才是人生真相
    導讀:孕婦擠公交遭羞辱:別瞧不起低配生活,那才是人生真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孕婦擠公交遭羞辱:別瞧不起低配生活,那才是人生真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我受過高等教育(二.1)
    其次,我們特不願意賣劣質的商品,因為如果我們努力去做的話一不小心就會打開全國的市場,這樣坑的人會很多。所以為了誠信我們寧願清貧。我們倆在人才市場比較了很多崗位,發現賣各種不靠譜商品的銷售崗位居多,唯一一個能夠維護公平正義的是一個叫信用卡逾期催收的工作。
  • 蕪湖一小學434名新生家長9名博士、38名碩士,85%受過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了新生家長學歷層次的普遍提高。今年的小學招生,許多新生的父母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有的學校的新生家長中,博士、碩士為數不少,絕大部分家長都接受過高等教育,與十幾年前相比,新生家長的學歷層次提升之快,讓人有驚訝之感。一所優質小學的學歷「標本」今秋新學期開學前夕,蕪湖師範附小本部對招收的434名一年級新生實行電腦派位分班。
  • 小夥子因違反交通被抓:我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小夥子不耐煩地表示,他正在找工作。交警直言,找工作你去找,生活賺錢你去賺,但是哪天你在路上出了意外,你找誰去?小夥子聽了非常憤怒地說,出了意外,我會負責!對交警的教育他不但沒接受,還一點耐心都沒。交警表示你根本就負責不了!
  • 輕鬆學英語:幫你成長的10個殘酷事實(中英雙語)
    ­  在人生遊戲中,總會感覺自己總在經歷失敗。你並不是一個人。人生就是一個巨大的謎題,充滿了起起伏伏。如果你覺得你經歷的失敗多餘成功,偶爾感受一點嚴厲之愛也許會有幫助。所以我們總結了會幫助你成長的10個殘酷事實。­  1. Life isn’t fair.
  • 美媒曝光殘酷事實,一場災難正在席捲美國
    美媒曝光殘酷事實,一場災難正在席捲美國 2020-06-14 10:39:51 艦載武器雜誌
  • 如果你連一個朋友都沒有,說明你正在經歷低配的人生
    假如有的話,就證明你很可能在經歷一種「低配人生」。 感情生活始終是我們一生當中繞不開的一個部分。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是圍繞著我們生活而存在的。 在這些感情當中,也許友情是會陪伴我們一生的感情。
  •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35歲好像成為了一個門檻,在這個門檻裡面,有35歲的人正在努力攀登。成功渡過的,現在又能緩下來鬆一口氣。而那些沒有辦法成功渡過的,現在可能在嘗試新的跑道。
  •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90%的媽媽們都正在遭遇這件事
    前段時間,我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張圖片,配文「我要瘋了!」比如,回復「淡定淡定,人家是小孩子,咱是上過大學的大人了。」的姐姐,看到她的回覆,我的氣消了一大半。她的兒子去年保送北理工研究生,一路走來她跟兒子都沒有過激烈的對峙。我們也曾經探討過教育孩子的問題,她很有見解,也很有辦法,總是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教給我們這些新媽媽們一些有用的辦法。是啊,一個剛開蒙的小孩子,我怎麼能如此不堪的被他打敗!第二種附和型。
  • 給低學歷的人幾個建議!
    今天這篇文章,建議每一個起點低的同學都認真看完,希望你能獲得啟發,去掉自身的枷鎖,展翅高飛。01首先,說一個扎心的事實:這個世界對低學歷的人是很殘忍的。難道低學歷的人就沒出路嗎?我可以做短視頻,做直播帶貨,說不定以後成為一個網紅,這樣的日子也挺滋潤的。的確,網際網路的出現,給了所有普通人一個機會。網絡上也確實有一些起點低的人實現逆襲,比如我很喜歡的一位博主「手工耿」。
  • 李雪琴又火了:受過教育的人,太酷了
    再配上她的表情,是不是很像大城市生活的我們。總有太多的無奈,吃了太多的苦,可又能怎樣呢,人生還沒有結束。 她的段子很接地氣,小小的細節,就非常的吸引人,能夠引起人與人之間的共鳴。 就比如說,大城市,「北京好,上下班,左一圈,右一圈,日復一日,圈復一圈。」短短十來個字,就說了大城市,也說了關於我們的人生。
  • 宋美齡宋慶齡受過高等教育,還是名媛代表,為何菸癮一個比一個大
    可是宋慶齡和宋美齡雖然受過高等教育,卻也染上了菸癮,其菸癮之大,即使是公眾場合也會忍不住抽上幾口,稱之為老菸民也不為過。 我們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受過高等教育的宋氏姐妹對於菸草的危害,也應該心知肚明,可是她們為何會染上菸癮,成為老菸民呢?其實這當中有時代背景的原因,也有個人生活習慣的緣由。
  • 高等教育人口佔比提升至新水平
    高等教育人口佔比提升至新水平 2017年05月03日 09:4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銀鋒 字號 內容摘要:高等教育人口是指正在接受或曾經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集合
  • 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有這樣的思維方式
    今天要聊的是: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擁有的思維方式。  教育的本質是幫助我們理解了如何去思考,讓我們掌控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  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有意識(Self-awareness),知道什麼對你是重要的,學會控制你的想法。  你需要時刻保持有意識的狀態:This is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