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我學者發現「仿製」天然蛋白質新路徑

2020-12-17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海燕教授、陳泉副教授研究組在蛋白質設計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實現給定目標結構的蛋白全序列從頭設計。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蛋白質由胺基酸構成,按特定順序串聯成長鏈狀生物大分子,鏈狀分子摺疊成不同的立體結構才能從生物體內發揮功能。據介紹,目前能夠摺疊成穩定立體結構、有功能的蛋白質幾乎全部是天然蛋白質。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嘗試用人工方法設計出蛋白質,不僅串聯起胺基酸還要像「折樓梯」一樣讓「胺基酸鏈」形成有功能的立體結構。國際上今年在該領域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展示了蛋白質設計在疫苗研發、合成生物學等領域的重大前景,但有實驗驗證報導的自動設計方法只有一兩種,而且成功率很低;判別所設計的蛋白質能否形成穩定的三維結構也十分困難,極大阻礙了蛋白質設計的廣泛應用。

  提高設計的成功率,報告蛋白質摺疊形狀是蛋白質設計領域需要解決的問題。劉海燕和陳泉研究組建立了一種用全新策略構建的統計能量函數,用於蛋白質設計,理論分析表明,其設計結果顯著不同於、且在一些重要方面優於現有最好的蛋白質設計模型。同時,他們利用一種基於細菌細胞耐藥性,報告蛋白質摺疊狀況的方法,來快速檢測人工設計的蛋白質是否能摺疊成穩定的三維結構。這種方法不僅檢測效率高,還能通過實驗篩選對設計做出改進。

  基於這些方法,他們以三種不同天然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為設計目標,獲得了四個穩定摺疊的人工蛋白質。並用核磁共振方法解析了其中兩個人工蛋白質的溶液結構,證實其實際空間結構與設計目標均高度一致。

  劉海燕稱,該工作建立了蛋白質從頭設計的新途徑,其效果能夠達到甚至可能超越現有最佳方法,為今後設計蛋白質疫苗、蛋白質藥物提供了新的方法。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4-11-20 03版)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我學者發現太陽磁通量繩內部的磁場重聯
    科技日報合肥8月18日電 (記者 吳長鋒)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符慧山教授合作,在磁場重聯的磁能耗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新發現 這種天然分子可能會抑制癌細胞!
    新發現 這種天然分子可能會抑制癌細胞!現在美國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不僅解開了癌症細胞用於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不尋常的配線系統,而且還發現了一種天然化合物,在實驗室研究中有選擇性地關閉該系統(癌症細胞用於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不尋常的配線系統)。
  • 我來數科:開拓金融科技發展新路徑
    一直以來,科技的創新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金融的創新,甚至是改變金融的形式。伴隨著金融和科技的發展與融合,金融科技領域迅猛發展。現如今,數位技術的成熟以及新經濟形態的不斷豐富,也為金融科技企業創造了更多發展機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來數科等金融科技企業應當何去何從呢?
  •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劉志榮課題組揭示了天然無序蛋白質與配體小...
    天然無序蛋白質(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是近年來發現的一類特殊的蛋白質,它們在天然條件下沒有確定的三維結構,卻具有正常的生物學功能,廣泛參與信號傳遞、DNA 轉錄和細胞分裂等重要過程。天然無序蛋白質的發現不但是對傳統的蛋白質「序列-結構-功能」範式的挑戰與補充,而且可以對很多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 【科技日報】脂肪細胞膜蛋白:治療前列腺癌新靶點
    該研究發現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靶點,針對該靶點研發出的新藥物,有望進一步降低前列腺癌症的發展以及侵襲轉移。  高膽固醇為何促發前列腺癌  通常,前列腺癌發展較為緩慢而易於治療。去勢治療是治療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之一,專家介紹說,去勢治療目的是降低或阻斷激素對腫瘤的作用,抑制腫瘤的生長。
  • 科技日報:中國香港學者當選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主席
    科技日報記者?唐婷  記者從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IAHR)秘書處獲悉,巴拿馬當地時間9月5日下午,中國香港學者李行偉當選為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主席,這也是該組織成立八十多年來中國學者首次當選主席,實現了中國在國際組織任職工作中的又一重要突破。
  • 英國學者發現「癮君子」的毒癮與一種蛋白質有關
    在過去的6年內,科學家們通過在老鼠身上進行的試驗發現,一種被稱為PSD-95的蛋白質與癮君子們對毒品的依賴性以及學習能力的減弱有關。  愛丁堡大學、位於英國休斯敦的馬塞諸塞州劍橋郡的惠康桑格研究所、北加利福尼亞州杜克大學的研究者們在《神經元》雜誌上發表了這篇名為《我們過去所未發現的》的論文。
  • 骨骼肌幹細胞中發現新蛋白質分子
  • 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建設路徑研討在大同開幕
    山西日報訊(記者趙志成)12月18日,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建設路徑研討在大同未來能源館隆重舉行。來自全國的能源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科研機構高管齊聚大同市,就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建設路徑進行研討交流。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出席開幕式。
  • 光明日報客戶端:開啟元代文學研究新裡程——專家學者談《元代文學...
    北京師範大學杜桂萍教授談到,「二十年前我初識查先生,他已經在進行元代詩文研究,當時在我眼裡這屬於冷門絕學。二十年後,元代文學研究成績斐然,已經成為學術熱點,這可見查洪德教授的努力。」他認為,在同一研究方向上深耕細作、精研深思、積久為功,從原始文獻中發現問題、尋求答案,必能提出新命題、作出新論證、得出新答案。在他看來,《元代文學通論》「書中所有的『新』,其實都是用求『真』的功夫,回歸文學史的客觀。查洪德從來沒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追求,一切都從原始文獻來,以踏踏實實的態度,做老老實實的學問。
  • 關於蛋白質如何運作的新發現
    圖片來源:Centenary Institute來自澳大利亞百年研究所(Centenary Institute)的科學家的一項新發現為我們理解蛋白質的性質及其在人體內如何運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這項研究的關鍵發現在於蛋白質結構相關化學鍵的變化狀態。
  • 浙大學者發現新礦物 命名為「竺可楨石」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洪恆飛 柯溢能 記者江耘)近日,由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饒燦教授課題組發現的一種新礦物LiAl5O8,經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全票通過,獲得批准。竺可楨石是科學家在自然界中發現的第一個鋰鋁氧化物,具有特殊的晶體結構,在摻入其他雜質後能夠發光產生特殊的光學效應,對於開發新興稀土發光材料具有積極的科學價值。 2017年以來,饒燦課題組一直在湖南香花嶺地區對花崗巖及周圍矽卡巖進行稀有金屬礦物學研究。
  • 韓國研究小組稱發現天然「鹹味劑」
    據韓國媒體4月3日報導,韓國國內研究組日前發現了即使減少一半多食鹽使用量依然可以維持食品同樣鹹味的天然物質,這一發現在世界上尚屬首次。今後如果開發成食品,就可以使那些高血壓等低鹽飲食患者在減少鈉攝入量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吃到味道夠鹹的食物。
  • 雞毛變「雞肉、牛扒」泰國青年研究以雞毛內高蛋白質轉化食物
    泰國一名青年研究利用雞毛含有的高蛋白質,轉化為食物,希望有助解決全球糧食短缺問題。「雞肉塊」、「牛扒」,這些看似普通不過的食物,其實全部都是由雞毛製成。將雞毛轉化成食物的想法,是由泰國一位30歲青年吉滴班通構思出來,他曾經在英國修讀與未來物料相關的學科,發現歐洲每年棄掉的雞毛多達230萬噸,覺得好可惜,認為可以廢物利用。回國後,他開始研究如何提取雞毛中的營養成分,再轉化成食物。
  • 轉型期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路徑
    有學者對歷次科學中心的轉移與科技傳播關係進行分析,認為科學中心轉移的規律與科技傳播力度有關,科技傳播力度大的國家必然會成為科學發展的中心。這說明科技傳播中心也會隨著科學中心的轉移而轉移(徐海軍.科技傳播與世界科學中心轉移[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27)。
  • 《光明日報》頭版!南大這門院士、長江學者領銜的通識課火了……
    2020年10月19日《光明日報》頭版截圖2020年秋季學期南京大學正式啟動「科學之光」項目首批六位院士、二十五位長江學者「考慮到學生來自不同學科,接受程度有差異,我在講解數碼成像技術的時候只做了簡略概述,暫時沒有進行更細緻的區分,有一位學生敏銳地捕捉到了CCD和CMOS晶片的不同,並在課後查閱了資料向我提出疑問。」祝世寧認為,經過通識課的學習,學生開始自主發現問題、主動調研探索,萌發於興趣、養成於求索的科學精神、科學素養將為他們今後的學習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 吃雞蛋好處多 天然「補品」與人體蛋白質相近
    雞蛋含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與人體蛋白質組成相近,是一種理想的天然「補品」。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卻將雞蛋視做引起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元兇,原因就是其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使原本就有上述疾病的患者覺得,再吃雞蛋,簡直就是「火上澆油」。
  • 多國學者:新冠病毒已變異
    原標題:多國學者:新冠病毒已變異多國研究人員發現本國新冠病例已出現變異。這種變異會帶來哪些影響呢?巴西衛生部2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巴西有2例確診病例。巴研究人員發現首個病例與在德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而第二個病例則與在英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據介紹,這兩名患者都是今年2月在義大利感染後回到巴西的。
  • 拿下年度資料庫創新企業 新數科技ShinData三階段發展路徑創新變革
    但從戰略執行上,並未立刻高舉高打,而是制訂了一個1-2-3分步驟的三階段發展路徑。新數科技創始人、CEO王偉斌接受大會採訪時介紹,新數科技成立伊始,創始團隊技術出身,欠缺市場和銷售經驗,第一個階段先從學習企業經營做起,在研發第一代資料庫監控產品的同時,為企業提供相關諮詢服務。多年的產品研發和企業服務經驗讓他們明白,實地了解並挖掘客戶需求是研發出好產品的必然前提。
  • 蛋白質狂熱:富人世界新流行的飲食痴迷(一)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編者按:如果你身邊有健身的朋友,你可能會發現,他們的飲食結構,主要是以高蛋白、低碳水和低脂為主。對於生活條件較好、生活在較發達地區的人士而言,許多人都開始出現了這種蛋白質狂熱的飲食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