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人,比你的孩子更重要

2020-08-30 前進9006


「中國式逗小孩」經常存在,卻總被忽略。

今天泡芙給大家分享這篇文章,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的重視,共同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泡芙

01

都2020年了,大人應該不會再動不動對小孩說什麼「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之類的話了吧?

沒想到,我還是太天真了。

前段時間回老家,看到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逗小孩。

我侄女6歲多,她知道暑假可以來上海玩,特別特別開心。

她每天都在倒數,還有幾天就可以坐飛機啦。

每晚睡覺前都會跟她媽媽討論,暢想著來上海她要去哪兒,要玩什麼。

我家裡的長輩們,就利用這點來逗她玩。

他們跟她說,「哎呀,你去不成上海了,飛機壞了,不飛了......」

我侄女一聽,就特別傷心,哭得特別慘烈,特別撕心裂肺。

他們一看她這樣子,就覺得很有意思......


這遊戲大人們玩得特高興,每隔一兩天玩一次,每次都把我侄女逗到大哭......

我媽跟我提起這事,她也覺得挺好玩的。她其實想說的是,我侄女很想來上海。

可我聽著特別難受。

我跟我媽說,你們這樣故意逗孩子,害孩子哭得這麼慘,你們不覺得自己很殘忍嗎?

02

前幾天,侄女他們終於來了上海,大人們繼續這樣逗孩子。

我們每天逛各種景點,上了車,孩子們很累,都想睡覺,我侄女也一樣。

但舅舅舅媽就總是要逗她,說:

你睡吧,睡了下車我們就不叫你了,你醒了就會發現,車上除了你自己,一個人都沒有了......

侄女嚇得都不敢睡了。

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阻止他們這樣逗小孩,然後誠懇地跟侄女說,沒事,你安心睡吧,下車的時候,姑姑來叫你!

侄女很沒安全感,說,「真的嗎?姑姑你保證嗎?」

我說,「我保證,我跟你拉鉤鉤......」

侄女再三確認,才敢睡覺。


我實在是不懂:

為什麼要把小孩搞得這麼提心弔膽的?

為什麼要破壞小孩對大人的信任?

對孩子來說,大人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

我們利用年齡和閱歷優勢,去這樣恐嚇孩子、傷害孩子,這好玩嗎?

一點也不好玩!

03

在朋友群裡聊起這事,大家都超級有感觸。

一個朋友說,她小時候留守老家,跟著爺爺奶奶,她爸媽在深圳,她特別想爸媽。

她鄰居常常逗她說,「今天在街上看到你爸媽了,他們說晚上就回家。」

然後她就特別激動,在家門口等,一等就是一天,任何動靜都會讓她緊張和期待。

然而一直沒有人。


如果沒有希望,也就不會有失望了。

她每次都滿懷希望地等到晚上,然後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絕望。

現在她回想起來,真的很想把那些無聊的鄰居大罵一頓。

04

朋友還講了一個特別可怕的例子。

他小時候,他家隔壁有個阿姨懷孕了,鄰居就恐嚇她家大孩子,說,「你媽生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就不要你了......」

然後小孩子出生沒幾天,大孩子就把他掐死了。

大孩子還因此得到一家人的怨恨——

殊不知罪魁禍首是鄰居!不是孩子!


我記得還看過一個新聞,女孩的媽媽生了二胎,是個男孩。

鄰居對女孩說,你弟弟可是男孩兒,你媽不會要你了!你趕緊去拿把剪刀,剪掉你弟弟的小雞雞吧!

女孩就真的這樣做了。

這種滿懷惡意的鄰居簡直應該被千刀萬剮!!!

05

是的,很多時候,大人會說,開個玩笑有什麼啊。

小孩子還不能逗一下嗎?

不能!

我能這樣逗你嗎?

你成天跟小孩說,「你爸媽不要你了......」

我能成天跟你說,「你老婆/老公出軌了,和別人開房了......」嗎?

也許你沒意識到,你隨口一個玩笑,都很可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第一、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

「你爸媽不要你了」這句話,真的會造成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對孩子來說,他最需要感受到的,就是無論發生任何事,父母都會無條件地愛他,這是他整個世界觀的基石。

如果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就不停地給他灌輸,父母會不要他,他就會覺得自己無依無靠,這種安全感的缺失,特別可怕,導致他不懂得愛和被愛。

第二、孩子會很難信任大人。

我四五歲的時候,去親戚家玩,他家有熨鬥,我問他,「熨鬥會很燙嗎?」

他微笑著說,「不燙。」

我出於對他的信任,就去摸了,結果手被燙出了泡。

他得逞地哈哈大笑,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大人壞透了。

如果大人總是隨心所欲去欺騙孩子,孩子會覺得大人說的話毫無可信度,久而久之,會變得不再相信大人的話。

同時,他們也會學會撒謊。


第三、孩子會習慣性取悅大人。

有些孩子,不配合大人的逗弄,就被批評為,「開不起玩笑」......

有些孩子,學會了看大人的臉色,配合各種玩笑,被稱讚為「懂事的好孩子」。

第四、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大人所有的逗弄都是為了激起孩子產生各種情緒,比如:傷心、不安、恐懼、憤怒......等等。

這種玩笑開多了,孩子會有強大的逆反心理,會變得排斥人與人的溝通。

06

說實話,中國很多大人才是最不知道分寸的,比孩子還不懂事。

以下這些逗孩子的方式都是不對的。

1.不要問孩子,「更喜歡爸爸還是更喜歡媽媽」

你是大人,都不喜歡答「老婆和媽掉水裡,救誰」,孩子也一樣啊。

況且,他們不管怎麼答,都是錯。

答媽媽,爸爸會失望;答爸爸,媽媽會覺得他沒良心;答兩個都喜歡,會被認為太狡猾......

同理,也不要問孩子,「喜歡外婆還是奶奶」,「喜歡小姨還是姑姑」……

你們無不無聊?!


2.不要用紅包去逗孩子

給孩子發個紅包,還提各種要求,「唱個歌紅包就歸你了」,「叫我聲爸爸紅包就歸你了」。

憑什麼啊?

人家孩子既不是賣唱的,也不是認賊作父的。

3.不要恐嚇孩子「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

中國大人為了省事,總是用恐嚇代替教育,說什麼「警察叔叔會抓你」搞得孩子特別怕警察。

事實上,應該告訴孩子,有事可以就報警找警察,警察是保護我們的。


4.不要用撒謊去敷衍孩子

這一點真的太普遍了。

我侄女捨不得離開上海,大人們就哄她,「過幾天我們再來上海玩......」為了安撫孩子, 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他們隨口就說:

別哭了,媽媽明天就帶你去遊樂場。

你現在睡覺,明天姥姥就給你買玩具。

沒一句能兌現。

啊不,他們壓根就沒打算兌現。

然後如果孩子撒謊,他們又氣得不得了,有什麼資格生氣呢?

他們自己才是最大的撒謊精。

5.不要隨便給孩子餵吃的

給孩子喝酒,騙他酒是甜的;給孩子吃辣椒,騙他辣椒特別好吃。

然後看孩子被嗆到、被辣到,就特別開心,這種大人真的有病。

之前有大人給小孩餵白酒,孩子喝了白酒猝死,這種新聞還不夠有威懾力嗎?

朋友還說,過年在老家,親戚們總是拿零食逗她兒子,她兒子伸手去拿,他們又不給他了,一個勁笑孩子饞......


往大了說,這種「中國式逗小孩」,就是一種弱肉強食的文化。

中國很多人總是崇拜權貴、欺負弱小。

有種去欺負你老闆、欺負你領導去呀!

有種你去交報告的時候,跟你領導說,「唱個歌報告就歸你了」,「叫我聲爸爸報告就給你」。

你不這麼對領導,只這麼對孩子,不就是因為:

有誰比孩子更弱小、更好欺負的呢?

什麼時候我們學會了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他們的感受,我們才是真正地文明了,進步了。


最後,想對所有父母們說:

如果有人這麼逗你孩子,請站在你孩子這邊,跟他們當場翻臉!

沒有任何人,比你的孩子更重要。

相關焦點

  • 孩子,沒有一個生命是垃圾,也沒有任何人值得你用生命謝罪!
    但包麗卻覺得與男生一切都是最合適的,沒有放下這段情感,2019年10月9日,包麗給牟林翰回發微信說:「遇到了熠熠閃光的你而我卻是一塊垃圾」;「媽媽今天給你謝罪了」,然後服藥自殺,再也沒有醒來。,也沒有任何人值得你用生命謝罪!
  • 孩子,這些比讀書更重要
    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從小給孩子培養好的人格品質極為重要在愛你的人都不在身邊的時候,使你能善待自己。——(能獨立生存)孩子,你一定要學會開車。這樣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
  • 沒有什麼比教育孩子更重要
    戀愛是因為愛情,婚姻是嫁給愛情,但除了愛情外,更希望的是兩人相濡以沫,攜手共度餘生。如果兩個人也過成兩座孤島,那麼還不如一個人的桃花島。02好的愛情是遇到對的人才結婚。以前看過韓國一檔綜藝《 let 美人》,27歲的女嘉賓金真已經是3個孩子的媽媽了。她很早就結婚,20歲嫁給了現在的丈夫。
  •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安全健康更重要
    匯報一下停更的這段時間的日常。(請看完,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長們)結束西北旅行回老家接孩子們順便待了幾天,回來準備大寶上學和小寶上幼兒園的各種事情。上班、偶爾加班。抽空寫了幾篇遊記,怕被催更,本想等全部寫完再逐一在我的公眾號發布。
  • 任何人都可以很愛任何人,愛很廉價
    當你「渾身是刺」,變得不好惹之後,世界才會對我們溫柔以待。我們要有時刻保持憤怒的能力畢淑敏曾經說:「沒有憤怒的生活是一種悲哀,猶如跳躍的麋鹿失去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猶如敏捷的靈貓被減掉鬍鬚。」我們可以選擇善良,但不可以善良得沒有底線,甚至沒有原則。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但你寶貴的善良,應該有所底線。
  • 猶太人教育孩子:要相信自己的判斷,任何人的意見都不十分可靠
    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被搶光,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呢?」若孩子回答是錢或財物。母親會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如果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財物,而是智慧。
  • 不要讓任何人輕易打亂你的節奏
    文 | 韋彪圖 | 網絡在下半年,追求目標時,請不要讓任何人打亂你的節奏昨天非常有幸認識了一位系統成長型的老師,他很欣賞我的奮鬥精神,並鼓勵我繼續努力。在交流時,老師也強調了一句話:不要讓任何人輕易打亂你的節奏。這句話更合適疫情下的你,此時的你更要穩定你的節奏。
  • 有一種真愛,叫做,不能沒有你,更不能失去你
    有一種真愛,叫做,不能沒有你,更不能失去你,真心愛了,才會怕失去。 因為只有真心相愛,才會特別在乎,特別怕失去,才會更加的包容與理解。
  • 孩子的社交世界,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更可喜的是,這個孩子自我力量強大了以後,他沒有用這種方式去欺負其他人,反而為其他的小夥伴打抱不平。有一次上學路上,還被這個班上的大孩子推到了這個小水溝裡頭,然後一路哭回家了把這事告訴了爸爸,後來也不知道爸爸用了什麼方法,反正第二天那個大孩子不僅不敢欺負她,還會當面的給自己道歉。從此以後,雖然她還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孩子,但是真的此後就再也沒有怕過誰。所以她今天已經自己都當了媽媽,回想起當年爸爸給自己的堅定地支持,覺得非常非常的重要。
  • 數字時代,沒有什麼比心理成熟更重要的品質了
    數字時代,沒有什麼比心理成熟更重要的品質了 【編者按】《網際網路四大》是一本了解科技企業四巨頭亞馬遜、蘋果、臉書和谷歌商業模式的書。
  • 孩子的幸福感,比你想得更重要
    成人在評價自身的生活質量時帶有理性的思考,使得幸福感是一種穩定的、持久的心理感受;但孩子的三觀沒有建立,幸福感就是對現下生活的感受,處在變化中。調查發現,小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師生關係、家庭關係等因素的影響,幸福感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領秀給你最好的
    然而,領秀前城的業主們從來沒有這些擔憂!大城自帶8所名校的豪橫配套,讓生活在領秀前城裡的孩子們下樓就能念名校,家長們站在陽臺就能目送孩子進課堂!青秀區第二初級中學的進駐,更是讓家長們無需擔憂孩子的升學,0-15歲教育需求輕鬆滿足。
  • 人生中自信很重要,比自信更重要的是什麼?
    小蓮是個家庭主婦,每天接送孩子上學,然後拖地洗衣服。在洗衣服的空閒開始看電視劇。看到劇中又美又瘦又風光的女子十分羨慕。在廣告的時間就到洗漱臺的鏡子前,給鏡子中的自己打氣:我是美麗的!我是自信的!我是自信的!一會兒心中就自信滿滿。覺著自己就是電視劇裡的女子了。
  • 不必去羨慕任何人,更不必仰望別人,你就是自己的風景
    他們沒有孩子,經常辦舞會,盡情享樂,然後一覺睡到中午,醒來就瘋狂親熱……反觀自己的生活,只有日漸老去的容顏和日漸平淡的婚姻,整天圍繞著孩子轉,圍繞著家庭瑣碎的一地雞毛。許多人總會不自覺地去羨慕別人,羨慕別人的出生,羨慕別人的事業,乃至羨慕別人擁有的一切,但當你羨慕別人時,並不知道他們真正需要和想要的是什麼。昨天傍晚,朋友發消息讓我出去K歌,而我卻以照顧孩子的理由推脫了。
  • 家長必須教會孩子的幾件事,任何人無法替代。
    家長必須教會孩子的幾件事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如果你只把培養孩子的任務交給老師,那麼你耽誤的可能就是孩子的一生。一個性格好的孩子,總會受到周圍人的喜愛,這樣的孩子樂觀積極,受歡迎。反之,喜歡欺凌,辱罵他人的孩子,往往脾氣暴躁,飛揚跋扈,那麼家長就該反省了。不是任何人都會包容你家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只會是別人眼中的「熊孩子」。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從小培養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
  • 比學習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生命!你關注孩子的「朋友圈」了嗎?
    若你也是那個藍衣女孩兒,你會慫恿更小的孩子做危險的遊戲嗎?心理變態可以說是黑暗三角中最可怕的一角,它的特點是:高度衝動,追求刺激,同時缺乏共情心——無法感受到別人的感受,就算看到別人滿臉痛苦,心裡也沒有感覺。這也是心理變態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 不要糾結孩子有沒有足球天賦,堅持和勤奮比天賦更重要
    「教練,我的孩子有沒有練足球的天賦?」當家長想要送孩子學習足球,或在孩子訓練一段時間想要放棄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質疑孩子是否具有練習足球的天賦。一般遇到這種問題,作為足球教育者都會說「孩子有天賦」,因為教練無法通過孩子幾個簡單的動作來判斷孩子是否真的有天賦。
  • 「高情商」的孩子,大都擁有共情能力:「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這些反抗可以說是極其幼稚的,也展現了孩子心智十分不成熟。在提高孩子智商的時候,父母往往忽略了情商的培養。殊不知在當今社會,情商遠比智商更重要。白巖松也曾說過:「過去我們總在談智商,現在和未來的社會,對情商的要求更高。」
  • 懂孩子比愛孩子更重要!
    孩子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引導,為了使我們的孩子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今天給各位家長分享三條建議,希望我們更懂孩子,共創孩子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你一定要記住:你愛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的表現,無論他表現好還是不好,他都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糾正的他的行為,但你無條件愛的是他這個人,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堅定地站在他的身後,引導他、呵護他、尊重他,切忌用打罵的方式體罰孩子。建議二:堅持不斷地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及時鼓勵肯定孩子的優點,你會發現,孩子一定會逐漸成長為你口中的那個優秀的孩子。
  • 會聽比會說更重要,父母這樣聽,孩子才更願意說
    前幾篇文章中,大吉大李為你分享了一些如何讓家庭更和諧,親子關係更親密的一些知識,不知道你是否受益並從中學到了一些技巧呢?這一篇文章,我們接著上一篇文章話題,讓親子溝通變得更加的順暢有效。01使用積極傾聽,才能聽到真實的心聲我家的孩子,每天必須先完成作業才能有其他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