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和菓子學習資料

2021-02-08 端木烘焙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被問到,自學和菓子都需要找一些什麼資料呢?今天端木精心挑選了一些書籍供大家參考。

和菓子書籍分為三大類:(為了大家能清晰劃分資料種類,端木把1,2類劃分為一種,即文化審美,事實上和菓子的學習核心其實也正是文化審美)

1.圖鑑審美藝術類 -- 主要內容以圖片為主,輔助以優雅文字及藝術類解說。主要以菓子所能表現的風花秋月為主要呈現目的,集中展現了日本審美方向和審美基礎。

2.歷史文化教育類--文字和圖片均衡,圍繞和菓子文化,工藝等相對深入的內容進行解說卻不涉及到實際操作層面。

3.教學技術乾貨類 -- 詳細記錄配方以及製作流程,以技術講解為主要內容。

* 註:端木和菓子系列課學員可以免費獲得電子版日本原版及國內多種和菓子資料。

---分割線----

以下是端木查看過的部分和菓子書,端木做了一個歸類並就書的內容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點進行購買。端木練切菓子線上高級課程以及生菓子系統課的學員可以免費獲取相關資料。

和菓子文化審美類

一,《一日一果》

木村宗慎/著 蕾克/譯

   在這本書裡,日本茶道大師木村宗慎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不僅隨季節和時令變化,也配合節日祭典,將精緻的和果子與富有歷史底蘊的器皿精心搭配,每次的組合都是一件藝術品,每一幅圖片都猶如一場盛宴。同時,木村宗慎在這本書裡詳盡地闡述了和果子的文化,將其歷史、分類、術語、與茶道的關係、與器皿的搭配、以及那些百年老鋪等巨細無遺地講述

待客誠心的出發點在於細心,不煩薪柴汲水之勞,其中真意,從古至今從未變過。

   實際上和菓子是「深植於日本人生活中的甜點」,口味以甘甜為主,氣質與日式空間協調,也與日式的待客方式相宜。與西式點心相比,「和果子講究的是與席面、器皿搭配出情境,可謂一果見一世界。」同時,和果子的概念裡還有一個關鍵要素,就是和果子是工匠手工製作出來的東西,因為並不直接來自自然,因此是一種「精妙的寫意」。而最重要的是,和菓子與茶道「根骨相連、密不可分」。

   在日本古代料理中出現的果子,一般與茶組成一組,作為獨立的一環。後來茶道興盛,從茶道角度看,和果子是表現風雅情致不可或缺的要素;從和果子的角度看,今日之所以粲然興盛,亦是得益於茶道。在茶席中,話題往往集中在茶具上,不過插花、墨寶、焚香、水、以及果子,這些只存在一時的易逝之物,反倒更顯得主人用心獨到。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和果子的費工、精緻與易逝,更能體現「物哀」的神髓。有關日本審美「物哀」情結的一本書,端木在這裡推薦大西克禮的《幽玄,物哀,寂》,書中對於日本這種特有的審美有比較詳細的講述,

   木村宗慎說,《一日一果》並非為了還原茶席情境,因此書中果與器的搭配,若是用在實際茶席上,或許會顯得太過隆重。但是吸引中國讀者的,大約正是這種刻意經營、卻又宛若天成的美感吧。全書365種搭配,是果子與器的365種相遇,甚至也是365種「人間絕配」——對於生於世間的菓子是得其所哉,對於久閱世間的器皿則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罷,相得益彰,大概就是如此。

   


二,《和果子的四季》

中村肇/著 張睿康/譯

中村肇著的這本《和果子的四季》算是是日本和果子的大集會。作為日本和果子愛好者、研究者,中村肇畢業於大阪藝術大學後進入大阪藝術大學工作。他用七年多時間,走遍日本傳統老牌和果子店鋪,購買、拍攝、品嘗、分享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和果子,這也該算是美食達人了吧,為了推廣這些和果子,他的博客也連載七年,定期分享他的和果子,可以說,他眼中的和果子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點心,應該算是一種日本的餐飲文化了。


     當然這本書和前面端木提到的《一日一菓》一樣沒有和果子的做法,只是簡單將和果子的配料給大家介紹了一下,這本書不是美食製作叢書。如果說日本的和果子是一種文化,那這種文化與我們中國息息相關,這些美食都傳自中國唐朝時期,是日本的遣唐使將中國唐代的美食帶回日本的,其中就包括了糕餅技藝,這些美食一到日本,就受到日本貴族階層的喜愛,他們還給和果子起了許多風雅的名字,如「朝露」「月玲子」「錦玉羹」等,可見其對中國美食的膜拜。

    當然,不得不說,因為喜愛,日本人也將和果子進行了改良,使其與日本文化緊緊結合在一起。書中就介紹,日本的國花是櫻花,許多和果子的製作靈感都來自櫻花,如和果子粉嫩的顏色、花瓣的形狀,甚至是材料上也取用櫻花花瓣或是鹽漬的櫻花葉。也就是之前端木分享過的關西風櫻餅的課程點擊即可查看(春之櫻系列菓子課程)。

但是,有一點沒變,在日本,和果子基本上還是依附在茶道中副產品,也就是飲茶時吃的茶點,和中國茶文化相得益彰。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季自有其美麗之處,也有其的特色和那些與季節息息相關的文化和物件。《和果子的四季》一書便是將和果子與四季相關聯起來的一本書。不得不說,人類在遵循自然法則這方面仿佛已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小小的和果子也蘊含著四季之美。將自然之美融與美食的製作,從用料到造型都與四季相得益彰,應季的和果子不僅在材料使用上,造型,色彩都貼合當季的特色,意境更如詩般悠長。


三,《和果子》

藪光生/著 虞辰/譯

   作者是日本和菓子協會的專務理事,書中收錄的百餘品菓子。菓子的製作者更是日本優秀的菓子人。

梶山浩司

日本和果子協會「選·和果子職」審查委員、東京制果學校校長。

羽鳥誠

日本和果子協會「選·和果子職」審查委員、東京制果學校教育部次長。

小林紀夫

日本和果子協會認定「優秀和果子職」、東京制果學校課長。

長谷川獻

日本和果子協會認定「優秀和果子職」、東京制果學校教材主任。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真的是愛不釋手。雖然是一本並不大也不算厚實,但是內容可以算是豐滿而精緻的。本書中對和果子的歷史、工藝,原材料,以及一些專業名詞有詳細描述。讓人對和果子有初步的認識對於初學者來說絕對是必不可少的一本小冊子,配的插圖也很用心。在端木和菓子專欄大課中也同樣免費分享給大家。

春天的和果子有福梅、鶯、櫻、水仙、西王母、桃;夏天可選擇紫陽花、水羊羹、夏牡丹、花菖蒲;秋天則有錦秋、慄拾、菊華、時雨;冬天的和果子也有特色:山茶花、銀杏、雪兔。也許你不知道這些長什麼樣,但是光聽名字,就知道是四季的代表。豐富的彩色配圖,時令、節日與季節果實,讓人期待下一季的到來,不畏懼年華的逝去。

在季節感的展現上,除了花道以外和果子也是極好的藝術品。日本四面環海,植被覆蓋率高,變換的四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季節限定最早也是從日本文化中聽到,這一季過了,這種食品就下架,教人懂得一期一會,尊重時間,有一種很優雅的儀式感。類似的很像中國人清明節吃青團、中秋節吃月餅,只是國人傳承下來,風雅的季節果品相對日本真的有點偏少。


四,《一幸庵》-《IKKOAM》

一幸庵 72の季節のかたち

水上力Chikara Mizukami/南木隆助/川腰和德.著 

一幸庵,是位於東京文京區小石川的一家和菓子店。小店裝潢格外低調,特地來尋它的人卻絡繹不絕。


   隨季節和氣候變化推出特色果子是一幸庵的招牌。水上力花了大半輩子時間,將「72候」融入了和菓子中。和菓子包羅萬象,山川河流、花草鳥木都是它的製作靈感。很多朋友提起四季,二十四節氣肯定不陌生,但是能完整說出二十四節氣的並不多,而知道每個節氣有三個物侯總共有72物侯的可能就少之又少了。

要知道「72物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萍始生」、「苦菜秀」、「桃始華」,每一候都被做成了盤中寫意的景。鴻雁北時,玄鳥至,冬去春來。一幸庵裡的和菓子通體血紅晶瑩,頂部兩簇金色像振翅欲飛的大雁;蛙始鳴時,萬物復甦。褐色的小球上分布著幾撮嫩綠,好似剛剛破土。整本書為,日文,英文和法文三種文字,端木線上和菓子專欄大課中將免費分享給大家。


五《揉美的力量》(臺版)

吳蕙菁 Emily/著


臺灣「唐和家」的創始人,介紹了自己如何赴日學習和菓子、再將和菓子帶回臺灣掀起風潮的經歷。內容上大致是她從開始接觸和菓子到學習和菓子的心路歷程,同時絮絮叨叨的記錄了學習和實習的一些經歷。以及創辦「唐和家」和菓子品牌遇到的問題,可以為想要創業做和菓子的朋友提供一點參考。


由於該書的時間有些久遠,另外限於地域的差別,端木並不十分推薦這本書,作為一本了解人文,以及希望去日本留學的勵志文字倒是可以看一看,這本書在端木和菓子專欄大課中也有分享給大家。吳蕙菁還寫有另外一本和菓子技術教學類的書叫《和菓子聖經》,

六《菓道-和果子新藝術》

三堀純一/衝村香奈美/著 


   三堀純一應該是近年來將和菓子讓更多人看到的一位大師,其獨創的針切工藝更是被許多和菓子愛好者推崇。菓子職人製作手法的變幻,在煉切和果子的表面用兩根極細的針,挑剪出絢麗的花瓣,菊花造型便是這一技法的集大成之作。三堀純一老師的作品中有一個系列叫「玉華寂菓」,這一命名體現的是三堀純一絢爛與侘寂共存的美學觀念。


但端木愚見作為和菓子職人,三堀純一大師的確技藝高超,但鄙人不太認同其稱之為菓道,我們都知道茶道,花道。例如茶道,提起今天的日本茶道,人們馬上會想到三千家。即表千家、裡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等日本最著名的茶道流派,他們是日本茶道界的代表。表千家(おもてせんけ),繼承流祖千利休家督的千家流茶道之本家,宗家位在京都市上京區小川通寺之內通上。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聯繫起來,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而提及花道更是有池坊,小原流,草月流等400多個流派,能稱為道,除了有非常完整相對統一的儀式流程,更重要的是融入的審美意識和哲學思想。

    


五《3000歲的和果子:日本的風味人間


[日]青木直己

如果對和菓子的正統歷史有深刻興趣的朋友就推薦這本書。從羊羹、饅頭、長崎蛋糕等日常生活中廣為人們熟知的尋常果子,到只在偶人節、觀月等年中例行節日活動中登場的特殊果子,集日本文化精粹於一身的傳統點心——和果子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各個時代傳播到日本的文化都對和果子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繩文時代,伴隨水稻的傳入,和果子的故事開始了。

鎌倉時代以前,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出現了唐果子、點心。室町時代,由於與南蠻人的邂逅,日本果子的種類豐富了起來。江戶時代,和果子在京都形成了完整的體系,獨特的和果子文化臻至完善,成為一種「五感的藝術」。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社會的巨大變化,也深刻影響了各地的果子屋。

《3000歲的和果子》從古代開始,經鎌倉時代、室町時代至江戶時代,對和果子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精彩的解說,深度解讀和果子與外來文化、節慶習俗、茶道、古典文學、地域文化等的關係。從一枚和果子裡讀懂日本文化,領略3000年的日本史。

日本文化及審美基礎

   那麼具體的日本的審美意識和哲學思想又該如何去理解呢?這裡端木也推薦幾本給大家。

1,《茶道六百年》桑田忠親

2,《茶之書》岡倉天心

「茶道」為日本傳統美學之精髓,作者文筆清雅雋永,蘊藏文人氣息,《茶道六百年》帶領讀者一窺日本古典美學的世界。而《茶之書》能引發中國讀者思考的地方應不只這些……我們可以欣賞日本茶道的美,我們可以共同品味藝術殿堂裡的人類思想與藝術的精華。


3,《Wabi-Sabi》 蔡美淑

wabi-sabi實際上翻譯成中文是「奼寂」,事實上「奼寂」貫穿著整個日本美學。這概念確實不是三言兩語能講明白的,這本書已經描述的挺好了。以前老覺得自己還挺wabisabi的,讀完以後幾乎可以確認我只喜歡wabisabi的外形,對精神層次的意義能理解但不會實踐,骨子裡還是實用主義吧。然後同理想明白為什麼我對佛教理論有點興趣,卻遲遲不開始實修,其實並不是對佛法沒升起信心的問題,而是本質我們大部分人就是個物質世界,把佛法當一門哲學或者一門邏輯來看可能更受用。

物哀情結在紀錄片《海嘯與櫻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那種日本對於短暫事物的喜愛與珍惜,了解到自我生命之渺小,從而對於大自然之敬畏。


4,《花道》者: 【日】笹岡隆甫

原名叫《いけばな:知性で愛でる日本の美》

與西式花藝將花材堆積成塊所展示的「面的藝術」相對,日本花道是去掉多餘的枝葉,強調枝條感的「線的藝術」。日本花道的最基本元素是「線」,因為線才能創造更豐富而且更具變化的空間結構。正是枝與枝之間所蘊含的大量留白,成就了日式插花的優美。

引自第134頁

池坊花道的老師講花時不急於插花,而是花上10多分鐘絮絮叨叨的要大家先靜心觀察每一朵花的表情,辨別葉子的表裡,枝條的斜度,幾節課慢慢的看下來,竟然也可以發現每朵花都有細微不同的美,花瓣和葉子的疏密表達著生長素造成的趨光扭轉的向陽生命力。

然後開始修剪掉花枝。開始以為只是剪掉殘缺、衰敗的部分,後來發現老師開始毫不留情地減去每枝上單獨看起來也很美的花和枝葉,不禁愕然。老師說要留白,滿則溢。慢慢體會到或許這就是羅丹減去影響雕塑整體的多餘突兀的美手。並不是只有花團錦簇的渲染才是美,沒有繁華喧鬧的疏密相間的幾枝寒菊也是一種美。撫陽而出條,順陰而藏跡的不安定感,別有一種陰陽、動靜流轉的美。

再後來發現老師也並不只是擷取最大最美的花,還挑選殘缺的老枝做線條,輔以含苞待放的小花,老圃寒香襯託的滿眼韶華和蓄勢欲放,體現了過去、現在、未來的時光流轉和四季流轉的和諧美。


--分割線---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是和菓子技術教學類的資料,以下資料在和菓子專欄大課中均做免費分享。


和菓子技術教學類

一,《和果子:來自日本的和果子製作殿堂級教本》

日本和菓子教育中心/編 

日本全國和菓子協會/審定 魏明傑/譯

這本書是端木推薦的學習和菓子的必備教材,是具專業性和權威性的製作教材。與此同時還有中文版本的,在端木和果子專欄課中將兩本資料同時免費分享給大家。

書裡詳細解說了各類菓子,包括生菓子、半生菓子、幹菓子的製作方法和流程,還有大量配圖。菓子品類相對比較齊全,步驟詳細,配方也是相對嚴謹比較權威的傳統配方。這本書並不厚,而品類全就會造成每個品類造型技法沒法很詳細,拿生菓子裡,練切菓子為例,只有很少的兩個造型。


《和果子:職人親授,60種日本歲時甜點》

作者: 渡部弘樹

渡部弘樹,傅君竹,臺灣致力於推廣和果子文化的日本師傅渡部弘樹,與其妻傅君竹兩人皆畢業於東京制果和果子本科,並且取得日本和果子技術專門士資格。堅持保留日本傳統並追求創意創新,成為各大知名溫泉飯店、日本料理、日本茶館、茶道活動指定御用點心師傅,也至大學設立體驗課程。於2011年創立「歲時亭和果子」。


這本書端木個人認為是除了上面的一本《和果子:來自日本的和果子製作殿堂級教本》之外,品類相對全面,配方和翻譯都相對嚴謹的一本教材,不同之處在於練切菓子加入了更多造型和技法值得推薦,只是部分練切菓子製作上還不夠精緻,結合上面的教材就比較完善了。

三,《歲時和菓子基礎技法》 (臺版)

渡邊好樹/著 林文娟/譯

這本書其中的製作工藝比較偏向家庭化,多是製作平易近人的日常菓子羊羹、銅鑼燒、饅頭等經典的家常菓子製作,講解風格也都比較清晰易懂。

▲ 步驟清晰詳細

對和菓子的基礎--豆沙的做法提出家常的做法,端木並不十分認同,但按照這裡的做法,的確可以縮短製作時間,就正統的和菓子而言,會缺少清爽的沙質感和「口化」感,當然每個人對待食物的態度不同,口味也不同所以是否好吃還是見仁見智的。


四,《創意和菓子34款-視覺系》(臺版)

諸星/著  安琥/譯

這本書是比較有意思的另類和菓子書,用色用料大膽新穎,例如哈密瓜甜酒風味的葛饅頭,紅紫蘇餅,覆盆子白桃蕨餅等。

不但如此此書還將和菓子於酒品搭配結合在一起,不得不說為和菓子應用提出新的思路,卻是有趣。


五,《最詳盡的日式點心教科書》

作者: [日]梶山浩司

這本書,國內的和菓子愛好者朋友大概都有購買,因為價格便宜,也很好買,加之標題比較霸氣《最詳盡的日式點心教科書》,但端木個人不是很推薦這本書,說實話剛開始端木自己也是最早買的這本書,對於裡面許多翻譯的材料,有一定基礎的職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是不準確的,容易產生誤導,而工藝方面也十分含糊。如果作為參考資料,對比其他資料教材就能看出明顯區別了。

學習資料端木就跟大家聊到這裡。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想進入端木和菓子線上課堂

可直接點擊底閱讀原文

或點擊下方圖片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和菓子」......
    和菓子(日語:和菓子/わがし wagashi)是一種日本式「餜子」(糖果糕點和甜品冰品的總稱)的食品。從明治時代開始,為了與歐洲流傳過來的「洋菓子」(西式糕點)區別,因此將日本傳統的菓子改稱為「和菓子」。
  • 和菓子小歷史:江戶時代燦爛的和菓子文化
    不過,由於幕府的鼓勵,全國各地也開始試種、試做,終於孕育出高級和菓子中最重要的「和三盆」。高松藩是將軍的親戚,對於將軍的政策最為支持,而且四國的贊岐相較日本本州而言,天氣較為溫暖溼熱,可以嘗試種植甘蔗。當時高松藩中的醫生,特地前往九州南方學習甘蔗的植栽方式,在途中還病倒,歷經千辛萬苦在贊岐植栽了甘蔗。
  • 日本京都百年和菓子老店耍心機!打破傳統的新個性和菓子誕生
    表現四季之美的和菓子,是日本飲食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不過與新世代年輕人似乎有些隔閡,因此在京都有些和菓子老店,便以傳統制菓技術為本,融入洋菓子的食材與特色,開發出「和洋折衷」的創意和菓子。成功創造話題,吸引年輕族群回籠。這次小編就要來介紹三間創業超過二百年的京都和菓子老店,來看看他們的鎮店銘菓以及「很上鏡」的新商品吧!
  • 還是和菓子?跟著日劇走入和菓子的絢麗世界
    最近,一部以老字號日本和菓子店為舞臺的愛情懸疑劇《我們有點不對勁》引發日本話題,濱邊美波和橫濱流星的帥哥美女組合雖然養眼,但各種繽紛多彩的和菓子更是讓人一眼難忘。來跟我走近劇中和菓子的世界,了解一些關於和菓子的新鮮知識。菓銘是什麼?
  • 日本和菓子夢幻圖監!集結四季、文學、藝術於一體的和菓子小宇宙
    來到日本自助旅行,必吃「和菓子」!日本傳統和菓子最大的特徵就是「季節感」,菓匠們把四季包進菓子裡,美到令人捨不得吃。熱愛和菓子的小編,特別把一年12個月最能表現季節變化的絕美和菓子整理出來,提供你做為挑選經典和風甜點的參考。
  • 「甜品控」熱衷的日式和菓子店
    菓子:日式點心。和:大和民族。對於日本人來說,「和菓子是深植於生活中的點心。」常見的和菓子有哆啦A夢愛吃的銅鑼燒,《夏目友人帳》裡,貓老師的鯛魚燒和花見糰子,還有你們愛吃的大福……都說吃貨為了吃可以做出讓人無法想像的事!千真萬確。
  • 日本美食之花:「和菓子」
    日式糕點在古代日本被稱為菓子,是主食外的果腹食品。現在和菓子的原型起源自唐朝傳入的「唐菓子」 ,之後為了與歐洲流傳過來的「洋菓子」區分,便將日本傳統的菓子改稱為「和菓子」。短片主人公福島家族就經營著一家 170 年的和菓子老店。我們找到了現在的店長,聽他們講述與這一經典日式甜品的淵源與堅持。你真的想認真學西餐嗎?
  • 端木| 和菓子線下精品系列課程
    和菓子10天高級課程內容(高級課程包含中級課程所有內容)1 從原材開始講解並製作低糖煉切皮(傳統配方配塘率過高,課程對比講授兩種不同配方)2 講解展示和菓子中各種材料及用途,以及國內材料代用方法(為學員後期自學以及自主研發新品指引方向)
  • 國際烘焙名校職人專訪-日本菓子專門學校!「制菓衛生師」指定養成校
    教學樓一共四層,一間麵包科專用教室和一間和菓子專用教室(二年級和菓子科專用),其他教室根據課程輪換教學場地(和菓2間、洋菓子+麵包5間,另有高階科專用教室)。制菓技術學科兩年制,一年級不分專修,都統一是菓子科。麵包、洋菓子、和菓子的課程都要上,大約到11月,學校會開始統計2年級分專業的情況,根據個人意願選擇進入2年級洋菓子或和菓子科專修,也有部分選擇進入麵包科。
  • 海澱巧娘故事—舞蹈女孩和「菓子」的相遇
    因為老師的生活比較規律,每年又有兩個假期,她覺得應該把業餘時間好好利用起來,學習一些新內容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想到自己小時候就特別喜歡做飯,也非常有天賦,她便踏上了烘焙求學的這條路,結果這一走發現越來越喜愛,加上有舞蹈藝術這麼多年的基礎,在作品創作的藝術感上也越來越成功。        最早接觸的是『和菓子』這種點心,看起來小小的,甜甜的口感小朋友們非常喜歡吃。
  • 對於和菓子,3個日本人用一生在傳承
    痛定思痛後,和菓子行業協會和從業者都認識到要想長久發展和菓子事業,勢必將和菓子作為文化向世界傳播,讓更多人認識和菓子,接受和菓子,喜愛和菓子,自此,和菓子西行開始了。2武士的面貌 騎士的精神三崛純一,說起和菓子就繞不開這個名字,當前國內很多和菓子師傅都是師從於他。
  • 日本洋菓子 日本三大烘焙名校
    >     ②日元為單位 學費每年都有變動     ③日本性價比高的烘焙學校  ④日本主流名師兼任老師日本洋菓子學校1960年以日本菓子工業聯合會為中心,多家菓子大製造商協助而創辦的學校。
  • 【津雲調查】列入非遺的唐菓子,到底是嘛?
    二人回國後,查閱這和菓子的資料,發現和菓子來源於中國,是唐朝的時候,由日本遣唐使帶回日本,逐漸在唐式點心的基礎上,演化成現在的樣子。當時,焦敬巖和李欣剛生完第二個孩子,本來有穩定工作的二人,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已經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正在選擇創業項目的他們,對和菓子產生了興趣。
  • 甜品課堂 日式點心和菓子製作體驗
    ,日本匠人眼中最唯美的世界,四季更迭之間最巧妙的融合,它是「和菓子」。萬邦書店攜手和菓子職人,在2016年12月4日下午14:00,陪你手作一個精緻繽紛的美味世界。-大 娃-和菓子職人,甜點師,裱花設計師。她是CatCat日式西點工作室創始人之一。她是把和菓子與精緻手工西點文化帶入西安的匠心藝人。
  • 818那些網紅「和菓子」們!
    對於熱衷於美食的小夥伴來說,每次刷空間/刷朋友圈/逛淘寶的時候,最關注的東西想必不是阿瑪尼,紀梵希,而是那些光是圖片就引人垂涎的美食啦!而經過一輪又一輪博主的推薦,有些食品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網紅。今天,小編要重點為大家介紹的是顏值與美味並存的經典和風美食——和菓子!
  • 絕美詩意的和菓子,盛夏清涼的水羊羹
    日式點心統稱為「和菓子」,包括最為常見的糕餅、甜點、麻薯、年糕、羊羹、大福等。「和菓子」以其精緻的造型完美地表現了日本人對飲食美學的追求,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象徵之一,被公認為「日本飲食文化之花」,和菓子在原料與造型上通常都結合和運用了「五味」和「五感」以展現四季、時令之美,使得這枚小小的日式點心裡,蘊含著說不盡的日式美學。
  • 大火的銅鑼燒,藏著日本和菓子復興路上你不知道的秘密
    日式和菓子不但可以遠觀,還可以變現!沒有一個90後會拒絕嘗一口動漫中的美食,IP文化與和菓子達成了商業的交叉。讓我們來淺析——如何製造一個商業化的和菓子?如何讓日本國民點心流通化?上海火爆的和菓子店什麼樣?
  • 日本人最愛的和菓子,都在這裡了!
    顏值和味道都上佳的和菓子一直是是很多人的赴日旅遊的伴手禮首選。和菓子品種紛繁,簡直讓人選擇恐懼症發作!近日,島國網友就選出了日本人最喜歡的和菓子,和小編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吧~東京:香蕉蛋糕鬆軟的蛋糕體裡是香濃的卡仕達醬,香香甜甜,外觀可是可愛度滿分,可以說是老少鹹宜的人氣點心。
  • 一頭奶奶灰,戴著面具,這個日本小夥將和菓子幻化成藝術般的形態
    每一個和菓子,都是一個世界。這大概就是這位名叫純一的日本大師對和菓子的理解。1974年出生於神奈川的純一自小就在和菓子家的濃厚氛圍下長大,但和其他很多孩子一樣,他不覺得和菓子有多麼的美麗,那只是一種很普通的小吃。
  • 安利 | 史上最全的MRI學習資料
    史上最全的MRI學習資料:具體包括了MRI磁共振視頻教程、MRI技術教程、MRI醫師上崗證考試庫、MRI閱片診斷等等。MRI視頻教程32講MRI在肝膽胰脾疾病診斷中的優勢 / MRI在乳腺腫瘤診斷和活檢中的應用現狀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