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比較多的傳統醫藥是中藥,對於藏藥的接觸還是比較少的,藏藥治療疾病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藏藥榜嘎的功效與作用。下面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藏藥裡的一味藥材——榜嘎!
藏藥榜嘎的功效與作用
從公元710年的《月王藥診》,到其後的《四部醫典》、《晶珠本草》、《藍琉璃》等藏醫藥古籍中,均有關於榜嘎的記載。《四部醫典》記載其藥性苦,清熱解毒,並能醫治瘟疫等多種疾病。
榜嘎為藏族常用藥材,《中國藥典》規定其來源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甘青烏頭或船盔烏頭的乾燥全草。其中甘青烏頭生長在青海、西藏、甘肅南部、四川西部和雲南西北部;船盔烏頭產於西藏,印度和不丹也有分布。夏末秋初開花時採集榜嘎全草,去淨枯葉、泥土,稍搓揉,晾乾後可入藥。榜嘎多入丸劑和散劑,用於治療傳染病發熱、肝膽熱病、肺熱、腸熱、肝炎、肺炎、胃腸炎、流行性感冒和食物中毒等。
《中國植物志》記載:「在四川若爾蓋的藏醫用甘青烏頭的全草治療發燒、肺炎等症;船盔烏頭塊根是常用的藏藥之一,毒性較小,拉薩一帶的藏醫用船盔烏頭塊根或地上部分治療流感、肝炎、天花、麻疹等症。」《西藏植物志》中記載:「當地運用船盔烏頭全草治胃炎、肝炎等症。有小毒。」
藏醫中,榜嘎通常被當成鎮靜、止痛和退燒藥物。藏區人民多在開花期採集榜嘎地上部分(莖、葉、花),曬乾或陰乾。取乾燥的榜嘎地上部分1克,加水煮沸30分鐘,水煎後口服,每日兩次,可用於治療感冒發燒。此外,榜嘎常被用於藏族的成方製劑。
現代藥學研究顯示:榜嘎主要含二萜生物鹼、黃酮、酚酸、苯乙醇苷、多糖和揮髮油等成分,其總生物鹼部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腫瘤等生物活性。其中單體成分阿替新對貓、兔及狗具有微弱但較為持久的降壓作用,小劑量能加強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同時減少心動過緩;異阿替新和苯甲醯雜阿替新則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晶珠本草·圖鑑》中將烏頭類藏藥分為白、黑、紅、黃四種,其中白、紅、黃三種為藥物,黑種既為藥物也為毒物。榜嘎屬白種烏頭,即毒性較低的種類,現代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需要提醒的是,《中華本草·藏藥卷》記載榜嘎用法用量為:內服煎湯2~4克,研末 0.3~0.6克。如果用量超出該範圍,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上述為大家介紹了藏藥榜嘎的功效與作用,雖然我們對榜嘎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通過上述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榜嘎有了初步的認識,榜嘎主要治療感冒發燒,清熱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