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海峽都市報6月14日訊(記者 王烽 實習生 廖玉瑩/文 毛朝青/圖)
報告:冷鮮肉認同度低 |
怎麼買肉你真的懂嗎
我省首次委託第三方調研居民肉品消費習慣,94.9%居民最常買熱鮮肉,真正營養、美味的冷鮮肉卻不受歡迎
核心提示
家人平時在哪裡購買肉品?知道熱鮮肉、冷鮮肉、冷凍肉的區別嗎?
昨日,根據省經貿委、省食安辦的工作部署,省牲畜屠宰管理辦公室發布了《2012年福建省居民肉品安全知識和消費習慣調研報告》。報告顯示,我省超九成民眾肉品消費習慣存在誤區在哪種肉更加健康安全、肉質更加鮮美、更加營養這三個指標中,超過九成的受訪民眾均把票投給了「熱鮮肉」,基於此,94.9%的居民最經常購買熱鮮肉,真正營養新鮮的「冷鮮肉」卻不受待見,只有不到5%的民眾將其作為最經常購買的肉品,也僅有不到15%的受訪民眾知道冷鮮肉。
事實上,商務部出臺的全國生豬屠宰行業「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冷鮮肉產業,以遏制私屠濫宰、保障肉品安全。
我省居民尚沒有消費冷鮮肉的習慣,相當一部分群眾無法辨別購買的熱鮮肉是否來自定點屠宰企業,客觀上為私屠濫宰提供了生存空間。
關注新鮮、衛生不關心品牌
報告顯示,買得勤、買得早、就近買是福建民眾肉品消費的重要特點。
近九成的福建省居民有經常食用豬肉的習慣。51%的受訪家庭每天購買肉品,另有38.2%的家庭每兩三天購買一次。87.3%的福建居民家庭購買肉品時間為早上,僅有7.3%的家庭在傍晚購買肉品。
幾乎所有的受訪家庭均選擇在居住地附近購買肉品,其中,居住地附近的農貿市場是最常購買的場所,其次是街邊固定攤點、超市,佔比分別為66.4%、23.1%、19.3%。
在購買肉品時,86.9%的居民表示關注肉品是否新鮮,58.2%的居民關注肉品是否衛生,31.3%的居民關注肉品的價格。僅不足4%的居民將肉品品牌作為購買肉品時的考慮因素。
僅14.9%民眾知道冷鮮肉
數據顯示,「冷鮮肉」對福建居民而言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全省僅14.9%的受訪居民表示知道「冷鮮肉」。僅4.2%的受訪者將冷鮮肉作為最經常購買的肉品,94.9%的居民最經常購買熱鮮肉,所有被訪者都表示不經常購買冷凍肉。21.6%的居民曾經購買過冷鮮肉,但是,其中51%是在無意識狀態下購買的,他們在接受調查時完全不知道「冷鮮肉」的概念。
報告顯示,在健康安全、肉質鮮美、肉質營養三個重要指標方面,認同冷鮮肉的居民比例(均不到5%),遠遠低於認同熱鮮肉的居民比例(均超過90%)。
冷鮮肉的「不受待見」還體現在全省僅有4.4%的受訪居民明確表示未來一年一定會購買「冷鮮肉」,卻有52.2%的居民表示未來一年肯定不會購買「冷鮮肉」。
解讀
省牲畜屠宰管理辦公室主任楊蓓:由於冷鮮肉基本為品牌豬肉,數據充分說明,我省居民尚沒有消費冷鮮肉的習慣,認同冷鮮肉的居民比例遠遠低於認同熱鮮肉的居民比例。相當一部分群眾無法辨別購買的熱鮮肉是否來自定點屠宰企業,客觀上為私屠濫宰提供了生存空間,這也是當前肉品監管工作面臨的難題。
權威性:專業機構出手
我省首次委託第三方針對居民肉品安全知識和消費習慣進行摸底調研,樣本覆蓋全省3.6萬個家庭
「第一次」
這是我省首次委託第三方針對居民肉品安全知識和消費習慣進行摸底調研,也是我省首次針對這一問題的摸底調研。
作為今年6月份「食品安全宣傳月」的一項重要工作,省牲畜屠宰管理辦公室委託省質協用戶評價中心進行了這一調研。省質協用戶評價中心是專門從事顧客滿意測評的第三方機構,在去年底,該中心出爐過《2011年福州市公共運輸滿意度測評報告》。
省經貿委、省食安辦副主任吳秉成表示,由於傳統的消費習慣,福建居民仍然習慣吃熱鮮肉。「推廣冷鮮肉已經成為國家層面極力推進的工作。」吳秉成說,商務部出臺的全國生豬屠宰行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推廣冷鏈流通,大力發展冷鮮肉產業,由此達到遏制私屠濫宰、保障肉品安全的目的。
歷時一個多月
據省質協用戶評價中心主任羅煒峰介紹,此次測評採用問卷形式,覆蓋福建全省,中心通過專業計算機輔助訪問系統,總共抽樣調查36000個家庭,成功獲取2700個家庭消費者有效樣本。「從今年4月底到6月初,歷時一個多月。」
抽樣調查36000個家庭,即撥打了36000個家庭固定電話,而之所以僅成功獲取2700個家庭消費者有效樣本,是因為「有些人在電話中沒有回答完全部問題,或者電話打著打著突然斷線等一系列『意外』都不算有效樣本」。
馬上調查
冷鮮肉推廣難在哪?
冷鮮肉=冷凍肉?
記者昨日走訪了福州銅盤、龍峰農貿市場,由於不見冷櫃等設施,熱鮮肉「獨霸」農貿市場。同時,肉販還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也跟居民的消費習慣有關,消費者認為冷凍過的肉就會變得不新鮮,失去肉的營養和質感,都會偏向購買熱鮮肉,認為熱鮮肉才是真正新鮮好吃的肉,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冷鮮肉、熱鮮肉與冷凍肉的區別,將冷鮮肉與冷凍肉混為一談。
永輝超市生鮮採購負責人透露,永輝超市冷鮮肉的銷售佔比不到5%。三年前,該超市引進的金鑼冷鮮肉就因為市場認同度低而退出。三個月前,永輝再度引入兩個品牌的冷鮮肉,市場反響依舊平平。
「如果不是當天宰殺、當天買的豬肉我根本不會吃。」採訪中,福州一位大媽這樣告訴記者。
售價更貴
和盛食品是福州城區唯一的豬肉定點屠宰企業,公司一位高層說,發達國家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就開始推廣冷鮮肉,在其目前消費的生鮮肉中,冷鮮肉已佔到90%以上。國人對於冷鮮肉的接受度,北方要高於南方,福建人喜歡吃熱鮮肉這一現象「源於老百姓對熱鮮肉的認識誤區」,即認為熱鮮肉是剛剛出爐的,才是最新鮮的,但實際上它沒有經過排酸,存在衛生隱患且不說,味道也並不那麼可口。與之相對的是,冷鮮肉採取全程封閉式加工和運輸,始終處於冷鏈之下,有效地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而冷鮮肉不僅保證了新鮮度,而且低溫情況下口感更佳。
價格也是一方面。永輝超市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因為需要預冷處理,一般而言,冷鮮肉售價要比熱鮮肉貴上5%~8%。
市場行情
榕豬肉價即將回漲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6月14日訊(記者 朱麗萍) 昨日,福州永輝超市已收到福州和盛食品有限公司豬肉調價通知,一周後將全面上調豬肉價格,單品每斤平均上漲1元。這是今年該超市五次下調豬肉價格後,首次漲價。
超市醞釀漲價
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5月中旬以來全國豬肉價格降速放緩,近日出現企穩跡象。記者昨日也從福州養豬協會獲悉,今年以來一路下跌的生豬收購價近日出現反彈,昨日已回升到705~710元/100斤。6月初,榕生豬收購價最低僅670元/100斤。
今年以來,福州多家超市的豬肉零售價已下調了四五次,累計降幅逾15%。「不過隨著近半個月來生豬收購價持續走高,已接到福州市牲畜定點屠宰加工場福州和盛食品有限公司豬肉漲價通知,一周後超市豬肉零售價單品每斤平均將上調1元。」福州永輝超市採購部肖經理說。
「近幾日豬肉批發價已上調,若繼續走高,超市零售也將微漲。」家樂福超市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記者走訪福州倉山半道車站附近以及鼓西路上的農貿市場,多個肉攤瘦肉、排骨等零售價,每斤較上周漲了約0.5元。
未來兩月價穩
福州新華都超市一豬肉供應商稱,隨著端午節臨近,節日效應成為豬肉反彈的一大誘因,預計未來一二個月豬肉價格有望保持穩定,中秋、國慶前後可能迎來新一輪的上漲周期。
福州養豬行業協會鄭謀銓分析,福州生豬收購價要整體回升恐怕還要等到中秋、國慶時。
「冷鮮肉」是消費趨勢
「冷鮮肉優點宣傳不到位是造成消費誤區的主要原因。」省牲畜屠宰管理辦公室主任楊蓓坦言,大多數居民還會把冷鮮肉誤認為是冷凍肉。這反映出肉品銷售企業未能充分利用既有銷售渠道向消費者宣傳冷鮮肉健康衛生等賣點,消費者僅將其視為「包裝更好」的熱鮮肉。
吳秉成告訴記者,由於居民對熱鮮肉和冷鮮肉的認知不足,尚沒有消費冷鮮肉的習慣,多數群眾還保留著購買熱鮮肉的消費習慣。而相當部分群眾無法辯別購買的熱鮮肉是否來自定點屠宰企業,客觀上為私屠濫宰現象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也是我省肉品企業品牌建設工作面臨的難題。
吳秉成說,值得高興的是,推廣冷鮮肉已經成為國家極力推進的工作,國家商務部出臺的全國生豬屠宰行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推廣冷鏈流通,大力發展冷鮮肉產業。省經貿委和省食安辦等部門也將在今年食品安全宣傳月中重點宣傳推廣冷鮮肉。
(福州日報記者賀鵬/文 池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