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2020-12-1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電商行業充斥著大大小小的促銷活動,各大APP也常常上演補貼大戰,在開疆闢土階段,砸錢讓利招攬用戶的法子自然最為好使,但當形成一定規模之後,瘋狂補貼的模式是否仍然高效?個性化的運營策略是否有必要?活動的真實效果到底如何?

為順應用戶增長、運營和效率提升的需求,結合個人之前的實踐方法,在此以電商行業的促銷為例構建策略如下:

確定主要目標用戶

首先,可以通過用戶生命周期概覽,確定當前階段應重點運營的用戶,作為主要目標用戶。

目前行業通用的用戶生命周期模型把用戶分為五個階段,即「新手階段」、「成長階段」、「沉默階段」、「流失階段」和「忠誠用戶」。

說到增長,前期拉新當然很重要,但是增長的終極目標還是希望忠誠用戶或者超級用戶越多越好,那麼就需要針對各個階段的用戶進行刺激和引導,提高留存率,增強用戶粘性,將他們轉變為忠誠用戶。

通過用戶概覽,可以了解當前的用戶數量分布,例如以下圖的展示形式,我們除了可以了解到各階段用戶的數量和環比之外,還可以看到每個階段的用戶轉化比例,如果成長階段的用戶數量下降,可能是因為有很多成長用戶轉變為了成熟用戶,那麼針對成長用戶的策略說明是卓有成效的,接下來我們應該著力於引導新手轉化為成長用戶,或嘗試更多拉新工作,擴大底層用戶量級。

除此以外,如果將沉默或流失用戶的定義進行細化,可以發現每個階段都存在用戶的直接流失或沉默,因此在具體策略上需要區別對待。

通過用戶概覽,我們可以確定當前階段應重點運營的用戶,接下來,自當進一步研究該類用戶的偏好,從而針對性採用增長策略。

識別用戶關注的特徵

通過上一步,我們確定了主要運營對象,如「成長用戶」,那麼接下來,需要了解該階段用戶的關注因素,從而確定我們應該採用什麼樣的商品促銷或是補貼。

對電商行業而言,促銷最終都是落到商品上,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研究用戶的瀏覽行為,來識別用戶最關注的商品特徵。

1. 用戶跳轉比率

首先,我們按照時間段將用戶最近的瀏覽行為切分為不同的切片,如session或者每30分鐘的瀏覽行為作為一個切片,然後統計每一個時間段切片下用戶瀏覽各個商品的次數。

接著,我們可以計算出每兩個時間段之間,各個商品的跳轉比率,例如,用戶只有兩個時間段下的行為數據,在時間段1下,用戶瀏覽A商品8次,瀏覽B商品12次,而在時間段2下,用戶瀏覽B商品6次,瀏覽C商品4次。

那麼,可計算跳轉比率(Transfer_Ratio)如下:

為了簡化,此處只統計了一個用戶兩個時間段下的跳轉行為,因此跳轉比率正好是在時間段2下各商品的pv佔比。我們拓展到全部成長用戶所有時間段下的跳轉行為,就能得到對於所有成長用戶而言,任意兩個商品之間的跳轉比率。

之所以這裡按照時間段進行切分,是因為用戶的瀏覽行為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可能受到廣告、資源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但我們認為,在某一段時間內的總pv數能反映出用戶的關注度,就好比是把每個時間段都看成了一個「訂單」,用戶第一單買了8個A商品和12個B商品,第二單買了6個B商品和4個C商品,我們通過分析用戶兩單的差異,來判斷用戶對於各個商品偏好程度的改變,而綜合所有用戶的所有「訂單」得到的跳轉比率,可以用來識別各個商品之間的替代概率。

2. 影響跳轉的關鍵特徵

有了跳轉比率後,我們可以了解到商品之間的替代關係,那麼商品之間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替代關係呢?用戶為什麼會從一個商品跳到另一個商品?這些商品存在什麼樣的特徵呢?

為此,我們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算法模型,由於涉及到機器學習的相關內容,較為複雜,這裡重點只分享核心原理。

首先,我們將商品拆解為各種屬性特徵,如果商品在某個特徵上相同,則記為1,不同則記為0,構建特徵異同-跳轉比率表如下:

接著,以特徵異同為自變量,以跳轉比率為因變量,基於機器學習算法,可以擬合出預測模型,即最終可以通過一組商品的特徵異同,來預測出跳轉比率。

最後,基於控制變量的思想,我們要看某一個特徵的重要性,那麼,可以在其他特徵異同值不變的情況下,將該特徵取相反的值,來看跳轉比率的變化情況。

例如:我們要看顏色的重要性,那麼其他特徵異同值不變,只改變顏色的值可得:AB(1,0,1),代入預測模型,發現跳轉比率由原來的18%升為了50%,對於其他商品組也有相似的結果,因此說明顏色在用戶瀏覽跳轉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以此類推,最終可以得到各個特徵的重要性排序:性能、顏色、大小。

驗證瀏覽購買一致性

僅僅識別出影響成長階段用戶跳轉的特徵還不夠,最後的目的還是要刺激用戶產生購買行為,那麼用戶的瀏覽行為與購買行為之間是否存在著必然的聯繫呢?

為此,我們需要驗證用戶瀏覽時最關注的特徵與所購商品特徵的一致性,以防一些關注度很高的特徵只能博人眼球,卻不代表用戶真實偏好,無法促成購買轉化。

根據上一步的方法可得每個用戶在任意兩個商品之間的跳轉pv(transfer_pv),那麼,按照屬性進行匯總計算,可以得到同一特徵下,任意兩個特徵值之間的跳轉pv。

如對於顏色這一特徵而言,可分別計算得出 紅色->藍色 、白色->藍色 和 藍色->紅色、藍色->白色 的跳轉pv,將跳轉至藍色的跳轉pv和從藍色跳轉出的pv作差可得藍色的淨跳轉pv。

為驗證一致性,我們取已購用戶所購商品特徵來對比觀察:

根據數據所示,最終購買某一顏色商品的用戶,瀏覽相應顏色商品的淨跳轉pv也明顯最高,說明顏色特徵的瀏覽和購買行為之間存在著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通過相應瀏覽行為來作為判斷用戶購買考慮的標準之一。

同理,如果瀏覽淨跳轉pv最高的特徵與所購商品特徵明顯不一致,那麼說明該特徵的瀏覽行為不能作為判斷用戶購買考慮的標準,應當從模型中剔除。

匹配用戶和商品促銷

根據成長階段用戶的關注特徵排序,建立相應商品促銷與用戶的匹配策略:

  • 首先通過每個用戶各個特徵的淨跳轉率,識別用戶對具體特徵值的關注程度,如用戶1最關注的特徵值分別為(高性能、藍色、大尺寸);
  • 收集各類商品促銷,確定具體的促銷商品、促銷形式、促銷力度等;
  • 建立用戶與商品促銷的匹配機制,為用戶匹配儘可能符合其需求的商品促銷。對於重要度最高的特徵,如果沒有用戶關注的特徵值對應的商品促銷,流程直接終止。除此以外,按特徵的重要度排序依次匹配。具體規則如下:

  • 編撰相應促銷利益點文案,嵌入為用戶所匹配的商品信息,通過簡訊或者push精準觸達,刺激用戶點擊轉化。該匹配機制不僅適用於單品促銷,對於滿減促銷而言,也可以在促銷的商品池中匹配最符合用戶需求的商品,在觸達信息中做展示。

此外,這裡的方法同樣適用於內容app,通過用戶對各類內容的瀏覽,可以了解用戶最關注的是哪些內容標籤。那麼後續可以針對用戶最可能感興趣的付費專題進行推送觸達,同時匹配一定的紅包折扣,以達到用戶增長和轉變的目的。

建立評估體系

增長策略不同於廣告的邏輯,並非拿錢換流量,而是用儘可能少的費用帶來巨大的用戶提升。

而促銷或補貼的的效果評估可分為兩個部分,即觸達點擊效果和促銷/補貼效果。

為用戶匹配符合其需求的商品促銷,並在觸達消息中展示商品信息,目的是為了提起用戶的興趣,提高點擊率。而影響最終下單率的因素,除了商品匹配的準確性以外,還有促銷策略的高效性,為此,還需建立起一套促銷的綜合評估體系,以衡量每次促銷活動的效果。

我們沿用行業慣用的AB測試來建立評估體系,具體方案和指標如下:

首先,篩選出成長階段的全部用戶,並隨機抽取一部分用戶作為測試組,在不做任何幹預的情況下,暗中觀察用戶的轉化情況。

  • 對於實驗組的用戶,我們通過定向促銷加簡訊觸達的形式進行幹預,然後靜靜等待用戶轉化。
  • 對於對照組而言,用戶都是自然轉化,而實驗組的用戶是在幹預下產生的轉化。在實驗組中,一部分用戶確實是被促銷吸引,從而下單購買,但還有一部分用戶即使沒有促銷也很有可能自然轉化。

因此,我們以對照組的轉化率作為沒有促銷情況下的自然轉化率,那麼,可以得到以下與用戶相關的指標:

  • 用戶基線=幹預總人數*自然轉化率;
  • 用戶提升=幹預總人數*(幹預轉化率-自然轉化率);
  • 用戶提升率=用戶提升/用戶基線。

同理,從經營分析的層面,我們可以評估實際的銷售效果:

  • GMV基線=用戶基線*自然轉化客單價;
  • GMV提升=用戶提升*幹預轉化客單價+用戶基線*(幹預轉化客單價-自然轉化客單價)。

註:GMV提升一方面體現在拉來本不會下單的用戶所產生的GMV,另一方面,可能會提升/降低本來就會下單的用戶的客單價(滿減促銷可能會提升客單價),因此要計算這兩部分的GMV提升。

  • 成本=每單優惠金額*下單用戶量+每條簡訊資費*幹預總人數

最終,我們可得到評估經營效果的兩個綜合指標:

  1. GMV提升率=GMV提升/GMV基線;
  2. ROI=GMV提升/總成本。

以上指標羅列的目的是便於理解指標的拆解計算過程。但對於不同角色而言,最終只需要關注與其相關的結果指標。

  • 對於運營或者營銷而言,他們的考核目標可能聚焦於月活躍用戶數,所以,他們會更關心用戶提升率,通過多次活動的橫向比較,可以識別活動效果的好壞,從而再逐步挖掘根因。
  • 對於負責銷售的同事而言,需要考量的因素會相對複雜一些,但他們也可以直接通過GMV提升率和ROI這兩個指標來評估活動的綜合效果,GMV提升率反映的是相比於不做促銷帶來的GMV提升比例,而ROI反映的是每花一塊錢所換來的GMV。
  • 制定促銷優化策略

通過每一次的促銷,可以沉澱相應的指標數據,當數據足夠多的時候,便可以基於各類促銷策略的歷史效果來指導下一次的促銷優化。

但由於AB測試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比如實驗結果會嚴重受到樣本數量的影響,因此,在使用AB測試的效果評估數據進行策略優化時,需先判定每次促銷AB測試結果的差異顯著性。

AB測試歸根結底是用兩組樣本的轉化率差異來估計總體的差異,而AB測試屬於伯努利試驗,根據中心極限定理,其隨機抽樣分布服從正態分布,因此可採用均值差的Z檢驗來判斷兩個組的轉化率差異是否顯著,具體公式如下:

最終,我們選取Z檢驗結果顯著的實驗數據,按照GMV提升率和ROI構建效果評估矩陣如下:

其中,GMV提升率反應的是活動對於GMV的提升效果,如果當前的目標是不惜一切代價衝GMV的話,那麼應該選擇GMV提升率高的促銷方案。

而如果需要權衡考量利潤的話,那麼還應該把ROI納入分析,選取GMV淨提升率較高,同時ROI也較為可觀的促銷方案。

對於GMV提升率和ROI都較低的方案應該適當捨棄,因為機會成本較高,需避免資源的浪費。

通過層層下鑽分析的方式,最終可以分析出什麼樣的促銷形式、促銷力度效果最優,從而指導運營和銷售人員進行策略優化,提升促銷效率。

綜上,我們搭建起了一整套從用戶分析到促銷優化的智能策略,以期提升相應工作人員的CRM技術管理水平,從而花最少的錢帶來最大限度的用戶增長。

#專欄作家#

Mr.墨嘰,公眾號:墨嘰說數據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電商行業資深產品經理,擅長策略構建,數據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YHOUSE悅會舉辦限時促銷活動以百萬補貼回饋用戶
    YHOUSE悅會舉辦限時促銷活動以百萬補貼回饋用戶來源:聯商網2018-12-04 17:16專注會員制VIP權益俱樂部YHOUSE悅會於12月初推出為期一個月的「你的咖啡 我買單——SMART咖啡卡「限時促銷活動,以百萬補貼回饋
  • 基於用戶行為的增長邏輯:觸動人心的運營策略
    到這裡,我們已經初步搭建起了用戶增長策略的基本框架: 根據轉化漏鬥梳理操作流程,進而識別關鍵觸點進行優化 根據任務層次梳理最小閉環,進而分層次、分階段設計運營策略 根據用戶生命周期進行用戶分層,進而針對不同生命周期的用戶實施差異化的運營手段
  • 基於用戶行為的增長邏輯:觸動人心的運營策略03
    三、如何搭建基於用戶行為的增長體系基於用戶行為的增長體系建設,可分為前置條件、執行策略、通道搭建和落地配套原則4部分。下文將分別展開。Part1.前置條件:用戶數據準備如上文所述,完整的互金用戶畫像體系,由如下這4部分數據構成:屬性數據、行為數據、交易數據、風險收益數據。
  • 淺析電商平臺的多SKU組合促銷策略
    概述促銷一定是圍繞商品和消費者的,我們假設某電商平臺有3個sku、5個註冊用戶,現需要在聖誕期間對這3個商品和5個用戶制定促銷,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什麼呢?首先,我們需要對每個商品設計特定的促銷策略,如降價多少、製作什麼類型的廣告。根據促銷費用和目標利潤的限制,確定每個商品的促銷策略。
  • 什麼是品牌全案?如何做好品牌全案?
    除了比全案以外,企業比稿也有直接比價的、比campaign的,不過還是比全案的佔據主流,因為全案最能看出一家代理公司的綜合實力和業務水平。除了品牌代理以外,企業也會比媒介代理,那是媒體代理公司的事。但是今天的媒介代理比稿,也不是比資源和價格就完事了,媒介策略必然涉及品牌策略,涉及到品牌全案中的內容。
  • 以FMCG行業為例的增長策略學習
    其次要明確公司現階段的增長目標,感覺像是沒有討論的必要,最終目標也會有共識,但實際上,各個目標之間的勾稽關係,即有前後關聯,也有平行構成,會讓大家當前目標不一致。常見的增長目標銷量增長、營收增長、利潤增長、用戶增長等等。
  • 品牌全案策劃包含哪些內容?全案品牌推廣策劃需要哪幾步步驟?
    在品牌化的道路上需要進行一套品牌全案策劃。一、品牌全案策劃商場有言道:「品牌戰略是企業發展的第一戰略」,誠然,在這個日新月異、殘酷現實的市場上,品牌戰略成為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首選。二、品牌全案策劃的步驟1. 品牌市場調研在品牌全案策劃的全過程中,最先需要開展的工作便是開展品牌市場調研,充分了解當今市場與競品現狀,洞察目標受眾的特徵和需求,才能為之後的品牌全案策劃步驟打下基礎。
  • 5個心理學效應理論,在遊戲化用戶增長策略中的應用
    引言筆者最近在負責公司遊戲化用戶增長策略體系的搭建,涉及多條業務線,包括前端,服務後臺,內容管理平臺,第三方開發開放平臺以及api接口的相應規劃工作。除了應用在遊戲原有體系內本身,還可以應用到遊戲化用戶增長相關的策略及領域上嗎?本文的寫作目的正是為了解答上面的這些問題,通過列舉並介紹5種大眾心理學理論,以及它在用戶增長策略中的具體應用,以便讓大家理解市場上經常見到的遊戲化增長策略,它的底層邏輯以及用戶需求的判斷與利用技巧。
  • 「解析產品推廣與用戶增長」沙龍圓滿落幕
    9月20日,由熱雲數據主辦的「解析產品推廣與用戶增長——APP獲客全攻略」分享沙龍在北京成功舉辦。100多位來自於手機遊戲、移動應用和廣告渠道的來賓共同相聚,就國內移動廣告投放策略和創意等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 AARRR模型+八角行為分析法——玩轉遊戲化用戶增長策略(上)
    引言隨著網際網路線上流量的滲透日趨集中,佔領用戶心智的產品逐漸成型,鮮有新產品能夠持續吸引用戶。且不說維持日活穩定增長,註冊用戶量的提升都是個難倒產品用戶增長部門kpi指標的大問題。流量越來越貴,補貼大戰式的暴力用戶增長策略顯然難以維繫產品與用戶的長久聯繫,產品的運營成本壓力同樣難以承受。為了保證流量的最大化利用,數據驅動的用戶增長策略也應運而生。
  • 年末感恩回饋用戶 豹耳商城聯手大牌引爆全網
    為了感恩回饋用戶,12月15日豹耳商城聯手金龍魚、福臨門、海底撈等知名品牌,推出「千萬補貼、一降到底」優惠促銷活動,引起全網用戶熱搶。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之下,如何充分發揮消費對於內需的拉動作用,對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 友盟+重磅推出智能認證服務 提升用戶轉化率的必備利器!
    移動網際網路活躍設備增速持續放緩,除了新入網設備,增長來源捉襟見肘……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枯竭,設備觸頂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相比過往,每一個新增用戶都顯得更加彌足珍貴。而每個用戶使用App的第一步就是註冊/登錄。正如轉化率特種兵陳勇在新書《超級轉化率》中強調,「註冊轉化是避免16萬用戶流失的優化術」。當下,用戶很難為每個帳號設置不一樣的密碼並將其牢記於心。
  • 增加SaaS收入的7個增長策略
    想知道你可以應用什麼營銷策略來提高 SaaS 業務的增長?這篇博客文章將向你展示七個行之有效的增長策略過程,它們將改變你的銷售業績。 讓人們嘗試新產品並不容易。為什麼?因為他們對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到興奮和放鬆。因此,你必須做更多的工作來說服消費者轉向你的產品或服務。 有時用戶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決定是否試用。
  • 美的部署智能保鮮冰箱多品牌策略滿足多用戶多場景差異化需求
    但這並不是意味著智能保鮮冰箱市場就此進入持續高增長的通道,疫情對國外供應鏈和製造體系的影響將大量的需求訂單向中國製造轉移,目前湧現出的高增長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寅吃卯糧」的效應,後期將會出現的增長壓力會將美的冰箱,甚至整個智能保鮮冰箱產業的產銷模式向效率化、新零售方向集中。
  • 國家萬億補貼助力企業發展 政策補貼寶AI+大數據精準匹配提升資金...
    除高新技術企業外,緊密聯繫國計民生的行業也有大量政府補貼資金落實。上海新迎園餐飲獲得「困難行業企業穩就業補貼」62.88萬元,深圳探魚餐飲獲「消費提升扶持計劃零售額(營業額)增長獎勵」資金50萬。政策補貼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高盛預計,中國將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同比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眾安科技打通智能營銷閉環 讓用戶運營化繁為簡
    眾安科技智能營銷平臺通過自動化運營最終將洞察、營銷、採集、分析環節串聯起來,打造「智能營銷四重奏」,建立可持續且閉環的用戶增長模型。讓流程化繁為簡,用戶體驗簡潔高效。打造「智能營銷四重奏」優化用戶旅程運營早於數位化,而數位化革新了運營。
  • AARRR已過時,「6R」模型才是新一代用戶增長模型
    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正加速邁進數據智能時代,提到「用戶增長」,很多人都會想到AARRR模型。「6R模型」沉澱了每日互動(個推)多年來深耕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實踐經驗以及對數據智能行業的深入理解,在數據和技術的深度融合下增能智慧化運營,為移動網際網路開發者打破增長困境開闢新路徑。一、3個關鍵詞拆解6R模型6R模型的精髓在於它將數據全面、深度地應用於用戶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個階段,真正讓用戶增長數據化、智能化。
  • 聽過很多次AARRR模型,為什麼仍然做不好用戶增長
    Airbn的增長黑客方式讓人不可思議。獲得用戶增長的Airbnb繼續通過優化房屋圖片(這是Airbnb產品的Aha moment)、房東保障金計劃等策略,完成了高比例的激活和留存,最終獲得高額利潤;增長引擎啟動,用戶的分享推薦讓Airbnb成為今天口碑極佳的民宿短租公寓平臺。2.
  • GrowingIO 全新發布增長平臺,高效直連用戶,數據驅動增長
    10 月 21 日,GrowingIO 在增長大會上全新發布增長平臺,推出業內首家以用戶為核心,集數據管理、分析洞察、智能運營於一體的數據化運營產品,幫助企業更高效直連用戶,用數據驅動增長。  未來大量線下和線上觸點相融合,企業必然選擇進行全域營銷,其背後是企業數據化運營能力的比拼。
  • 新能源汽車高補貼成過去式
    全媒體記者近期走訪市場時發現,當前廣州銷售新能源汽車的店家,在過渡期倒計時的最後時刻進行了密集造勢,尤其是車商廣告中的補貼退坡、漲價、不再享購置稅等宣傳字眼讓不少消費者心神不寧。目前市場在售新能源車型的價格有什麼變動,你心儀的新能源車型漲價了嗎?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