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杭州雞籠山挖出一陶罐,內裝女性屍骨,專家:秋瑾遺骸

2020-12-20 騰訊網

1913年6月,在孫中山的支持下,鑑湖女俠秋瑾的遺骨從湖南長沙嶽麓山辛亥烈士陵園第二次還葬至杭州西湖畔。 孰料50多年後,隨著特殊時期的到來,秋瑾墓被列入了「四舊」名單,在1966年的一天晚上又一次被拆除。

第一次葬於西湖畔的秋瑾墓

據一位參與拆墳的民工回憶,當時打開墳墓,在手電筒的燈光下發現一具已經腐朽的棺材,秋瑾的遺骨依然完整,頭上的髮髻保持著原狀,上面還插著一支玉簪。身上的棉質衫裙和生前穿的那雙皮鞋已黴爛,只剩下鞋底和後跟。

除此之外,遺骨旁邊還發現一柄短劍,估計是裝殮遺體時作為隨葬品放進去的。秋瑾的遺骨被揀起來,放進了一隻高約兩尺的陶瓷罐內。

秋瑾在日本時的握劍照片

大約凌晨四、五點的時候,天色已亮,一輛卡車載著拆墳隊來到了五、六裡之外的雞籠山馬坡嶺下。大伙兒挖了一個深坑,然後把裝有秋瑾遺骸的陶罐放入坑內,陶罐的口子上蓋上一塊石板,再用泥土填平。有人還在陶罐上面的泥土裡種了一棵小柏樹,以便留個記號。

轉眼到了1981年,迎來了辛亥革命勝利70周年。作為「辛亥三傑」之一,重建秋瑾烈士墓的呼聲日益高漲。為順應形勢、紀念英烈,杭州市政府決定重建秋瑾烈士墓。

秋瑾斬首圖(目擊者繪製)

重建烈士墓,首先要找到烈士的遺骨。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埋葬烈士遺骨的雞籠山因為位置偏僻,早已是灌木叢生,雜草遍地,而且當時參與遷墳的幾個民工也已經無法聯繫。

說來也巧,當時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正在雞籠山漫無目的地尋找,這時有一位中年人正好路過,他就是當初遷墳的參與者之一。在他的帶領下,工作人員很快在一片棕櫚樹中的一棵柏樹旁邊,挖出了一隻陶罐。

網絡配圖

工作人員隨即在地上攤開一塊白布,將陶罐裡的遺骨一塊一塊取出來,放在白布上進行拼接。當拼到頸骨時,工作人員發現了頸骨上留下的刀痕,還在陶罐裡發現了一枚刻有光復會文字的戒指。於是專家初步斷定這是秋瑾的遺骸(1907年,秋瑾在紹興軒亭口被處以斬首)。

憑著嚴謹負責的態度,文保部門又把遺骸送到北京,在相關檢測機構做了嚴格的鑑定,最終確認是秋瑾遺骸無誤。

秋瑾烈士墓(1981年)

鑑定結果出來之後,杭州市政府馬上成立了專門工作小組,為秋瑾重建墓園。1981年9月5日,在紀念辛亥革命勝利70周年的前夕,嶄新的秋瑾墓在杭州西湖西冷橋南端建成,終於實現了鑑湖女俠「長眠於此」的遺願。

相關焦點

  • ...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屍骨曾被收購做飼料 現擬建國家文化公園
    郭庭榮告訴紅星新聞,現在人們發現的屍骨坑形成原因有三種可能:一是秦軍挾詐殺降後,為掩蓋其罪惡,藉助天然河谷、凹地將屍體草草掩埋;二是在戰爭若干年後,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當地百姓將骨骸拾掇在一起掩埋,畢竟入土為安是古代先民的共識;三是一些帝王或地方長官,為了教化百姓,積德行善,撫慰亡靈冤魂,專門舉行一些安葬遺骸的公祭活動而形成的墳地,如大門墳、營門墳、供堂墳、白骨嶺
  • 廣東綠窟潭,發現10多具綁著鐵鏈的女性遺骸,原是古代「浸豬籠」
    古代要求女子三從四德,女人無法活出自己,全然要依附男人,甚至從各種地位上都遠不如男人,女性為追求自由平等權,曾經付出了諸多努力。女性地位低下我們都聽聞過,古代女子遵從三從四德,在女子未出閣之前,必須尊重父親的意見,全部聽從父親;到了出嫁後,就需要全部聽從丈夫的話;就算是成為了長輩,老了以後,都要聽從兒子的話。
  • 秋瑾故居:「死生一事付鴻毛」,一代奇女子秋瑾為國捐軀
    康有為、梁啓超、嚴復等人積極鼓吹變法,年輕的秋瑾深受影響,性烈如火的她揮毫寫下了「我欲只手援祖國」、「死生一事付鴻毛」等詩句。這時的秋瑾已從不幸的婚姻中超越,時代的痛苦激起秋瑾一腔報國熱血。在秋瑾生平事跡的陳列室裡,高掛著這樣一張珍貴的照片,秋瑾身著和服,手持利劍,光輝閃爍,英氣通人,直刺陰鬱的暗夜。「誓死裡求生路,世界和平賴武裝」。
  • 學校操場跑道疑挖出職工遺骸,涉事校長外甥承認殺人埋屍
    全文776字,閱讀約需2分鐘 ▲湖南懷化失蹤16年學校職工之子:父親生前就在操場失蹤。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6月20日,湖南懷化新晃一中操場挖出一具骸骨,疑似該校16年前失蹤的職工鄧某。鄧某的家人稱,事發當年鄧某負責學校操場翻修工程的質檢工作,疑因舉報操場質量問題被殺害。新晃縣委宣傳部今日(6月20日)下午通報稱,犯罪嫌疑人杜某承認曾經在2003年元月將鄧某殺害,埋屍於學校操場。
  • 劍橋大學挖出中世紀墓地,你的母校加入「古墓派」了嗎?
    據《衛報》報導,英國著名學府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學生宿舍下最近挖出超大型中世紀墓地,挖出的骸骨保存十分完好。自19世紀以來,一直有劍橋大學附近有中世紀墓地遺址的傳聞。直至2020年夏天,一批位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克羅夫特花園的老舊宿舍拆倒後,考古學家們才得以開始挖掘這座規模巨大的公墓。"現在我們能看到一幅完整清晰的羅馬末期的居住生活。」
  • 一封檢舉信牽出的二十年前的離奇命案
    在將疑似死者的屍骨兩次送交北京進行DNA鑑定後,終於證實白骨就是20年前「失蹤」的受害人。江北警方歷經5年,讓這起20年前的命案最終昭雪,兇手在逍遙法外20年後受到懲處。1987年3月9日上午,宋洋把尹金富約至江北區鯉魚石的家中商談還錢問題,結果二人發生抓扯。最後,宋洋手持水果刀刺中尹金富,致其死亡。兩天後的一個晚上,宋洋把尹的屍體掩埋在江北區四方井小學附近的荒山坡上。  根據宋洋的交待和指認,2002年9月5日下午5時許,專案民警在四方井小學附近的荒山坡上挖出尹金富的屍骨。
  • 古墓挖出巨型「屍骨」,距今4300年,考古家:這就是堯帝
    1978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們在山西臨汾發現了一座古墓,在這座古墓裡有著巨型的「屍骨」,那就是陶寺遺址。關於陶寺遺址的研究從1978年就開始了,至今都還沒有結束。考古學家們在這裡使用了多種現代科學技術的檢測手段,發現了許多動物遺骸、人骨、陶製文物、植物孢子等等,在通過各種DNA、碳十四檢測技術,確定了這裡的年代,是在4300年前。
  • 男子涉嫌13年前酒後殺妻夥同父親埋屍,警方挖出疑似受害人屍骨
    在石某及其父親的指認下,民警在山上挖出疑似被害人屍骨。警方帶嫌疑人石某指認埋屍現場。2007年3月18日,石某酒後用繩子將21歲妻子郝某勒死,並埋在院內一個窯洞內。11月17日,在石某及其父親的指認下,民警在其家中後山上挖出疑似被害人屍骨。目前,石某及其父親已被宜川縣警方刑事拘留,石某母親已於2009年病故。校對 盧茜
  • 日本學者筆下的秋瑾
    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過杭州學者鄭雲山教授的《秋瑾》一書,堪稱中國大陸學者關於秋瑾的第一本專著,稍後,此類著述漸次增多。而迄今為止,國內學者對於秋瑾的研究,大多側重於她為推翻清政府而從事的革命活動,至於她在日本的活動以及多方的人際關係究竟如何,卻涉獵無多,其中當與日文資料的搜集與研讀之困難密切相關。
  • 蟲進人退,蟲退人進 杭州富陽雞籠山村莊臭蟲「起義」
    最近,杭州富陽的早陽裡、赤松村、雞籠山、山坎上等多個富春山居度假酒店附近的村子,臭屁蟲橫行。不僅是床上,還有窗戶上、衛生間,甚至是餐桌上、衣櫃裡到處都是這種蟲子。  村裡的人說啊,每年一到10月下旬左右,富陽東洲街道幾個自然村中,就會出現大量臭屁蟲,今年最為嚴重。拿掃帚掃一掃,臭屁蟲多得數不清,只能以斤論了。
  • 綠園區青龍路,曾挖出大量屍骨!
    1948年5月23日,解放軍對防守長春的國民黨軍隊完成了包圍,切斷國軍空中運輸。10月19日,國民黨60軍倒戈、新七軍投降,長春正式解放。這場戰役中,大量市民被餓死。那麼,這些人死後埋哪了呢?
  • 秋瑾:三十歲做中國第一「出走」女性,得知慘死世人驚醒
    秋瑾,便是這一批「出走」新女性的第一人。1875年的清朝晚期,秋瑾出生於浙江紹興的書香門第之家,祖父與父親都是讀書為官之人,母親也是一名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大家閨秀。秋瑾上有哥哥、下有弟弟,開明的秋家並沒有因為世俗的「重男輕女」而輕養了這名閨女,自小,家人就允許她和哥哥、弟弟一同上學,母親也在家中教她書法、詩詞。
  •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81年的杭州,這些杭州生活場景值得珍藏
    杭州,簡稱「杭」,古稱臨安、錢塘,杭州地處華東地區、錢塘江下遊、東南沿海、浙江北部、京杭大運河南端。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本組老照片是外國遊客鏡頭下的1981年的杭州,圖為1981年的杭州老城站。
  • 汕頭一村落挖出3處明墓 記錄潮汕土著漢化(圖)
    建房挖出三明墓 兩件頭飾顯珍貴  有專家認為從中透出潮汕土著俚僚人與漢人通婚、不斷被漢化的重要信息  本報汕頭訊 記者楊媛,通訊員陳耀賢、鄭錫偉攝影報導: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程洋崗村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時挖出三處明代墓穴
  • 說一說秋瑾故居 的幾副對聯
    潘民華秋瑾是中國近代民主著名革命志士、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先驅,其故居在全國雖有多處,但其女王燦芝在《秋瑾革命傳》一書中,僅對株洲的「槐庭」進行過詳細描述,這是秋瑾夫家、湘鄉豪富王黻臣送給季子王廷鈞與秋瑾的婚房。
  • 秋瑾:其夫官至武官二品,她就義兩年後他病逝!多年後子女皆成才
    1909年10月,即距離女革命烈士、女權主義者秋瑾在紹興軒亭口就義整整兩年後,她的遺骨歷經了第六次遷移,此次遷移是從秋瑾老家紹興嚴家潭遷往湖南湘潭。從浙江紹興到湖南湘潭相隔千裡,秋瑾遺骸之所以被如此大費周章地挪移,是因為:在這年,秋瑾的丈夫王廷鈞因病辭世了。王家人認為:秋瑾應該歸葬婆家墓地,並與丈夫合葬。
  • 女子去世12年,親生父母盜挖屍骨配陰親:收了8萬元「彩禮」
    就在此事過去沒多久,河北一名去世12年的女子,也遭遇了被配陰婚的悲劇。11月30日,李衛軍告訴記者,此前在給祖宗上墳路過兒媳婦的墓時,發現這個已經去世12年的兒媳婦最近過得不太平,墳墓上的紅磚被扔得亂七八糟,好像被盜墓了。
  • 2016年,湖南一工地挖出清代古墓,考古專家叫停:這是我祖宗
    但是,很多人對於考古工作都非常不理解,認為他們是在褻瀆先人遺骸,好端端的非要把古人從墓裡拉出來,還把人家的陪葬物弄到各地博物館展覽。但是實際上,考古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墓葬,進行保護性挖掘。如果不是因為這些考古學家進行保護,那麼大部分古墓,都會被盜墓者們洗劫一空,而且他們可不管什麼研究價值,看著值錢的就帶走,不值錢的乾脆就砸毀。
  • 臺灣雞籠山或是漳州人命名 兩地有30多座「雞籠山」
    原標題:臺灣雞籠山或是漳州人命名 兩地有30多座「雞籠山」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島最北端的城市,素有臺灣頭之稱。昨日,記者從漳州文史研究者塗志偉所著的《臺灣涉漳舊地名及聚落開發》一書中得知,基隆的古稱是雞籠,這個說法有四個,其中還與漳州人密切相關。
  • 蕭山發現《山海經》中的神船,距今7500年,專家:領先世界3000年
    咱們中國還是有非常多的神秘古籍,這些古籍都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瑰寶,比如什麼《魯班書》、《五十二病房》、《竹書紀年》、《推背圖》、《山海經》等,相信大家應該聽說吧,這些書曾經很多被封禁了幾千年,如今書中的很多奧秘,我們的專家們至今都無法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