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陸陽)9月20日,教育部發布《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考核評價改革的方向以師德為先、教學為要、科研為基、發展為本為基本要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德才兼備,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教師,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湖南省高校中,有一批在師德表率、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社會服務、專業成長比較突出的老師。現在,結合《意見》,我們一起來看看。
加強師德考核力度,實行師德「一票否決」
【他是一位畫家,創作的油畫《東方紅――1949》《中流砥柱》《文夕大火》等作品氣勢恢宏,令人震撼。他是一名教師,27年如一日教書育人,資助貧困學子。他還是一位英雄,奮不顧身躍入冰冷的湖水中,救起落水兒童。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段江華用筆墨丹青創作藝術,也繪出了人性中「最美的畫卷」。2015年10月,段江華被中宣部授予 「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全國優秀教師、長沙理工大學副教授肖健玲,二十一年為一日,不論陰晴風雨,還是身患白血病,都始終站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對待學生不是母親勝似母親,想盡辦法竭盡所能幫助學生。忘我工作,勇鬥病魔。教學上勇挑重擔,除完成普通班的教學外,還負責教改實驗班、重點班、研究生班、卓越人才的教學,指導本科生的論文寫作、指導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和常規教學,深受學生愛戴和同行好評。】
《意見》指出,將師德考核擺在教師考核的首位。完善師德考核辦法,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將師德考核貫穿於日常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全過程。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師德檔案。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績效考核、職稱(職務)評聘、崗位聘用和獎懲的首要內容。高校教師有師德禁行行為的,師德考核不合格,並依法依規分別給予相應處分,實行師德「一票否決」。
【全國優秀教師、湖南理工學院教授李大健,在20多年來的思政理論課教學生涯中,始終做到和學生以心換心,注重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質誘人,潛心研究教材、學生和教法,竭盡全力提升教學工作水平。主持完成國家及省部級課題20餘項,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2部,獲得省部級以上成果獎10餘項。注重培養青年教師,所帶領的教學團隊獲得的省級以上教改、科研項目19項,發表論文81篇。】
《意見》指出,嚴把選聘考核思想政治素質關。把思想政治素質作為教師選聘考核的基本要求,貫穿到教師管理和職業發展全過程。
此外,在教師招聘過程中,堅持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嚴格聘用程序,規範聘用合同,將思想政治要求納入教師聘用合同,並作為教師職稱(職務)評聘、崗位聘用和聘期考核的重要內容。
突出教育教學業績,教授為本專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
【全國優秀教師、婁底市高級技工學校高級實習指導教師謝學民同志具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和精湛的操作技能,高質量地完成每一項教育教學工作任務,教學效果顯著,並努力推進教育創新,在教學改革、教材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技能人才方面成績顯著,贏得了企業、學生和家長的高度評價和讚賞,為學校的發展、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作出了努力和貢獻。】
《意見》指出,嚴格教育教學工作量考核。所有教師都必須承擔教育教學工作,都負有關愛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責任,要將人才培養的中心任務落到實處。建立健全教學工作量評價標準,把教授為本專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明確教授、副教授等各類教師承擔本專科生課程、研究生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課時要求。教師擔任班主任、輔導員,解答學生問題,指導學生就業、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各類競賽以及老中青教師「傳幫帶」等工作,應計入教育教學工作量,並納入年度考核內容。
【全國優秀教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力學實踐教學示範中心主任、教授羅迎社,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堅持表率作用,不但注重傳授專業知識,也堅持教書育人,所講授的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年均完成各類教學超過500課時。幹工作從不講條件,服從安排無怨無悔,抓學科建設,一步一個腳印,相關專業理論和方法創新獲權威專家認可,為我國流變學事業做出傑出貢獻。】
《意見》指出,加強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多維度考評教學規範、教學運行、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獲獎等教學工作實績。引導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守教學紀律,改進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指導合作學習與研究性學習。學校應實行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督導評價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
【全國優秀教師、衡陽師範學院教授田亞平一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兢兢業業30年。二是求真務實,銳意進取,踏踏實實勇攀高峰。三是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積極投入系部建設。四是教書育人,銳意改革,大力開展課程建設五是學術嚴謹,研究創新,教學與科研成果突出。多年來主要致力於南方丘陵生態評估、鄉村發展、環境教育與開放性教學研究,主持完成省級教改項目1項、參與完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項,主持完成省級以上縱向科研項目8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意見》指出,健全教學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教師教學業績在校內績效分配、職稱(職務)評聘、崗位晉級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調動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除訪學、進修、培訓、組織派遣、產假等原因外,教學工作量不能達到學校規定要求或教學質量綜合評價不合格的教師,其年度或聘期考核應為不合格。
《意見》指出,強化課堂教學紀律考核。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作為教學基本要求,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嚴格高校課堂教學紀律,加強對教師課堂教學活動、教學實踐環節等的督導力度。對在課堂傳播違法、有害觀點和言論的,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完善科研評價導向,改變職稱評聘過度依賴論文(專利、項目)做法
【全國優秀教師、邵陽學院講師羅熙,1987年從湖南師大畢業後,被分配至邵陽師專從事地理科學專業的教學工作,多次擔任班主任和系分工會主席等職,憑藉大學堅實的專業基礎和勤奮探索的的精神,很快成為了地理專業教學骨幹,為邵陽學院地理專業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教學中能克服眼睛疾病的困難,熱心教學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深得老師和學生的敬佩。】
《意見》指出,堅持服務國家需求和注重實際貢獻的評價導向。鼓勵原始創新和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引導教師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科教結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扭轉將科研項目與經費數量過分指標化、目標化的傾向,改變在教師職稱(職務)評聘、收入分配中過度依賴和不合理使用論文、專利、項目和經費等方面的量化評價指標的做法。
【全國優秀教師、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熊建武,在企業從事機械產品設計、加工工藝燈實際工作24年,主持、參與開發新產品20多個,累計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2600萬元以上。在學校從事高等職業教學及研究工作14年,具有機械設計與製造、磨具設計與製造等課程教學、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經驗,具有較強的職業教育教研教改研究和專業技術研究能力,主持、參與20多個重點專業建設國家級、省級項目,主持參與20多項省部級機械製造、職業教育類課題研究,主編專業教材18本,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3篇,獲得國家專利2項。】
《意見》指出,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扭轉重數量輕質量的科研評價傾向,鼓勵潛心研究、長期積累,遏制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完善同行專家評價機制,積極探索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實際貢獻為主要內容的評價方式,將具有創新性和顯示度的學術成果作為評價教師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據。防止學術不端。
【全國優秀教師、湖南科技大學教授吳廣平,長期工作在教學和科研一線,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在教學、科研、青年教師的培養等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課堂、課外教學表現突出,成效顯著。善於做學生思想工作。潛心治學,在楚辭研究,特別是宋玉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迄今已出版楚辭研究系列著作7種,主編楚辭研究著作一種,參編楚辭研究著作一種,整理點校楚辭古籍兩種,髮辮楚辭研究論文30餘篇。】
《意見》指出,實行科學合理的分類評價。針對不同類型、層次教師,按照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不同學科領域,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不同研究類型,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類評價標準。對從事基礎研究的教師主要考察學術貢獻、理論水平和學術影響力。對從事應用研究的教師主要考察經濟社會效益和實際貢獻。對科研團隊實行以解決重大科研問題與合作機制為重點的整體性評價。注重個體評價與團隊評價的結合。
《意見》指出,建立合理的科研評價周期。教師科研評價周期原則上不少於3年;科研團隊考核評價周期原則上不少於5年。統籌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晉升考核等各類考核形式,根據績效情況,可以減少、減免考核,適當延長考核評價周期。共享考核評價結果,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評價。
重視社會服務考核,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
【全國優秀教師、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劉躍群,一是紮根三尺講臺,書寫人生春秋。從教26年來,始終堅持以紅燭之心,關懷關愛每個學生,為學院的發展建設盡職盡力,無私奉獻。二是耕耘職教沃土,收穫累累碩果。年均教學培訓工作量達500多課時,主編電力行業精品教材1本,參與編寫國家級「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各1本,主編校本教材7本,參與完成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科研項目3項,省教育規劃辦課題3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項,學院教研教改項目8項。三是履行社會責任,服務企業發展。每年完成電力行業近600人的鑑定考評工作,還擔任了湖南省電力公司員工的技能培訓工作和員工競賽工作,每年完成的培訓工作量超過了100課時。】
《意見》指出,綜合考評教師社會服務。突出社會效益和長遠利益,綜合評價教師參與學科建設、人才培訓、科技推廣、專家諮詢和承擔公共學術事務等方面的工作。鼓勵引導教師積極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鼓勵引導教師主動推進文化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充分認可教師在政府政策諮詢、智庫建設、在新聞媒體及網絡上發表引領性文章方面的貢獻。建立健全對教師及團隊參與社會服務工作相關的經費使用和利益分配方面的激勵機制。
《意見》指出,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業績的考核。大力促進教師開展科研成果轉化工作。聘任科研成果轉化、技術推廣與服務崗位的教師,主要考察其實施科研成果轉化的工作績效,並作為職稱(職務)評聘、崗位聘用的重要依據。落實國家關於高校教師離崗創業有關政策,保障教師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合法收益。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把科研成果轉化作為著力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
引領教師專業發展,落實每5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制度
【全國優秀教師、湖南工業大學教授胡立和,一是潛心教學科研,成績斐然。從教32年來,先後為各層次學生講授十幾門難度較大的課程,年年超額完成教學任務,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2部,主編參編教材13部,完成科研課題16項。二是關愛貧困學生,反響強烈。用自己的收入資助貧困學生70餘名,累計金額4萬多元。三是幫扶青年教師,貢獻突出。長期以來甘當鋪路石,幫助大量年輕人才脫穎而出,深受同行們的愛戴。】
《意見》指出,將教師專業發展納入考核評價體系。高校應調整完善教師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增設教師專業發展考評指標,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細化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要求。確立教學學術理念,鼓勵教師開展教學改革與研究,提升教師教學學術發展能力。落實每5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制度。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和信息技術能力培訓。鼓勵青年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鍊,到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訪學以及在職研修等。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每5年到企業頂崗實踐不少於6個月。
《意見》指出,建立考核評價結果分級反饋機制。高校應建立教師考核評價的校、院(系)分級管理體系。維護教師權利,考核結果應通知教師本人。注重與教師的及時溝通和反饋,科學分析教師在考核評價中體現出來的優勢與不足,根據教師現有表現與職業發展目標的差距以及影響教師職業發展的因素,制訂教師培養培訓計劃,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指引,促進全體教師可持續發展。
《意見》指出,積極推進發展性評價改革。支持高校普遍建立教師發展中心,完善教師培訓和專業發展機制。支持高校開展教師發展性評價改革,加大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支持與經費投入。通過引領示範,以點帶面,逐步全面推開發展性評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