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2011級英阿雙語專業赴埃及坦塔大學留學學生合影。(供圖)
「畢業後入職某央企駐蘇丹分公司擔任阿拉伯語翻譯,並在工作期間繼續進修,目前在蘇丹喀土穆國際阿拉伯語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大三時前往埃及亞歷山大大學交換學習,畢業後成功入職埃及亞歷山大法魯斯大學,當上了自己夢想的對外漢語教師……」
這兩份履歷,是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兩位畢業生的真實經歷。得益於在學校的阿拉伯語學習積累,讓兩位同學走上了「國際化」的人生道路。而他們不過是該校眾多阿拉伯語專業畢業生中的典型代表。
據云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副院長、外國語學院院長楊濤介紹,該校已有11年的阿拉伯語專業發展背景,向社會成功輸送了8屆畢業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保持在90%以上。
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2016級英阿雙語專業赴埃及亞歷山大大學交流學習學生合影。(供圖)
小語種 大培養
阿拉伯語,是22個阿盟成員國的官方語言和聯合國6種工作語言之一,使用人口近3億,是當代國際政治、區域合作、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熱門語言之一。
2008年,基於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國際化發展的需要,經過慎重研究,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成立了阿拉伯語教研室,同年9月正式在英語專業學生中招收學習阿拉伯語課程和方向的學生。
搶佔了先機,在接下來的教學培養中,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的培養模式也是可圈可點。
據云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鄧國棟介紹,該院針對英阿雙語專業學生的培養採取了國際化路線,通過與埃及亞歷山大大學、坦塔大學達成教育合作項目,學生在校期間可選擇以上學校交流學習一年,結業頒發出國留學證明及阿拉伯語等級證書。同時開設本科雙學位項目,即大一大二在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就讀,大三大四赴埃及亞歷山大大學或坦塔大學就讀,畢業可同時獲得本校與埃方大學頒發的雙學士學位。
高標準的培養模式,也造就了高質量的畢業生。據云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校已有8批學生逾70人成功赴埃及學習交流。
「很多學生在入學時都沒有明確的出國就業、出國深造的打算,只是想學好一門外語,能夠在外企或者使用外語的單位上班。但隨著四年學習的深入,學生們慢慢發現自己可以做到遠超自己想像的事情。」鄧國棟表示,許多學生畢業後擔任了涉外部門和大型企業的翻譯工作,在對外文化交流、國際經貿、外交、外事等領域展現出較強的就業能力及可持續發展潛力,得到了各行業領域的一致認可。
據了解,近年來,廣東召開的小語種專場招聘會,都會專門邀請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參加。
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參加「21世紀杯」全國外語演講比賽的參賽學生。(供圖)
新起點 新機遇
在中阿交往中,因翻譯、教育等工作需要,國內阿拉伯語專業人才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在此背景下,2015年10月,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於加強外語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各高等學校加強外語非通用語人才培養,建立健全「通用語 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機制。
有著多年阿拉伯語人才培養經驗的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迎來了發展新機遇。
2019年,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阿拉伯語專業獲批設立。楊濤介紹,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阿拉伯語專業以培養學生熟練掌握阿拉伯語語言技能為核心,遵照教育部相關專業設置要求設定課程內容,並參考《中國高等學校阿拉伯語教學大綱》和《全國高等學校阿拉伯語專業四級測試》等通行的語言教學標準設置進階梯度。通過系統的培養,使學生具備紮實的綜合使用阿拉伯語的能力,並實現專業準確的阿、漢互譯能力。
「雲南作為中國西南的開放窗口,是連接東南亞、南亞、西亞國家的橋梁,更是『一帶一路』的南線門戶。文理學院阿拉伯語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順應了國家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搭建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對促進雲南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維護民族地區團結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楊濤表示,在今後的教學管理中,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將在繼承前期教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借鑑省內外大學阿拉伯語專業的先進教學模式,爭取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專門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