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方舟子打假高曉松入職哈佛研究員?

2020-12-15 新天地動態

詳細解釋一下琳琅滿目、形色各異的「研究員」到底是啥意思

此研究員非彼研究員。

說白了這事兒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打擦邊兒球,把這個 Associate 說成「入職研究員」,跟很多外企常見的把 VP 說成「副主席」是一樣的,也不全錯,理論上也能說通,但其實就是擺脫不了忽悠人的嫌疑。

讀完我這篇回答,以後你再碰到各種名人炫耀學術經歷,或者在 LinkedIn 上看到別人的簡歷,你就不那麼容易被忽悠了。

另外,高等教育體系各異,不同國家區別很大。鑑於這事兒是哈佛大學,所以我主要側重於美國高等教育的體系。

Research Assistant

這個一般就是俗稱的 RA,也就是俗稱的研究生獎學金。這個職位的前提是該學校的全日制在校學生,一般是給在讀的博士研究生,部分情況也可能會給在讀的碩士研究生。RA 工作中的直接領導就是研究生導師,RA 的工作內容就是完成研究生導師分配的科研任務。作為學校的臨時學生僱員,RA 是有工資的,在美國是有 W2 表格的,一般為每月 $1500 到 $2000 不等,但是沒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福利。同時,RA 一般還享受免學費的福利,也就是作為學校的學生僱員,學校替 RA 交學費。一旦完成學業,拿到博士或者碩士學位,則 RA 的工作關係自動終止。

Research Associate /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這個就是俗稱的博士後,postdoc。博士後有兩種,這裡是第一種,第二種我們下面會分開講。博後的前提條件是必須有博士學位,這也是為什麼它叫 postdoc,你必須先得是個 doc 才能當 postdoc。這第一種博後又叫 Employee Postdoc,也就是說,這類博後是學校的正式僱員,有工作合同,一般合同三到五年不等。作為學校的僱員,博後的年薪為四到七萬不等,並且有醫保、養老保險等福利,領取大學的 W2 表格。博後在工作中受 PI 的領導,PI 就是 Principal Investigator,也就是俗稱的「老闆」。簡單說,學校有一些科研工作,舉例說,比如給 SpaceX 研發火箭零件,或者給藥企研發藥物,或者一些雖然不能立即商業變現但是對人類很重要的基礎研究,然後學校的教授就是 PI,負責某一項研究,比如直接聯繫 SpaceX 跟他們合作。而博後其實就是 PI 手下的幹活的僱員,做這些研究工作的實際工作。

Research Fellow / Postdoctoral Fellow

這個是第二種博後,也就是 Non-employee Postdoc。這一類博後同樣要求博士學位,與第一類不同的是,這一類博後不是學校的正式僱員,而是學校的 Fellow。舉個例子吧,好比某個比爾蓋茨旗下的基金會致力於癌症研究,而你是一位剛畢業的博士生,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就是癌症。你就可以聯繫這個基金會,這個基金會考察你之後發現你是個大有前途的癌症研究人員,於是這個基金會和你一起聯繫某個大學,比如哈佛大學,然後你就成為哈佛大學的 Research Fellow。但是你並不是哈佛大學的僱員,你並不是在為哈佛大學工作,而是在為這個基金會工作,所以你的工資也是這個基金會付給你的。這個基金會同時還給哈佛大學錢,這樣你就可以用哈佛大學的實驗室等場地和資源。簡單說,你其實為這個基金會工作,然後這個基金會跟哈佛有合作關係,所以你每天在哈佛大學上班。稅法意義上,你領的是基金會給你的錢,也就是基金會的 1099 表格,而不是哈佛的 W2 表格。

Research Faculty / Research Scientist / Research Engineer

這一類有的稱之為 Research-track,是與教授的 Tenure-track 並列的職位。這是大學的正式僱員,年薪六萬到幾十萬不等。簡單說,你是個博士,然後畢業後又當了四年的博後,積累了工作經驗和科研成果,四年博後合同期滿,該找下一份更高階的工作了。這時候,在大學裡一般來說更高階的工作有兩種:第一種就是 Tenure-track,也就是應聘 Assistant Professor,之後可以晉升為 Associate Professor,再之後晉升 Professor;第二種則是 Research-track,也就是應聘 Research Engineer,之後可以晉升為 Senior Research Engineer,再之後晉升 Principal Research Engineer。這個叫法其實有很多種,有叫 senior / principal 的,有叫 level 2 / level 3 的,但意思就是那個意思。一般來說,工科專業傾向於叫 Research Engineer,理科叫 Research Scientist,人文社會科學叫 Research Scholar。與 Tenure-track 教授的區別在於,教授是終身教職,而 research-track 的職位並沒有終身的保證。這些 Research Engineer 也可以作為科研項目的 PI,獨立負責科研項目。很多大學的 Research Engineer 也可以作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學位答辯委員會的成員。

Visiting Scholar

這個就是訪問學者,簡稱訪學。好比你是某個中國大學的助理教授,你就可以聯繫哈佛大學,來做一段時間的訪問學者,一般一到兩年不等。在這期間,你依然是你那個中國大學的僱員,本質上是出差性質,你的工資依然是中國大學發給你,你只是來哈佛大學進修學習。然後你來到美國大學之後,可能也有一個 Research Associate 的頭銜。因為美國大學不負責你的工資,所以你可能並不需要在工作上向美國大學的誰匯報或者負責,但是理論上你需要向中國大學匯報你進修學習的進展。

Associate

這個就是題目裡這個「哈佛研究員」了,一般這種頭銜傾向於出現在人文社會科學,因為這些學科的研究工作需要的資源一般僅限於圖書館,不牽扯任何實驗室的安全、保密、責任等問題。理工科有時候有的大學叫 volunteer,就是「志願者」。這個 associate 按哈佛大學的官方說明,無工資,不僅哈佛大學不發工資,也不要求有基金會贊助,可以純粹無工資,百分百「自帶乾糧」。不要求博士學位,不要求具體的工作產出,不需要向任何領導或者主管匯報工作。就是可以利用大學的圖書館等場地資源,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

總結

一般來說,一個真正的美帝的學術界從業人員,簡歷應該差不多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不包括醫學等特殊學科):

博士研究生在讀,三到五年,Research Assistant。

博士後階段,三到六年,Research Associate / Postdoctoral Fellow。

(或者工業界,三到六年不等,比如 NASA 或者波音洛馬或者 IT 業界大公司或者美國軍方實驗室等等,之後再跳槽回大學)

正式科研工作,自博士後結束之後開始,Assistant Professor。

(或者 Research-track,自博士後結束之後開始,Research Scientist)

三到六年之後,Associate Professor。

(或者 Research-track,三到六年之後,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

再之後,Professor。

(或者 Research-track,Principal Research Scientist)

相關焦點

  • 無形裝X最為致命,高曉松回應哈佛入職造假
    最近有幾家媒體報導稱,@高曉松 在哈佛入職一事上存在造假欺騙,稱其「買哈佛大學身份騙粉」。12日,@高曉松 發布微博闢謠稱,「作為公眾人物,被監督、質疑是理所應當的,甚至被批評、嘲諷也有必要的容忍義務,但是,法律是底線。」並表示已經起訴了這幾家媒體。
  • 高曉松成哈佛大學研究員 入職東亞語言與文學系
    高曉松發微博曬出工作證,宣布自己正式入職哈佛大學成為研究員。同時他還曬出了哈佛圖書館珍藏的各種珍貴史料,表示自己要在哈佛認真做點研究,「努力做一個較好的知識分子。根據哈佛大學官網信息顯示,高曉松任職於東亞語言與文學系,職位顯示是「研究員」(associate)。
  • 高曉松入職哈佛大學成為研究員,以後在波士頓可以偶遇「矮大緊」老師了!
    ,宣布自己正式入職哈佛大學成為研究員。在高曉松的微博裡,我們看到了孫中山、林語堂的手跡。高曉松還調侃自己今後要在哈佛認真做點研究,努力做一個較好的知識分子。言歸正傳,高曉松入職的是哈佛大學文理學院(Faculty of Artsand Sciences),該學院目前有教職員工700多名、本科生6650多名、碩士與博士研究生近3700名。
  • 扒扒高曉松這個哈佛研究員,到底是個什麼鬼?
    此時,有才多金的「矮大緊」入職哈佛大學,立刻變身為中年勵志的楷模,「小松糕」研究員!   看看網友們 的評論:   10萬個贊,有多少人對「小松糕」老師充滿敬仰啊!
  • 高曉松入職哈佛 但大家卻在調侃他風騷的證件照
    高曉松入職哈佛 但大家卻在調侃他風騷的證件照 時間:2018.01.31 來源:R.A 作者:γ大頭蝦
  • 高曉松躋身哈佛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研究員
    取代袁騰飛成為中國最火「歷史學家」的高曉松又火了!他竟然正式入職哈佛大學,成為大名鼎鼎的哈佛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的研究員!哈佛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矮大緊老師所說的研究員,英文是Research Associate,這個詞的意思,和國內等同於教授職稱的研究員不同,更類似於訪問學者。
  • 沒想到高曉松要去哈佛大學當研究員了,還是最厲害的文理學院
    昨天中午(1月31日)12點半左右,高曉松在自己的微博上宣布正式入職成為哈佛大學的研究員,並曬出工作證以及哈佛大學圖書館內收藏的一些珍貴史料。高曉松曬出的孫中山先生手跡林語堂先生手跡高曉松的哈佛大學研究員工作證「矮大緊」老師所說的研究員,英文為Research Associate
  • 高曉松拼搏成為哈佛研究員,管女兒卻隨遇而安,稱不想把孩子養廢
    說起高曉松,很多人會想起「矮大緊」,清華高材生、高情商,歌曲《同桌的你》,詩和遠方。在外人看來,高曉松擁有令人羨慕的童年,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就接受很好的教育,但是即便是出生在高知家庭的高曉松,也存著不可磨滅的傷痛,原生家庭的影響導致他從小就奮力拼搏,拍電影、做音樂、寫書法,骨子裡受不了別人的指手畫腳。
  • 一文看懂高曉松在哈佛學術鄙視鏈中位於哪一層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楊約翰2018年1月31日,高曉松老師在新浪微博上曬出證件(Harvard ID card),宣布自己「正式在哈佛大學入職成為研究員▲高曉松在新浪微博宣布自己「正式在哈佛大學入職成為研究員」但也有不同的聲音指出,高曉松老師的職位Associate屬於哈佛大學的編外人員
  • 入職哈佛卻被群嘲?!訪問學者也不是那麼好做的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姜贇 通訊員 楊希林最近,「矮大緊」高曉松在微博上曬照稱,自己正式在哈佛大學入職成為研究員。有人認為,高曉松高並不是哈佛大學研究員,而是「研究助理」,也就是一個自費去哈佛大學東亞做研究的訪問學者,而微博中稱自己為」研究員「,有誇大嫌疑;但也有人反駁稱,即便是訪問學者也有門檻。
  • 高曉松入職哈佛大學東亞系,同事都有誰?預感他將被全面碾壓
    文:小烏雲最近,高曉松在微博高調宣布入職哈佛大學成為研究員,儘管被調侃成「哈佛校史上臉最大的研究員」,但他的研究熱情絲毫不減,已經著手研讀孫中山林語堂賽珍珠的文獻資料了。圖片來源:高曉松微博小烏雲好奇上哈佛大學官網上搜索了一下,已經能查到高曉松的信息。
  • 「在我家研究生都算是文盲」高曉松入職哈佛大學!
    高曉松入職成為哈佛大學的研究員!?真是厲害了厲害了!而且是非常適合他並且不用多說也知道是非常牛逼哄哄的哈佛大學文理學院:Harvard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FAS)是哈佛大學的學院之一,主要負責文理學科和工科專業,有著「半個哈佛」之稱,該學院目前有教職員工700多名、本科生6650多名、碩士與博士研究生近3700名。
  • 都是哈佛研究員了,還是家裡學歷最低的!誰家有高曉松家這麼牛逼
    自從前天,高曉松發了自己去哈佛當研究員的微博後,熱度又蹭蹭蹭了。網友還把他顯赫的家族都扒出來了,說他雖然進了哈佛成了研究員所以,高曉松在媒體採訪時說:「碩士在我家都是低學歷。」按照家裡的意思,高曉松的人生光芒大道,也是上清華,再去國外讀博,然後成為某個領域的頂級科學家,至少是專家學者。
  • 江疏影成首相翻譯、高曉松哈佛當研究員,出國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1月31日,高曉松在微博宣布,自己成為哈佛大學研究員。除了哈佛的工作證,高曉松還曬出了他的研究材料,包括孫中山、林語堂的英文手稿等。雖然有網友說申請這樣的「 研究員 」並不難,也不算僱員,沒有薪水,但更多人覺得,在哈佛這樣的世界一流學府安心做研究也是十分難得的機會。
  • 林志穎首度回應方舟子:對不起,打假打錯了(圖)
    林志穎首度回應方舟子:對不起,打假打錯了(圖) 林志穎一開始選擇不回應,18日林志穎參加安徽衛視2013國劇盛典,首度回應產品造假問題,而且他有備而來,帶上自家產品並現場進行展現,「所以無虛假,對不起,(打假)打錯了」。
  • 從哈佛研究員說起 中美科研體系中博士晉升路線
    前段時間,高曉松發消息稱自己去了哈佛當了研究員,不久引來了方舟子的打假,指出所謂研究員只不過是一個自費的、誰都可以去的訪問學者。一時間,引起了大家對美國的研究員頭銜的好奇。   一個剛畢業的博士,一般先拿到講師(助理研究員/工程師)職位,過兩年評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再過數年評教授(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當然,也有可能拿到職位並不順利,得先去讀個博後(或者N個博士後)。   但剛畢業的博士也有可能直接拿到特聘研究員。
  • 他是哈佛史上臉最大的研究員....
    在高曉松的微博裡,我們看到了孫中山、林語堂的手跡。林語堂手記言歸正傳,高曉松入職的是哈佛大學文理學院(Faculty of Artsand Sciences),該學院目前有教職員工700多名、本科生6650多名、碩士與博士研究生近3700名。
  • 我批評方舟子,究竟批的是什麼?
    方舟子也立即以激烈的言辭回應。記不得很多名字了。只見亦明、劉兵、田松、江曉原、楊虛傑、劉華傑及後來的羅永浩、王志安、崔永元等,方舟子昔日的好友之類的人,紛紛與他反目成仇。方粉與反方粉逐漸形成,紛紛惡言相向,甚至要拳打腳踢。而亦明、劉兵等人,照樣也在反假和打假。他們走在反假打假的共同道路上,但方舟子可以與任何老朋友說翻臉就翻臉。而翻臉的原因,有學術性的,有經濟糾紛引起的,也有意氣之爭引起的。
  • 方舟子:我很少讀中文書
    方舟子方舟子: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有《大象為什麼不長毛》、《方舟子帶你走近科學》等多部著作。鳳凰網讀書:您在2010年所讀的書裡,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有哪些?請簡要談談讀後感。如何看待閱讀紙質書及電子書的閱讀體驗?方舟子:有。除了在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看電子版的書,我有一個iPad,也用它來看書。對我來說讀紙質書和電子書沒有什麼區別。實際上我現在更喜歡電子書,不佔地方,找起來方便,並且容易檢索。
  • 方舟子揭樂嘉剽竊_網易專題
    方舟子批判中醫、中藥等的大量文章也產生了比較大的社會影響,如:《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中藥》、《就這樣被慢慢毒死》等等。其認為中醫和中藥沒有經過現代科學的檢驗,中醫基於陰陽五行的理論沒有實際依據,而中藥的療效也沒有被嚴格的雙盲法證明,認為應該「廢醫驗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