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尋芳│桐花半落

2020-12-19 百家號

「桐花最晚開已落,春色全歸草滿園。」 綠樹成陰的四月天,暗香拂來,低頭看到桐花墜地,落英繽紛,果然已到春歸時。

梧桐在古代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主要有梧桐(青桐)與泡桐(白桐)。但詩詞中提到的桐花一般指泡桐花,而非梧桐花。《逸周書時訓解》:「清明之日,桐始華。」《說文解字》中解釋「桐,榮也。」這裡說的桐樹清明開花,非常繁茂。而梧桐夏日開花,淡黃綠色,花朵較小;只有泡桐春天開花,花形似筒,碩大嫵媚,堪稱「榮也」。

桐花是清明的標誌,古人踏青出遊,在春日原野總能見到桐花的身影。柳永在《木蘭花慢》中寫,「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豔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xian)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杏花豔,桃花秀,桐花爛漫,短短數語就描繪出江南旖旎春色和當時人們踏青出遊的盛況。

梧桐是中國的常見樹種,深山郊野,驛路田園都能見到,自開自落於市井鄉野之中的桐花,有一種樸野酣暢之美。「溪流清淺路橫斜,日暮牛羊自識家。梅葉陰陰桃李盡,春光已到白桐花。」鄉間日暮,牛羊沿著小溪回家,路旁梅樹成蔭,桃李已謝,到了桐花盛開的時節。陸遊上巳節遊臨川道,「纖纖女手桑葉綠,漠漠客舍桐花春」,蠶女採摘桑葉,客舍桐花覆滿樹冠,恰似一幅春日江南農事圖。

桐花花期長達一月,能從清明開到立夏,也算是「殿春」之花。宋代詞人吳泳感慨「手摘桐花,悵還是、春風婪(lan)尾。」婪尾即最後、末尾之意,詩人常用桐花表達傷春送春之意。楊萬裡在《道旁桐花》中寫,「春色來時物喜初,春光歸日興闌餘。更無人餞春行色,猶有桐花管領渠。」人們大多喜聚不喜散,春來歡喜春去愁,沒有人為春天送行,只有桐花送春歸。羈旅漂泊的遊子最是傷春,「松林日暮雨悽悽,十裡陂田五裡泥。一月離家歸未得,桐花落盡子規啼。」日暮春雨悽悽,道路泥濘難行,凋落的桐花和啼叫的杜鵑,最能觸及遠行人的思緒。

元稹在被貶江陵的路上,夜宿山館,看到桐花滿地,思念好友白居易,就寫了一首桐花詩寄給他。「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怨淡不勝情,低徊拂簾幕。葉新陰影細,露重枝條弱。夜久春恨多,風清暗香薄。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但感事暌違,非言官好惡。奏書金鑾殿,步屣青龍閣。我在山館中,滿地桐花落。」而白居易與元稹分別後,夜間夢到好友,醒來收到這首詩,連讀三遍,悵然感懷,以詩和之,「……月下何所有,一樹紫桐花。桐花半落時,復道正相思。殷勤書背後,兼寄桐花詩。桐花詩八韻,思緒一何深。以我今朝意,憶君此夜心。」曾峰山館的一地桐花,見證了元、白二人真摯的情誼。

《桐蔭玩月圖頁》(南宋)

元稹、白居易在桐花詩中開啟了月下賞花的新情境。宋代以後,洗盡鉛華的月下之花更為文人士大夫所鍾愛。這幅《桐蔭玩月圖》觀賞的雖然是鬱郁桐蔭,但也可以想見春日桐花開放時的美景。畫中庭院深深,桐樹蔥蘢,仕女雙手執扇,在涼涼月色中不知為誰思念成河。

《桐露清琴圖》 倪瓚 (元)

元代畫家倪瓚喜愛梧桐,相傳他每日令童子汲水清洗院中的桐樹,「門前楊柳密藏鴉,春事到桐花。敲火試新茶。想月珮,雲衣故家。苔生雨館,塵凝錦瑟,寂寞聽鳴蛙。芳草際天涯。蝶栩栩,春暉夢賒。」春日階前桐花開,畫家試新茶時想起故家,有如莊周夢蝶,已是芳草天涯。這首《太常引 傷逝》題在一幅畫作中,可惜畫作已不見。《桐露清琴圖》中幾株挺拔的桐樹立於竹舍茅屋邊,不知是不是就是畫家心中的故園呢?

「桐花快落春風老,梅子微酸晚雨晴。從此嬉遊時節少,不須日日報詩成。」春風與桐花歸去後,無須整日遊春賦詩,不如在雨後夏夜多讀幾本書吧。(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馬洪萌)

相關焦點

  • 詩畫尋芳│「梅」好時光
    梅花是詩中常客,早在《詩經》中就能尋找到梅的芳蹤,《小雅?四月》裡中說「山有嘉卉,侯慄侯梅。」西漢《西京雜記》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佳樹,有朱梅、胭脂梅」。到了南北朝,梅被大量栽培於居室附近,或成為梅園,自此「梅始以花聞天下」。這一時期,詠梅詩逐漸多了起來,詩中的梅花也被人們賦予美好的含義。
  • 詩畫尋芳│萱草報慈恩
    諼草就是萱草,《毛傳》訓釋「萱草令人忘憂」,詩中妻子思念外出徵戰的丈夫,希望能用萱草消除心頭的憂鬱。這一說法也得到了中醫的認可,嵇康在《養生論》說「合歡蠲憤,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萱草春季萌發,綠葉成叢,夏季開花,清香宜人,看著它就令人忘卻煩憂。南北朝時期人們就開始在庭院種植萱草,南宋文學家宋惠連寫詩說「芳萱秀陵阿,菲質不足營,幸有忘憂用,移根託君庭。」
  • 詩畫尋芳│春風自在楊花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從初春的楊柳青青,到暮春的楊花漫漫,而今楊花飛盡,柳條也被送別的人折光了,我思念的人怎麼還不回來?自詩經中「昔我往以,楊柳依依」開始,以柳寄情,折柳送人成為古人送別時最常見的行為。這首隋朝的《送別》,已無法考證是何人所寫,但詩中借柳抒發的那份戀戀不捨的心境,卻流傳至今。「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新民晚報數字報-春寒一分在桐花
    況周頤《蕙風詞話》云:「蜀語可入詞者,四月寒名『桐花凍』。」四川人把清明時節的乍暖還寒、悽風冷雨的天氣叫作「桐花凍」,當真好聽。  眼下正是桐花盛開時節。每回看到桐花,都會暗暗感嘆:這種悽豔突兀,簡直是唐詩中的李賀。這種亮烈不群,卻命如紙薄,又是《紅樓夢》裡的柳湘蓮。  這裡說的桐花,是泡桐花,不是梧桐花。
  • 英譯白居易詩賞析第四篇「月下何所有?一樹紫桐花」
    A single tree of purple paulovnia flowers—一樹紫桐花。Paulovnia flowers just on the point of falling桐花半落時, Are a symbol to express 「thinking of an absent friend.」復道正相思。
  • 春遊詩10首: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春日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賞析】這首詩表面上看是一首春遊詩,並且被認為是詠春詩作中的名篇。但是第一句說春遊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那裡在朱熹生活的南宋時期,早已被金人侵佔,朱熹也不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春遊尋芳。
  • 春詞麗句桐花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桐花鳳啥樣子?
    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連珠弄。「清朝王世禎《蝶戀花,和嗽玉詞》初衣解詩:昨夜小區內走了一走,去逛到了自己從來沒有去過的偏僻小路,路燈幽暗,春夜如水,在封控期間少有人跡。聽得見路上的落葉發出的極其清脆的聲響。
  • 又是一度桐花落
    桐花沒有牡丹、 芍藥等草本花之豔美, 也沒有槐花、 石榴花、 桃花、 杏花等木本的濃香, 她像喇叭花戴了一隻土金色的小帽, 在春天的百花園裡, 顯得那麼普通, 那麼尋常, 像白樂天詩裡的草。沒人駐足觀賞, 沒人拍照, 更沒人為之寫上三言五句。
  • 人間四月芳菲盡 坐看遍地桐花開――龍山縣桐花寨首屆桐花節側記
    如若拂過一陣清風,飄落一場春雨,油桐花也便掉落了,掉落的花一朵接一朵,宛如天降雪花一般,因此人稱「五月雪」。油桐花還有一個美麗的花語:情竇初開。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為證「桐花半落時,夏道正相思,殷勤書背後,兼寄桐花詩」。 在去往村寨的盤山公路上,遠遠的就聞到了油桐花淡淡的清香,還混雜著雨後泥土的氣息。
  • 五月,邂逅溫州那開滿桐花的山谷
    然而有一種花,在山野青蔥中,卻芳華正豔,如雲如雪,飄飄灑灑,紛紛揚揚,帶給我們詩意的美麗,那便是桐花了。吾有西山桐,桐盛茂其花。香心自蝶戀,縹緲帶無涯。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瑤華。紫者吐芳英,爛若舒朝霞。這首歌詠桐花的詩歌,來自北宋詩人陳翥。
  • 桐花,桐花
    空曠的場地上,只有一樹桐花燦然盛開。風吹桐樹,雨打桐花。女孩站在鋪滿桐花的路上,仰頭望著高大的桐樹和空中飛舞旋轉的桐花,臉上是淡漠的神情。四月,正是春光明媚,桐花盛開的時候。每每下課回寢室的路上,遠遠的便能聞到桐花濃鬱的香氣,或者一抬頭,便能看見那高大而繁盛的桐樹。我看見桐樹,總是會想起夢中的場景。夢裡的女孩臉上淡然的表情,一如我抬頭看見滿樹桐花時的心情。
  • 桐樹如蓋 桐花灼灼
    只道春寒都盡,一分猶在桐花。」首先出來的是花蕾。一簇簇白色微紫的花輝映交錯,白色的瓣朝外張開,喇叭樣的花蕾擁擠著,在風的鼓動下,在陽光的照顧下,將整個樹擠滿、遮密。一樹樹桐花雖然不耀眼,卻有一種無言的氣勢。逼進你的視覺範圍。  桐普通而高貴。「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莑莑萋萋,雍雍喈喈。」這是何等優美和諧的場景。
  • 心燈已燃 光照十方 桐花客繪畫作品之我見——上德真人
    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才完成了一部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真實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之後,而感慨萬千地寫了一首啼血回味的詩放在了書卷的開篇,不是「開闢鴻蒙,誰為情種」。而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桐花客不幸卻也應了此情此景。記得,他曾用了六十餘個日日夜夜才創作完成的《東山雲起圖》。
  • 參加桐花祭不見桐花 蔡英文很疑惑
    蔡英文今天接見臺灣客家聯盟協會理監事幹部並提到推動客家文藝復興是很重要施政目標;另外,她也透露,上次參加關西桐花祭,卻沒看到桐花,後來才知道是氣候的關係。    蔡英文今天接見「臺灣客家聯盟協會理監事幹部」一行,感謝該協會致力推動客家語言及文化的振興發展,並盼集結眾人之力,將「浪漫臺三線」計劃成為客家文藝復興,以及產業再造的社會工程。
  • 生如桐花
    近日,在朋友博客的相冊裡看見了他拍的一組桐花照片,那散生在闊葉林間的桐樹之花,在微風拂過後,靜靜飄落在綠色的樹葉和青色的苔衣之間,五瓣花兒有著粉色的心、金色的蕊,清新樸實,意味甚濃。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句詩「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桐花萬裡,那該是何其大的場面啊!詩人在描寫時雖不全在讚美桐花,只是把桐花作為抒情的象徵物,但也足以可見古人對桐花是十分欣賞的。
  • 今日穀雨:孟津深春裡 桐花次第開
    「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落盡千花飛盡絮,留春肯住欲如何」 萬紫千紅的花還沒賞夠
  • 桐花飄香讀宋詞
    原標題:桐花飄香讀宋詞   暮春時節,桐花香飄四溢、沁人心脾,在梧桐樹下徘徊流連,讓人不覺憶起年少時在桐花滿枝的梧桐樹下讀宋詞的日子。   梧桐在華北地區十分常見,除了田野和坡崗的野生桐樹,每家每戶的院落裡也都大量栽種,因為人們一直相信這樣的俗諺:「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因而,梧桐又被稱為鳳凰木──鳳凰是何等高貴的鳥兒!
  • 《河上花圖》:一曲詩畫雙絕的荷花讚美詩
    原標題:《河上花圖》:一曲詩畫雙絕的荷花讚美詩   清 朱耷《河上花圖》(中國畫)   《河上花圖》卷高47釐米,長近13米。是清朝著名畫家朱耷在其72歲時應朋友蕙巖之請而作,歷經四月畫成,是畫家晚年非常罕見的大幅作品。
  • 苗慄桐花公園 花海色誘人客(圖)
    2公頃多的草皮,碧綠如茵,遇上桐花盛開時節,園內白桐紛飛,化作千堆雪,詩意盎然,召喚著各地遊客前來浪漫體驗。   客家特色 三合大院迎賓樂   桐花樂活公園位於銅鑼鄉七十份地區,佔地8公頃餘,原為客家文化園區預定地,因文化園區改設銅鑼科學園區基地,縣長劉政鴻積極爭取經費改建桐花樂活公園,打造出一座具客家特色的主題公園。
  • 五月島內覓桐花(圖)
    想要了解客家文化,一年一度的「客家桐花祭」不容錯過,四五月的客家莊裡,可以賞花、品味客家獨特美食,也能體驗客家風情——  山間覓芳蹤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賞桐花的好時節。電視上、報紙上、網絡上,還有各種旅遊宣傳小冊子上,都力推民眾走出家門,欣賞臺灣的「五月雪」。這「五月雪」指的就是滿山遍野飄落的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