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關於茶故事的掌故
陸羽鑑水是什麼掌故?據唐代張又新的《煎茶水記》中記載,唐代宗時,湖州刺史李季卿到維揚(今天揚州)會見陸羽。他見到神交已麼的茶聖,對陸羽說:「陸君善於品茶是天下人皆知,揚子江南零水質也天下聞名,此乃兩絕妙也,幹載難逢,我們何不以揚子江水泡茶?」於是吩咐左右執瓶操舟,去取南零水。在取水的同時,陸羽也沒閒著,將自己平生所用的各種茶具一一放置停頓。一會兒,軍土取水回來,陸羽用構在水面一揚,就說道:「這水是揚子江水不假,但不是南零段的,應該是臨岸之水。」軍土嘴硬,說道:「我確實乘舟深入南零,這是有目共睹的,我可不敢虛報功勞。」陸羽默不作聲,只是端起水瓶,倒去一半水,又用水構一揚,說「這才是南零水。」軍土大驚,這才據實以報:「我從南零取水回來,走到岸邊時,船身晃了一下,整瓶水晃出半瓶,我怕水不夠用,這才以岸邊水填充,不想卻逃不過大人你的法眼,小的知罪了。」李季卿與同來數十個客人對陸羽鑑水技術的高超都十分佩服,紛紛向他討教各種水的優劣,將陸羽鑑水的技巧一一記錄下來,一時成為美談。
苦口師是什麼掌故?皮光業是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子,他自幼聰慧,能文善詩,有皮目休盛年的風範,吳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拜丞相。除了詩文,皮光業還嗜茶,善談論,對茶頗有研究。一天,皮光業的表兄弟設宴待客,請他來品賞新柑。那天,宴席頗豐,當地的達官貴人云集。皮光業一進門,對表兄弟的新鮮甘美橙子視而不見,卻急呼要茶喝。表兄弟急忙捧上一大甌茶湯,皮光業手持茶碗,即興吟道:「未見甘心氏,先迎苦日師」。由於皮光業的盛名,「苦口師」很快成了茶的雅號流傳並來。
陸盧遺風是什麼掌故?陸盧遺風指的是要發揚陸羽和盧仝的茶道精神、品茶技藝、茶德茶風。陸盧遺風中的「陸」是指茶聖陸羽,他一生愛茶研究茶,著作了第一本茶典《茶經》,對茶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對後世的茶業有著很大影響,被世人譽為「茶仙」「茶神」。「盧」是指唐代詩人盧仝,他一生愛茶,寫過很多關於茶的詩歌、對聯,流傳至今,千年不衰。他的詩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膾炙人口,是茶詩中的佳作。
驛庫茶神是什麼掌故?唐代李肇的《國史補》中有一個這樣的記載:「江南有驛吏,以幹事自任。典群者初至,吏白曰:『驛中已理,請一閱之。』刺史乃往,初見一室,署雲酒庫,諸醞畢熟,其外畫一神,刺史問:『何也?』答曰:『杜康。』刺史曰:『公有餘也。』又一室,署雲茶庫,諸茗畢貯,復有一神,問曰:『何?』曰:『陸鴻漸也。』刺史亦善之。又一室,署雲庫,諸必備,亦有一神,問曰:『何?』吏曰:『蔡伯諧。刺史大笑曰:『不必置此。』」《國史補》中記載的這段話,說的是陸羽在驛庫和茶店被供奉的事,這個故事被後人稱為「驛庫茶神」,從中可以看出唐代對茶神崇拜的民風民俗。
水厄是什麼掌故?水厄的原意是不幸的人遭遇溺死之災。在歷史中三國魏晉之後,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日常生活逐漸開始普及飲茶之道,而那些起初對飲茶知之甚少甚至有些許排斥的人,常將飲茶的活動戲稱遭到「水厄」。「水厄」一詞出自《世說新語》。晉代司徒長史王蒙嗜茶如命,不僅自己經常喝茶,還經常邀請客人陪著他一起飲茶。在當時,很多士大夫都不習慣飲茶,卻又不好推脫,於是每次大家到王蒙家做客或是被邀前往時,都心中戰戰兢兢,並互稱此次之行為今日有「水厄」。
乞贈密雲龍是什麼掌故?宋代周輝在《清波雜誌》中有一個這樣的記載:「自熙寧後:輸頁『密雲龍』。每歲頭綱修貢,奉宗廟及供玉食外,資及臣下無幾,戚裡貴近乞賜尤繁。」這段話中的「密雲龍」是團茶中的極品,是每年朝廷的頁品:因為難得,朝廷把它賞賜給朝臣,來籠絡他們的心。「密雲龍」茶賞賜的對象不同,用的茶袋顏色也不相同,黃色茶袋是官廷的專用,緋色茶袋才是臣僚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