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設計的理念分歧: 關於iOS 7的思考和吐槽

2020-12-14 199IT
自打幾個月前,有消息說 iOS 界面將迎來一次重大轉型開始,iOS 7 這個名字就不斷被提起。各種扁平化設計的概念視頻吸引著大量點擊率,凡是對科技新聞稍感興趣的人們應該都好奇真正的 iOS 7 是個什麼樣子。
於是前幾天,蘋果在 WWDC 2013 上發布了萬眾矚目的 iOS 7。過去 iOS 的進化秉承著保守、繼承的思路,而這次的升級卻異乎尋常地大膽,徹底改變了 iOS 的用戶界面,從過去充滿擬物化修飾元素的界面變成了扁平明亮、色彩豐富的簡潔界面。iOS 新界面毫無疑問成為最近科技新聞中最熱的話題。

 

iOS 7 的設計工作是在蘋果首席設計師 Jonathan Ive 的領導下完成的。我對 Ive 充滿敬重,他奉行簡潔的設計哲學,把對美學的詮釋融在了蘋果的硬體設計中。你只需要瞟一眼 iPhone,或 MacBook,或 iMac,就知道他的設計功底有多深。他最擅長的是把無數思考隱藏起來,給你最簡單卻是最經得起推敲的作品。這一次,他思考的是軟體界面。同樣的設計思路從硬體延伸到軟體會有什麼成果,真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如今 Ive 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iOS 7 是蘋果少有的極富爭議性的作品,網上的爭論已經炸開鍋了。我身邊有人喜歡也有人說難看,相比之下還是說難看的人多一些。我也上手體驗了 iOS 7,以便有發言權。我的結論是:我喜歡它所傳達的理念,但這個作品沒達到我的期待。

過去 iOS 的設計理念

就像無數人論證過的一樣,過去的 iOS 充滿了擬物化的設計元素,說白了就是仿真。比如 iBooks 的木質紋理、通知中心的亞麻紋理、備忘錄的紙質紋理,以及遍布整個界面的高光和陰影……這種痕跡實在是太多了。為什麼選擇這種仿真的設計?因為它能讓人感到熟悉,熟悉意味著你已經或多或少地習慣了這樣的觀感,因而也就更容易接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講,iOS 的設計理念在於不追求更多人喜歡,而追求更少人討厭。擬物化的設計就是把人們最習慣的紋理擺在你眼前,所以多數人看上去至少不會覺得不舒服。這是擬物化設計的好處之一。

蘋果的擬物化設計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精緻到細緻入微。這種精緻需要對細節的極度重視,因而也一直被當作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一個簡單的邏輯就是:做好擬物化設計就要非常用心,非常用心的作品才是高檔次的作品,所以擬物化設計傳達出一種類似於「哇,好漂亮啊,真牛 X」的感覺。所以你就能理解,當 iOS 7 擺在人們面前的時候,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給出廉價、幼稚、山寨風之類的評語了。

擬物化設計有這麼多好處,那為什麼還要改呢?因為擬物化也有它的缺點。

首先,按照 Ive 的說法,這套擬物化的界面太過喧賓奪主了,以至於有時會把信息本身置於次要地位。這個觀點我特別認同,想當初 iBooks 剛推出的時候我第一時間下載,打開一本書來回翻頁翻了十分鐘,一邊翻一邊讚嘆於蘋果高超的交互技術——至於書裡寫的是什麼完全不重要,還有什麼比這麼逼真的翻頁效果更吸引人呢。這種的做法在一些人看來,就是典型的「技術讓人忽視了最重要的東西」。精緻的擬物化設計過於厚重而掩蓋了信息的重要性,讓人沉浸在過程之中而非內容之中。如果上一句話說得太繞,簡單說就是這種設計能吸引你購買這個手機,讓你沉醉在各種仿真效果中,然後每天洋洋得意的是「我的手機太 X 了」,而不是「這本書的文筆太贊了」。

精緻的擬物化設計創造了美妙的用戶體驗,但沉浸在體驗本身之中並不是界面設計的主要功能。哦對了,可能有人要問:難道擁有美妙的用戶體驗不是件好事兒麼?當然是,但不同的用戶體驗所傳達的理念也是完全不同的。舉個例子,倘若問我用 iOS 的 iBooks 讀書和用亞馬遜的 Kindle 讀書,哪種體驗是優秀的?我會回答說兩個都有優秀的體驗。但 iBooks 的優勢在於閱讀間隙所帶來的美感(比如翻頁效果或打開書本的過場動畫),而在文本呈現方面沒有體現出多大優勢;而 Kindle 則致力於解決閱讀中的體驗(e-ink 屏對眼睛的保護),雖然它的翻頁效果真的很渣。前者讓你沉浸在閱讀這個行為之中,後者讓你沉浸在書本內容之中。相比之下,我更喜歡 Kindle。

一句話總結:擬物化設計可以更容易更迅速地讓人接受,但過度精緻的擬物化修飾元素可能會喧賓奪主、讓人分心,降低用戶的使用效率。

蘋果自己當然清楚這個問題。所以 iOS 中最精緻的擬物化設計往往是限制於功能最簡單的應用,比如備忘錄、錄音、計算器、Passbook、指南針等;那些功能性複雜的應用在擬物化元素的使用上是很節制的,例如音樂、設置、郵件、通訊錄等。即使如此,剛剛接手的 Jonathan Ive 仍然覺得無法忍受。

所以過去 iOS 的設計並不是不優秀,只不過它所傳達的理念過於重視體驗本身了。雖然我覺得不改也 OK,但奈何設計師眼裡容不下沙子,iOS 的界面轉型也就提上了日程。

iOS 7 的設計理念

iOS 7 的界面,按照 Ive 的說法就是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修飾元素。看不到高光和陰影了,也看不到仿真紋理了。因為去掉了很多修飾性的設計元素,整個界面變得扁平明亮,簡潔輕快。iOS 7 用線條和色彩來組織界面,讓系統界面變得如此簡單,從而使內容在界面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的確如此,我在上手 iOS 7 的時候,發現很難去注意那些系統界面——因為它們真的沒啥可注意的。類似的設計也出現在 Windows Phone 中,只不過後者更加激進。Windows Phone 8 用內容來組織內容,整個系統基本上是由文本、色塊和圖片來組成的,使用效率極高。這種極簡設計的問題則在於,當你獲取了你所需要的信息之後,你甚至懶得再看它一眼——微軟的說法是讓你抬起頭去注意生活本身。

什麼事情走到極端都不一定是好的,極簡主義也一樣。WP8 如此簡潔,時間長了一定會讓人覺得乏味,所以微軟才要為這種文本排版的單調界面配上「世界級的動畫」。WP8 對過場動畫的重視程度極高,也是用來彌補簡潔界面本身的缺點。

雖然 iOS 7 在界面的簡潔程度上沒有那麼極端,但線條取代紋理成為界面的組織元素,同樣可能帶來乏味的觀感。所以 Ive 才說,要確保界面能帶來「驚喜」。iOS 7 的「驚喜」也就構成了它的亮點:大量半透明的觀感、細緻的過場動畫、色彩的大膽運用,還有壁紙圖片隨手機角度而擺動的特效等。這也就是為什麼只看圖片不能得出全面的結論,只有親自上手才知道它的優劣。體驗過 iOS 7,讓我覺得它並沒那麼糟糕,因為在使用過程中它能帶來更多美感。

當然,為了避免重蹈覆轍,iOS 7 的動畫和半透明設計也比較克制(比如運用高斯模糊和低透明度),於是色彩在整個界面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iOS 7 的色彩使用如此大膽,讓我有點兒難以接受,這也是我特別想吐槽的地方。Jonathan Ive 過去在 iPod 的設計上成功地運用了很多色彩,但每個設備通常只有一種顏色。結果是雖然整個產品線色彩繽紛,但每個產品卻不那麼花裡胡哨,我只需要選擇我最喜歡的那個顏色就好了。

如今,iOS 7 變成了「整個產品線」,而我必須接受其中所有的哪怕是我過去不喜歡的顏色,比如淺綠、淺紫、非常淺的藍,以及撞色搭配和淺色漸進等。蘋果在 iOS 7 的設計介紹頁面上也承認,這些色彩「可能並不是你明確需要的,甚至不是你所期待的」,但「它們組織在一起會呈現出和諧的整體」。的確,iOS 7 在整體上的色彩搭配還算和諧,但那又怎麼樣,我依然不喜歡這些色彩。

這也是我覺得 iOS 7 最大的槽點:在色彩上,它迫使你去接受這個整體;它不再追求讓更少人討厭,而是構建出獨特的風格讓你去喜歡它、接受它。問題在於,沒有哪種獨特的風格能讓所有人喜歡。上手體驗了 iOS 7 之後,我覺得我已經能夠開始適應這個界面了,但是每次看到那些圖標,我依然為它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這些圖標「在客觀上」不好看,而是它們不符合我的審美。拋棄了擬物化設計也就拋棄了它的優勢,iOS 7 首先面臨的就是認同問題。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 Google 應用中單色搭配 + 扁平簡潔的界面。可惜的是這種方案沒有被統一地用在 Android 上,也許還是不能避免乏味的問題。在我看來,原生 Android 的過場動畫顯得很漫不經心、未經打磨,這讓它原本就簡樸的界面顯得更單調了。

說到最後你可能有點兒失望,因為我並沒有把兩種 iOS 中的任何一種奉為完美的作品。我沒打算那麼做,而且每當我看到那種極端評價時,我都驚訝於發言者的懶於思考和過分自信。我想說的是,過去的 iOS 和 iOS 7 傳達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設計理念,各自有各自的優劣。過去的 iOS 最讓我滿意的是它給我最熟悉的東西,並且在擬物化設計上保持了一定的克制。而 iOS 7 避免用戶沉浸在體驗之中的設計理念也讓我特別認同。無論是哪一種理念走到極端都會帶來問題,二者的協調必不可少。

我覺得最舒服的界面設計來自 Mac 上的 OS X。它並不排斥擬物化設計,所以打造了精美的圖標;它適度地運用高光和陰影,讓界面富於層次感;它採用簡潔的布局和以銀色為主色調的搭配,讓界面隱於內容之後;而精緻的過場動畫、精細的擬物化圖標也避免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感到乏味。也許移動端的 iOS 限於界面尺寸,在協調這些理念上有更大的難度,但 iOS 不應在任何一種理念上走得太遠。這是我的個人觀點了。

相關焦點

  • 手機端iOS&Android模態界面對比【2019新版】
    在日常工作中,偶爾會談及到「模態」和「非模態」,因此做了一些調研和思考 ,分享給大家。
  • 電商APP界面設計的思考
    想要設計好一款電商APP,除了要掌握電商APP設計中的常識技巧外,設計師還需要不斷吸收一些優秀的APP視覺設計作品的靈感和思路,特別是國外一些很棒、但簡潔的電商APP界面也有很好的借鑑價值,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交互乾貨必收 | App界面互動設計規範
    在上篇《APP界面設計風格》確定下來後,產品經理(兼互動設計)還不用著急將所有的交互稿扔給設計師進行細緻的界面設計。在細節設計啟動前,拉上設計師和安卓前端開發、ios前端開發一起商議確定設計規範先吧!APP設計規範指對APP界面進行風格統一,對界面元素的樣式、顏色和大小設定統一的規範和使用原則。與設計、前端約定好統一的設計規範很重要,約定設計規範可以減少產品、設計、前端的溝通成本;可以使界面設計整潔、統一,減少界面元素的重複設計;可以減少設計素材,控制安裝包的大小。
  • 其實,iOS 7界面設計的趨勢是直豎式立體感
    iOS7在設計上會逐步傾向於立體感更強、略微增加特技效果、弱化按鈕圖層,直接使用文字作為按鈕。這種立體感設計首先體驗在Passbook功能頁面上,後來增加到了Safari瀏覽器。現在iOS7 Beta4的提醒功能也調整為豎向展示,之前是列表方式進行展示的。iOS7的新版瀏覽器增加了標籤頁切換時的3D特效。
  • 夫妻育兒理念有分歧,怎麼辦?
    「 本周話題 」有個朋友因為育兒理念的分歧,和老公大吵了一架。她更憂慮的是,如果兩人長期不能達成一致,孩子到最後可能誰的也不聽。類似的情況在很多家庭都有,甚至在一些有長輩參與孩子教養的家庭,矛盾就更突出了。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辦?在兩個或是多個撫養人的意見出現分歧時,到底該聽誰的?
  • 提高登錄界面設計的7個設計模式
    插畫:Ouch.pcs為了從一開始就確保無縫銜接的用戶體驗,你必須要設計簡單易懂的登錄表單。「設計一個登錄表單這件事情有多難?」如果你曾思考過這個問題,你會驚訝於這個設計過程有太多的細節了,這些細節可能會給用戶帶來負面印象,也可能提高產品轉化率。畢竟,登錄表單可是你產品的門戶,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有多重要。
  • iOS12 | 鎖屏/設置界面美化,無需越獄
    設置界面個性化修改教程 鎖屏界面解鎖文字修改教程
  • ...它是我以前在WP上期待過的界面,只是這一次iOS上有更多優秀的...
    剛看完Medium上關於iOS 14的小組件設計案例,倘若如果各家都能有不錯的設計感,我可以預想到未來iOS的桌面是十分有趣的。它是我以前在WP上期待過的界面,只是這一次iOS上有更多優秀的開發者,讓這一切變得更加夢幻。官方把小組件定義為內容的獲取,除了捷徑之外幾乎沒有可以「操作」的空間,但我覺得它有更多的潛力。
  • 如何設計數據驅動的界面
    譯者按:這是一篇入門級的關於如何呈現數據界面的文章,比較偏重於視覺層面、項目層面以及用戶使用場景的經驗。視覺和交互會對<用戶情感>產生哪些正相關的影響? 2. 設計是什麼:圖形界面,界面,交互?還是更應該著眼於給用戶的整體體驗? 用你的數據講故事「儀錶盤」,「大數據」,「數據可視化」,「分析」—這些是人們以及眾多公司對他們擁有的數據很感興趣的爆發點事件。我曾有幸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從事幾十個重數據的界面工作。
  • UI設計是做什麼的?UI設計入門學習怎樣學?
    UI設計是做什麼的?UI設計入門學習怎樣學?文:源碼時代很多想學一門技術,卻不知的學什麼的朋友,經常可能會看到一些關於UI設計相關的信息,一時還不明白UI到底是幹嘛的,想清楚的了解一下UI設計到底是什麼,再打算去深入的學習。
  • 蘋果iOS 7與三星TouchWiz界面大比拼
    【搜狐數碼消息】6月27日消息,就像三星使用TouchWiz重新改變了Android的界面一樣,蘋果最新發布的iOS 7也擁有著外觀上的巨大改變。雖然不是定製界面,但對於iOS這個外觀和感覺數年都未變的平臺,新一代的iOS 7的確代表著一個相當極端的革新。
  • 關於登錄界面的設計,我還想說...
    (關聯閱讀:想要表單用著爽,這份設計指南要收好)的時候已經對比過登錄界面的例子,這次想更詳細地分享下自己的觀點。雖然關於登錄界面如何設計的文章已經有很多,我還是願意自己重新總結,因為:自己總結的才是最深刻的!自己總結的才是最深刻的!自己總結的才是最深刻的!重要的話說三遍。關鍵字:路徑清晰,主次分明,專注眼前,分場景。
  • Android應用與iOS應用之間的設計差異對比
    本文將聚焦於iOS和Android上的互動設計模式之間的區別,闡明iOS和Android上的應用看起來不同的原因,以及它們為什麼應該這樣做。 另外,本文還將提供原生應用設計示例,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本文所寫的內容。
  • 關於質量的共識、分歧和誤區
    關於質量,存在「一個共識、兩大分歧、三類誤區」:「一個共識」,即質量很重要,對此無人反對,而且各方面從不同角度加以強調和闡釋;「兩大分歧」,即質量是什麼、如何管質量,往往眾說紛紜;「三類誤區」,一是簡單追求「政府主導」,二是片面強調「質量是競爭出來的」,三是將「四個最嚴」泛化。究其根源,主要是對質量的認識不一、理念不一。為便於交流、促進工作,需要對質量領域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再作辨析。
  • APP界面設計的視覺原則!
    如何利用有限的設計空間和視覺元素來進行手機軟體界面設計成為設計師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眾所周知,手機誕生在數字時代。它的歷史還非常短暫,但由於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在世界範圍內它擁有海量的使用者,並已經成為各種信息傳播的主流媒介。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手機在功能上不斷的全面與智能化。這就給手機軟體界面的設計提供了廣闊的展示平臺。
  • 為什麼說內向的人更像ios,外向的人更像安卓?
    ios別亂搞首先,ios是蘋果公司非常優秀的的產品,因為ios是一款封閉式的作業系統,其無論是界面設計還是底層優化都是非常好的。這就是為什麼蘋果的系統ui設計能帶動潮流的原因,還有就是1g內存的蘋果手機秒殺3g內存的安卓機。雖然ios是個封閉的系統,各種不允許,自己悶著,幹自己的。很多權限都不對外開放,應用與應用之間權限也很低,但這並不影響Ios作為一款偉大的作業系統,就像一個內向的人,往往也是有很優秀的一面。可見ios這款產品是多麼的優秀,形象比作相當一致。
  • 譯文|界面設計中,關於字體設計的10 個錦囊
    字體作為界面設計的一個元素,對用戶的閱讀體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是 UI 設計師 Viljami Salminen 分享的用戶界面字體設計的基本規則和技巧。在現代的交互界面中,文本即界面,字體設計則成為主要的設計規範。字體即界面設計的基石在用戶界面中,每一個單詞和字母都至關重要。好的字體等於好的設計。字體成了界面設計的基石,而我們設計師,則是這些這類「信息基石」的修造者。觀察下面這個例子,想像一下,把以下圖片中的元素拆解開來,看看會是什麼樣子——一個個單詞、兩張圖片、幾個圖標。
  • ios註冊國外的apple id方法介紹
    ios商店裡面擁有很多的國外的軟體,不過如果我們想要下載國外的軟體,就需要先註冊一個國外的apple id。那麼,大家知道國外的apple id應該怎麼註冊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各位玩家小夥伴帶來了ios註冊國外的apple id方法介紹,有不清楚的玩家可以一起來看一看。
  • 遊戲界面「可讀性」設計【符號篇】
    關於文本信息傳達,在交互專業範疇裡分為了「易讀性」和「可讀性」兩個部分。易讀性:解決內容視覺呈現的問題,讓用戶快速了解頁面上的信息。在這裡我們可以忽略術語上的定義,只要關注:如何讓玩家輕鬆閱讀和理解界面內容。所以,可以把信息的一切閱讀傳達問題都歸類為「可讀性」。為了更好的避免和解決這些問題,我總結了【符號傳達】、【版式傳達】與【文案傳達】三個知識維度,本篇內容是關於符號的常見問題與設計規範。(結尾有福利)
  • 如何讓玩家輕鬆理解界面內容?談談遊戲界面的「可讀性」設計
    文/楊曦設計為信息服務,只有信息能清晰傳達給玩家,我們的設計才有意義。關於文本信息傳達,在交互專業範疇裡分為了「易讀性」和「可讀性」兩個部分。易讀性:解決內容視覺呈現的問題,讓用戶快速了解頁面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