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海口鐵路公安處民警接到一位媽媽的求助,「我帶孩子坐動車回學校報名,在動車上清點自己隨身物品時,卻發現兒子攜帶的雙肩書包不見了,我兒子的書包弄丟了……」執勤民警立即組織警力,在火車站站臺邊的草叢中搜索,最終找到了小孩丟掉的背包。
不曾想,這個書包竟然是小孩自己主動扔的!原來小孩今年上五年級,因假期貪玩作業沒寫完,眼看就要開學了,老師要求沒寫完作業的學生要上講臺檢討。小孩不想上講臺,就趁候車時趁母親不注意,偷偷把書包丟在了站臺的草叢裡。
清點無誤後,民警通過動車車遞的方式把書包交還給了孩子。並寫字條轉告鼓勵這個孩子:聰明才智要用到學習上,作業沒寫完可以補,不要再做「傻事情」了。
網友看到這則消息都樂了:
二十多天的寒假作業,你這都快一百天了還沒做完??好不容易丟掉書包 結果還是逃不掉寫作業的絕望……小朋友含淚接過作業,然後說謝~謝~你!小學生:警察叔叔,你們有時候大可不必這麼盡職盡責……
歌曲《童年》裡有句歌詞唱出了一代又一代孩童的心聲:「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一寸光陰一寸金……」迷迷糊糊的童年,等到長大才恍然發覺,正是一個又一個不起眼的寒暑假,拉開了人與人之間學習的差距。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人贏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輸在了假期。當自己還沉浸在懶散玩樂的時候,厲害的同學已經利用難得的假期開始積蓄和反超。有句話叫,「就怕學霸過暑假!」
當然,無論是學習,還是成長,都是逐漸拔節的過程,童年看似無意義的遊戲,其實充滿了想像力與創造力。所以家長也不必把童年的空間填得太滿,孩子該玩樂還是得玩,該學習的時候也得學,這個度的把握需要家長陪孩子一起做好時間管理,既保證一定的學習量,也要大把自由的時間,一張一弛方為道。
這裡有 3 個方法讓孩子學習管理時間,讓孩子不再迷迷糊糊。
方法1:把時間的主導權有限度的還給孩子
寒暑假期間,完成寒暑假作業是孩子必須要做的事。反正要完成,早完成肯定比晚完成的效率更高,成就感更高。俗話說,「一早三光,一晚三慌」,講的就是要早規劃,早準備。
家長只有讓孩子明白了這一點,孩子才能正確看待做作業這件事。拿寒假作業來說,家長把完成作業的主導權教給孩子,鼓勵孩子做出時間規劃,是一天完成一點也好,還是先閉關幾天一口氣完成,再玩樂也好,只要孩子制定了計劃,家長要做的就是遵守承諾,不定期監督。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掌控自己的時間,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體驗到完成一件事之後的樂趣。
我小時候有個朋友,家長特開明,只要孩子完成作業,隨便怎麼玩都行,絕不隨意額外增加作業。這個朋友很小就懂得時間的意義,寒暑假作業一發下來就開始做,把自己關在房間,心無旁騖的做作業,做完了,才出門。
結果一到開學時間,跟他一起瘋玩的小夥伴才發現自己的作業還沒寫一個字,而他的早就漂亮的完成了。這位朋友成績一直非常優秀,一路升級打怪,進了中科院某研究所。
方法2:平衡作業與遊戲的時間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的專注力只有30分鐘,超過這個限度,孩子就會出現注意力難集中,心浮氣躁的現象。如果家長非要他一口氣在桌子旁坐三四個小時,寫完功課再背書,背完書就練琴,孩子肯定不樂意。
這時家長最好的做法是,孩子專心寫作業半小時,累了,讓他稍微歇息一下,喝點水,吃點小點心,自由遊戲,孩子身心得到放鬆,再接著學習,會更有動力。
也可以給孩子設置一個自由掌控時間,上學期間,孩子放學回家,只要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剩下的時間就是孩子的,學習任務不能按時完成,就只能壓縮玩樂的時間。
有次,孩子的功課很多,一回家就跟我說了。我還是那句話,「做完了就可以玩」,結果小孩吃飯不再磨磨唧唧,做作業也很專注,課文背誦也很認真,還是在規定時間把作業搞定了。
這需要家長充分調動孩子的時間觀念,只要孩子心中有期待的好玩的事情,就會想方法設法的去達成,作業太多,他就會提高寫作業的效率。
方法3:可掌控可視化的時間表
「你趕快去寫作業,寫完作業整理書包,然後還要刷牙,還要準備明天的衣服……」媽媽要是這樣給孩子安排任務,孩子一般都是懵圈的狀態,而且,媽媽越囉嗦,孩子就聽不懂,也不想聽。
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次只交代三件事,比如:八點以前,你需要做練2個字毛筆字,彈一首曲子,整理好書包。這樣既給孩子提了要求,又給了自由安排的權利。
如果總是一次安排一件事,孩子就變成機械執行,調動不了主動性,還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如果多於三件,孩子會因為覺得難以把控,而出現畏難情緒,這時最好的辦法是跟孩子製作日常事務時間表,也就是時間披薩。
把孩子每天要完成的「規定動作」固定下來,比如6-7點寫作業,7-8點彈鋼琴,9點洗嗽等等,其他的時間自由活動。這樣的好處是孩子明確知道目標在哪裡,提高看鐘表時間的能力,建立有效的時間觀。
時間表制定好之後,貼在房門上,或者書桌旁,每天完成一項,貼一個小貼貼獎勵,或者畫一個小笑臉,孩子會特別有成就感。
時間管理並不意味著把一天的規劃填得滿滿的,而是要留有一定的靈活時間,讓孩子自由支配。
時間管理,這不是知識,卻是最需要掌握的技能,這需要家長和孩子不斷實踐總結和調整。會管理時間的人才會學習,只有教會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學會時間管理,孩子才能真正成為時間的主人。
作者:劉小鹿,80後佛系寶媽。9年體制內,專註解育兒。守護孩童純淨的顏,點亮父母前行的燈。我有煙火氣,願你有幸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