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諾莎有言:「最大的驕傲與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靈的最軟弱無力。」
無論是過分驕傲的人,還是過分自卑的人,他們骨子裡所透露的,就是自卑。因為一個人的驕傲,就是「自卑」表層的外衣。
一個人最不願承認的一件事,就是別人說自己「自卑」。其實在這個社會,「自卑」的人佔了多數,只不過我們都不願意去面對。
正如某位作家寫道:「人總想有強有力的身體去掩飾內心的卑弱感。」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為何我們都討厭別人說自己「自卑」呢?
原因分為三個方面。首先,便是人內心對自己的不自信,不肯定,總把自己看得渺小,不願意面對現實。
第二,便是人的面子有時需要依靠「強大」的能力去實現,而並非靠弱小的「自卑」。
第三,人越是自卑,越會內耗自己的能量,自己舔傷口,感覺特別不好。
所以說,不是我們不願承認自己自卑,而是不敢承認自己自卑。那麼,一旦這個外衣被戳破,人也就容易產生「無地自容」之感。
但是,逃避終究只能是逃避,只有面對它,才能戰勝它。那麼,下面這幾件事,如果你能改變,或者敢於面對它,相信你的自卑感會越來越少。
不願意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
李碧華曾說:「堅強是武裝的自卑。」
一個自卑的人,他在別人面前,絕對不會承認自己的軟弱,而是表現得無比堅強,就像一個人能面對千軍萬馬一般。
這樣的人,其實他們表面上看似很堅強,可內心卻是特別脆弱的。他們有可能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鬱鬱寡歡,也有可能為了別人的一個舉動而心生不滿。
這一切,都是自卑心靈真實而又不願展現真實的巨大矛盾。
人自卑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人不肯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
在生活中,見過很多的事例,自卑的人大多時候都喜歡裝作「無堅不摧」的模樣。可背後的真相,只有自己知曉。
所以,一個人越是自卑,就越是要強。因為「要強」是他們強硬的外在「盔甲」。
不願意聽到別人的「好消息」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別人的成功,就是自我的屈辱。你越是傾聽,越感到無比卑微。」
在寓言故事裡,有個故事叫做「掩耳盜鈴」。這個鈴聲本就在響了,無論你怎麼捂住耳朵,都改變不了別人聽到的現實。
就像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自卑的人,他們每當聽到別人有所成就的信息之後,便總是避開。
而從「避開」這個輕微的動作當中,我們就能清楚地了解到,這些人的內心不僅是牴觸的,更帶有一種強烈的自我逃避意識在裡頭。
那麼,這裡所說的「逃避意識」,便源於我們內心當中的「自卑」情緒。
很多人會疑惑,為何越是自卑的人,越不願聽到別人的好消息呢?因為他們會潛意識地去拿對方和自己對比。一對比,只會讓他們的玻璃心越來越嚴重。
如此,他們寧願躲避,也不願去面對。
故意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
「炫耀的本質,便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展示。而展示的背後,便是一種期望別人能認可自我的心理。」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一些女士,她們看到別人的包包既是名牌又漂亮,再看看自己的包包,顯得又老又俗。
所以她們通常會做一件事,那就是用儘自己的積蓄也要買到相同牌子,或者是同款的包包,然後到處炫耀。
為何她們非得做這樣的毫無「益處」的行為呢?很明顯,她們就是要用「炫耀」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面子,以及撫慰自己卑微的內心。
所以說,在大多情況下,越是炫耀,越證明這個人這方面有可能是他的「弱勢」,亦或是證明他想用自己的優勢來掩蓋自卑之處。
就如同跑步競爭一樣,越是逞英雄去競爭的人,也許他們以前在這方面自卑過。
總是卑微地「討好」別人
「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當中有一部分人,其實是自卑的。
為何「討好」的人會有自卑的傾向呢?
就像一個幼兒園的孩子一樣,他看到自己的同伴拼玩具這方面很強,所以他總是討好對方,甚至拿對方出來在別人面前說事。
如此,他們就是拿別人的「優勢」來填補自己內心的自卑之洞,用別人的「光芒」來掩蓋自己自卑的昏暗。
說到這裡,其實還是要說,無論我們是自卑也好,還是不想自卑也罷,都要明白,既然自己在方面是弱勢,那就去面對它,讓這樣的現實來讓內心堅強起來,而不是故意躲避,故意借他人的能力來掩蓋。
所以說,當我們越是「逃避」自己的弱項時,當我們越是避免遇到這些自己把控不了的事兒時,其實我們將會在自卑的路上越走越遠。
骨子裡極度自卑的人,不是他們天生就是自卑的人,而是他們自己選擇逃避,所以愈發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