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暉區,是湖南省衡陽市轄區,珠暉區為衡陽市區「東大門」,因珠暉塔而得名,全區轄六個街道、兩鎮、兩鄉、五個農場,是衡陽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區,1942年成立江東區,2001年由原江東區改名珠暉區,境內酃湖平原是衡陽的發源地。珠暉區擁有兩所本科院校,分別是衡陽師範學院和湖南工學院。
01衡陽師範學院(東校區)
衡陽師範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湖南省直屬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坐落於王船山(王夫之)故裡、蔡倫家鄉所在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衡陽市,學校辦學歷史肇始於1904年創辦的湖南官立南路師範學堂。
進入新時期,學校搶抓機遇,發展進入了快車道。1999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衡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衡陽教育學院合併組建衡陽師範學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師範學校併入。2006年學校以17個A的良好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8年5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8年10月,學校入選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2018年12月,學校高水平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9年6月,湖南省教育廳批准學校調整為一本招生。
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是湖南省「園林式單位」和「文明高校」,東、西兩個校區面積共2166畝。現有20個學院,52個本科專業,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全日制在校學生2.2萬多人,面向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
學校以專業建設為基礎,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不斷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形成了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擁有8個省級「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分中心,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學校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現有在職教職工1283人,其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30多人(二級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40多人,另有在讀博士60多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900多人。有2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2個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4個省級教學團隊。
02湖南工學院
湖南工學院坐落於湖南省第二大城市、王船山故裡 —— 衡陽市,是 2007 年經教育部批准由湖南建材高等專科學校和湖南大學衡陽分校合併升格的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院校, 2010 年 3 月湖南工業科技職工大學整體併入,是全國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最年輕的本科院校 , 是湖南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學校立足湖南,重點面向工業企業,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較強的科技服務能力,培養基礎實、技術精、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本科院校。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 18716 人。有教職工 1191 人,其中正高職稱 87 人(教授 77 人),副高職稱 289 人(副教授 222 人),博士 104 人,碩士 700 人。
學校設有 12 個二級教學院(部)、 21 個黨政管理機構、 3 個黨群組織、8個直屬單位, 45 個本科專業。有教育部特色專業 1 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 3 個,省特色專業和重點資助建設專業 4 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5 個。
學校全面深化教學改革,著力實施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現有校級校外實習基地 125 個,各類實驗室 56 個,生均實驗儀器設備值1萬多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1 個、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示範基地1個。
學校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產學研合作緊密。設立了 17 個研究院(所),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1 個,省級科研平臺 9 個,省級教育科學研究基地 2 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 2 個。
學校以理事會、校友會、基金會為平臺,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重點,分別與中廣核、大亞灣、嶺澳等多家核電站、蘇州熱工院、皇朝家私、杭州全盛機電、上海恆企教育、新歐鵬集團、湘窖酒業、深圳聯得裝備、力特實業、衡陽運機等企業進行合作,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產學研合作、科技服務、創新創業、實習實訓、教學評價、設立獎助基金等方面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